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人》书评

出版社:爾雅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
ISBN:9789579159838
作者:白先勇
页数:342页

台北人書評之歲除

白先勇的這一篇,是我最喜歡的故事之一。既是“歲除”,當然要先交待時間。“除夕這一天,寒流突然襲到了台北市,才近黃昏,天色已經沉暗下來,各家的燈火,都提早亮了起來,好像在把這一刻殘剩的歲月加緊催走,預備去迎接另一個新年似的。”作者先說個大背景。台北人中的很多故事,背景都是眷村。於是接著說:“長春路的信義東村里,那些軍眷宿舍的矮房屋,一家家的煙囪都冒起了炊煙;鍋鏟聲,油爆聲,夾著一陣陣斷續的人語喧笑,一直洋溢到街上來。除夕夜已漸漸進入高潮---吃團圓飯---的時分了。“雖是克難時期,住的都是簡陋房屋,年還是一樣要過。短短2行字把節日的氣氛烘托出來。這也是我喜歡白先勇小說的原因,文中提及的地名,都可考。像根深葉茂的大樹,利用所有的縫隙向下伸展,牢牢抓住大地,根植于其上的故事就有了牢固的基礎和可信性。作者繼續說除夕夜的熱鬧:“信義東村五號劉營長家裡的燈火這晚燒得分外光明。原來劉家廳堂里的窗台上,正點著一雙尺把高,有小兒臂粗細的紅蠟燭,火焰子冒得熊熊的,把那間簡陋的客廳,照亮了許多。“這家的除夕,因為一位客人,格外熱鬧。【賴大哥,你老遠跑來我們這裡過個年,偏偏還要花大錢---又是酒,又是雞,還有那對大蠟燭,虧你怎麼扛來的。】原來蠟燭是客人—賴大哥帶來的。注意作者在這裡第一次強調口音,說劉營長太太;“一口四川話,一個個字滾出來,好像不黏牙齒似的。“信義東村在台北,可是故事里的人都講一口川腔,作者反復強調這一點,成了一條暗線,時時跳出故事閃爍一下。這位賴大哥:“一頭寸把長的短髮,已經花到了頂蓋,可是卻像鋼刷一般,根根倒豎;黧黑的面皮上,密密麻麻,盡是蒼斑,笑起來時,一臉的皺紋水波似的一圈壓著一圈。他的骨架特大,坐著也比旁人高出一個頭來,一雙巨掌,手指節節瘤瘤,十枝樹根子似的。他身上穿了一套磨得見了線路的藏青嗶嘰中山裝,裡面一件草綠毛線衣,袖口露了出來,已經脫了線,口子岔開了。他說話時嗓門異常粗大,帶著濃濁的川腔。”據說頭髮硬的人脾氣倔,這位賴大哥也是這樣,說話嗓門兒大。作者又強調一次:“帶著濃濁的川腔。”白先勇擅長用這種錯位,來點出主人公面對現實的困難。尹雪艷那篇,一群太太在台北到處找上海小籠包,要聽紹興戲。這篇歲除,老鄉聚在一起吃火鍋,說著鄉音。賴大哥企圖從中得到力量,面對那巨大的落差—年輕時的他征戰四方,台兒莊九死一生,酒量驚人,甚至和長官的太太私通;-現在不過是榮民醫院廚房里的買辦。這種人軍隊里叫什麼?伙夫頭!---進退兩難。席上還有兩個年輕人,劉太太的表妹和未婚夫,不過十六七歲。賴大哥直到喝酒時,才發現:“怎麼,俞老弟,你沒有乾杯呀?”雖然兩個人百般解釋,到底逃不過被灌了一杯。故事寫到這裡,就該開始回憶過去:“俞老弟,我像你那點年紀的時候,三花,茅臺----直用水碗子裝!頭一晚醉得倒下馬來,第二天照樣衝鋒陷陣。不能喝酒還能當軍人嗎?”由此拉開了“憶當年..........”的序幕:“俞老弟,不是我吹牛皮,當年我捆起斜皮帶的時候,只怕比你還要威風幾分呢。”於是說到了台兒莊戰役。這賴大哥因為和營長的太太私通,被調到山東:“那陣子山東那邊打得好不熱鬧。那個王八蛋要老子到【台兒莊】去送死呢!”一直陪著的俞欣忽然很感興趣:“老前輩也參加過台兒莊嗎?