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旅行谋杀案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0.8
ISBN:9787503906374
作者:(日)斋藤荣
页数:296页

内容概要

斋藤荣
1933年出生于日本东京大田区神奈川县。他还在上高中的时候,即与石原慎太郎合办过同仁杂志。后者为著名的政治家、作家,1955年曾以《太阳的季节》一书获“芥川奖”。斋藤荣1955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学院法律系,在横滨市政府中供职。就是在这段时间里,他一边过着公务员的 生活,一边真正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涯。1960年,27岁的斋藤荣参加“宝石趣味俱乐部”主办的短篇小说征文,以《星上的杀人案》获佳作奖;1962年,在新设的宝石中篇奖角逐中,斋藤荣以《只有女人的房间》一文获候补奖,次年,他的《梅巴尔》入选《新人二十五人集》;同年,《机密》又获第二届宝石中篇奖。斋藤荣不以此为满足,以坚韧不拔的执着向“江户川乱步奖”进军。1963年,他的《爱与血的复活》,1965年《爱与血港》(后改名为《爱与火》)两次评为江户川乱步候补奖。斋藤荣再接再厉,终于在1966年以《棋谱血案》荣获第十二届“江户川乱步奖”。这六年来锲而不舍地追求,体现了斋藤荣的创作历程,也体现了他的性格。
青年时代的斋藤荣是江户川乱步狂热的崇拜者,其后又迷上了小栗虫太郎的作品,他刻意模仿、学习、借鉴。但他终于意识到,只有创新、搞出自己独特的风格,走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路才有前途。1970年,37岁的斋藤荣已步入中年,生活阅历及创作经验日臻成熟。他这时创作的《密道谋杀案》,1972年创作的《N的悲剧》、1973年创作的《日本哈姆雷特的秘密》,均以选材精明、推理缜密而超凡脱俗,受到一致好评。同期创作的《日本列岛SL谋杀案》及其他六部长篇小说,使他一步步登上推理小说创作的荣誉殿堂。

作者简介

参加假日旅行团从香港归来的谷口一下飞机便猝然而死。之后,一桩桩神秘事件迭出不穷──年轻女郎的失踪,仓库中的断手包裹,邮包里面的死人毛发,河水中不明来源的氰化物……老练狡猾的罪犯尽管费尽心机,但终于在水田副警部缜密准确的侦破推理面前露出马脚……


