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居所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1
ISBN:9787532150113
作者:矶崎宪一郎
页数:120页

内容概要

矶崎宪一郎1965年出生在日本千叶县我孙子市,1983年从东京都都立上野高中毕业,1988年从早稻田大学商学部毕业,同年开始到现在一直是公司职员。2007年以《最重要的孩子》获得第44届文艺奖,从而登上日本文坛。2008年,《眼睛和太阳》入围第139届芥川奖候选名单。2009年44岁的矶崎宪一郎凭《最后的居所》以压倒性的优势摘得第141届芥川奖的桂冠。

作者简介

《最后的居所》一文有如堆积坚硬物体所形成的构筑物。在如此构筑的小说之中,时间不是流动的,而是被截堵成各个断层而叠加起来的东西。主人公在整个故事中努力钻过夫妻关系、男女关系、工作上的人际关系的空当存活下来,却又总有一种被周围人蒙在鼓中的不安和孤独感。这一姿态在作者粗重线条的笔法刻画中栩栩如生。此外,在这寂寞而无助的世界里,不可思议的事情也不断发生——持续数月的满月,夫妻十一年不曾交谈,以及巨无霸老建筑家的出现等等。不可能之事却被坦然接受,主人公一边拼命探求岁月是否欺骗了自己,一边又在时间的分层中努力攀爬,他的身影,似是而非地残留在每一个人的眼中。


