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注定爱就是痛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2
ISBN:9787510447969
作者:月下
页数:235页

内容概要

月下, 80后女子,现居北京,曾任策划编辑,网站设计师,现为自由撰稿人。多家报纸、杂志特约作者,《新魅力》专栏作家,出版长篇小说《你是笙歌我是夜》,文化随笔《爱恨不如期:遗世独立张爱玲》《倾我至诚 为你钟情:张国荣的影梦人生》。
博客http://blog.sina.com.cn/zyhf999

书籍目录

序:疾风吹折累凌霄
1
第一章
萧红与家族
5
梦一样的童年
5
一切只为上学故
8
一场风花雪月的故事
10
逃离,失败,再逃离
12
流浪的脚步走遍天涯
14
第二章 萧红与萧军
16
从“拯救”开始的宿命
16
贫困中的无力感
20
用什么对抗这无边的虚无
23
关于爱的哲学
26
我要和你同姓
29
他的恋人来了又去
31
我的眼泪只为你流
35
源源而来捂不住的伤
38
这真是一个发疯的社会
41
你不过是英儿的玫瑰
44
第三章 萧红与鲁迅
47
千里马遇上伯乐
47
沉浸于慈父般的爱
50
天空变得阴沉沉
53
被扣的“爱情”之名
56
第四章
萧红与端木蕻良
59
一个温柔且善良的人
59
最纯洁的三人行
62
《红楼梦》里的痴丫头
64
小竹棍的象征
67
走出你骄傲自负的料定
70
对一个女人最大的赞赏
73
危险的想象是毒药
76
不为人见的蜜月生活
80
缄口不言的尊重
83
落红无语对萧红
87
第五章
萧红与骆宾基
88
她又遇上了骆宾基
88
捱不过多愁多病身
91
第六章
萧红的文学世界
93
《生死场》中的失语
93
《呼兰河传》中的情调
96
《小城三月》凄美的爱情故事
98
《马伯乐》一场闹剧
99
结语
100
102

作者简介

本书讲述了一个天才女作家对苦难生命深深的悲悯,一个命薄如花的女性对爱与温暖的深深渴望。她既率真倔强、无畏坚强,又多愁善感、纤柔脆弱,她不能忍受没有爱的日子,从一个爱人到另一个爱人,她品尝过爱的欢欣和温暖,但更多的却是无边的挣扎与苦痛。她遇到过很多男人的爱,可却没有一个真正心疼怜惜懂她的爱人。呼兰河流淌着她的童年,浅水湾聆听过她的叹息。从异乡到异乡,她一生经历风寒,用生命书写传奇。短暂的一生如彗星划过夜空,明亮热烈而又孤独凄凉……
月下以不牵强附会的简单和不虚饰夸张的直接,精准地梳理了传主的身世生平,清晰地勾画出人物的形神风貌,并以这种简单直接达成的敏锐,径入这位传奇女子的精神和心灵世界,取其内核,示人以诚。月下虽然年轻,却有着成熟作家对世象人心的深入洞察,善于发掘最内在的本质,凝炼最鲜明的特点,从而令读者形成透辟的认识。
萧红31岁在战火动荡和贫病交加中凄然离世。31岁的年纪,在如今后现代的中国社会,尚可自称或被人称为“女孩儿”,尚可扬着天真烂漫的笑靥,在父母膝前或男友怀抱里撒娇。而萧红,却已经受过炼狱般的饥饿与凌辱,华发早生,形容荒凉,相对于她的文学天才和达成的文学成就,这位“文学洛神”的身世可谓命途多舛,她的早逝称得上夭折,更引人落泪,令人扼腕。年纪相仿、同样富于写作才华的月下在为她作传中,仿佛视其为自己的异代姐妹,于叙评中饱含“了解之同情”;但不同的是,月下足够理性,也足够独立,下笔切中肯綮,既哀其不幸,更怒其不争。说来,天真,相对于万马齐喑的老于世故,实是难得的、理应呵护与讴歌的品质。月下“怒”的,是萧红天真背后的混沌,那对自己女性身份的怨艾,对感情的懵懂和对男性的屈从;争的,是脱离了混沌的清明,是自知而自信的天真。