“賴鳴升沒有搭腔,他抓了一把油炸花生米直往嘴巴里送,嚼得咔嚓咔嚓的,歇了半晌,他才轉過頭去望著俞欣打鼻子眼里笑了一下道:”【臺-兒-莊】,俞老弟,這三個字不是隨便提得的。“俞欣還是個未經世事的毛頭小夥,是來臺之後的新生代,與戎馬一生的賴大哥之間有著深深的鴻溝,無法溝通,無法理解。俞欣趕緊解釋:“上禮拜我們教官講【抗日戰史】,正好講到【臺兒莊之役】”。他們只能從課本里了解這場慘烈的戰爭,作為親歷者的賴鳴升,怕也是無法描述的吧。一切詞彙都蒼白, 生生死死對於年青一代來說,只是故事而已。老人家當然要問你們教官是誰:“我認得他,矮矮胖胖的,一嘴巴的湖南丫子。他也講【臺兒莊之戰】嗎?說完,賴鳴升忽然“回過手,連掙帶扯,氣吁吁的把他那件藏青嗶嘰上衣打開,撈起毛線衣,掀開裡面的襯衫,露出一個大胸膛來。“三個動作,很有畫面感,他這麼掙扎的原因是”胸膛右邊赫然印著一個碗口大,殷紅發亮的圓疤.....塌下去成了一個坑塘。“說起自己當年打仗的經歷,總得用傷疤才能對年輕人現身說法:”俞老弟,我賴鳴升打了一輩子的仗,勳章倒沒有撈到半個。可是這個玩意兒卻比【青天白日】還要稀罕呢!憑了這個玩意兒,我就有資格和你講【臺兒莊】。沒有這個東西的人,也想混說嗎?你替我去問問牛仲凱,那一仗我們死了幾個團長,幾個營長?都是些什麼人?王銘章將軍是怎麼死的?他能知道嗎?“這麼沉痛的敘述,注意年輕人的反應;“酈珠也慌忙捂著嘴笑得低下了頭”;那一場戰役,對於年輕人來說,只是故事而已;還覺得他喝醉了,舉止怪異,看到這裡好悲涼。賴鳴升還沒說完,他“指手劃腳的對俞欣說道:“日本鬼打棗澤---老子就守在那個地方!那些蘿蔔頭的氣焰還了得?戰車論百,步兵兩萬,足足多我們一倍。”這樣懸殊的戰爭,“我們拿什麼去擋?肉身子!老弟。一夜下來,我們一團人不知打剩了幾個。”賴大哥是眼看著王銘章死掉的:“天亮的時候,我騎著馬跟在他後頭巡察,只看見火光一爆,他的頭便沒了,他身子還直板板坐在馬上,雙手抓住馬韁在跑呢。”他胸膛上的傷,也是從那場戰役來的,他被轟下馬來,被馬尸體壓住兩天兩夜動彈不得,“我們軍隊來收尸,才把老子挖出來。“不知道那兩個年輕人聽完心裡作何感想,會不會覺得他越發可笑。賴鳴升還在努力搜刮詞彙形容這場戰役,只是詞窮。注意這時就要轉了,窗外開始放孔明燈,劉營長的小兒子歡天喜地跑出去看,於是話題就變了。作者這時開始第三次點出四川的背景,劉太太說:大哥只顧講話,我巴巴結結炒的螞蟻上樹也不嘗一下。你就是到川菜館去,他們也未必炒得出我這手家常菜呢!“而他們是在台北,而且已經來了好幾年。賴鳴升此時已無心吃飯,又開始說他身板依舊是“鐵打的。”,又開始“扎手舞腳的打起拳來。”日後打回四川,你大哥別的不行了, 十個八個飯鍋頭總還抬得動的。“悲哀的是:“桌上的人都笑得前俯后仰“。讀來心里很沉。賴大哥最後當然酩酊大醉,他努力解說的戰役,他的傷疤,沒有絲毫的光輝榮耀,也許這樣的喝醉並不是第一次,酒成了他抒發心中鬱結的唯一方法。劉太太就說:我早就知道,每次都是這樣的。我們大哥愛鬧酒,其實他的酒量也并不怎麼樣。“賴大哥在平輩人眼中,有悲憫,但是依然無法溝通,無法理解。年青一代更覺得他就像個笑話:【賴大哥喝了酒的樣子真好玩】,酈珠咯咯地笑了起來,她向俞欣做了一個鬼臉。“賴鳴升,在他人眼中,和自己心中,都失敗得如此徹底。作者最後一句話,我覺得很有紅樓夢“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的感覺----“在一陣歡呼聲中,小孩子都七手八腳地點燃了自己的煙炮,一道道亮光衝破了黑暗的天空。四周的爆竹聲愈來愈密,除夕已經到了尾聲,又一個新年開始降臨到臺北市來。“

