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觀他人之痛苦

出版社:麥田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10
ISBN:9789861736396
作者:Sontag, Susan
页数:175页

内容概要

蘇珊.桑塔格
1933年1月16日出生於美國紐約市。難以被歸類的傑出寫作者,不僅是一名小說家、哲學家、文學批評家、符號學家,也是電影導演、劇作家與製片。影響遍及各領域,與西蒙.波娃、漢娜.鄂蘭並列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三位女性知識分子,而有「美國最聰明的女人」的封號。她每發表一本著作都成為了一件文化盛事。代表作品包括:1966年出版的《反詮釋》即成為大學校院經典,令她名噪一時。1977年的《論攝影》獲得國家書評人評論組首獎,至今仍為攝影理論聖經。1978年的《疾病的隱喻》肇於她與乳癌搏鬥的經驗,被女性國家書會列為七十五本「改變世界的女性著述」之一。2000年面世的小說《在美國》為她贏得美國國家書卷獎。桑塔格一生獲獎無數,1996年獲得哈佛大學榮譽博士學位,並當選為美國文學藝術院院士,2001年獲得耶路撒冷獎,表彰其終身的文學成就,2003年再獲頒德國圖書交易會和平獎。雖然她已於2004年12月28日離世,但她提出的問題仍敲打著讀者的心靈,世界也從未停止對她的思考與懷念。桑塔格基金會:http://www.susansontag.com/index.shtml

书籍目录

总导读:怀蘇珊·桑塔格——文明的守護与重生
旁观他人之痛苦
致谢
附录:旁观他人受刑求
译后记

作者简介

「照片上的美國人,頭頂或身後的樹上吊著赤裸的黑人男人或女人的殘肢,他們對鏡露齒微笑。這些私刑的照片是一項集體行動的紀念品,這項行動的參與者認為自己的所作所為絕對正確無誤。」
――蘇珊.桑塔格,〈旁觀他人受刑求〉
《旁觀他人之痛苦》是一本討論戰爭和攝影倫理的文集,是桑塔格在一九七七年的《論攝影》一書之後,隔了二十六年出版另一本探究攝影的專著。
英文書名中的Regarding一詞同時具有「有關」、「觀看」的意思,本書翻譯為「旁觀」,意指在這個影像氾濫成災的現代社會,是否令人傾向於「袖手旁觀」,正是本書的提問。
桑塔格點明,「通過攝影這媒體,現代生活提供了無數機會讓人去旁觀去利用─―他人的痛苦」,本書不斷地追問:
充斥在生活中的戰爭影像,究竟是「記錄了」戰爭的原貌,還是「建構了」災難的神話?究竟是激起我們對暴力的深惡痛絕,還是磨平我們出自良心的正義感?
旁觀他人之痛苦究竟是為了謹記教訓,還是為了滿足邪淫趣味?究竟是要我們對生命中不能挽回的傷痛感同身受,還是讓我們變得麻木不仁?
面對這些苦難,我們即使心生同情,是否仍舊消費了他人的痛苦?本書讓我們重新思考影像的用途與意義,更直指戰爭的本質、同情的局限以及良心的責任。
這雖然是一本談論攝影的書,但是卻沒有任何照片,桑塔格認為,照片不能作出「戰爭是地獄」、「這場戰爭全無必要」的說明。她強調,這是文字要去做的工作。