 此生注定爱就是痛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3条)

  •     《萧红别传》这本书充满了可以记录下来的哲理,对萧红理性的分析也足以让人津津乐道。喜欢这本书的写作风格,也喜欢其中对女性的鼓励和偏僻入里的警示。很多人都对萧红的感情生活极为关注,再加上宋佳版的《萧红》对五位男人的渲染,不免对萧红的情感解析更期待。客观地评价一位女作家是对她的一种尊重。可能萧红自小丧母,家人的关心不够,就开始产生一种潜在的不安全感,一定要找一位男士陪伴自己才能给自己稍许安慰。我认为一个人的命运不单单是她性格的原因,更有周围人对她的影响,尤其是性格初长成的少年时代。了解萧红的经历,就会自然知道她是一个爱自由,真纯真的女人,青春期的萧红也认为自己可以独立生活,可是现实并非如此,于是遭受了那么多磨难,尤其是在女性还未完全得到尊重的那个年代,接着她一而再,再而三地找到可以帮自己实现梦想的男性朋友或丈夫。是因为那个自由的梦对萧红来说太重要了,这也是成为一位文艺青年的要素,她了解通过文字可以让自己的灵魂不受太多世俗的禁锢,这样即使没有死去,灵魂也是自由的。于是在与萧军一起生活时,自由、完美主义折磨着自己,她多希望萧军可以温柔一些,可是大男子主义的人怎么可能放下身段,弃戎从文的人怎么可能放下那个暴脾气,无论如何,是因为那时萧红还未完全理解自己和萧军的性格是否合适,就嫁给了他。萧红太需要安全感了,她迫不及待地想找个靠山,这是女性在男女不平等的意识中或条件下迫不得已做出的选择。可是她是爱萧军,还是爱那种保护欲极强带来的安全感,没人得知。之后,他选择端木蕻良,我想她是真的受够了萧军的粗野,一位温柔且理性的男士这时对她更有吸引力,可是端木也有自己的弱点,他喜欢将建议讲给萧红听,然后让萧红决定,或者干脆就听萧红的安排。每段婚姻都有不太完美之处,萧红的完美主义这时又占了上风,多疑的她开始认为端木不够爱自己。如果是现代女性,无需依靠男性也可以独立生活,那么这两段婚姻独立女性都不会选择的,可是那个时代是不同,我希望更多的人可以理解萧红的无奈和伴随她一生的不安全感。书中有一句说得很棒,“敏感的人的心是爱所填不满的”,萧红太需要爱了,也是如此,她总觉得丈夫对她的爱还不够,还不够。我生活中也遇到过这样敏感的人,很多人都说和他在一起聊天,生活很累,可是这种人其实又很容易满足,只要你足够仗义,就可以和他交上朋友。萧红呢,就是这类敏感的人,她很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所以她会在听到朋友的诬陷时想要辩解,敏感倔强的萧红成就了自己一生的自由,可在战乱时期丢了性命。我还是喜欢萧红,喜欢萧红纯真的性格,因为每个人的生命轨迹不同,才有了多彩的世界,也感谢《萧红别传》这本书对萧红生活的客观评价。
  •     爱与痛的边缘萧红的文学作品和传奇经历向来不亚于张爱玲,只是她的作品不易被大众所接受,相对难读,也无法改编成影视作品。不过,随着去年《萧红》电影的上映,以及许鞍华导演、汤唯主演的《黄金时代》热拍,新版《萧红全集》和《萧红印象·影像》也于近期出版,或许会带动一场“萧红热”,只愿萧红不要也被过度消费。这本《此生注定爱就是痛——萧红别传》抢得先机,可以让读者约略了解萧红颠沛流离、爱恨交织的短暂一生。既然是别传,这本书的写法不同于一般的作家传记,不是单纯按时间顺序叙述其生活经历,而是以“萧红与家族”、“萧红与萧军”、“萧红与鲁迅”“萧红与端木蕻良”、“萧红与骆宾基”为题的几个章节,分别讲述在她生命中留下深刻足迹的那些人,或者说她的几段感情经历,几个时间段中也有交叉。这本书的具体写法也并非客观叙述,而是夹杂了作者大量的主观感受与看法,不时旁征博引,可见其思维的跳跃性。