浮生杂忆

出版日期:2016-8-2
ISBN:9787506389339
作者:汪曾祺
页数:288页

内容概要

汪曾祺:
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文学家中的美食家,美食家中的生活家,生活家中的士大夫。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纯粹的文人”“士大夫”。他生于江南,居于京城,遍历战乱,饱尝荣辱。却用一生的沉淀,写出至淡至浓的优雅与情致。
其文章朴实平淡,有空山新雨后的清新之味,深得自然之意趣,往往于不经意中渗出人性的美好与诗意的享受。让人拿得起,放不下,久读成瘾。
主要作品有:
《人间草木》:“纯粹的文人”汪曾祺的闲适美文。静下心来,才能发现生活之美。
《人间至味》:“资深吃货”汪曾祺的美食散文。一花一叶皆有情,一茶一饭过一生。
《受戒》:汪曾祺的诗意小说。以诗意的文字,讲述诗意的生活。
《大淖记事》:“抒情的人道主义者”汪曾祺的乡土小说。展示一个似水若云、如诗似画的纯美世界。
《浮生杂忆》: “那个可爱老头儿”汪曾祺的亲情散文。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将平凡的日子活得有滋味。
《说说唱唱》:“文坛老狐”汪曾祺的艺术散文。完美呈现汪老爷子散杂文的浪漫与精髓。

书籍目录

自报家门\1
我的家乡\15
我的家\23
我的祖父祖母\36
多年父子成兄弟\45
我的父亲\49
我的母亲\57
大莲姐姐\62
师恩母爱\65
——怀念王文英老师
我的小学\72
一个暑假\83
我的初中\87
旧病杂忆\95
七载云烟\103
随遇而安\117
七十书怀\128
自得其乐\135
本命年和岁交春\143
我和民间文学\144
《逝水》自序·我的世界\147
他乡寄意\150
文游台\155
露筋晓月\161
甓射珠\164
草巷口\167
阴城\172
三圣庵\174
牌坊——故乡杂忆\177
看画\179
道士二题\184
和尚\190
风景\195
翠湖心影\205
观音寺\212
白马庙\217
午门忆旧\220
沙岭子\225
藻鉴堂\233
玉渊潭的传说\235
钓鱼台\239
闹市闲民\242
一辈古人\245
一技\253
吴大和尚和七拳半\256
老董\260
二愣子\265
后台\268
晚年\272
大妈们\275
傻子\280

作者简介

“那个可爱老头儿”汪曾祺的亲情散文,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将平凡的日子活得有滋味。
在一个浮躁而迷惘的时代,你我都脱离不开凡庸世情的步步紧逼,在一份份忙碌中沉陷而不自知。如何拥有一份超迈时光的优雅与情致,汪曾祺这个大写的可爱老人儿,或许就是一味甘之如饴的清凉之药。
《浮生杂忆》中遍写凡人凡事,像一江平静的春水,涌动着人与人之间真诚温暖的情谊。我们或许永远达不到他的高度,但不妨碍学一学他的态度。生活的意义不在别处,就在眼前。


