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迪家族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
ISBN:9787508048543
作者:[美] 彼得·科利尔,大卫·霍洛维茨
页数:445页

章节摘录

这次大迁移只有《旧约》中的大瘟疫和迫害所引发的迁移才能比拟。邮船效仿库纳德班轮,从伦敦德里①或利物浦到纽约或波士顿的船费低至12美元;那些急于摆脱饥饿的农民购买了大部分船票。爱尔兰饥民挤进“棺材邮船”,漂浮在充满真菌和其他疾病的“传染病院”里,遭受着一次类似于非洲黑人所经历过的可怕的贩奴航行。船上10%的爱尔兰人可能葬身于大海。1847年是最具灾难性的一年,据估计,在那些从爱尔兰出发的人中,有40 000人即20%的人在途中死去。“如果水上可以架起十字架和坟墓,”一个美国移民局的长官写道,“从欧洲开往美洲的移民船只的整条航道早就出现一块块拥挤的墓地了。”    1840年前,波士顿还只是一个那些迁移到加拿大和新英格兰②的移民的下船港口。事实上,1845年,波士顿最权威的人口统计学家自信地断言,该市的人口数量已经达到顶峰,绝不会再增加。然而,在此后的十年间,如潮水般纷至沓来的新移民——波士顿港的一位船长说,他仅凭气味就能嗅到远在鹿岛的另一艘装载着移民的邮船的到来——挤满邮船,涌进波士顿,一百万人中就有四分之一留在了波士顿。这些人被称为“饥荒的爱尔兰人”,以此区别于他们的前辈。他们太穷了,连让自己离开这座环水城市的通行费和船费都支付不起。于是,他们涌进臭气熏天的爱尔兰人的聚集地,三四十人挤进一间狭小的地下室,意外事故和疾病的折磨致使他们的死亡率达到爱尔兰国内因饥荒而死的最高点。截至1850年,他们已占到波士顿人口的三分之一。受此突然重负的影响,波士顿诞生了第一个美国移民贫民窟。

前言

当时正值欧洲的长期战争慢慢转入暂时的停滞期。希特勒已经吞噬了奥地利,正对捷克斯洛伐克虎视眈眈。罗斯福放弃了在华盛顿举行和谈会议的希望,正在寻求一项前后连贯的政策。英国首相张伯伦的绥靖政策也已遭到重创,但他仍然相信,如果理智的人受到的待遇足够丰厚,他们必将同意继续支持自己。约瑟夫·肯尼迪①正在前往温莎城堡的路上,准备去拜访英国国王和女王。不到一个月前,他头戴高帽、身穿常礼服走出大使馆,坐进装饰华丽的豪华轿车,驶向白金汉宫,呈递他出任英国的新美国大使的聘任书。在此期间的几周内,他和家人在英国大获成功。他的粗犷豪迈甚至多于他那挑衅性的孤立主义,使他成为外交界议论的焦点。他的妻子罗斯被伦敦的上流社会所接纳。对于某个经常在自己的国家因遭到地道的波士顿人的排挤而深感刺痛的人来说,这是一种甜蜜的报复。肯尼迪家族九个富有吸引力的子女受到新闻界的关注,出现在各大媒体上,似乎他们在遗传学上是某次不同寻常的、地地道道的美国实验。肯尼迪家族迈出了激动人心的一步,成为了第一个在海外的美国家族。国王和女王邀请他们共度周末,这最终证明了他们确实已到达英国。随着他们的豪华轿车缓缓驶入温莎公园,乔和罗斯像游客们一样尽情地欣赏着皇家内部的美景。这个公园看起来像英国古老歌谣中的森林,城堡本身具有一种刻意的非凡气派,他们在旅途中见过的任何美景都无法与之相媲美。他们被带到城堡内部参观,见到了拱形的天花板、铺着红色的锦缎和黄金装饰物的家具,身穿制服的仆人们静静地穿梭于长长的走廊间。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部史诗般的作品意味深长、引人注目地记载了命运多舛的肯尼迪家族:从1 9世纪40年代爱尔兰土豆饥荒到总统职位,从暗杀到毒品再到绝望,有时这些却被视为最新一代的特征。”    ——《新闻周翻》    “这是一部由彼得·科利尔和大卫·霍洛维茨整理出来的趣味横生、引人入胜的叙事作品……一个非同寻常、富有意义,锚综复杂的故事……一部无法抗拒的史诗。”    ——《纽约时报》    “毋庸置疑,这是一部家世小说,在封面与封底之间,家族的神话令人瞠目结舌”    ——《福布斯》

