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中华国粹

出版社:徐玉娇 泰山出版社 (2012-04出版)
出版日期:2012-4
ISBN:9787551900218
作者:徐玉娇
页数:162页

章节摘录

三、关于春联的来源    战国时代的一本著作里记载有这样一个神话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鬼蜮,当中有一座山,山上有一棵蟠曲3000里的大桃树,上面结满了鲜美可口的大仙桃,树下青石屋内住着两兄弟:哥哥叫神荼,弟弟叫郁垒。兄弟俩靠吃野桃生活,对桃林有着深厚的感情,对它百般呵护,精心照顾,经他们的辛勤劳作,桃子结得又多又大,格外香甜。人们都说它们是仙桃,吃了能延年益寿,成仙成佛。大桃树的东北面有座鬼门,世间所有的鬼都必须从那儿出入。天帝怕鬼怪下到人间为恶,就派了他们两个在鬼门口把守。碰上恶鬼就用苇绳捆起来喂老虎。这弟兄俩守门尽职尽责,专门惩治害人的鬼怪,所以任何恶鬼都怕他们。后来,兄弟俩上了天庭,成了专门惩治恶鬼的神仙,成为人们心中正义和勇猛的化身。传说他们种的桃林能驱鬼避邪,因此,以后每逢过年,老百姓就用桃木制成板块,画上神茶、郁垒的像,或是写上他俩的名字,挂在家门两边。借他们的威风来驱灾避邪,保佑家人健康平安。神荼、郁垒也就成了令妖魔鬼怪闻风丧胆的门神。    这种用桃木制作的木块就是最初的“桃符”,所以春联也叫“桃符”。北宋王安石有《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歌剧《白毛女》中,杨白劳和喜儿在新年到来之际贴门神的一段唱词:“门神、门神,骑红马,贴在门上守住家;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进不来”,说的就是门神守户拒鬼的意思。而桃符改称“春联”则是明代的事情了。    二、关于春节的来历    也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古时有个叫“祟”的小妖怪,他身黑手白,面目狰狞,长得十分可怕,每逢年三十夜里就蹿出来,专门吓唬小孩,触摸睡熟的小孩脑门。凡经“祟”摸过脑门的小孩就要发高烧,待退烧过后,就变得呆头呆脑。人们都怕它伤害自家的孩子,就整夜点灯不睡觉,谓之“守祟”。据说当时嘉兴府有户姓管的人家,老来得子,十分疼爱。年三十晚上,老爷子一直陪着孩子在床上玩铜钱,夜深了,玩着玩着不留神就睡着了,结果用红纸包的8块铜钱,就撒落在枕头一边。半夜时分,小妖怪鬼鬼祟祟地溜了进来,正要对小孩下毒手,突然枕头边进出了一道金光,“祟”尖叫着逃了出去。这件事后来传开了,于是大家纷纷效仿,在大年三十夜里就用红纸包上钱放在孩子的枕头边上,果然“祟”就再没有来侵扰孩子。因而,人们把这叫做“压祟钱”。“祟”、“岁”同音,天长日久,就把“压祟钱”称为“压岁钱”。    压岁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红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着。红包里的钱,只是要让孩子们开心,其主要意义是在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和吉祥。因此,在分派红包的长辈面前打开红包是不礼貌的做法。    货币改为钞票后,家长们喜欢选用号码相联的新钞票赐给孩子们,因为“联”与“连”谐音,预示着后代“连连发财”、“连连高升”。    知识小百科    春联用纸是大红色的,而庙宇则用黄色的,守制(孝服未满)之家用蓝色的,清代宫廷的春联用纸是白色的,蓝边包于外,红边镶于内,这是由于满族尚白之故。    五、倒贴福字    这个风俗习惯在民间有这么一则传说:有一次明太祖朱元璋在京城街头微服私访,来到一个集市上,见不少人正围在一幅年画前议论纷纷。仔细一看,只见年画上画着一个没有缠足的赤脚女人,她的怀里抱着一个大西瓜。朱元璋看后,心中恼怒,在他看来,年画背后的意思是“淮(怀抱)西(西瓜)妇人好大脚”,耻笑淮西妇女不裹脚,脚大。由于马皇后正是大脚淮西女人,所以朱元璋认定这些人是在嘲笑自己的皇后。于是,回到宫中后,他立刻派人前去查问,并记下这些人的住处和姓名,并且让人在没有参与这件事的人家大门上面,贴上一个大大的“福”字。然后,就下令去捉拿大门上面没有贴“福”字的人问斩。    好心善良的马皇后听说明太祖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心中焦急万分,为了消除这场灾祸,避免百姓遭受无妄之灾,她悄悄命人传令全城,必须在天亮之前在自家的门上贴上一个“福”字。但其中有一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拿人,见家家户户都贴了“福”字,无从辨识,只是一户人家把“福”字贴倒了……    P6-8

