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间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3
ISBN:9787309093759
作者:何日生
页数:225页

章节摘录

一次在一个严肃的会议中,二十多位与会者热烈地讨论着一项问题应如何解决,却看到会议桌的一旁有一位学佛者,盘起腿闭上眼在打坐。已经记不得这位朋友当时有无发言,或说了什么话,但是他在这么严肃热烈的场合中打坐,倒是令我印象深刻。    我必须说,我并不特别支持这样的举动,并不是因为这举动唐突,而是它让我有一种深深的感受,似乎这位朋友无法在这样的场合中维持心灵的一般状态,只有盘起腿,他才能思考,才能获得平静。    同样的经验发生在两年后,我邀了几位朋友,我们正热烈讨论一项棘手的纠纷。一位朋友也突然间闭上眼,放上掌,盘起腿打坐。事后我问他是否常常打坐,他很高兴地回答说是!他说打坐是他最快乐的时光。    打坐的时候快乐,打坐的时候内心宁静,打坐的时候如如不动。而一不打坐难道心就不平衡,就起烦恼,就不平静了吗?难怪我看到的这两位仁者都在那么热烈的场合中打起坐来。莫非亟欲恢复内心的平静?莫非他们已经习惯依赖打坐来使自己恢复平静及能量?    有没有一种境界是无时无刻都能平静,随时随地都能保持内在的平衡,不管于各种境界之中,都能常保内心的喜乐,真正做到《金刚经》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动静分离,动静相对立,是人之常情;动的时候容易乱,需要休息,需要静一静,这是我们凡人调养自己的方法。所以我们学打坐、练瑜伽、弹琴、学画、接近大自然,在喧闹中找一个幽秘僻静的处所,让自己休息一番,这无不都是为了求得静。现代人远居乡野,返璞归真的有之,在会议翻腾之际,索性盘腿打坐,潜心冥想的也不少见。但是难道古人陶渊明所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心灵境界不见了吗?心远地自偏,正是心不被境界所牵绊,心不随境转的一种修养及定力。    P17-18

前言

佛教慈济基金会发言人何日生先生的大作《一念间:我所体悟的慈济思维》大陆版就要面世了。对于大陆读者来说,这是一部恰逢其时的好书,相信会受到读者的欢迎。    我第一次听到慈济的故事是1991年在五台山,第一次亲身接触慈济是1999年在美国休斯敦,第一次见到证严上人是2001年在台湾花莲。此后,与慈济的交流就多了起来,最近5年,与何日生先生、与慈济的来往日益频繁,每年见面的次数难以数计。    “做就对了!”这是慈济创始人证严上人的法语,代表了慈济文化的核心特征。慈济是一个实践型的团体。慈济以佛教思想与中国文化为指针,以慈善服务与公益事业为载体,以组织性为保障,超越了族群与宗教的藩篱,成为当代佛教与中国文化的最高呈现。自1966年创立以来,慈济的慈善活动惠及全球70多个国家与地区,参与人数上千万人。“哪里有灾难,哪里就有慈济。”慈济在医疗、救灾、慈善、环保、人文等领域的全球性奉献,提升了中国文化的境界。慈济的实践表明,佛教与中国文化具有适应现代化的能力,佛教与中国文化可以创造媲美世界任何文明的成就,佛教与中国文化可以成为有当代吸引力的有魅力的文化。    何日生先生毕业于美国南加州大学,早年服务于台湾传媒业,是台湾顶级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在其不惑之年,毅然走出滚滚红尘,献身慈济伟业。一位英俊潇洒、风流倜傥、聪明能干的社会精英,如何会在盛年到来之际,抽刀断水,离开灯红酒绿与世俗名利,转身于奉献、简朴、热忱与清静?透过本书,我们可以看到何日生先生的心路历程。可以说,日生因慈济而新生,因为慈济给与他“照见生命本质的力量”;另一方面,慈济也因吸引了日生这样众多的社会精英,才不断地将慈济志业推向新的高度,创造着中华文化的奇迹。    一念间!爱与恨、善与恶、福与祸,差别端在一念之间。慈济提倡“大爱”,这种爱至大无外,又至小无内。翻开本书,我们可以看到,面对人生与世界的种种矛盾冲突,慈济人有着怎样不一样的思维。慈济人如何处理诽谤自己的官司,慈济人如何应对印尼排华事件,慈济人如何处理与基督徒、穆斯林的关系,慈济人如何将盖房子的过程变成修行,慈济人如何将浴佛解读为给流浪汉洗脚?将心比心,以爱换爱,这本书也会告诉我们,印尼的穆斯林学校为什么一定要将证严上人的慈照挂到每间教室里!     “积爱成福”,这是《淮南子》中的一句话。我在阅读何日生先生这本书的时候,脑海中不停地涌出这四个字。何日生先生以其新闻媒体人的专业素养,融于慈济人的大爱,以优美的笔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令人感动的慈济世界。何日生先生以及所有的慈济人,不就是在点点滴滴爱的积聚中,创造着个人、慈济、台湾以及整个世界的福业吗?    2008年,慈济慈善基金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正式注册登记,成为首家由非大陆居民做法人的基金会,标志着慈济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短短几年时间,慈济在大陆就有了很好的起步,一批年轻的社会精英,就象10年前的何日生先生一样,认同、献身于慈济事业。《一念间:我所体悟的慈济思维》一书在大陆的出版,一方面可以帮助大陆读者更好地了解慈济文化,更重要的,对于处于急速现代化进程中的大陆读者来说,在如何看待成功、名利、人生意义等方面,何日生先生以其先行者的经历、体验与反思,可以提供丰富的灵性滋养。    是以为序。