 最后的居所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我对最后的居所的一点意见就是他写作策略上的平实。作者行文没有故事可言。而这就决定了他写作的日记体的模样。这使得小说仿佛就是他个人的经历似的。既不能说是婚姻的受害者也不能说是一种受益者。他经历着他的岁月带给他的烙印。他个人的生命同社会的习俗在成长中的那种逐渐的咬合和碰撞,使得他不可能是一个自在自主地决定个人命运的人。这种上套了的感觉应该是源自于日本的群体文化乃至于更大的东亚文化的对人的影响。但他也试图挣扎出来,例如他的有意无意的艳遇。我们注意到一个细节是他的艳遇的对象的幼小化(年轻化),我们说年轻化的时候,仿佛是采纳了一个男性主义的视角,偏重于性欲对男性的支配而使男性具有对更年轻的女性的青睐。那种身体化的立场我个人觉得不是作者的意图。我觉得作者在行文中之所以选择年轻的女性是源于一种本体论立场。那就是时间。个体何时会有一种困厄,这种困厄的外在性是同时间结合在一起的。当生命的成长历程同时间(俗世,历史,观念,话语)发生咬合关系的时候,那么这种困厄就会产生。(我们通俗的话语就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作者选择年轻的女性正好是因为那个年轻的女性的生命时间同他自己的生命时间的脱节。他正可以借着那个年轻女性的时间来脱节于俗世。在这种脱节之中他发觉自己对自己命运的支配。另外的一个细节就是作者对风景的描写。那种写生式的描写有时候超出了情节的需要。我们既可以理解成作者对自己把捉外在世界的能力的自负和迷恋,也可以理解成作者正是借着描述外在景致而获得自由之心。同样的场景我们只是移步换景,景被身体的方位决定,是目力所及。而在作者这里,他的心神超然出身体之外,他以上帝之眼来欣然于景物的物物勾连。太阳,水面,白鸭子,鸟儿等等(4-5页)。它们互相呈现,互相说明。我不知道作者是否受过中国古典诗画的影响。这种写景的方式恰恰就是诗词“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所勾勒的意图。景致与情绪合一。而这也可以将其套在一个更大的主题,天人合一上。天人合一仿佛有一种神秘主义色彩,在这里不妨将其理解为人通过将自我拉拔出时间之流而超然出一种审美静观。
  •     一口气读完…… 作者的时间线从男主的青涩又没钱的时期写起,婚后工作有了起色,工作能力不断提升,人生际遇变得丰富,挣了更多的钱足够买地买房,做了更大的事,例如“参与公司并购”一类的。 使我非常珍惜的是作者从头到尾都只关注“向现实低头“问题,叙述极为诚恳、平实,即便是提到婚外情,也几乎不涉及对情欲的表达。 故事的主题应该是: 男主角从年少无知开始,在成长路上对自己的本性的发现、抗争、妥协、和谐共处,成为现实生活的大赢家。 这本书在读时故事的发展使人惊艳不已,看完后又余味无穷。 好书一本,现为大家进行一个工科生的剧透~ 起: 从男女二人向现实低头,纯粹出于想结束剩男剩女生活的共同目的开始了婚姻,平淡的结合。 婚后妻子总是朝着一个方向在望。(是在望很厉害的索道) 承: 男主角第一次遭遇办公室恋情,痛苦纠结,妻子生女儿,终于决意要选择家庭,必须有个了断,三个月恋情花了一年半来结束。 转: 好不容易结束了办公室恋情,居然另外一个年轻姑娘又来挑逗,心想我好不容易才结束婚外恋你休想!!! 逃过了年轻姑娘的挑逗,却在路边看到高挑女郎摘墨镜时候,发现简直是自己喜欢的那个思黛儿,大脑记忆内存顿时清零了。 与墨镜姑娘展开恋爱,知道墨镜姑娘不想坐索道。 有一次妻子终于说,想坐索道,男主并没有答应的样子。 合: 于是,在结束了与墨镜姑娘的三年恋情后,妻子开始了长达11年与男主角的冷战。 而在这段时间里,男主角也一共经历了8次婚外恋。 再后来结束了工作生涯,回到家中,女儿已经去美国留学了。 男主角发现,剩下的与妻共同的生活也不算是太漫长了。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翻译很棒
  •     时空的漂移
  •     差啊
  •     困顿挣扎在各种关系中,无助无果
  •     最后的居所是个好故事 锦旗不知道是不是 不过 这个翻译真浮夸
  •     日本文学界的一朵奇葩。毕飞宇说,写作最重要的是自由。矶崎宪一郎居然连句子之间的粘合都不用,就直接下笔,这种写法不讨巧但也挺牛。
  •     挺不好看。充满了难堪和不合时宜的景绘/议论。不能好好讲故事么?
  •     日本小说里,真的没有读过这种全部是用第三人称代词在写的小说。日语特有的暧昧黏着,一下子也都没了。这种语感在日本文学里算异类了,反倒是像在读台湾小说。
  •     不喜欢《最后的居所》主人公在男女关系中将婚外情合理化,和对妻子的猜疑,甚至将与妻子的余生的相处比为无可奈何的最后的居所。但是可以理解那种自己在奋斗,却依旧有被社会、家庭隔离的感觉。
  •     首图,的确是这套书的风格呀。
  •     读矶崎宪一郎的文字,仿佛跟随一位略微神经质的男子夜间行走,他靠前埋头带路,头上有限的灯光仅聚拢身躯范围。看不见四周,只能一路看着黝黑,去往无从想象的远方。