 香港旅行谋杀案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事】和警察水田一个旅行团旅游的谷口在回国当晚猝死,死因为温差导致的心脏麻痹。谷口的妹妹对哥哥的死因产生怀疑,委托水田协助调查。同时,水田被上司委派调查关东化工厂的污染案,竟然发现旅行团中的藤本是这家厂的部长,围绕着他还有两桩失踪案。污染工厂、贩毒、失踪、死亡,是互不相干的事件还是环环相扣的网?【评】全书逻辑如下:第一章——谷口心脏麻痹死亡第二章——礼子怀疑死因第三章——水田回忆团友并得知死讯第四章——水田回忆行程(牵出涉毒案)第五章——水田拜访化工厂并开始关注藤本(牵出绫子失踪)第六章——团员忘年会,礼子、水田试探藤本第七章——分尸案发生(牵出藤本侄女志磨代失踪),旅行照片发现谷口行程疑点第八章——发现杀害谷口方法第九章——发现志磨代掉包事件及杀人动机第十章——破解藤本不在场证明第十一章——由藤本共犯牵出贩毒渠道,发现杀害谷口动机,绫子遗体被发现第十二章——关东化工厂发生污水泄露,绫子父亲抓住藤本第十三章——藤本认罪,破获贩毒案之所以将章节剧情列出来,是想说明这本书结构上的精妙:一共有三起死亡案(谷口、绫子、志磨代),三条线索(旅行死亡、工厂污染、跨国贩毒),两段回忆(旅行回忆、志磨代雪山回忆)和两个空间(国外、国内)。结构复杂,谷口的死因被放在了千里之外的香港旅程中,恰巧参与办案的水田就在这个旅行团中,又恰巧水田任职的公害科又把关注点放到了藤本公司上。通过这几个恰巧,斋藤荣巧妙地将所有疑点都串成了一条线。而因为这条线和这三起案件,阅读流畅而紧凑,间隔不久便有高潮和亮点,很过瘾。关键的不在场证明则因为有空间元素的困惑和时刻表的瞎搅和而更有思索的空间。为此总结了一下这种异地杀人的方法:1. 嫌疑者通过替身或障眼法提早离开A地,B地完成杀人;2. 嫌疑者有其他更快捷的交通方式到达A;3. 死者主动或被动离开B地,被杀后搬运回B地。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操纵生理而导致死亡的事件……虽然有点怀疑此法可行性。 得出结论:1. 发现上司的隐私千万不可多管闲事;2. 旅行中要注意身体,不要听怪叔叔的话。
  •     看推理小说,我很不喜欢时刻表推理。一来是因为对这种精确的作案方式不感冒,二是我自己无法形成对时刻表推理的文化认同感(中国国情使然)。很可惜的是,对看到一半就知道凶手,剩下的只是破解其不在场证明的推理小说我同样兴趣缺缺。但是,这本小说--《香港旅行谋杀案》,恰恰是时刻表推理+不在场证明的综合。本以为这本小说不会很精彩,但读完后我很高兴它给了我新奇的体验和思维的张度。一下飞机就离奇死去的谷口拓郎,河流水污染的公害事件,出国观光的旅行团,仓库里的分尸案,邮寄过来的尸体毛发……这一切看来毫不相关的事件,最后却交汇于一点:真相。日本社会派小说最擅长的就是开篇的时候分别叙述一些看似不相关的事件(案件),到了最后揭开谜底的时候才融合在一起,好比是班上同学从不同地点动身而赶到一起的聚会。这种感觉在看森村诚一的作品时印象非常深刻。《香港》显然也是这种类型。虽然在社会问题的表现力上,这部作品只能算是中平之作,但尤为可喜的是书中涉及到了环境污染的问题,是一个不错的亮点。这本书最大的特色是大范围空间上的诡计运用,相当出色。凶手无疑是一个胆大心细的策划者。跨越空间为自己找到不在场证明,这种胆量与冒险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而水田警部,观光旅行团的参与者,通过自己的一次又一次的回忆、推理、否定,再到不断地搜集证据,做出新的推断。期间反复好几次,最终才破解了凶手高超的不在场证明。我不敢说这本推理小说人人都会喜欢,但是我相信看过的人都能够从中获得思维上的张度,亦即这本小说开拓了我们的视野。这本小说明显是社会派风格,感觉更接近松本清张而并非森村诚一。松本和森村虽然都是社会派的巨擘,但我个人感觉松本的小说更偏重于考察警察办案的过程,通过对警察形象的描写从而塑造出日本警察兢兢业业的形象;而森村描写案件,更关注的是人性中"恶"的极致,通过运用诡计来表达阴暗的一面,进而反映社会问题。所以我感觉在社会问题的表现力上,松本不如森村。而且森村也并不是真的想写推理,他只是想反映社会罢了。《香港》这本书,虽然也有反映社会问题的内容(环境公害),但是仍然更接近松本的风格,塑造了水田副警部这样恪尽职守的好警察。看这本小说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平常心,指望书中出现森村式的煽情语言是不现实的,或许因为这是几十年前的作品,文风也相当朴实,阅读本书,如同喧闹的气氛中静下心来品一杯清茶,朴实无华。
  •     行文中情节与诡计充分融合,对推理小说的写作,付出了最大的热诚。历史相当久远的一本推理小说,也是一本精彩的小说。好象电影剧本的说。一个嫌疑犯,三桩命案、一起工厂倾倒污水案。刚开始就是一名男性的因病死亡。但凡推理小说里正常死亡的假象下往往会牵出狡猾的杀人者吧。嫌疑犯如何通过期待于可能性之杀人的方法让受害者因病亡故呢?这样迂回、间接的杀人手法还真是让人毛骨悚然。让警察最困惑的地方就在于其中一桩谋杀案里,受害人的碎尸在大阪被发现,推断出的被害时间里 犯罪嫌疑却远在香港参加了旅行团,至于潜回日本杀人后再返回香港由于交通工具的限制被证明为不可能,犯罪嫌疑人是如何制造的不在犯罪现场的证明呢?借助小说里警察水田的话说:其实罪犯和普通人思考的能力最多是五十步笑一百步的差别。排除所有的不可能,剩下的不可能的就是正确的。受害人是在香港被谋杀的。然后再由帮凶以走私的形式运回日本。这个点子还真是绝了!看推理小说最大的乐趣就是罪犯的充满智睿的杀人手法以及案件的破解过程。但这种愉悦的过程往往都建立在杀人事件基础之上的,这样看来作个优秀的推理小说作者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大肆铺陈杀人事件后再如抽丝剥茧般徐徐展开事件的真相,以馈口味日益刁钻的读者们。如果按照推理小说里的手法去实地操作一下,把小说里出现所有的漏洞和线索统统打扫干净,现实里的警察们未必能破案吧。这本书看的比较慢,从右向左翻页的竖版繁体 看时间长了让人眼晕。耽误了看书的进程。

精彩短评 (总计35条)

