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与和平

出版社: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4
ISBN:9787807184799
页数:104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和平  第一节 自然与人  若你住在近海的半山上,在一个晴朗10月的午后,上山或者下山,这一路就像是去赴一个美景的宴会。途经一处果园,每株树上都是满挂着的诗情秀逸的果实,假如你觉得站着看还不满意,只要你一伸手就可以摘取,那自然的鲜香,足够让你的心灵沉醉。秋日的阳光软软的,绝不刺眼;海风是温驯的,而且往往因为它是从开满繁花的山谷中吹过来,带着一股幽远的淡香,连着一息滋润的水汽,摩挲着你的脸颊,轻绕着你的肩腰,就这单纯的呼吸已是无穷的愉快;空气总是明净的,金色的阳光从云层中投射下来,映照着深绿、淡黄、浅红的山林,那秀美的风景正像油画似的展露在你的眼前,供你闲暇中鉴赏。  不过,这样美妙的风景如今很少见到了。随着城市的急剧扩大,高楼大厦取代了自然风光,人和自然环境的关系也日渐疏远。  在城市中,常有孩子问:“土地在哪里?就是花园里裹着花草的那一点泥土吗?就是冬天卷进大街小巷的那些灰沙吗?”甚至有孩子说土地就是水泥。不要责怪孩子,因为他生下后就没有见过大片的土地。他住在水泥墙隔断的房间里。他在水泥地上学步。他眼见的高楼大厦都是钢筋混凝土修建的。他从小就听惯了水泥搅拌机的轰然声响,于是他跟幼儿园的老师争论:“不!地球是个水泥球!”  蓝水晶般的地球变成灰白的、没有生命气息的水泥球,这结论很古怪,似乎还有点恐怖。大概人们的心灵缺少自然之母的抚爱太久了吧,这种与自然的隔膜正使人们的心变得干枯、焦躁。  于是,旅游成了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那些成群结队的旅游者,浩浩荡荡地前往景区,花几百元钱买张门票,在导游的带领下,拥挤着走马观花一番。每逢黄金周,景区的人群会让人想起非洲塞伦盖蒂大草原上迁徙的角马群,成千上万的人一个劲地往一个方向跑,疲劳和饥渴折磨着大人小孩,却不知道得到了什么。一句顺口溜流传甚广:“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回来什么都不知道!”人们想接触自然,却没有真正亲近自然之母。  当下的问题不仅是自然之美离人类而去,而且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漫不经心,甚至是冷酷无情的态度,使人类做出许多伤害她的蠢事。  1994年4月6日,甘肃省兰州市区,土黄色的沙尘绵绵不绝于天地之间,巨大的沙尘云团像怪物的巨手抹掉了市内所有耸立的建筑物。兰州市民突然陷入了天昏地暗之中,汽车不得不在白天开灯行驶,街上行人蒙着厚厚的面纱,市内交通受阻,兰州机场关闭。所有的建筑都赶紧锁闭门窗,打开电灯。可是沙尘暴包围与笼罩的恐怖是无法隔断的,狂风卷起飞沙走石打碎一些窗玻璃,无孔不入的沙尘直扑肺腑,人们呼吸困难,开始恐慌。沙暴延续到第三天时,人们的忍耐达到极限。恐慌情绪蔓延,整个城市的不安全感达到危机状态。  这一切是因为承载大都市和现代生活的土地,已经千疮百孔。看看沙尘的主要源头内蒙古阿拉善盟吧。它总面积为27万平方公里。那里的草地曾经绿得醉人,“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美景生动的写照。随着牲畜数量的不断翻番,直到“天上星星多,不如公社的羊儿多”,超过环境承载力之后,草场退化,开始沙化,沙漠紧逼。沙化的土地无法蓄水,也不再长草,恶性循环由此开始。自1993年以来,这里的草场和耕地年年被沙暴袭击。1993—1995年的沙暴使阿拉善盟仅存的9万平方公里草场受灾,重灾区的草场地表被刮走10厘米厚,全部受害面积为24万平方公里。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沙暴在地球上尚无人烟或人烟极为稀少时,是自然力对自然物的侵蚀或破坏。随着人口增长、人类活动增多,人类对土地的索取残酷无度后,沙暴从自然现象成了自然报复人类的灾害。  沙暴本身的规模由小到大,对沙暴灾难的记录也由简而繁。