  •     以男方视角充分构筑了婚姻生活的骨感刺痛,夹杂着对向往自由的嘲讽。结果倒是被出镜不多,线条深刻鲜明的老建筑师感动到。从起初三番五次拜访东聊西扯到拿出精心赶制的蓝图及前屋素描,到最后选桩木料的及封梁仪式的一板一眼,从头到尾,满是对一个 家 的敬与爱。
  •     细腻版的《读者文摘》
  •     我实在没想到日本的小说会有这么棒!
  •     有一些感觉描述的还是可以的,一些细节也很细腻,但整体并没有击中我的感觉。看到很多评论说情节反转,我怎么没看出来?结尾的时候我想,这就没了?后面那个鲤鱼旗基本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太大的印象。
  •     第一个故事很有味道。它没写什么起伏的故事,但是主人公这么多年又不仅仅是在不值得一提的琐碎的事情中度过的。各个阶段的事情似乎彼此没有什么联系,但是又都是每个阶段会遇到的问题会有的心境。第二个故事非常喜欢,其实是三个短篇的合集。最喜欢那个找纽扣的故事。
  •     这本书特别薄,只有两个中篇(短篇)。谦逊的炫技,还算易读。《最后的居所》相对《锦旗》要平实一点,主角是一个极端不自由的人。《锦旗》跳脱。收尾那句“塞尚画的本就是那棵松”,是涛涛水势奔流而下,于此止于不可止之处。
  •     「世界上總有一些傢伙,連自己虛偽都不自知,絕望地無可救藥。」
  •     人生很重要 要对自己负责
  •     内容比较一般,尤其是第二篇锦旗甚至有些不知所云,但是作者对于情境的描述,充满了质感,真切的仿佛触手可及,仿佛可以嗅到空气里的味道,感受到阳光在身上的温暖。
  •     对不起没读下去…没静下心来? 一直在一句话一句话地描述画面,描画线条是粗重,栩栩如生倒是没感受到,果然应该读读一读「終の住処」的原著…
  •     新世纪难得的精品。一个时代的迷茫不应该只以自甘堕落、自我放逐的形式呈现。时而战斗,时而反思,于时间长河中抓住那闪光的几个瞬间。
  •     这男的真特么作。
  •     因为一本小说而伤心的感觉,久违了。各方面都无可指摘。
  •     书里的时间很有趣。
  •     难为李征先生了。。。 有没有小伙伴可以拯救我? 11年和妻子只通过女儿对话。外派回国,妻子说女儿已经出嫁了。。。完全不知道作者想表达什么
  •     很可能是近十几年来最重要的芥川奖作品,作者本人的经历会让人很容易就将书中所写的日本工薪阶层的悲欢苦乐一一对应,但这本小说核心所在是其独特的叙事断层,时间在他的小说中并不是均匀流淌,它更多描写的是时间的侧面。婚后所见诸多奇异之景,也只不过是生活的又一发现。
  •     看不懂····
  •     文风很特别,有点卡夫卡的唠叨,但感性得多。风景都是大大的,包裹住小小的人,人是多么的不存在和不确定。看完这两篇小说,只生出一种模糊的感觉,大概就是“不明觉厉”吧。。
  •     直升机的片段寓意无穷,诸如此类的细节在中篇的格局中显得很出彩。我以为,最后的居所一篇最与众不同之处在于:把人生的过去·现在·未来搁置在漩涡中加以叙述,因而有一种寓言体的全知感,叙事本身又自然地带动出悬念,结果,是得以叙述出一种“没有悬念的悬念”的人生况味。
  •     20161204。
  •     因为称心境所以觉得蛮棒的吧
  •     很喜欢小说里时间的运用方式。毫无规则,有些地方是刻意隐去。打算读第三遍写读书笔记 然后来评价
  •     很一般!
  •     后劲足,会上头。
  •     不确定的风景,被人为斩断的时间链条,和那个找扣子的男人。
  •     时间的心境
  •     竟然就这样随手丢在了高铁上忘了拿走,能够体会到最后的居所的那种悲凉吧
  •     些许失望。
  •     就在这相互对视中,二十多年前决定和这女人结婚时所看到的那种表情又兴转了。那张脸看上去有些疲惫,又有些泄气。最可奇怪着,他和妻子的脸与往日相比没有任何变化,并且犹如镜子照出来一般相像。那一瞬间他终于明白:今后余生的所有时光都只能在这个家,在这个房间,在妻子的相伴下度过了!而所剩的这些日子,其实已算不上十分漫长。
  •     如果人类真的会变好,那我们这个时代的大部分文学岂不是都将毫无意义,甚至无法被理解?真是戏言啊……
  •     一个平庸社会人的半生,懦弱的人,根本无处可逃。
  •     节奏很怪,故事性偏弱,人物的心理变化看来是要有阅历以后才能感受到的吧。
  •     耐读
  •     3.5
  •     五星书。支撑了今天的全部幸福感。
  •     不感冒
  •     这篇纯文学很短其实,也并不出彩。
  •     读得感觉译者是不是翻译古文那种,语调怎么说好?他都不用如果这个词用若代替。类似这样的文章还是感觉伊藤高健《扔在八月的路上》更好看
  •     很平凡的故事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