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案后

出版日期:2015-3
ISBN:9787513317437
作者:周翠
页数:224页

内容概要

周翠,1975年生于河北正定。先后求学于同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德国图宾根大学以及海德堡大学。现为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书籍目录

破案后
世纪诉讼
冤狱五则

作者简介

《破案后》辑录了旅德法律学者周翠三篇关于德国刑事司法案例的系列文章——《破案后》、《世纪诉讼》和《冤狱五则》,三篇共七则案例。这三篇文章均在《读库》刊发过,其中几个案件有了新的进展,在单行本中作者也做了相应的增补。
作者梳理了大量相关案件资料,一步步记录下案件审理的进程,让普通读者犹如身临其境观摩了整个案件的过程;从作者进行的一些必要的文献综述、援引的大量 统计数据和摘译的判决内容中,也能看到另外一个国家的司法状况、法官心证的历程、律师工作的背景以及学者思考的维度。
这些司法档案,不仅仅可资法律工作者镜鉴,也可启迪开蒙大众读者。
本书由读库出品,购买链接:http://item.taobao.com/item.htm?spm=a1z10.5-c.w4002-6070215173.13.N4O7Ee&id=44663244878


 破案后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好看虽然是只有3篇文章的小册子 虽然这些文章在《读库》上刊发过(其中几个有新进展的案件作者做了相应增补) 虽然由于预设读者是法律人因而文本有晦涩的部分.有人利用了法律 也有人被法律“调戏”完美的制度 不存在即使是在民族品质通常由严谨和缜密代表的德国但“同志”可以努力.“现代生活的精髓在于自治 这也意味着自我负责”“只有心怀愧疚的法律人 才能成为优秀的法律人”所以 无论是谁 都要心怀戒律地与时俱进吧.“专家降低风险 专家承担风险 而专家本身也可能是风险” 这是一位律师谈到精神学医师做被告鉴定人时说的呵 其他方面的“专家”也许更糟 因为恐怕只有最后一点成立.提到7个案件感觉都能拍成美剧
  •     很小一本书,介绍德国的几个真实司法案例。断断续续花了半个月才读完。读这么慢一方面是因为睡的晚过后,没敢凌晨三四点开灯看书,打扰太太清梦。另一方面,是作者言简意赅,能在一本小书里面塞下海量内容。所以我才读的慢,但同时我也觉得买这本书很赚。法律判决关乎事实和法律,证据和法官的自由心证。这些需要很强的逻辑思考才能理解。同时再看案件当事人的各种上诉理由和上级法院的支持或驳回判决,处处也是充满了逻辑挑战。这让崇拜瓦肯人的我无比欢愉。读书的过程我就像在做逻辑思维的瑜伽,虽然艰难,但是能感受到自己思维的一次次拉伸。另外一点关于法律或者说法治的精神。书中讲了有七八个案例,每个案例都反映了法治精神的一个方面,令人深思,令人感叹。全书语言简练,表达准确,情感克制,注释详尽。作为一个法律门外汉,我读起来也不会觉得有丝毫障碍。实在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感谢读库把这样的好货挖出来出版。感谢作者周翠,我考虑找你写的别的书也读一下。
  •     《破案后-德国刑事司法档案》小评任何法律的建著都是多方力量博弈的结果,德国也不例外,在纳粹阴影下,德国将不受践踏的尊严置于宪法首例,而对生命保护则列在其后,于是周翠整理了七个案例来剖视这个法治国的刚韧与隙缝,有人在利用法律也有人被法律嘲弄,永远没有完美的制度,但却有永远值得去思辨的进化空间,这是一个被认为世界上最缜密的民族制定出来的法律,而这堵墙依然会透风。老六摘取了周翠刑事笔记中的三个故事,然后把这本还热腾腾的书在年初设计出版,所以很多案例的最终判决都是在去年年底才有定论,说实话,案例回顾的详尽和法理剖析的缜密都是上乘的作品,只是装帧设计这块老六有些过了,小开本的设计让内文字号变得极小,阅读起来极其吃力,尤其是这类法理书,设计很美好,但阅读感受真的一点也不美好。书很棒,只摘几句感受较深的句子分享下,建议大家买一本来读,“很精致”。1. 《德国基本法》第一条第一款第一句一“人的尊严不可侵犯”。2.德国法庭严正指出:尊重人的尊严是法治国的基础。