20世纪之后,我国西北地区沙暴发生的概率从最早的5~10年一次,发展到3~5年一次,现在是隔年一次,甚至每年一次或数次,如阿拉善盟的沙暴每年三次。规模也年甚一年。  生态学家告诉我们,沙暴是一方土地末日将至的形象体现,表土刮走,沙尘荡定,绿洲道路,皆被掩埋。  楼兰古国就是生态史上的悲剧。它地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曾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明珠,是沙漠中的一块碧玉。一千年中来往于东西方的商旅在这里集散,因为它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肥美的草场。它成为这条东西方文化经济纽带上的“香格里拉”,全盛时期人口达万人以上,可是过度的人口重压超过了当地环境承载力,它的水源罗布泊逐渐干涸,绿洲被沙漠吞噬,如今只剩下那大漠中的残垣断壁和美丽传说。  环境破碎了,大地的完整性也就荡然无存了。沙尘暴的肆虐,根本是因为人类缺乏对自然环境的关爱。多少年来,人们只对自己的眼前利益感兴趣,世间一切生命,不论是植物、动物,还是矿物,它们在这个世上对人来说,成了生就给人类“服务”的牺牲品,是人类的“后勤部”。大多数人只关心今天得到多少钱,用这么多钱可以买多少自己喜欢的东西,或者可以怎样讨好自己喜欢的人,却对自然母亲的健康漠不关心。有多少人注意到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减少对“母亲”健康的伤害?哪怕是一些小事,比如在超市购物时不用一次性塑料袋,包装物品时少用不能回收利用的材料;农民种田时不用剧毒农药,合理使用化肥;那些喜欢猴子、果子狸、穿山甲、蟒蛇等各种山珍野味的食客,能否放弃这种特别嗜好?  这些事情虽小,却说明人们心中依然挂念那位慈爱的母亲。她从人类诞生之日起,就对人类照顾有加,赐予人类美丽的家园。水中游鱼、山中野兽,都是她的馈赠。而今人类已经成年,无需她的照顾也能自立,甚至能改变部分自然环境为己所用。此时正是人类该报答她的时候了,人类对自然母亲的保护就是很好的报恩方式,这一点古已有之。在人间天堂苏州流传着一段人与自然的佳话。  秋冬之交,有“吴中第一名胜”美名的苏州虎丘,年年飞来成千上万只越冬的夜鹭。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尽是白脖颈、蓝灰羽毛的鸟群,一会儿展翅高飞,一会儿敛翼滑翔,一会儿长空嘶鸣,一会儿水面轻吟,使得原本美丽的姑苏景色更加迷人,也使得来虎丘旅游的人们游兴倍增。  原来,那里有几十亩蔚然成林的青青竹园,散发出阵阵清香,更有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树木迎风摇曳。这些都为夜鹭和其他鸟类创造了栖息和繁殖的良好环境,吸引它们前来定居过冬。  但在200年前,虎丘的环境并没有这样优美宜人,它曾遭受过严重的污染。虎丘山上的有关碑文这样记载:清朝时期,虎丘一带有很多染布的作坊,由于作坊主唯利是图,不注意环境保护,把染坊里墨染后的大量污水排进了河道,以至于原来清澈秀丽的河水被弄得“满河青红黑紫”,像个大染缸一样,人们见了都摇头。在虎丘山上开设的茶馆,以前由于茶水特别清香,因而游虎丘的人总爱停下脚步来,喝上一盅沁人心脾的茉莉花茶,但是自从河水遭到严重污染之后,茶馆烹煮出来的茶,就变得难以饮用了。用受污染的河水灌溉庄稼还影响了农田的肥力,妨碍农作物生长,造成歉收。  当时,虎丘一带深受污染之害的居民以及山上寺里的和尚,眼见着许多诗人笔下秀美脱俗的河水变得浑浊不堪,都忍无可忍,多次向当地官吏提议,要求严禁开设染坊和向水道排放污水。于是政府规定,严禁在虎丘附近滥开染坊,对已开设的染坊,也命令其把染布用的各种器具迁离此处。为了让子孙后代永远记住这些教训,乾隆二年(1737年),地方官还将严禁在虎丘一带开设染坊、污染河水的禁令刻在了一块石碑上。这块石碑一直保存至今。在虎丘山的这块碑上,今天还可以看到当时近百名提议者的姓名,其中包括两位和尚。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无论人类做了多少,都无法与大自然母亲千万年来无微不至的照拂相提并论。