毕竟不是严格的作家评传,书中很多说法也没有标明出处,若是要做学术研究,必然不能以此书为准,只是想多了解下萧红故事的话,本书还算详细丰富。因为我读到的《那些才女们》等讲述民国女子情事的书,对萧红经历的一些细节语焉不详,和这本书也有很多差异之处。可惜萧红最引以为傲的文学作品,在这本书中仅以十几页的篇幅简要分析介绍,且缺乏理性,更多的是作者散文化的感受书写,难以让读者对萧红作品有更深刻的认识。作为现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我对于萧红其人其文毫不陌生。几乎每位老师对萧红的评价都很高,她的故事也被一次次地讲述,但在老师们给我的印象中,萧军爱施家暴且大男子主义,而端木则软弱无能不负责任。去年看了《萧红》电影,又给萧军加上了一条容易出轨劈腿、背叛妻子的“罪名”。这本别传中对萧军、端木二人分析得相当透彻,也比较可信。萧军性格本如此,多情霸道又离不开女人。而书中算是为端木“正名”,多年来他被指责为“不负责任”,确实有些冤枉。他对萧红体贴照顾,尽心尽力,只是他在当时就没有给萧红的朋友们留下好印象,他也不愿理会,倒真是有男人的豁达之怀。文坛掌故即是如此,身后事只能任人评说。萧红的悲剧,与时代有关,更与其自身性格密不可分。读了这本书,觉得她确实太过依附于男人,思想中的男权意识也已根深蒂固,纵然已有觉醒后的独立、自强之女性意识,在那个流落失所的战乱年代,以其一己之力,也难以实现。这本书的结语部分讨论了萧红的评价与接受问题。作者对孟悦、戴锦华的《浮出历史地表》中的观点提出了反对意见。但在我们心目中,《浮出历史地表》是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经典与奠基之作,回到二十多年的历史现场,这本书的问世意义非凡,并不能断然它是牵强附会。对作家的评价,一向见仁见智,没必要争个面红耳赤。两个多月前,我和几个同学到东北旅行。我提出必去的地方就是哈尔滨呼兰区的萧红故居和萧红纪念馆。严寒的三九冬日,我们一路站着挤在公交车上几个小时,终于不虚此行。纪念馆中参观者不少,我惊讶地感叹,原来还是有这么多人来看她。几十年前,这参观者中也包括耄耋之年的萧军。而故居则是那座院子,和祖父玩耍的花园、冯歪嘴子的房子、王大姑娘的屋子,都宛如当年。在午后明媚的阳光下,我仿佛看见了当年那个文静而叛逆少女独自沉思……
  •     没有人可以质疑萧红是中国文坛的传奇,在民国世界里,她是唯一能和张爱玲比肩的才女。一直以来,我对萧红的印象都来自于她的作品——一个柔弱却坚强、不独立却能坚守、惹人同情却更值得敬佩的孤女形象。然而,印象终究只是轮廓性的。说实话,对她的详细的人生历程,我并不了解。在看了月下这本书之后,我发现自己对萧红着实有着不少误读。其一,萧红的童年并非不幸。在《呼兰河传》中,她写道:“使我觉得在这个世界上,有了祖父就够了,还怕什么呢?虽然父亲的冷淡,母亲的恶言恶色,和祖母的用针刺我手指的这些事,都觉得算不了什么。”这让我们觉得她幼时便饱尝苦难,祖父所在的花园是她避世的桃源。但事实上,萧红的童年是很幸福的,她生于乡绅地主家庭,衣食无忧,生活富足。祖母虽然严厉,却也不曾真用针刺她,只是吓唬而已,而这一幕被儿童的心理放大了。在她7岁时,祖母去世,母亲也随后过世。萧红称曾遭遇继母虐待,但事实上继母基本没虐待她。这里并非指萧红说谎,而是由于儿童的敏感,同样将感觉放大。她的内向、孤僻和喜欢读书,也是从这时开始的。其二,萧红逃婚事件竟如此错综复杂。很多人都知道萧红和家庭决裂是因为逃婚,但至于过程和是非曲直都不知晓。本书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指出她和家庭的对抗是从上中学前就已开始。她父亲张廷举虽然有维新思想,且在教育系统工作,但认为萧红性格过于“张狂”,从而反对她上中学。