后记

本书在翻译的过程中得到了我的家人和朋友们的热情关注、支持和帮助,令我不胜感激。我的父母郑德和和郑爱金不仅尽心尽力帮忙照看我年幼的儿子郑熙,而且一直给予我巨大的精神支持,这是我完成本译著的主动力。我的丈夫苏扬波在百忙之中抽空为我打出了本译著的初稿,并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见。我的导师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潘红教授为我答疑解惑,她严谨治学、孜孜不倦的态度一直激励着我,在此向她表示由衷的感谢。此外,邱建连、张拱道、苏秀芳、谢高满、郑淑凤等人也以不同的方式给我提供了帮助。衷心感谢华夏出版社的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他们对本译著的出版给予了支持和帮助,尤其要感谢华夏出版社经济编辑室主任陈小兰女士,她自始至终都以极大的责任心关注本书的翻译,并给予我真挚的鼓励和宝贵的指导。还要感谢责任编辑姬利敏女士付出的智慧和辛劳。由于译者水平有限,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专家和读者不吝批评指正。

内容概要

作者:(美国)彼得·利利尔 (美国)大卫·霍洛维茨 译者:郑晓岚

书籍目录

序言第一部分 他们生活的建筑师第二部分 替身第三部分 内部兄弟第四部分 迷失的男孩后记跋,2001年附注译后记

编辑推荐

除了《肯尼迪家族》之外,彼得·科利尔和大卫·霍洛维茨——被《纽约时报》称为“美国王朝悲剧的最出色的编年史作者”——还是《洛克菲勒家族》和《福特家族》的作者。此外,他们还与别人合著了《破坏性的一代——对60年代的再思考》一书

作者简介

《肯尼迪家族》作者花了数年时间,不但对有关历史档案进行了深入研究,还走访了肯尼迪家族成员和与肯尼迪家族亲近的人,以翔实的材料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真实而生动的故事。肯尼迪家族是美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家族,也是最受人们崇拜与憎恨的家族。在此过程中,他们捕捉了肯尼迪家族成员神话般的个人特性、追求权力的强烈欲望,描述了这个家族的兴衰成败和悲欢离合,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把肯尼迪家族波澜起伏的命运悲剧向我们娓娓道来,从而全面披露了这个美国家族代人的故事,使《肯尼迪家族》不愧为一部壮观的家族史诗。在整个20世纪,肯尼迪家族兼具权力和金钱,他们的成员不但是媒体关注的焦点,而且他们的一举一动总是处于众目睽睽之下。此外,由干灾难和许多不可思议的离奇事件频频光顾这个家族,使这个美国第一家族更具悲剧色彩。《肯尼迪家族》内容引人入胜,随着情节一步步地铺开,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将展现在你的面前,让你荡气回肠的同时,也让你的思绪随着故事跌宕起伏.从而让你流连忘返,沉醉其中。