前言

傅璇琮    2001年,泰山出版社编纂、出版一部千万言的大书:《中华名人轶事》。当时我应邀撰一序言,认为这部书“为我们提供了开发我国丰富史学资源的经验,使学术资料性与普及可读性很好地结合起来,也可以说是新世纪初对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一次有意义的探讨”。我觉得,这也可以用来评估这部《阅读中华国粹》,作充分肯定。且这部《阅读中华国粹》,种数100种,字数近2000万字,不仅数量已超过《中华名人轶事》,且囊括古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人的艺术创作风味,确可以说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即国粹的经典之作。    国粹者,民族文化之精髓也。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依靠勤劳的素质和智慧的力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从文学到艺术,从技艺到科学,创造出数不尽的文明成果。国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显示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渊源以及技艺发展轨迹,这些都是民族智慧的结晶。    梁启超在1902年写给黄遵宪的信中就直接使用了“国粹”这一概念,其观点在于“养成国民,当以保存国粹为主义,当取旧学磨洗而光大之。”当时国粹派的代表人物黄节在写于1902年的《国粹保存主义》一文中写道:“夫国粹者,国家特别之精神也。”章太炎1906年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辞》里,也提出了“用国粹激动种性”的问题。    1905年《国粹学报》在上海的创刊第一次将“国粹”的概念带入了大众的视野。当时国粹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章太炎、刘师培、邓实、黄节、陈去病、黄侃、马叙伦等。为应对西方文化输入的影响,他们高扬起“国学”旗帜:“不自主其国,而奴隶于人之国,谓之国奴;不自主其学,而奴隶于人之学,谓之学奴。奴于外族之专制谓之国奴,奴于东西之学,亦何得而非奴也。同人痛国之不立而学之日亡,于是瞻天与火,类族辨物,创为《国粹学报》,以告海内。”(章太炎:《国粹学报发刊词》)    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艰难跋涉,中华民族经历着一次伟大的历史复兴,中国崛起于世界之林,随着经济的发展强大,文化的影响力日益凸显。    20世纪,特别是80年代以来,国学已是社会和学界关注的热学。特别是当前新世纪,我们社会主义经济、文化更有大的发展,我们就更有需要全面梳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加以宣扬和传播,以便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予以重新认知和用心守护。    因此,这套图书的出版恰逢其时。    我觉得,这套书有四大特色:    第一,这套书是在当下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立足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重视学术资料性,约请各领域专家学者撰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煌煌百种全面系统阐释中华国粹。同时,每一种书都有深入探索,在“历史——文化”的综合视野下,又对各时代人们的生活情趣和心理境界作具体探讨。它既是一部记录中华国粹经典、普及中华文明的读物,又是一部兼具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中华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说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结合。这当能使我们现代年轻一代,认识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感受中华国粹之独特魅力,进而弘扬中华文化,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第二,注意对文化作历史性的线索梳理,探索不同时代特色和社会风貌,又沟通古今,着重联系现实,吸收当代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新鲜知识,形成更为独到的研究视野与观念。其中不少书,历史记述,多从先秦两汉开始,直至20世纪,这确为古为今用提供值得思索的文本,可以说是通过对各项国粹的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总结规律,并提出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发展策略。    第三,既有历史发展梳理,又注意地域文化研索。这套书,好多种都具体描述地方特色,如《木雕》一书,既统述木雕艺术的发展历程(自商周至明清),又分列江浙地区、闽台地区、广东地区,及徽州、湘南、山东曲阜、云南剑川,以及少数民族的木雕艺术特色。又如《饮食文化》,分述中国八大菜系,即鲁菜、川菜、粤菜、闽菜、苏菜、浙菜、湘菜、徽菜。记述中注意与社会风尚、民间习俗相结合,确能引起人们的乡思之情。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整体,但它是由许多各具特色的地区文化所组成和融汇而成。不同地区的文化各具不同的色彩,这就使得我们整个中华文化多姿多彩。展示地区文化的特点,无疑将把我们的文化史研究引向深入。同时,不少书还探讨好几种国粹品种对国外的影响,这也很值得注意。