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补本李秀成自述原稿注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5
ISBN:9787500415046
作者:罗尔纲
页数:404页

作者简介

目 录
忠王像两幅
前言
目录
凡例
李秀成自述原稿考证
李秀成自述原稿注
一、金田起义
二、参加革命
三、六解京围
四、克复苏、浙
五、国势崩败
六、尽忠
附录 忠王答辞手卷


 增补本李秀成自述原稿注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之前看过一部电视剧《天道》,《天道》看过,回顾这几年的经历,反思公司公营不利的原因,终于明白,公司管理与实际相脱节、管理层的意见不统一、对员工心理把握不到位等等都是原因,然而,却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乃是文化属性使然。文化属性是《天道》一剧(原著为豆豆《遥远的救世主》)里面提到的。也就是说,一个特定的群体就会有特定的文化特点,也就有特定的群体心理特征,也就有特定的行为举动。文化属性这个概念我是第一次从这部电视剧里听到,不过,对这一概念我却并不感费解和陌生,因为,之前我发现了一个“圈子”的问题,也就是说,相对于个人而言,每一个阶段都是一个圈子,人的一生都是不断地从一个圈子跳到另一个圈子,从一个小圈子跳到一个大圈子,这就是成长。相对于人与人之间,每个人都是一个圈子,所以,要想了解他人,就要进到他人的圈子里面,也就是说,要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相于群体而言,每一个群体也是一个圈子,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化圈”,“影视圈”等。我看到了这个问题,但我只是用来解决个人问题的,那时没有考虑到如何解决一个群体的问题,比如一个公司。《天道》中提到文化属性这一概念,所站的高度是比较高的。它研究的是整个社会各个层面、各个群体的文化特征,并用来解决群体间的问题。简单提一下《天道》的故事梗概,故事里的与这个话题无关的部分就不提了,大概是冯世杰、叶小明、刘冰三个人想做点事,于是请出了高人丁元英,在丁元英的策划下,组建了“格律诗”音响公司,在公司运营上了轨道后,丁元英的营销策略冲击了行业龙头乐圣公司,两家对簿公堂,外人看来,格律诗处于非常不利的处境,在这个时候,冯世杰三人提出退股,肖亚文参股接管了公司管理。但结果官司以格律诗全胜告终,格律诗也因此市值翻了多倍,一炮打响。乐圣公司领头人林雨峰难以面对现实,开车自杀,刘冰弄巧成拙,也跳楼自杀。所有这一切,一开始在丁元英看来就已成定数,他所根据的就是文化属性。在这里插一句,文化属性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人类而言的。其实,在人类之外,又有多少个各式各样的属性的存在。在商业领域,也是如此,再起名叫什么属性没有太大的必要,就叫经济规律好了。丁元英不但深谙文化属性,也深谙经济规律,这就是他为什么操纵私募基金可以成功,给韩楚风“支招”也果然凑效,最后韩楚风在不利的情况下坐上正天集团的总裁位置,以及格律诗从始至终全在丁元英的预料之中。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个文化属性,所以就打算研究一下太平天国。太平天国与开公司好像相差甚远,然其中属性层面的东西却大同小异。听了单田芳播讲的评书《太平天国》,评书必竟是评书,里面可能有演义的地方。其中关于李秀成之死,与他播讲的另一个评书《曾国藩》里面提到的就有出入。一个是大义凌然的英雄,一个是卑躬求生的小人。评书里面提到,李秀成临死之时,写有一个自述,近代还出版了。我网上一搜,果有此书,网上购回,方知出版年代已久,80年代出版,现已绝版。