  •     那个,这本书到底用了什么不在场证明诡计,看到最后也没明白啊。。。
  •     不在场证明的破除和杀人方法的运用都有点神展开。。。除了感觉这不像是一个人的犯案手法之外 大体感觉还是不错的 多一颗星就是给这个不在场证明~
  •     没有逆转,没有震撼,旅游情趣也不够,人物对话呆板,2星
  •     社会性比较强,有点虎头蛇尾
  •     虽然同为时刻表和不在场证明,但相比鲇川哲也和西村京太郎,确实差了不是一两个档次。三星减。
  •     看着看着就猜到一些不必要的情节了
  •     太过大费周章
  •     日本公安大显身手。。。。。
  •     假如说高层的死角是写实本格推理的最高峰的话,那这本就是旅情本格推理的最高峰
  •     本格。一个青年在飞机场突然死亡,跟着又发现碎尸,再来是女性尸体……死人不止一个,故事东拼西凑地也讲完了。一般般,不算多好看但不难看,果然还是死得人多更容易把故事讲得有趣些。所以如果只死一个人的长篇还能有趣的话那作者才真是高水准咧。
  •     我特别喜欢看社会派的推理小说就是因为推理不只是推理,案件的导因和社会,时代都事有密切联系的。这一本是对日本环境问题的关注,诡计倒是一般。
  •     一,为什么评分那么低
  •     社会派推理小说,凶嫌开篇就锁定,剩下的就是推断不在场证明和行凶意图了,一开始扯出很多线索,最后终归汇为同一个集点,感觉收尾略为仓促了些。
  •     文笔/人物/空间的完美契合
  •     意外地看到了笑点……
  •     被小说题目吸引而来。一开头就锁定凶手然后整本都在推敲他的犯罪手法和摧毁他的不在场证明,对这种没悬念的推理小说兴趣缺缺。
  •     时刻表杰作,前面思路不清晰的时候,总感到很困惑
  •     看过的最精彩的侦探小说之一,一个故事里穿插了很多案件,最后归为一个真相,手法很诡奇,构思很大气,把案件和推理放到如此广阔的空间和时间跨度中,同时又能尽量让读者掌握到所有侦探所掌握的细节,参与推理,虽然跟着情节正确推理出来了不少案情,却并没有减少阅读的快感。
  •     缺点是犯罪后凶犯无所作为、坐以待毙。
  •     公害污染、毒品走私、谋杀成功汇合。开篇利用被害人心脏脆弱的谋杀大胆又不保险。第二件谋杀是核心,将被害者在香港杀害后,割下手脚用走私途径带回日本,制造不在场证明,诡计大胆新颖,也应合了书名。虽然罪犯和警察想法如出一辙,但警察水田观察能力不突出却一动脑就想到了犯罪手法也很突兀。
  •     不管诡计水准如何,现在我的胃对这种一五一十的传统本格已经消化不良了
  •     一本没有让我一天之内看完的日系推理,读到 80% 左右才觉得有趣起来。所有的铺垫都得到了合理的解释,诡计相当出彩。不过也许是高潮来临的太晚了,取证的过程顺利异常啊 =u=
  •     巧合太多,多得超过限度了!
  •     1971年的本格推理。   带着一些环保水污染背景的本格,也许正是那个年代本格受大环境影响的结构。过程很传统,分尸案也并不出彩。写的太过流水账,情节不怎么样,笔触也留不下什么好印象。另外还是没有节奏感,每一步都很急躁,悬疑感被快节奏冲散了。有一个诡计是比较不错的,但不知道是否原创,书中也是说哪里有过这样一个案件,切入方法也很生硬。2星半
  •     真没想到,这本老书还有这么多人看过。不过我的评价并不高,这书巧合的痕迹太重,“死人太多”。不是说推理作家写不下去时就死一个人吗。
  •     现在看这种一板一眼的本格都不大习惯了
  •     诡计很大胆。
  •     没觉得这个时刻表有多么巧妙啊~
  •     非常妙的犯罪诡计
  •     诡计设置得还可以。但是对读者隐瞒线索不厚道啊
  •     「今天,明天……无数个观光团人员还是会喜滋滋地汇集到这个蓝天底下的吧?而这些人是否全都是幸福的? 」
  •     老派的推理小说,就是一上来摆明车马玩推理,一点掩饰都没有。故事性稍差,胜在推理严谨,不像现在网络的那些悬疑推理小说,净挖坑不填坑。
  •     为什么不喜欢西京村太郎的书,就是因为不喜欢利用时间来推理的小说啊,偏偏这本也是。看之前没注意作者是谁,还以为是森村诚一,回过头来才看到是个从未听过的人。不过全书提到了环境污染和利用职务运毒的事情,读起来还蛮有感触。
  •     txt
  •     不错的诡计。。。可惜线索有些多,也有些牵强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