 浮生杂忆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汪曾祺一直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作家,很喜欢他的写作风格,朴实之中见真情,朴素、平淡、韵味无穷, 字里行间有书香味,有江南的泥土芳香。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汪曾祺曾说过:“我觉得伤感主义是散文的大敌.挺大的人,说些姑娘似的话……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因此品读汪曾祺的散文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如《葡萄月令》.汪曾祺的小说充溢着“中国味儿”.他说:“我是一个中国人”,“中国人必然会接受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影响”.儒、道、佛三家,“比较起来,我还是接受儒家的思想多一些”;不过,“我不是从道理上,而是从感情上接受儒家思想的”.正因为他对传统文化的挚爱,因而在创作上追求回到现实主义,回到民族传统中去.在语言上则强调着力运用中国味儿的语言.这是他艺术追求的方向,也是他小说的灵魂.曾祺小说中流溢出的美质,首先在于对我们民族心灵和性灵的发现,以近乎虔敬的态度来抒写民族的传统美德.他说:“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而美与健康的人性,不论在多么古老的民族传统中,永远是清新得如同荷风露珠一般.为此他写成了脍炙人口《受戒》和《大淖记事》.《受戒》中一对活泼可爱的小儿女之间萌发的天真无邪的朦胧爱情,蕴含着对生活和人生的热爱,洋溢着人性和人情的欢歌.这种内在的欢乐情绪同古代乐府和民间情歌相同.《大淖记事》的爱情故事略为曲折.娟美可人的巧云和年轻风流的锡匠十一子纯真赤诚的爱情遭到野蛮的蹂躏,然而无比坚贞的爱竟可使生者死、死者生,使所有人为之敬佩,文中描写的锡匠形象尤为鲜明.这是令作家“向往”和“惊奇”的美,它深藏在民间,深藏在我们民族的传统中. 这本书延续了他一贯的写作风格,朴实平淡,读来却让人欲罢不能,是一本非常值得读的好书!
  •     人这一辈子这么长,能在脑海中留下记忆的肯定都是最珍贵的。在书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汪曾祺,他温暖、纯粹、热爱生活……
  •     这是我父亲的一句名言。  父亲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他是画家,会刻图章,画写意花卉。图章初宗浙派,中年后治汉印。他会摆弄各种乐器,弹琵琶,拉胡琴,笙箫管笛,无一不通。他认为乐器中最难的其实是胡琴,看起来简单,只有两根弦,但是变化很多,两手都要有功夫。他拉的是老派胡琴,弓子硬,松香滴得很厚――现在拉胡琴的松香都只滴了薄薄的一层。他的胡琴音色刚亮。胡琴码子都是他自己刻的,他认为买来的不中使。他养蟋蟀,养金铃子。他养过花,他养的一盆素心兰在我母亲病故那年死了,从此他就不再养花。我母亲死后,他亲手给她做了几箱子冥衣――我们那里有烧冥衣的风俗。按照母亲生前的喜好,选购了各种花素色纸做衣料,单夹皮棉,四时不缺。他做的皮衣能分得出小麦穗、羊羔,灰鼠、狐肷。  父亲是个很随和的人,我很少见他发过脾气,对待子女,从无疾言厉色。他爱孩子,喜欢孩子,爱跟孩子玩,带着孩子玩。我的姑妈称他为“孩子头”。春天,不到清明,他领一群孩子到麦田里放风筝。放的是他自己糊的蜈蚣(我们那里叫“百脚”),是用染了色的绢糊的。放风筝的线是胡琴的老弦。老弦结实而轻,这样风筝可笔直的飞上去,没有“肚儿”。用胡琴弦放风筝,我还未见过第二人。清明节前,小麦还没有“起身”,是不怕践踏的,而且越踏会越长得旺。孩子们在屋里闷了一冬天,在春天的田野里奔跑跳跃,身心都极其畅快。他用钻石刀把玻璃裁成不同形状的小块,再一块一块逗拢,接缝处用胶水粘牢,做成小桥、小亭子、八角玲珑水晶球。桥、亭、球是中空的,里面养了金铃子。从外面可以看到金铃子在里面自在爬行,振翅鸣叫。他会做各种灯。用浅绿透明的“鱼鳞纸”扎了一只纺织娘,栩栩如生。用西洋红染了色,上深下浅,通草做花瓣,做了一个重瓣荷花灯,真是美极了。用小西瓜(这是拉秧的小瓜,因其小,不中吃,叫做“打瓜”或“笃瓜”)上开小口挖净瓜瓤,在瓜皮上雕镂出极细的花纹,做成西瓜灯。我们在这些灯里点了蜡烛,穿街过巷,邻居的孩子都跟过来看,非常羡慕。  父亲对我的学业是关心的,但不强求。我小时了了,国文成绩一直是全班第一。我的作文,时得佳评,他就拿出去到处给人看。我的数学不好,他也不责怪,只要能及格,就行了。他画画,我小时也喜欢画画, 但他从不指点我。他画画时,我在旁边看,其余时间由我自己乱翻画谱,瞎抹。我对写意花卉那时还不太会欣赏,只是画一些鲜艳的大桃子,或者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瀑布。我小时字写得不错,他倒是给我出过一点主意。在我写过一阵“圭峰碑”和“多宝塔”以后,他建议我写写“张猛龙”。这建议是很好的,到现在我写的字还有“张猛龙”的影响。我初中时爱唱戏,唱青衣,我的嗓子很好,高亮甜润。在家里,他拉胡琴,我唱。我的同学有几个能唱戏的,学校开同乐会,他应我的邀请,到学校去伴奏。几个同学都只是清唱。有一个姓费的同学借到一顶纱帽,一件蓝官衣,扮起来唱“朱砂井”,但是没有配角,没有衙役,没有犯人,只是一个赵廉,摇着马鞭在台上走了两圈,唱了一段“郡坞县在马上心神不定”便完事下场。父亲那么大的人陪着几个孩子玩了一下午,还挺高兴。我十七岁初恋,暑假里,在家写情书,他在一旁瞎出主意。我十几岁就学会了抽烟喝酒。他喝酒,给我也倒一杯。抽烟,一次抽出两根,他一根我一根。他还总是先给我点上火。我们的这种关系,他人或以为怪。父亲说:“我们是多年父子成兄弟。”  我和儿子的关系也是不错的。我戴了“右派分子”的帽子下放张家口农村劳动,他那时还未从幼儿园刚毕业,刚刚学会汉语拼音,用汉语拼音给我写了第一封信。我也只好赶紧学会汉语拼音,好给他写回信。“文化大革命”期间,我被打成“黑帮”,送进“牛棚”。偶尔回家,孩子们对我还是很亲热。我的老伴告诫他们“你们要和爸爸‘划清界限’”,儿子反问母亲:“那你怎么还给他打酒?”只有一件事,两代之间,曾有分歧。他下放山西忻县“插队落户”。按规定,春节可以回京探亲。我们等着他回来。不料他同时带回了一个同学。他这个同学的父亲是一位正受林彪迫害,搞得人囚家破的空军将领。这个同学在北京已经没有家,按照大队的规定是不能回北京的,但是这孩子很想回北京,在一伙同学的秘密帮助下,我的儿子就偷偷地把他带回来了。他连“临时户口”也不能上,是个“黑人”,我们留他在家住,等于“窝藏”了他。公安局随时可以来查户口,街道办事处的大妈也可能举报。当时人人自危,自顾不暇,儿子惹了这么一个麻烦,使我们非常为难。我和老伴把他叫到我们的卧室,对他的冒失行为表示很不满,我责备他:“怎么事前也不和我们商量一下!”我的儿子哭了,哭得很委屈,很伤心。我们当时立刻明白了:他是对的,我们是错的。我们这种怕担干系的思想是庸俗的。我们对儿子和同学之间的义气缺乏理解,对他的感情不够尊重。他的同学在我们家一直住了四十多天,才离去。  对儿子的几次恋爱,我采取的态度是“闻而不问”。了解,但不干涉。我们相信他自己的选择,他的决定。最后,他悄悄和一个小学时期女同学好上了,结了婚。有了一个女儿,已近七岁。我的孩子有时叫我“爸”,有时叫我“老头子”!连我的孙女也跟着叫。我的亲家母说这孩子“没大没小”。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最没有意思。  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现在,和他们的未来,都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一个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而且,可恶!另外作为一个父亲,应该尽量保持一点童心。  1990年9月1日