图书封面


 肯尼迪家族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1849年,帕特里克·肯尼迪自爱尔兰移民至波士顿。他和布里奇特·墨菲结婚并生下四个孩子。在第四个孩子、也是唯一的儿子帕特里克·约瑟夫·肯尼迪出生后不久,他就死去了。他没有留下任何照片和文献,“他是第一个到达美洲的肯尼迪家族成员,也是最后一个死于匿名的肯尼迪家族成员”。帕特里克·约瑟夫·肯尼迪绰号"P.J.",他开始在地方政治中崭露头角,曾进入马萨诸塞州参议院任职。他的长子约瑟夫·帕特里克·肯尼迪(西方人取名字是有多偷懒),一般被称作乔·肯尼迪。乔·肯尼迪娶了他父亲政治对手约翰·菲茨杰拉德(甜蜜菲茨)的女儿罗斯。他通常被视为家族的真正缔造者,由他开始,家族的雄心开始延伸到全国的舞台上,不管是经济的还是政治的。他由金融业发家,在35岁的时候已经成为百万富翁,此后他的财富不断积累。他支持罗斯福总统的竞选,并获得相应的回报,曾经担任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和美国驻英国大使。期间一个著名的段子是罗斯福在任命他为大使之前要求他脱了裤子鉴定腿型,于是他解开裤子的吊带,裤子滑落在地,他只穿着内裤站在总统办公室里BLABLABLA……(罗斯福你……)然而他在任大使期间,奉行绥靖政策和孤立主义,纵容纳粹政权。当二战爆发,他的政治生命也就结束了。乔·肯尼迪的野心却没有随着他的政治生命一起结束,而是被转移到了下一代身上。乔·肯尼迪是家中毋庸置疑的中心,他强势地把自己的野心变成了整个家族的雄心壮志,使他的孩子们为之奋斗终生。乔·肯尼迪共有十一个孩子,他们书写了这本家世小说的巅峰,家族最大的辉煌和最大的悲剧都在这一代人中展开。十一个孩子中有四个男孩:小约瑟夫·帕特里克·肯尼迪(小乔),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杰克),罗伯特·弗朗西斯·肯尼迪(博比),爱德华·穆尔·肯尼迪(特迪),前三个最终都死于非命。女孩子中,最大的罗斯玛丽自幼智商低下,后来,一次失败的手术使她彻底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紧随着她的凯瑟琳·肯尼迪(基克),成为事实上的长女。基克活泼可爱,是家中的明星,然而1944年,她的丈夫比利·哈廷顿在二战中牺牲;1948年,基克也死于飞机失事。小乔原本是他父亲选定的继承人,他在各个方面都很像他的父亲,而且充满光复父亲政治事业的使命感。但是1944年,在二战中,他驾机执行一项十分危险的任务,因飞机失事而身亡。他接下这件任务时似乎就暗示了肯尼迪家族悲剧的一个原因:对危险的蔑视,甚至追逐。小乔死后,杰克接过他未竞的事业,开始步入政坛。二战期间他在太平洋的快艇上服役,并成为战斗英雄。1947年,在他父亲有力的支持下,他当选为马萨诸塞州联邦众议员;1953年,当选为马萨诸塞州参议员;在1960年的大选中,他击败尼克松当选。在这次选举中,电视第一次发挥了重大作用,杰克在电视辩论中镇定自若、风度翩翩的表现为他加分不少。从1961年正式入主白宫到1963年遇刺身亡,短短的时间里,杰克·肯尼迪带领美国经历了许多大事,包括猪湾入侵、柏林墙的修建、古巴导弹危机、越战和民权运动的兴起。在私生活上他桃色新闻不断。他是美国历史上最受欢迎的总统之一,而批评者则抨击他“步履蹒跚地从一个危机走向另一个危机”。这种境况似乎与他早年在二战中的经历相似。当年他在快艇被击沉后,在海上拖着受伤的战友求生,因此成为战斗英雄。当时,在一片赞扬声中,也免不了有质疑:作为舰长,是否要为快艇被击沉承担责任?善于应对危机,还是预防危机不力,这是一个争执不休的问题。一如当年小乔死后一样,在杰克遇刺后,博比成为了乔·肯尼迪的长子,立志承担起家庭的使命和荣光。与他的两个哥哥不同,博比小时候常常显得腼腆、笨拙。但他在成长过程中渐渐显示出坚韧顽强的品质。他曾担任参议员麦卡锡的法律顾问,这点使他颇受争议;在担任参议院特别委员会首席法律顾问期间,他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对有组织犯罪的打击上。此后,他成为他哥哥在总统竞选中的竞选负责人。杰克当选后,他出任司法部长。在他的前半生中,以辅佐、守护他的哥哥为主要职责,他事实上是杰克的重要顾问,并甘愿扮演“坏人”的角色;同时他继续开展对有组织犯罪的打击活动。他常常被指责为冷酷无情。1964年,博比结束司法部长任期,当选纽约州参议员。任职期间,他关心黑人和少数族裔的权利,反对越战。他就马丁·路德·金遇刺事件发表的即兴演讲广受赞誉。1968年他参加总统选举,却在竞选过程中遇刺身亡。支持者认为他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极大地发扬了道德上的热情,批评者则认为这只是一种政治手段和假象。博比死后,特迪成为兄弟四人中仅剩的幸存者,也成为了当然的当家人。他有着大好的政治前景,他早在1962年就当选为马萨诸塞州参议员,民众对他两个哥哥的怀念、对家族悲剧的同情更是绝好的情感资本。然而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面对接踵而来的突然打击,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就被推到了第一线。他最终没有参加1968年的总统选举。1969年,特迪在查帕奎迪克岛驾车坠入河中,他成功逃生,但同车的一名女子玛丽·乔·科佩克尼被淹死。特迪因为没有及时报警备受责难,这件事断送了他谋求更高职位的可能。此后,他坐镇参议院数十年,主持起草大量法案,其中许多影响深远。2008年,他的支持促进了奥巴马在选举中的获胜。2009年去世。肯尼迪家族的下一代人以自己的方式延续着家族的历史,除了事业上的成就,还有几例如影随形、令人叹息的非正常死亡。然而与他们先人所缔造的吸引全世界目光的王朝相比,这些生生死死,都不过是式微之后的袅袅余音罢了。