山河不幸诗家幸

或许是看了太久的长篇,这部短篇集总给我一种人物丰满之后等待故事高潮时情节却“戛然而止”的感觉。而仔细想想,即使故事不甚“完整”,也很好地应和了“台北人”这一主题——这部书原本就是写人的。正是这种蒙太奇式的刻画,叫人对老一辈台北人有了直观的印象。而这些人物的特点——坚强、世俗、义气——也许正是台北人(抑或说是外省人)共有的性格基因吧。不得不说,与余光中这样的海峡诗人相比,这部作品的文笔逊色了一些,对老上海十里洋场的描写,也总是少了那么一点神韵。但所有这些故事里,都有着一种苦楚的美,让人为之动容落泪,这种美是和如何叙写描述是没有什么关系的,正所谓“山河不幸诗家幸”,这种美,正是来自国家的不幸以及人民的多情和无情,正如余光中作品的美,并不来自于他的文字的。值得一提的是,最最感动我的一篇,竟然是《梁父吟》。光光是故事里的那份谦卑和人物举手投足间的礼让,总让我着迷,十足的民国范儿,让人不禁反思这几十年来,我们大陆究竟失去了什么。

冬夜读后感

故事的主人公,余嶔磊教授在巷子口张望,臺北的冬夜,經常是下著冷雨的。傍晚時分,一陣乍寒,雨又淅淅瀝瀝開始落下了。余教授在等他的朋友,已多年未見。他這位朋友叫吳柱國,僑居國外20多年,這次回來是國際歷史權威,到處做演講,在機場被政府官員,報社記者一大群人圍在中間。朋友到了,兩人坐下聊天。內容無非是誰誰走了,說到一個叫陸沖的朋友,吳柱國說:“陸沖的結局,我早料到了,共產黨【反右運動】,北大學生清算陸沖,說他那本《中國哲學史》為孔教作倀,要他寫悔過書認錯。陸沖的性格還受得了?當場在北大便跳了樓。當年陸沖還是個打倒【孔家店】的人物呢。”聊天說著說著又提到一個共同朋友的慘死,余教授跟吳柱國說:“我們這夥人,總算你最有成就。......這些年,我一事無成。每次在報紙上看見你揚名國外的消息,我就不禁又感慨,又欣慰,至少還有你一個人在學術界替我們爭一口氣------“諷刺的是,吳柱國坦承他在國外“參加研討會,有一個哈佛大學剛畢業的美國學生,宣讀他的一篇論文,題目是《五四運動的重新估價》。那個小夥子一上來便把【五四】批評得體無完膚,然後振振有詞的結論道:這批狂熱的中國知識青年,在一陣反傳統,打倒偶像的運動中,將在中國實行了二千多年的孔制徹底推翻。這些青年,昧於中國國情,盲目崇拜西方文化,迷信西方民主科學,造成了中國思想界空前的大混亂。但是這批父權中心社會成長的青年,既沒有獨立的思想體系,又沒有堅定的意志力,當孔制傳統一旦崩潰,他們頓時便失去了精神的依賴,於是彷徨、迷失。