此书乃罗尔纲编注,通过此书也明白,李秀成自述有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曾国藩修改后给皇上看的,另一个就是这本曾国藩后人珍藏的原稿。这两个版本内容有较大出入,单田芳在两个评书中对李秀成不同的评价可能是其材料先后来源于不同的版本所致。买《李秀成自述原稿注》这本书,也是想尽可能真实地了解太平天国。实际上,单田芳播讲的《太平天国》与《李秀成自述原稿注》在细节上略有出入,大体上是一致的。先来看下太平天国的兴起与失败吧。太平天国的发起人是洪秀全,一个屡试不弟的书生,一气之下,撕毁所读书藉,发誓不再参加清朝考试,另起炉灶,再创天地。于是成立拜上帝会,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天京建都。天京刚刚建都,即发生内讧,东王杨秀清造反,天王洪秀全调北王韦昌辉回京除掉东王,杀死东王手下人等几万人,韦昌辉亦有争王之心,后被陈玉成所杀。翼王石达开回京理政,遭天王猜忌,石达开一气之下,率大队人马离京出走。太平天国经此一劫,元气大伤。虽后有干王洪仁玕,钱江辅佐,及陈玉成、李秀成等后起之秀,苦撑多年,最终仍避免不了其灭亡的命运。太平天国其成功之因,乃是依靠天时地利人和。先说天时,太平天国起义之时,乃1851年前后。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外国列强打开中国大门,当时内弱外强,清政府腐败无能,不堪一击,接连签订了诸多不平等条约,致使民不寥生,官逼民反。所谓乱世出英雄,洪秀全的出现是必然的。次说地利。洪秀全是在农村发起的拜上帝会,起义时是在金田,地处偏远,没有得到当时清政府的重视,加之发展速度惊人,故此一举成势。再说人和,将帅无能,累死三军,国家不兴,遭殃的是百姓。当时的老百姓只有一个愿望,就是能吃一口饱饭,别无他求,洪秀全正是看到了这点,使天下百姓为其所用。关于这点,李秀成在自述中也说得明白:“天王欲立江山之事,其各不知,各实因食而随,此是真言也。”至于起义的领导人物,是“各怀心腹事,尽在不言中”,因形势所逼,虽不同心,却也能协力。有此天时地利人和,故能成其势。关于太平天国的成事之因,再补充说明几点。就以上所言,关于地利一点并无太大争议。然于天时一说,世间却有不同见解。经常之争论无非是“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也就是说,是时势成就了洪秀全,还是洪秀全成就了太平天国?以我看来,此一争论实无太大意义。这如同是争论是一颗种子借天时长成了大树,还是天时提供其时机促成其长成。以佛家来看,凡事无不出因缘二字,种子是内因,天时地利是外缘,因缘合和乃有大树长成。有因无缘,有缘无因皆不可能有结果。英雄借时势,时势助英雄,方能成事,强调任何一面皆是偏激。其实,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之前,民间已经有“天地会”这个组织,或者说,类似的组织不在少数,当时天地会的势力远大于拜上帝会,后来天地会却加入了拜上帝会,两家合而为一。天地会之兴衰与太平天国同,所不同者,无非太平天国这颗种子的生命力比天地会更强一些而已。而至于人和,此是太平天国成事之因,也是太平天国灭亡之根本。之所以把人和说得这么重要,是因为,并非是简单地志同道和之义,而是指的在这和与不和之下的文化属性。和是必然,不和也是必然。关于此点,下面会详细探讨,此处不多言。再说太平天国失败之因。关于太平天国失败之因,李秀成在自述中总结了十误。现抄录如下,以供参考:一、 误国之首,东王令李开芳、林凤祥扫北败亡之大误;二、 误因李开芳、林凤祥扫北兵败后,调丞相曾立昌、陈仕保、许十八去救,到临清州之败;三、 误因曾立昌等由临清败回,未能救李开芳、林凤祥,封燕王秦日刚复带兵去救,兵到舒城杨家店败回。四、 误不应发林绍璋去湘潭,此时林绍璋在湘潭全军败尽。五、 误因东王、北王两家相杀,此是大误。