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一样的孤独》书评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3
ISBN:9787511256409
作者:[荷兰] 肯·威尔基
页数:265页

追寻梵高的足迹

今天看完这本“侦探纪录片”——一个苏格兰作家孜孜不倦追寻疯(天)子(才)画家的人生轨迹。其实梵高并不孤独,他短短30多年的生命里始终有信仰,咋会孤独呢,孤独的人是作者和读者吧;书还不错,应该算是真实的呈现出原本该被尘封的往事,比普通的艺术批评家夸夸其谈的评论强多了;另外附一段梵高留给疗养院的一箱油画忧伤的结局:梵高的一箱油画被他的主治医生的儿子及其小伙伴们当做练习弓箭的标靶,他们把画挂在疗养院楼梯的栏杆上,在画上射出许多小洞,一直射到画纸破碎不堪为止~~过了许多年后,当画家梵高变的那么有名了,作品拍出天价之后……这群小伙伴们心里得多乌云密布呀

孤独是梵高的最大标志

文森特·威廉·梵高,19世纪“后印象派”(我实在对所谓的画派命名感到无语又无力)最著名的画家之一。梵高的经历几乎被每一个略懂一点绘画的人所了解。梵高出生于牧师家庭,他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他的弟弟叫做提奥。梵高迷茫了一辈子:热爱绘画的他却从没有受过专业的绘画教育;渴望成为牧师的他却没有通过考试;对女人爱得真诚而狂热,最终却落下了精神病的印记。梵高寂寞了一辈子:他在阿姆斯特丹不被接受;于是他去了比利时的安特卫普,也同样不被接受;来到巴黎却和高更闹翻。他除了弟弟提奥,没有什么朋友。他爱过几个女人,却没有得到相应的爱。37岁的梵高孤单的死去。一年后,他的弟弟提奥也死去。幸运的是,提奥的妻子将梵高的画保存了下来。而这本书的作者肯·威尔基 并没有重复梵高的故事。他对100多年前的曾经接触过梵高的人的亲戚、朋友、后代,一个一个去拜访。这本书记录了这些拜访的经历。意外的,肯·威尔基 发现了梵高不仅得过淋病,还得过梅毒(我要解释一下,在18xx年,由于没有什么防护措施,得这些病的人很多,特别是在艺术圈里,加上当时非常推崇爱与性的自由,所以得病人群还挺先锋的)。另外,肯·威尔基 还发现了几幅遗落在民间的、梵高的小画,以素描为主。如果只是写传记,梵高的传记实在太难写了。一方面因为被人们所熟知,一方面已经有非常好的传记(欧文•斯通 所写的《渴望生活》是公认的最好的梵高传记)。所以,作为梵高的老乡,肯·威尔基走了一条非常个人化的道路,去一路探究、了解,而且从自己的视角,反而更加真实,而不是人云亦云。这不妨可以作为任何阅读者对某一本书去思考和探索的角度。太多的传记会把一个人写得非常有魅力。实际上每个人都是普通人,唯一的区别在于,一部分把自己的爱好作为了事业,为之疯狂的付出,所以具有了强烈的光芒。所以在阅读传记的时候,我常常会问自己,这个人有这么好吗?尽管有值得我去学习的地方,但是也有一些不够拿到台面上来讲的事情。反而有一些这样的事情,会更让人信服和喜爱。所以,做人不用精益求精,放松一些才会更舒服。最后,还是忍不住要吐槽,我真的不认为梵高是精神病。尽管他的画作呈现了大色块、互补色与对比色都非常强烈、事物变形(梵高的《星空》里面的树、星星是变形的最有特点的),但这并不能作为他的精神问题的证据。尽管他在狂热的绘画状态下割下了自己的耳朵,跑去献给和自己生活过的妓女,但哪一个绘画的人在全身心投入的时候,是不癫狂的呢?尽管梵高多次进入精神病院,但考虑到19世纪中后期,心理学和精神病学在欧洲刚刚从起步期进入半成熟期,几乎所有的不能发现器质性病变的疾病都会被划归到精神疾病,所以非常多的人都是自愿地跑去精神病院。(关于这点,欢迎大家和我讨论,谢谢!)因此,梵高并不是一个精神病患者。他只是太孤独了。从梵高的画中,孤独无处不在。那些鲜艳的颜色、奇特的造型、夸张的线条,梵高就像一个期待别人认可、接受和陪伴的孩子。梵高,这个在21世纪依然引起无数共鸣的孤独症患者。因为我们都这样的孤独。---------------------如果喜欢,请加我们的公共微信号吧!book-life


 我们有一样的孤独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