制宪者有意将其置于宪法开首,而将生存和身体不受损害权放在《德国基本法》第二条第二款,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德意志共和国的诞生文件清晰表明:议会成员对纳粹极权时代的恐怖行为记忆犹新,他们立意使类似的事情永不再发生,并通过宪法的法条位置安排为这样的企图设置了牢固的藩篱。人,永不应再作为“国家欲从中压榨的信息之载体”被对待,即便这出于正义的目的。故而,立宪者在《德国基本法》第七十九条第三款明确排除了变第一条的可能性(所谓的“永恒条款”)。随后,法庭在对学者的争鸣观点进行一一阐述与探讨的基础上重申:《德国基本法》第一条第一款的“尊严保护”具有绝对价值,若为此设定例外,就意味着“冲破禁忌”。3.人的尊严是天赋的不可转让的内在价值,其又分为最低物质生存权、自主自我发展权、思想与精神完整权、免受极端痛苦的自由权、信息自我决定权、平等权、受到最低尊重的权利等。4.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在无证人的情况下与陌生女人在—起!男人从拥有一定的知名度起,就特别容易成为伪造虚假指控的女人的目标。5.现代生活的精髓在于自治,这也意味着自我负责。弗洛伊德说:“长生不死与自制自教是人类永远不能做到的事。”诚然。6.只有心怀愧疚的法律人,才能成为优秀的法律人。7.里尔克在《秋日》一诗中写道:“谁此时无屋,就不必建造;谁此刻孤独,就永远孤独。”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读完真是百感交集,深刻体会到从事法律行业的艰辛,一点疏失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但总的体会是德国司法体系终究是“民主的”,因此才有一而再的抗告,这给蒙受不白之冤的人以出路,但缺点是也给无理搅三分的坏人以把柄,读第一个案件时简直要气炸,那人放我朝大概就是打十顿然后枪毙,当然我并不欣赏这种类似于泄愤的姿态,只是大约“民主”和“专制”能够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点,才能得到我们能寻找到的“最不坏的法律体系”吧,毕竟我也认同,法律针对某人施加的不公构成对所有人的潜在威胁,而只有心怀愧疚的法律人,才能成为优秀的法律人。
  •     法律从来不是神制约人的条款,而是人来约束自己的条款。因此,我们就是在走独木桥,法律在上面小心翼翼的前行。而且这条独木桥的前方也看不到任何康庄大道。有的只是越来越窄的桥梁。
  •     只有心怀愧疚的法律人,才能成为优秀的法律人。
  •     作者真是,悲天悯人,难道我们的冤假错案就少吗?
  •     法治道路上的一桩桩案件
  •     全书仿佛一本七零八落的杂志小报,通读下来觉得为什么一本受众仅限于德国人的书要使用了大量翻译腔的中文去写。作者在后记中表示为晦涩的文字和拘谨的写作方式道歉,没错,伊应该这么做。
  •     非常棒的刑事法庭档案分析综述。都是非常棒的影视素材。
  •     \读库爸爸/
  •     虽然很多专业内容并不太懂,但整本书的角度和冷静旁观的文字我很喜欢。
  •     惊心
  •     好书。作者写得认真。德国人也是真纠结。
  •     真相呢?证据呢?不懂法律分分钟被人玩死
  •     书中的七个刑事案例,以及案例之后延展开的对刑事司法上程序与实体的探讨,让人深深的感叹,法治社会离我们是那么近,又是那么远。近是说好像我们人人都活在法治社会之中;远是说,即便作为一个法律人,我也认为比起德国人严谨的思辨,我们还差得太远。感谢2016年底偶遇了这本小书,让我从案例中读到了一些故事,了解了一些道理,思考了一些人生。
  •     看《万历十五年》,讲德治国;看《破案后》,讲法治国。国家不同,时代不同,体制不同,但都有各自的问题。两本书偶然一起看,很有趣。
  •     很不错的书
  •     “每一桩错误都是万丈深渊,坠落其中的人粉身碎骨。”每一个案件都是影视化的绝佳题材,人性的善与恶,法律与道德的碰撞,法治国……小开本不大适合这本书。
  •     什么是真民主?什么是伪民主?高下立判。即便很多看似徒劳的事情,也一丝不苟,民族的性格和精神由此可见一般,国家基本法里对法西斯的反思更是让人钦佩。人为什么有德国制造,我们为什么不行,值得思考
  •     因为不是法律专业的,读到后面对深硬的法律条文和专业术语有点麻木了,但还是很不错的一本课外读物,了解不同国家体制下依法治国的概念。