 旁觀他人之痛苦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历史已经证明,苏珊•桑塔格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她的《疾病的隐喻》、《反对诠释》、《论摄影》等书业已成为经典,近年愈来愈为国内学者和读者所重视。作为《论摄影》的姊妹篇,也作为桑塔格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她的《旁观他人之痛苦》,自然也是其追随者——或反对者——不得不细心研读的重要著作。《旁观他人之痛苦》的主要内容还是谈论摄影,与《论摄影》不同的是,它专谈战地摄影。不知道读者诸君想过没有,摄影这门艺术从它诞生起,就是一种十分“矛盾统一”的存在。一方面,摄影机抓取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某个场景,它是极端写实的;但是另一方面,照片所呈现出来的“现实”,必须是借助摄影机折射出来的,因此又不能说是完全的“现实”。基于以上事实,观众看照片时势必也会产生一种十分“矛盾统一”的心理。一方面,较之文字,观众更相信照片的真实性(有照片的新闻和没照片的新闻您更相信那个?);另一方面,有些天性好否定的观众亦会对“借助机械生产真实”产生质疑——难道照片就不会说谎吗?尤其是当一些照片被史学家证明其作伪之后,人们的这种质疑愈发加深了。(例如,根据李敖的考证,证明孙中山与蒋介石的“单独”合影,实为孙中山与何应钦、王伯龄、蒋介石四人合影的“篡改”之作。)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有趣的效果,还与摄影这门艺术的另一特点有关。和其他门类(如音乐、绘画)相比,摄影是惟一一门从业者未必需要接受专业训练的艺术。著名的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留下一句名言:“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这既是在歌颂战地摄影师的勇敢,但同时也暗示:无论什么人只要站到最前线,就能成为好的战地摄影记者。战地摄影师和战士一样冲锋陷阵,而我们这些做观众的,每天拿着报纸对着电视“旁观他人之痛苦”。“做为他国灾劫的旁观者,是一种典型的现代经验,这经验是由近一个半世纪以来一种名叫‘记者’的特殊职业游客奉献给我们的。”不过在《旁观他人之痛苦》中,我似乎觉得桑塔格对现代媒体铺天盖地宣传惨不忍睹的战争照片,究竟会给读者带来好的还是坏的影响,抱持举棋不定的态度。有时候她是否定的。她请读者扪心自问,我们真的有必要了解这么多残忍的真相吗?这些惨不忍睹的照片看多了,真的就能唤起我们的同情心吗?桑塔格承认,“美化是摄影机的经典功能,但很容易漂淡我们对图中事物的道德反应。而丑化,把事物最糟糕的面貌披露,却有一个更现代化的功用:教化人心,邀请观者做出反应。”可问题是,这种“教化功能”的“效果能维持多久?”“人们既然能习惯现实生活中的恐怖,自然也能习惯于某些影像带来的惊骇。”并且即便你在每一次看照片时都倍受感动,泪流满面,也不一定是件好事。在她看来:“滥情可以丑臭地与嗜啖畸暴或更糟糕的口味相结合。”但是转过一章,桑塔格好像又是持肯定态度的。她说,多看这些照片还是有好处的,因为“承认并扩大了解我们共有的寰宇之内,人祸招来的几许苦难,仍是件好事。一个动不动就对人的的庸闇腐败大惊小怪,面对阴森狰狞的暴行证据就感到幻灭(或不愿置信)的人,于道德及心智上仍未成熟。人长大到某一年纪之后,再没有权利如此天真、肤浅、无知、健忘。”看或不看,这是个问题。斯人已逝。我们再也等不到桑塔格把她关于“旁观他人之痛苦”的思考更成熟的结论告诉我们。我们只能借着先知的一些警示,当成一种启迪。让我们记住先知的话,每日三省吾身:“每一次,这类令人毛骨悚然的影像都邀请我们做出选择:成为旁观者,或把视线移开的胆小鬼。”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什么理由继续“旁观他人之痛苦”吗?

精彩短评 (总计19条)

  •     030311-240311
  •     "我们感到怜悯,指的是我们感到自己不是酿造灾痛者的帮凶。我们的怜悯宣告了我们的清白无辜,以及我们宛如真切的无能为力感。不论我们怀抱多少善意,怜悯都是个不恰当,甚或隐含侮辱的反应"。
  •     有許多地方仍未讀懂,之後應會重新閱讀。
  •     良心之作。
  •     書是好書 可惜作者是女的 感覺總像是沒啥邏輯的女人的絮語
  •     重读
  •     多处批判美国的优越感,自我正义,物化异域人种
  •     要结合《论摄影》
  •     我仍在努力捕捉她神秘主义的思想脉络
  •     桑塔格坚信真实,她要我们从冷漠麻木中自省,然后行动。此外,翻译得太好了,好有文采。
  •     SusanSontag最後的出版物,《論攝影》的後續。
  •     战争如今已成为我们客厅中的声色奇观
  •     并没有解答我有关旁观他人痛苦的一些疑虑。不过作者纠正了自己77年《论摄影》中的一些观点,对错不论,都挺有意思。很多问题,光靠思考不行,还要有时间,很多事情的答案会自然浮现。
  •     喜欢桑塔格,遗憾自己没有她的才华
  •     部分是对旧作《论摄影》的辩驳;比之大陆版的翻译台版的书名翻译才更确切
  •     前一章还说着或许只有医生等能解救他人痛苦的人才有资格旁观 后面又重拾照片的意义旁观的意义 由影像旁观 能做到的是警惕 和反思
  •     "媒体对于生活在优越环境中的人是影像,但对于那些在当中身受其害的人却是最迫切的现实" "The weight of words, the shock of photos."
  •     原来有这么多人觉得逻辑不太清晰啊…
  •     巫鸿语:「在我看来她是“九一一”以后唯一敢于挺身而出谈论“他人痛苦”的美国作家。因此虽然这些书和我的研究有着直接关系,但它们不属于“资料”——因为它们所具有的对阅读的持续吸引力,也因为我在自己的一些写作中常以这些著者为假想读者。」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