为此,萧红不惜以“当修女”要挟,闹得呼兰小城满城风雨,父亲无奈只得屈从。萧红对家长选定的未婚夫汪恩甲,事先本也中意,但随着所受五四新思潮影响日益加深,逐日厌倦。为了退婚,她曾拿起菜刀,吓跑了事先声称“要打断这个小犟种的腿”的舅舅。还骗了汪家一笔嫁妆钱,和已有家室的表哥出走北平,后来因被断资费被迫返乡。无依无靠的萧红,选择与汪恩甲在小旅馆同居。汪家提出解除婚约,她又将汪家告上法庭,最终败诉。如同书中所说,“对萧红这样一个翻江倒海哪吒般的人物,他(父亲张廷举)已经是焦头烂额了,女儿萧红已是呼兰小城天大的新闻,不守妇道、伤风败俗、传笑四方了”。萧红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父亲软禁,出逃,最终和家庭决裂。其三,“二萧”恋情绝非佳话。当怀孕的萧红因欠房租而囚禁在洪水肆虐的“东兴顺”旅馆时,素昧平生的萧军接到求救信,驾一叶扁舟解救了他。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相信这个“英雄救美”的故事。但月下告诉我们,这纯属一厢情愿的传言。事实上,当时是萧红根本没等到萧军,只好自己跑出来。不过,传言也“情有可原。毕竟,心意可嘉,动机比结果更重要”。在某种程度上说,萧军的确解救了萧红,且将她带上文学道路。他的确是她的恩人,恩情不可忘,但施恩者永远将恩情在嘴边上,高高在上地俯瞰自己的妻子,就是另一回事了。而且萧军出轨次数之多,态度之坦然,让人难以置信。写到这里,月下还是宽容的,她说萧军“爱情哲学”有问题,他坚信:“爱便爱,不爱便丢开!”在我看来,这和哲学有一毛钱的关系吗?分明就是管不住下半身而已。对于萧红来说,萧军注定是一个摆脱不掉的噩梦。这样拨云见日的描述,书中还有很多,让我愈读愈心惊,愈读愈放不下。月下和萧红当然没有仇,她只是冷静地叙述,让我们看到一个以往从未见过的萧红。当然,在这里,月下的冷静也绝非凉薄,而是对萧红的人生悲喜进行客观分析时,仍保持一抹诗性、三分慈悲。月下说:“萧红的本性里潜伏着小女人的狡黠、虚伪和虚荣,然而这也是一般女子或者说普遍的个体生命求生的本能。正如在萧红的小说里一直表现的人物,他们过多地用本能活着。”这一点评可谓精到。是的,萧红是靠本能而活的人。她的求生和求知,她的人生和作品,她的爱情和亲情,无不充满了原生态。对于这个世界,萧红是短兵相接,刀刀见血的,没有半点的虚与委蛇。比较一下萧红和张爱玲,感慨颇多。相同点不少:两个人都姓张,都曾被父亲囚禁、出逃,都称得上不世出的才女。不同点则更多:张爱玲洞察一切,躲进小楼成一统;萧红处处碰壁,头破血流闯江湖。张爱玲临水照花,一遇胡兰成旋即枯萎;萧红寸寸断肠,历经汪恩甲、萧军、端木蕻良,临终却还爱上了骆宾基。张爱玲只恨“红楼梦未完”;萧红却自比书中学诗的那个“痴丫头”香菱。1942年1月22日,萧红于香港病逝。临终,她写下:“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得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还有,“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31岁夭亡,她是真的不甘,那半部红楼注定无人再写。她也真的像香菱一样:“我自应怜应自叹,人间天上不团圆”!萧红是乱世人间的一株凄苦植物,分分寸寸执拗,枝枝叶叶伤情。多年之后,曾倾心于她的聂绀弩到浅水湾扫墓,留诗曰:“呼兰河畔花成浪,越秀山边鸟作钟。万紫千红犹有恨,恨无叶此与萧红。”萧红是喜欢热闹的,九天之上,若有青鸟衔此书予她,不知她作何感想?文章来自胡兰成网http://hulancheng.com/