  •     这就是法治国
  •     法制不完美,其美好之处是固定框架下合理的宽容。个体对法律的灵活利用和在媒体帮助下社会的思辨,都是促进法律不断完善的不可或缺的因素。我们相形见绌。
  •     第一个谋杀还挺正常;有个案子全家是智障,证言和物证对不上遂无头案;还有2个案子已经进入女士诬告qj造冤案的境界了……
  •     不明觉厉
  •     起初,他的敌人是自己。后来,他的敌人只余自己。
  •     书中的情节很有看美剧悬疑片的感觉,法理和民主很难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点,只能是一点的去试着修正。
  •     每个人都是一潭深渊,他人俯望时头晕目眩。
  •     简单有趣
  •     即被污染或者非法获得的证据是不能作为证据的,即使这个证据赤裸裸的证明嫌疑人就是罪犯。道德与法律的不一致性——一个国家只能适用一种法律秩序,但有时却可能存在完全不同或者相互矛盾的道德。认为某人在不重要的问题上撒谎就会在核心问题上撒谎的观点,是一种广泛流传的误解。虚假自白,自白比翻供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是一种广泛的误解。法院针对某人施加的不公也构成对所有人潜在的威胁。每一桩错误都是万丈深渊,坠落其中的人粉身碎骨。永远没有完美的制度,但却有永远值得去思辨的进化空间。
  •     作为外行真的只是看看热闹,太多冗长的专业术语看的云里雾里的。但还是感慨于德国司法体制的强大以及不断的纠错思考和成长
  •     大开眼界
  •     大开眼界,德国人严谨到有些偏激的民族气质蕴含其中。但主要还是给我开了一扇没见过的天窗。
  •     写作语言像是讲故事,虽然把事件讲述得有趣而不至于太过枯燥,但某些语言,如“浮云”,显得不合适。结尾处评论太过煽情而显得不客观。另外,关于引用,一会儿脚注一会儿出现在文中,导致需要回看法条时不方便。
  •     非常喜欢这本书,算是延续了读库出品的一贯好水准。再次验证一个观点:法律不是正义本身,律师是需要学会演绎技巧的攻防手。
  •     法治之路漫漫 很多东西总是切切觉得会等到 慢慢才承认其实并不是
  •     程序法的重要性。
  •     对法律尤其德国的司法有了一些了解,启发性的读物,但是可读性太差了
  •     就…还行啊…(主要是作者一个案子写完总写一段感动中国那种结语是个什么写作风格
  •     没有万能的制度,也没有万全的法律。法官也是人,是人就会犯错,关键是如何避免犯错,乃至犯错后如何纠错。对于大众,这本书的阅读畅快感非常强,也算启蒙之书。
  •     司法程序谨慎繁琐 大概也是德国法制相对健全防止民粹的一种表现了吧
  •     好书,如何用理性和公平正义来努力解答看似无解的复杂过往~
  •     讲真的,买之前没啥映像,读后发现好像看过,问小伙伴,说读库已经刊登过。但是,读库的选文,真的是看过就忘记啊。。。
  •     法律这个领域对我而言是全新的,看了之后那冗长的诉讼过程有了不一样的认识。以后要适当再读几本法律书,完善自己的阅读菜单。
  •     中国
  •     确实读起来有点费劲,难懂,但还是不错的,也算是了解法律的途径
  •     不是我的菜
  •     我敢断言,所有这7个故事一定会不止一次的重演,与其把它们看成档案,不如是伟大的预言~
  •     慕尼黑大学的刑法教授Roxin 撰文表示,刑事作案人作践了受害人的尊严,但这并不使得国家有正当理由侵犯作案人的尊严;道德上处于优越地位的国家,不应降级采用罪犯使用的方法。
  •     虽非法学相关专业,读起来并不觉得很有趣,可是读完就令人陷入感叹和思索:这就是法制,法治成长道路的轨迹。
  •     法律永远有机可趁 唯有在神的国度里才有真正的公义
  •     读库出品的小书,第一个案例听老六的视频讲了,读了更加唏嘘,要是在我国早已被道德讨伐而不可能保护嫌疑人的权利,这方面的对抗可能会越来越多。后面的冤案看来是共性问题,同样的案例也在推进法制的前进。除了大段的法律语言,其他都不错。20160629
  •     43-58页有重复且缺失59-74页,这是图书编辑的重大失误吧!德国刑法不承认毒树之果,又一个小知识点get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