六、 误翼王与主不和,君臣而疑忌,翼起猜心,将合朝好文武将兵带去,此误至大。七、 误主不信外臣,用其长兄次兄为辅,此人未有才情,不能保国而误。八、 误主不问政事。九、 误封王太多,此之大误。十、 误国不用贤才。十一、 误立政无章。本来是十一误,然原稿重写了第六款,也就是有两个第六条,连罗尔纲也未注意,也说是十条。一至三条写的是东王派林凤祥、李开芳北伐一事。此二人仅率二万余人,势如破竹,竟然直打到天津,后遭遇反扑,全军覆没。如果不是孤军深入,如果能多派些军队,如果洪秀全、杨秀清不是偏安于一方,乘势而下,历史肯定要改写。但是没有如果,徒留这悲壮的故事令人感叹。换句话说,既使攻入北京又怎样?无非是第二个李自成而已。就全局而言,这样的历史结果可能比洪秀全攻下北京要好得多。第四条关于发林绍璋去湘潭一事,之前无有留意,现据罗尔纲注,知此事大概发生于1855年左右,东王派林绍璋攻取湘潭,结果十战十败,失去了再图湖南之力。此是东王用人不力。然根本原因并不在此。天京之变发生于1856年,此前东王已无心于对外军事,其意在夺权,发林凤祥等北伐及发林绍璋取湘潭等军事活动,无非掩人之口舌,应付了事。其心本不在此,故也就谈不上失误不失误。五、六两条,所说乃是天京事变,东王欲反,北王杀东王,陈玉成杀北王,及石达开受猜忌而率军出走。这也就是我前面所说,太平天国成也在于人和,败也在于人和。七至十一条所指皆天王洪秀全。分别指出其为人之鄙,行事之鄙。应该说,李秀成所说天国之十误已经都说到了重要之处,军事上的不利,内部的不和,君主的昏庸无能。但是他却没有并且也不太可能会看到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哪里,那就是文化属性使然,农民的劣根性使然。以上就太平天国成败之因都已谈到,关于根本原因下面还会谈到,此处再补充说明一点,在太平天国采取的措施方面有何得失呢?其有利的措施在于三点:一、 以教会名义聚集会众。这几乎是绝大多数农民起义常用的举措。只是可惜的是,因此而玷污了宗教的名声。宗教本无好坏,就像一把刀,但用来杀人就变成凶器。二、 纪律严明,深得人心。同一时期的“天地会”之所以没有太平天国势大,一是领导阶层还不如太平天国,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纪律涣散,形同土匪强盗。李秀成自述中也谈到,后期太平天国的衰败,跟合并进来的天地会不守法纪,胡作非为,失去民心有很大的关系。三、 其口号“有饭同食,有衣同穿,人人平等,人人皆兄弟姐妹”符合老百姓的愿望。其不利的措施有两点:一、 抨击孔圣人,从而得罪了知识分子。之所以抨击孔圣人,是因为当时的科考内容是以孔孟之书为根,但洪秀全屡试不第,于是把怨恨泼在了孔子身上。由此即可以看出洪秀全的局限性,心中难以容物,其后对人多猜忌实出必然。洪秀全此举得罪了全天下的读书人,因此,洪秀全身边除了一帮穷哥们儿,却没有如刘伯温、诸葛亮这等高人相佐,其失败也是必然。二、 杀富济贫,得罪了地主阶级。曾国藩是读书人,曾国藩领导的湘军就是由地主武装组织起来的,太平天国后期失利,一是受清朝军队正面的打击,一是受洋人的打击,另一个就是地主武装。这就是太平天国成也人和,失也人和的原因,成的人和是农民的和,失的人和是领导层内部及与知识分子及地主阶级的和。毛泽东领导的人民武装,其主力也是农民,许多地方都与太平天国相似,所不同者,以毛泽东为主的领导层都是读书人,并且都是读书人的尖子。其措施方面,有利的措施与太平天国类同,而太平天国不利的措施毛泽东却认真对待,首先是尊重并重视知识分子,虽然也杀富济贫,但必竟使用的是一种平缓的过渡方式。至于建国后以江青为首发动的文化大革命,打倒走资派,反孔反迷信,其性质与太平天国后期并无本质的差别。十年动乱,致使中国文化断层,中国经济停滞,其危害性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可排在前列。之所以如此,也是文化属性使然。提到了文化大革命,又不得不提一下朱元璋。朱元璋也是农民起义,所以我就有心去关注。