如同一群弒父的逆子----他們打倒了他們的精神之父,孔子---背負著重大的罪孽,開始了他們精神上的自我放逐,有的投入極權懷抱,有的重新回頭擁抱他們早已殘破不堪的傳統,有的奔逃海外,做了明哲保身的隱士。他們的運動瓦解了、變質了。有些中國學者把【五四】比作中國的文藝復興,我認為,這只能算是一個流產了的文藝復興。他一唸完,大家都很激動 尤其是幾個中國教授和學生,目光一起投向我,以為我一定會站起來發言,“可是他沒說一句話,理由是:”那個小夥子有些立論是不難駁倒的,可是,嶔磊———你想想看,我在國外做了幾十年的逃兵,在那種場合,還有什麼臉面挺身出來,為【五四】講話呢?所以這些年在外國,我總不願意講民國史....我們過去的光榮,到底容易講些,我可以毫不汗顏的對我的外國學生說:【李唐王朝,造就了當時世界上最強盛,文化最燦爛的大帝國】。就是這樣,我在國外喊了幾十年,有時也不禁好笑,覺得自己真是像唐玄宗的白髮宮女,拼命在向外國人吹噓天寶遺事......“余教授還在說:“可是你寫了那麼多的著作——“於是吳柱國乾脆挑明:都是空話啊。那些書堆在圖書館里都沒人要借。我寫那些書完全是為了應付美國大學,不出版著作就要解聘,沒法升級,所以“隔兩年,我便擠出一本。不然才不會寫。話說到這裡,吳柱國又開始羨慕余教授,說他:“還能在國內守在教育的崗位上,教導我們自己的青年————”這段話讓我想起白先勇另一個小說:夜曲。那篇故事里一個醫生立志回國醫治肺結核患者,種種原因沒回去,一直引以為憾;而他一個女同學回去了,去了音樂學院,立志要教一千個學生。可是後者的得意門生在文革時手被打斷,自己下放勞動,手嚴重受傷,已不能再彈琴,老年時千方百計來了紐約。而那個一生在國外了,事業有成的醫生還在羨慕她,這些事情如果不是親口說出,恐怕 一輩子不會知道了吧。這情節和冬夜何其相似,兩個人都不知內情,窗紙沒捅破之前,都在互相欽羨。余教授並沒有“守在教育崗位上,”他用盡一切手段想出國,在自己腿受傷的情況下也不想把外國大學的獎學金讓出來。文章結尾,兩個人還是參照物。吳柱國面臨退休,想回台北來;而余教授拜託他給自己尋個出路去外國大學當老師,雖然希望極其渺茫...........白先勇的厲害就是在兩個人瑣碎的對話里,呈現兩個社會,兩個語境,不諷刺,不評判,只是呈現,說完了也就結束,中間還穿插余教授個人的生活,越發物是人非事事休;過去是再也回不去了,未來卻一樣渺茫;這篇故事開頭結尾一再提到雨夜,看得人都跟著冷起來,這就是作者厲害之處,短短幾行字,氣氛已然鋪墊足了。白先勇寫這篇故事時才33,如此嫻熟,安靜,犀利,好生厲害。