精彩短评 (总计12条)

  •     【2014.8.23~8.26】这本书与其说是传记,不如说是一本长篇散文。对萧红一生的主要经历做了简单介绍但不局限于介绍她的人生经历。篇章的安排就很大胆,与三个男人及鲁迅的交往,是本书主体。萧红研究或者说任何作家的研究,在不缺少学究式的著作之外,就需要本身作者这样的大胆下笔、横刀阔斧。月下的观点果断,甚至有任性,有她自信的推断,尽管也未必全对。但这才为研究作家及其作品提供了更多的视角和思路。给端木蕻良平凡、斥责骆宾基自是本书一大看点,不知是否创新,但以前却未见专著集中谈及这种观点。更难得的是,作者虽为萧红立传,却绝不偏袒,对她也多加责备。这种作者对传主的责难而非一味的偏爱,真的是很难得了——而这本该是一个清醒的传记作者起码该做到的事情。
  •     一个为爱一生的萧红,如此深刻真实
  •     原来萧红是张爱玲的远房堂姐。
  •     作者不是罗列萧红的生平事迹,而是抽取出真正的“萧红性格”,以及她的精神层面的东西。看起来很有意思。
  •     力荐
  •     这书名……挺有意思的。
  •     和电影黄金时代中很多内容相符,只是对萧军和端木与萧红之间关系的看法有很大的不同。我印象中用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抓住”。说萧红一直在不停地抓住生命中出现的救命稻草。这一词,我不知道别人会怎么解读,在我看来竟让我万分欣赏这位女子。无论在怎样的生存状态下,她的每一次选择都是基于一种想要好好按照自己想法活着的执念。试想,一个人到了一种什么样的境况,才会有这种要“抓住”的行动。发生在你身上的,承受的住的,就承受,承受不住的,就接受自然的结果。所以,她苦闷的时候,她会为自己排解,哪怕只是坐在别人的院子里,一个人发呆。她只身一人,前往日本舒缓心绪。(这样看似无聊的时光,却是生命中需要的。)她生病时,毫不犹豫的签字让医生动手术。她的一生总结下来是一直在积极的面对,所以,死亡降临的那一刻,她是笑着的。酷!
  •     觉得比较客观,而且有着女性独有的理解和同情心。
  •     我们对爱情最大的误解就是以为它是万能的。此书臆断过多,子非鱼... 萧红自小爱读书不爱和别的小朋友相处,所以长大以后也不世故
  •     倔犟性格令她对自由的追求,远远超越时代而不为世人所容;她寄望托付终身之人,一个个或蛮霸或懦弱地离弃她,而能给予她庇护的人又都匆匆辞世;在战乱年代,她的浪漫情怀无以为继、幸福梦想无处落脚。萧红以香菱做自比,恰是她一生性格、命运和社会三重悲剧性交织的写照。作者用散文手法写传记,少了考证但却让文字更有回味;而为端木平反和对萧红自身的批判,也显得真实可信。
  •     看过多个版本的关于萧红的书,这本写的比较好。它不是将一些材料简单的堆砌,有分析,有例证,比如对端木的评价,通过一些例子展示给读者。
  •     补课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