中华文明在国外的传播与影响,已经形成一种异彩纷呈,底蕴丰富的文化形象,现在这套书所述,对中外文化交流提供十分吸引人的佳例。    第四,这套书,每一本都配有图,可以说是图文并茂,极有吸引力。同时文字流畅,饶有情趣,特别是在品赏山水、田园,及领略各种戏曲、说唱等艺术品种时,真是“使笔如画”,使读者徜徉了美不胜收的艺术境地,阅读者当会一身轻松,得到知识增进、审美真切的愉悦。    时代呼唤文化,文化凝聚力量。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建设。我们当遵照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精神,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我们希望这套国粹经典阐释,不仅促进青少年阅读,同时还能服务于当前文化的开启奋进新程。铸就辉煌前景。    2011年10月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节  第一节  春节来历  第二节  历史演变  第三节  神话传说    一、关于年的由来    二、关于春节的来历    三、关于春联的来源    四、关于压岁钱    五、倒贴福字    六、关于烟花爆竹  第四节  春节习俗    一、祭灶    二、除尘    三、守岁    四、拜年    五、贴春联、挂年画    六、吃年夜饭第二章  正月中旬动帝京——元宵节  第一节  元宵节来源  第二节  历史演变  第三节  神话传说    一、有关元宵节的来历    二、关于元宵灯节的由来    三、说起汤圆  第四节  元宵习俗    一、猜灯谜    二、耍社火    三、舞龙舞狮    四、踩高跷、扭秧歌    五、跑竹马、跑旱船    六、吃元宵第三章  二月二日龙抬头——春龙节  第一节  春节龙来历  第二节  历史演变  第三节  春龙节传说    一、龙抬头    二、救龙王的故事    三、龙女的故事  第四节  春龙节习俗    一、熏虫    二、剃龙头    三、引田龙、画仓子    四、吃猪头肉    五、吃炒豆、龙须面    六、吃芥菜饭第四章  三月芳菲在水边——清明节  第一节  清明起源  第二节  历史演变  第三节  清明传说    一、禁火寒食    二、清明插柳  第四节  清明习俗    一、扫墓    二、踏青    三、插柳    四、植树    五、放风筝    六、拔河、荡秋千    七、吃青团第五章  五月五日天清明——端午节  第一节  端午起源    一、夏至说    二、图腾说    三、恶月、恶日说    四、纪念忠臣说——屈原    五、纪念秋瑾说  第二节  历史演变  第三节  端午传说  第四节  端午习俗    一、赛龙舟    二、吃粽子    三、插蒲艾    四、驱“五毒”    五、吃五黄    六、饮雄黄酒    七、带香囊、五色丝  第五节  短信民谣第六章  千古姻缘话七夕——乞巧节  第一节  七夕来历  第二节  历史演变  第三节  七夕传说  第四节  七夕习俗    一、乞巧    二、乞智    三、吃巧果    四、曝衣晒书第七章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节  第一节  中秋来历  第二节  历史演变  第三节  神话传说    一、嫦娥奔月    二、吴刚伐桂    三、无盐拜月  第四节  中秋习俗    一、中秋赏月    二、赏玩花灯    三、舞火龙    四、吃月饼    五、饮桂花酒    六、各地风俗第八章  九月九日望乡台——重阳节  第一节  重阳节起源  第二节  历史演变  第三节  重阳节传说    一、桓景学艺    二、登高避祸    三、王勃写序    四、女儿节的由来  第四节  重阳节风俗    一、登高    二、赏菊    三、插茱萸    四、饮菊花酒    五、吃重阳糕    六、放纸鹞

编辑推荐

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沉淀了千百年的传统文化。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情趣和深厚广泛的民众基础。传统节日习俗反映了我们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对生活的美好愿望与憧憬,具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徐玉娇编著的《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传统节日》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春龙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八个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作者简介

传统节日折射出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可谓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极富趣味,地域特征鲜明。各类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徐玉娇编著的《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传统节日》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春龙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八个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传统节日》可以说是图文并茂,极有吸引力。同时文字流畅,饶有情趣。


 阅读中华国粹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