为那些很“道地”的描写和那些切片式的故事

有幸去台北旅游,然后买了这本书,唯一原因是因为白先勇这个名字。这本小说内容和质量没有让我失望,但是描写的场景却是那么苍凉,让我看完后有种对岁月很失望的感觉。不管是灯红酒绿的生活,还是百姓人家的日子,不管是悲惨的妓女,还是失落的退伍军人,还有那些逃难过去的人,这些描写竟都让我读出一丝丝的悲哀。是因为失去家园?是因为人生起伏?是因为时间易逝?作者的这些哀愁就像点燃的一只香一样,袅袅扰扰,在我读它的时候无声无息地潜入我心底。最动容的几个场景:1. 两个教授相遇时的无奈。曾经的豪迈和张扬,曾经的报复和理想,如今却只剩下两个步履蹒跚的老人,以及一杯杯的龙井中的慢慢叹息。2. 烟花女子从良之前的心路历程。这位“大姐”级的人物在青楼中打拼这么多年,最终带着心中诸多的遗憾离开。这个过程是喜还是悲?真的只有她自己能懂了3. 退伍老兵的失意。只因为性子太烈,上得了战场,却下不了职场。最后让自己的下属反而超越了自己。而自己只能酒醉人生。这本小说读得我尽是失落。只有失落。看到失落,才知道珍惜。

悲情台北

白先勇的这本台北人由多个短篇组成,讲述了一个个刚从战乱中退守台湾的三教九流的悲惨故事。有舞女,将军,教授,妓女,书生,贵妇人,军官以及国民党的普通士兵和他们的爱人,他们都经过战乱,他们又刚刚稳定生活。但他们没有任何一个能割舍掉海对面的过去,那里有他们挥不去的记忆、情感、亲人。所以,他们是一群落魄的人,战争过后没有让他们有些许安定,他们是活在过去的人,他们苟且偷生,大都又悲惨死去。四十年前的文章,读起来如此悲伤

誰知道誰的人生

看到《冬夜》那一則,我竟然有點想哭的衝動。白先勇看過的生活,就算是退到台北的落敗,大部份也是透著華麗的姹紫嫣紅。背景怎麼昏暗,都要喧嘩出一段曾經的繁華。人物也是濃彩重墨,被虐殺的妓女,粉身碎骨的將士,落寞的將軍太太。可是《冬夜》不同,畫面里兩個教授,在雨夜里,坐在露出棉絮的沙發,喝了一遍又一遍的龍井,是多么灰暗的景象。幾位曾經的五四青年,到了晚年,卻不知人生何處是歸途。灰色里的唏噓,真像那般雨夜,冷冰冰的雨水打在這個世界,無須解釋。一直努力思考的人生一下變得難以思考,才是真正的悲哀。

臺北人

《臺北人》,買了許久的一部小說,由於一直被《寂寞的十七歲》時期的白先勇吸引,因而未有一口氣看畢的衝動。可是,近來氾濫地接觸的臺灣歷史,牽扯著我那福爾摩莎濫觴。我向來很喜歡白先勇,結果六小時讀完《臺北人》。經歐陽子的導向,我一樣「飛入尋常百姓家」,縱然我非「舊時王謝堂前燕」。那個憂患重重的時代,對過去的依戀,回憶的執著是如此要人瘋癲。渴望活在屬於自己的時空,自己的時代。《花橋榮記》、《遊園驚夢》、《冬夜》是我最喜愛的三篇作品,而全書裡頭的人物彷彿就是當年衛星圖下的臺北人。不該說彷彿,因為他們就是貨真價實思念往昔的臺北人。作為香港人的我,有沒有那份感傷?我告訴你,只要是有過去的人,也能知道那種煎熬。《冬夜》中積極尋求出國的余教授;《花橋榮記》裡等待愛人的盧先生;《遊園驚夢》不知潮流的錢夫人,他們都被稱為「臺北人」,但他們心靈與臺北的疏離與隔膜,形成生活的悲涼,對命運的無奈與諷刺尤其明顯。白先勇對這些人物有一種無可抗拒的憐憫,而現實中他們又是多少臺北人的影子?說到人物,我最喜歡並且敬重是《梁父吟》的樸公,他未因過去的璀璨而忘記活於現在,也沒有為唏噓而失去面到現實的尊嚴。白先勇透過雷委員展現對他的尊敬,最後記下棋譜,下次再續的舉動,與今日青年人打電動時的執著過關無異,那是一種積極取態。現代主義並非不寫實,但說到書寫內心世界,的確是爭脫寫實主義的外圍建築,更深地挖進人心。不過,寫作當然不是要表現主義,作家不是為主義而寫作。


 台北人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