精彩短评 (总计9条)

  •     从未读过京派小说,从未看过汪老行云流水的文集。最后只记得一句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的世界很平常。随遇而安,方得始终。
  •      一个人的自酌自饮,一个人看着那世间的繁华,遥望那天空中的半月影射。当阅尽了最后一页,石阶处,徒留下了一点晶莹,伴随着月光。从此之后,生命只剩下了那一世的淡然。 风渐远,念缘浅,月坠落,落花不见。浮生忆歇,斩断了流年,提笔墨染,又作两行,尘缘陌路,如那隔世年月。谁又知道,那满天的繁星,究竟是谁抓不住的句点?
  •     这本《浮生杂忆》拿在手上,瞬间感觉到了生命的重量。它不轻,因为这本书承载了汪曾祺一生的回忆,坎坎坷坷,颠沛流离;但它也不重,因为在书中完全看不出汪曾祺对生活和命运的抱怨,他将自己的生活轻描淡写,记述了他随遇而安的一生。
  •     浮生杂忆,挺合这本集子,小老头的文章读一篇便少一篇。汪老逝世20周年读记
  •     作为半个江苏人,读这本书自带一份亲切感。很久没读华语作者的散文了,汪老的文章朴实从容,世事人情看得通透,挺喜欢。
  •     朴实,温情,纯粹。透着淡淡的乡愁。
  •     汪老的人生回忆,随遇而安,又有谈谈乡愁
  •     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
  •     170103.今年第一本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