朱元璋的起义性质与太平天国并无本质的区别,然而,为什么朱元璋成功了?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他提出的口号是“北赶大元”,他的主张并没有触及到地主的利益,同时得到了以刘伯温为首的知识分子的支持。我之前一直在想,难道单凭农民的力量就不能成事吗?朱元璋不就是农民吗?但了解了朱元璋的一生之后,才明白是怎么回事。朱元璋前期的成事,非常大的一个原因是刘伯温的支持,可以说,是刘伯温把朱元璋推上了皇帝的宝座。然而,和太平天国一样,明朝一建立,就开始内讧,以韩马两党为首,大杀功臣,太古庙骂走刘伯温,白马汗害死元帅徐达,金瓜击顶四老将,炮轰庆功楼。迫使其子朱棣带兵清君册,使朱元璋带着遗憾而死。正是因为反对他的是他儿子,所以,不管怎样,他还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如果反对他的是另一个人,他的下场与洪秀全相去并不太远。前面提到的韩马两党,韩指的是附马韩金虎,马指的是朱元璋的老婆马娘娘。这两人互为勾结,残害忠良。其实,韩马所做所为朱元璋并非不知,许多事情都得到了朱元璋的默许甚至是直接参与。唉,这是文化属性使然。而江青的所做所为与马娘娘大同小异,甚至有过而无不及。极为相同的事情在历史上重演,这并不是巧合。一切都是文化属性使然,什么是文化属性?文化属性就是一个社会群体的共同的文化特征,或者说共同的社会心理,因为有这种共同的社会心理,就必然会做出一些共同的事来。这里的“共同”指的是大致的类同,而不是一模一样。在《天道》里面,当丁元英准备组建格律诗公司的时候,他就知道要有人死,尽管他并不清楚死的是不是刘兵。他也知道林雨峰可能会死,之所以是可能,就是看林雨峰自己愿不愿意走出自己的文化属性,或者说是自己的那个圈子,往前走一步海阔天空,往后退一步万丈深渊。林雨峰最终还是选择了死。今天刚看了丁远峙的光盘讲座,里面他举了个例子说:我们知道,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中,80%的人只掌握20%的财富。有专家说,如果把财富平均到每个人身上,使每个人获得的财富一样多,但十年之后,仍然还是20%的人拥有80%的财富,还会回到这样一个标准。用丁远峙的话说,这是因为,那80%的人身上缺乏这20%的人身上所具有的一些特质。这种差异实际就是文化属性的差异。接下来简单看一下太平天国几个主要的领导人物。首先一个就是洪秀全。洪秀全出生农民,读书屡考不第,后赌气创立拜上帝会。必须说,从文化属性上来讲,洪秀全尽管读过书,还是要归入农民的圈子,他身上并无知识分子的特质。俗话说,一个贵族的气质是需要三代人来培养的。也就是说,不会因为有钱就说自己是贵族了。他创立拜上帝会,提出“有饭同食,有衣同穿,人人平等,人人皆兄弟姐妹”的口号,然而,他做到了吗?天京定都之后,大兴土木修建王宫,后宫姘妃无数却明令禁止他人结婚,宫内生活糜烂,宫外白骨累累。所提出的口号真是一派胡言。自己考试不第,原因是不会走关系,却以反对孔子泄私忿,及至后来对他人的猜忌,都足以看出其心胸之狭窄。待到天京定都,就不思进取,视天下的兄弟姐妹不管不顾,只自己一个逍遥起来。足见其眼光之短浅。再至天京不保,李秀成屡劝迁都,汪秀全都置之不理,可见其固执。起义之时,有赖东王杨秀清,授以大权,天京定都之后就应该限制其权力,然而天王仍放任自流,听之任之,终酿大祸。由此可以看出其人缺乏主见,缺乏谋略。如此之人,成功乃不可思议,失败乃是必然。再说东王杨秀清。杨秀清自幼家贫,多受磨难,后做烧炭工人,为人豪爽,颇讲义气,故在工人中地位甚高。与洪秀全相识后,拉着几千工人加入拜上帝会,其人颇有谋略,故被封为东王九千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统率各路兵马。定都天京后,不愿再出征,且欲望膨胀,欲废天王而代之。后消息走露,天王急调北王、翼王归京救驾。北王先至,杀东王合府上下及其将士数万人。