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老厝:四海潮人的心灵故乡》书评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3-6
ISBN:9787108045225
作者:林凯龙
页数:319页

一个人的乡愁和一代人的乡愁

有一种语言/胜过乡音,/使你闻之泪下。从这个世界/回到另一个。 家是一个——/当听到檐滴,就会使你/鼻酸的地方。--夏菁 《檐滴》 当林老师的这本《潮汕老厝》摆在我面前的时候,我脑海里突然浮起了夏菁这几行诗句。我想,这本书的缘起,应该是林老师对这片土地的乡愁情怀吧。没有这份乡愁,谁会处处留意故乡的痕迹呢?当初远在海外的潮汕游子,在他国异地的屋檐下,看着街角落下的雨滴,会不会也想起家乡老厝天井落下的,檐滴声音?那时的他们可能还只是迢迢南洋某家货行的跑腿伙计,也许只是某家商行的柜前职员,但,那时候的他们一定还年轻。我的六伯父当初也是这支漂洋过海、下南洋打拼谋生队伍中的一员;老年的时候,儿孙满堂的他经常从香港独自回到老家,住在我几个堂哥的家中,闲暇的时候,伯父就参加村里的锣鼓队,在村里祠堂的公厅里打打鼓、敲敲扬琴,操练鼓乐。每到年节祭祀的时候,他就敲着鼓,带领锣鼓队在村里四处巡游,这样的日子直到前几年,这样的日子直到他去世了。当初出南洋的,和我伯父年龄相似的年轻人,现在应该大多也是白发苍颜,儿孙满堂了吧。当这本书摆在他们的面前的时候,似曾相似的这些图片,是否也会让他们想起当初在老厝的街巷间,来回游嬉的童年的自己?关于潮汕民居建筑的风格演变以及历史来源,这些是建筑学家、是学者讨论和考证的学术论题;而对这些海外游子来说,翻开书里相关自己乡里的一页,召集起儿子孙子,指着画片对他们宣布:“这是就我们来时的家乡,这是村里的老厝.....”和着喃喃的话语,随着雨滴落下的,是属于他们这代人,共同的乡愁。

本书的笔记和读后感

做为一个地道的揭阳人,在潮汕地区生活了这么多年,一直没去注意到这边的建筑风格,看了"潮汕老厝"这本书之后才发觉原来潮汕地区是这么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地方,普通的建筑外表蕴藏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潮汕的“厝”,传承了中原古老的建筑风格。“下山虎”是潮汕民居最基本的合院单位,其前身可追寻到隋代以前;“四点金”是在“下山虎”前加上了前座,形成了四角的对称,这种建筑风格原汤原汁保存了宋代以前中原四合院的形制与格局;潮汕的围寨,则是由中原的古坞壁演变而来的,围寨严格按照风水学而建,“山环水抱”是潮汕人最理想的风水格局。围寨是一种以宗祠为中心的具有潮汕文化特色的民居,“四马拖车”“百鸟朝凰”是其中最著名的大型府第式民居。这种汉唐时代的古老建筑形式,在潮汕地区完整的保留了下来。潮汕自古有“潮汕厝,皇宫起”的说法,其富丽堂皇当然不能与皇宫相提并论,但其结构确实有不少形似的地方,这是从古代世家大族居住的宫殿“府第”衍变而来的古老建筑形式,因而保留了一些古代“京都帝王府”的遗制。甚至可以从“四马拖车”看到不少与“故宫”相似之处。     潮汕自古崇文重商,民居里也建有不少“大夫第”“进士第”。更有“揭阳学宫”“韩文公祠”这样的巍峨典重的儒家建筑。潮汕很多地方在宋明清时期都出过不少进士,在朝庭当上大官的更是不少,如明朝的前七贤,清朝的后八贤等等。   潮汕的民居虽然是外表普通,但其内在的工艺,确实令人对潮汕人的手工艺叹为观止。其木雕在梁架,额枋,詹角,门窗,屏风等地方的应用,与其石雕在门框,门肚,墙裙,牌坊等地方的应用,可以用精美绝纶来形容,这些无不展现出潮人的在手工艺方面的高超的水准。   我认为这些建筑代表着我们汉族文化的传承,虽然汉族的文化经过了几千年的传承,中间也经过一些毁灭,很多东西都已经消失了,但是汉族的传统文化很多都还是在我们潮汕地区传承了下来,比如潮汕方言,其实就是有很多很多的古汉语的词汇在里面,还有宗祠啊,古民居啊等等,因为我们这里是真正的中原汉族移民过来的地方,我们这里属于省尾国脚,山高皇帝远,在一些朝代更迭的时候,很多世家为避难都逃到这里过来了,他们的后代也很少有返回家乡的,很多都在这里定居了下来,他们也带来了正统的汉族文化,从而使得一些消失的汉族文化得以在这里传承了下来。可惜现在的年青人很少对这些感兴趣,在越来越功利化的今天,我觉得有必要让我们的后代了解这些文化以及建筑,让它们能够得以保护,能够一代代人的传承下去,要不然恐怕有一天这些东西就会消失掉了。     感谢此书的作者写了这本书,他为潮汕的文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让这些内涵深厚的古民居得以展现在世人的眼前,从而扩大了潮汕民居的影响力,间接的为它以后的保护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潮汕老厝:四海潮人的心灵故乡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