精彩短评 (总计14条)

  •     肯尼迪家族的发展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那个时代的社会政治史,这本书对于对美国历史、美国政治生态感兴趣的人会有不错收获。
  •     这是一个影响美国一个世纪的家族,从哈佛有肯尼迪政治学院,纽约有肯尼迪国际机场可见一斑!不知是否有英文版?
  •     在当当网买到的书,省时,省力,又省钱!而且书的质量有保障,性价比高,非常满意!
  •     原著是不错的,翻译是极其的烂,极其极低的翻译水平,建议不要买。
  •     科里尔和霍洛维茨合写的三大家族的传记我都买了,分别是《洛克菲勒家族传》《肯尼迪家族》《福特传》。
    看传记作品就应该看这样的作家写的东西,流畅,点到为止,丝毫没有材料堆积的感觉。
    翻译的还不错。
    反正我是推荐的。

    好像看看约瑟夫肯尼迪的传记,看看这位总统的爸爸的详细的人生,可是找不到。基本都是家族传。
  •     拿到手了! 对肯尼迪遇刺特感兴趣才买了这本书, 这本书貌似更偏重于整个家族.
  •     约翰肯尼迪是我最喜欢的美国总统之一、、、一直想深入了解。这本书很满意。
  •     讲述一个平凡的家庭如何把一个平凡的人变成一个总统, 一本让你了解美国社会权力的如何操纵,
  •     书是不错,好像写得有点乱
  •     有当时的历史知识会更能理解。
  •     《福布斯》说:“毋庸置疑,这是一部家世小说,在封面与封底之间,家族的神话令人瞠目结舌。”
  •     翻译部分地方让人看得头疼,想知道英文版啥样
  •     翻译太渣了
  •     领教了一个强大的家族!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