后记

有一种思维,不是西方思维,也不是东方思维,而是慈济式思维。    记得初中二年级那一年,在宜兰的一个小书店看到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这一本小说的简要版,它文字的美及叙述的思维很吸引我。我买了回去,一口气读完!    到了高一,又买了厚厚的一千多页的完整版。罗曼·罗兰带着一个年轻生命,进入哲思及文学的世界。那时候的我,真的很喜欢文学及哲学,泰戈尔、徐志摩、钱穆等,都是我爱不释手的作品。年纪稍长,有机会涉猎新儒家的方东美及唐君毅等先生的书籍,更让我接触浩瀚、繁复又结构井然的东方思想体系。柏拉图《对话录》让我理解西方思想的发轫,而铃木大拙的禅学,让我初步接触佛教思维。    在从事记者的工作中,有机会让我接触不同的人。从政治到企业,从学术到贩夫走卒,从文艺界到黑道等,我看到不同生命的样态及生活,他们都自成一格,各有思维,各有坚持,各有痛苦,各有生命的矛盾及瓶颈。生命不是究竟的!在匆忙而紧凑的生活中,我尝试着从书本追寻真理以及圆融的智慧,从基督教思想到《易经》,从西方哲学到新时代思维,我的追求始终带着困惑,始终觉得生命的本质是矛盾难解!    一九八九年,我进入中国电视公司担任晨间新闻“今晨”主持人,认识了当时的气象主播曾庆方,现在是我的太太。庆方引领我进入一个我从未预期的世界——慈济世界。这个世界最后竟决定了我一生的方向,并让我找到生命追寻的终极目标。    庆方送我一本书,名《静思语》,证严法师著。我的佛教思想在当时仅限于方东美的大乘佛学、铃木大拙的禅学及慧能大师的《六祖坛经》。且不提我二十多岁读《六祖坛经》内心的激动和澎湃,我对于佛教是陌生和疏远的。不见法师是我的信念及坚持,但是看到证严上人的法照,我就已经心生欢喜。

书籍目录

推荐序  远看是佛近看是爱/白岩松推荐序  积爱成福/魏德东辑一  关键总是爱  动中静  无言的力量  刀斧与大地  是狗,还是狐狸?  当你觉得受伤  当权力不再  当看到别人有错辑二  自我的追寻  无形有大用  从白袍到牛仔裤  当水滴回到大海  自我像是一个空瓶子辑三  单纯的智慧  面子与脸相  当事情不如预期  活在人间  追寻下一个追寻?  有价无价  以正义之名  用爱回应仇恨辑四  转念  当无常造访  错过死亡班机  当云彩化作雨水  他说,他的头不见了后记  照见生命本质的力量

编辑推荐

短短几年时间,慈济在大陆就有了很好的起步,一批年轻的社会精英,就象10年前的何日生先生一样,认同、献身于慈济事业。何日生编著的《一念间(我所体悟的慈济思维)》一书在大陆的出版,一方面可以帮助大陆读者更好地了解慈济文化,更重要的,对于处于急速现代化进程中的大陆读者来说,在如何看待成功、名利、人生意义等方面,何日生先生以其先行者的经历、体验与反思,可以提供丰富的灵性滋养。

作者简介

一念间!爱与恨、善与恶、福与祸,差别端在一念之间。慈济提倡“大爱”,这种爱至大无外,又至小无内。翻开何日生编著的《一念间(我所体悟的慈济思维)》,我们可以看到,面对人生与世界的种种矛盾冲突,慈济人有着怎样不一样的思维。慈济人如何处理诽谤自己的官司,慈济人如何应对印尼排华事件,慈济人如何处理与基督徒、穆斯林的关系,慈济人如何将盖房子的过程变成修行,慈济人如何将浴佛解读为给流浪汉洗脚?将心比心,以爱换爱,这本《一念间(我所体悟的慈济思维)》也会告诉我们,印尼的穆斯林学校为什么一定要将证严上人的慈照挂到每间教室里!


 一念间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当我们说一个人的不是之前,我们要先问问自己有没有爱他。群体自有一股疗伤的能力,可让迷失的自我寻回心中的能量。批评并不是不义之举,而是它不能带给人最终的和平及喜悦。爱别人的力量有多大,内心的喜悦、平静就有多大。一个真正追求自我的人,必定是利他的。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艾玛……我是豆瓣第一个读这书的人啊
  •     NO.13 心要大,大得纯净,大到空如无物,才能拥有承担之心。真正的爱心,是照顾好自己的这颗心。虚无缥缈的境界无法体会。。
  •     很多事情都是在一念之间的
  •     作者本身是高智商阅历丰富的媒体人,在徘徊到处寻找内心安定的力量才终于发现原来慈济就是家。过去几年都在家门口周围徘徊不回家的游子心声。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