东王其人如同孙悟空,又如魏延,有能耐,控制得当,当是一员猛将,若放任自流,则祸患无穷。西王萧朝贵,农民出身,一身好武艺,勇猛非常,作战一马当先,为人忠厚,娶洪秀全之妹洪天娇为妻,实为洪秀全左膀右臂。难得的将才。可惜还没打到南京就中炮而死。南王冯云山,与洪秀全志同道合,也是屡考不第,以教书为业。是洪秀全的第一个信徒,在立教之初,与洪秀全一起,创下不可磨灭的功劳。其人颇为练达,深有远谋,做事沉稳,对拜上帝会忠心不二,不幸早亡。冯云山的死使太平天国失去了半壁江山。陈玉成被捉之后,当被问到朝中有无能将,陈玉成说:“皆非将才,惟冯云山、石达开差可耳。我死,我朝不振矣。”由此可以看出陈玉成的狂傲,也可以看出,冯云山在众人心中之地位。单田芳播讲《太平天国》说到冯云山将死之时,拉住石达开的手,让石达开转告天王,杨秀清、韦昌辉二人可用但不可不防,须谨慎用之。此事不知真假,但非常符合冯云山的特征。我常想,如果冯云山不死,太平天国会不会是另一个模样,或许如大明朝一样?可惜,可惜!北王韦昌辉,一个小地主,受到当地官府及其他地主排挤,不得已而加入太平天国。其人典型的小地主,眼光短浅,视钱如命,贪恋富贵生活,善于奉迎。一旦得势,其劣根性即暴露无遗,心恨手辣,报复心极强。翼王石达开,当朝的武状元,家称人职,文武双全,带着石姓全族,变卖全部家财参加太平天国,屡立奇功。天京事变后回京理政,却遭天王猜忌,不得已率众出走。在外转战多年,后被困大渡河,粮草断绝,带一家儿女愿换得七千将士之命。其事迹感天动地,可歌可泣。实乃当代之赵子龙。然此人只可为将而不可为君,真是生逢其时,不遇明主。其他之人,如李秀成,陈玉成,林凤祥,李开芳等人不一一细言,皆天国之上将。至于洪仁玗,虽才富五车,然只可理政,却难以护国,更谈不上开疆扩土。钱江虽有才,然在天国衰危之时出现,也是回天乏术。如上所言,将帅无能,累死三军。太平天国虽好将无数,然遇洪秀全其人,如之奈何?太平天国之亡,实因洪秀全、杨秀清、韦昌辉三人之故。而此三人之所作所为,皆文化属性使然。也就是农民的劣根性,自私,心胸狭窄,缺乏安全感,报复心强。从至贫至至富,心理失去平衡,欲望膨胀,使心灵近乎扭曲。洪、杨二人生活极度糜烂,韦昌辉的极度残忍表现得淋里尽致。这让我想到了电影《大鸿米店》里面那个爆富的家伙打掉自己满口好牙换上金牙,也让我想到电影《索多玛180天》里面法西斯的高管如何禽兽不如地折磨人。再想想明朝马娘娘,近代之江青,电视剧《天道》中的刘冰,不得不引深思。万法同源,一个朝代与一个公司有多大的区别呢?前几天与一位朋友聊天,聊到当代之企业家,其成也性格,其败也性格,聊到最后颇为感慨,做企业就是做人啊。原红高梁老总乔赢从监狱出来的第一个演讲《企业经营的十大死穴》我听了,他谈到,红高梁失败了,外人多有议论,说是因为这个因为那个,后来他发现,别人讲得都不对,他发现根本原因在于观念。他打了个比方,这就像是沙滩建房,快了快死,慢了慢死。为什么,因为沙滩支撑不了房子的重量。这沙滩就是观念,就是一个人的思维架构。他所说思维架构,换个词就是文化属性。再通俗些讲,就是你是属于哪个重量级的,那你就只能做这个级别的事,如果你自己没有提高,和高出一个级别的对着干,或者干高出自己级别的事情,那肯定是行不通的。另:给五颗星,因为真实,这是了解太平天国恐怕是相当真实的一手资料了。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要不要把上图的这本书给阴下来呢……
  •     聚散皆是缘,离合总关情。担当生前事,何计身后评。
  •     不一定是这本,但大体一样吧,能够领略这位风采将军的自传和历程,有感触!
  •     注法极好,所用材料甚多,蔚为大观。
  •     从"孤寒无食"到"六解京围"再到"闷闷于囚",一代武夫跌宕起伏的征战人生,不禁令人唏嘘不已.哎,能在落难之时不失大节,也算豪杰吧.
  •     我民族英气蕴育如此之厚!自相斫杀又何等不爱惜!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