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改变环境的力量的增长,人类对自然之母的敬畏之心却越来越少,而对私利的贪求,对环境的轻慢之心与日俱增。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渐趋紧张,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大规模环境污染的现代文明病,到了应该正视并解决的时候了。  第二节 敬畏生命  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曾经来过  走过这片芦苇坡/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留下一首歌  为何片片白云悄悄落泪/为何阵阵风儿轻声诉说  啊……还有一只丹顶鹤/轻轻地/轻轻地飞过  20年前这首《一个真实的故事》曾经到处传唱,歌曲叙述了一段动人的故事。  来自黑龙江扎龙的养鹤人徐秀娟,千里迢迢来到黄海之滨的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县的丹顶鹤保护区。这里海水蓝蓝,白云飘飘,有诗话般的意境,是休闲度假的绝妙去处,而鸟类中的“高士”丹顶鹤也看中这块风水宝地,每年来此过冬。徐秀娟就是一位鹤类饲养专家,在这里担当护鹤使者。

前言

  翻开世界历史书,我们会发现,人类始终在努力地寻求和平,期盼一个永久和平的世界。但战争却连绵不断,日益升级。从历史中,我们还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为了实现和平,战争反而成了手段。  和平不只是没有战争,它还包括正义、发展、人权、生态平衡等问题,既有国际关系的影响,又涉及国家、团体、个人等因素。其实,没有战争的和平只是一种消极和平,人类还必须创建另一种和平——积极和平,而这种和平只有通过非暴力的方式才可以实现。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预言:“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所预言的社会就是一种实现了积极和平的社会。中国具有悠久的和平文化传统,正在进行和谐社会的构建,无论从哪个角度上讲,中国都应该重视和平研究与和平教育,在中小学开设和平教育的课程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思路。  现代的和平教育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为起点。时至今日,很多国家不仅在高校设有和平教育的院系,中小学和幼儿园也有和平教育的课程和训练项目。和平教育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内容:一是将具有正义与人权内容的“发展”问题整合进和平的概念之中,二是强调造成现有社会不公正现象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原因,三是努力创建符合个性特点的多形式的学习环境,四是关注学习内容与方法的创新,五是研究考试方式上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和平成长丛书》是国内青少年和平教育的开山之作,图文并茂,里面有很多新知识和新观点,非常值得青少年学生、教师和家长阅读。《爱与和平》突出爱的教育,没有爱就没有和平,爱自己,爱他人,爱自然和社会,这是和平教育的基本思想,符合孩童时期的教育特点。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和平第一节 自然与人第二节 敬畏生命第三节 大地伦理第二章 性别与和平第一节 性别的定义第二节 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和心理特点第三节 男女生和谐相处第三章 个体与和平第一节 情绪的自我调节和心理健康第二节 树立正确的自我价值第三节 个人的品格修养第四章 群体与和平第一节 亲情与和谐家庭第二节 师生关系与和谐校园第三节 冲突化解第五章 战争与和平第一节 和平的定义第二节 战争与人第三节 反对战争第四节 非暴力与和平结语后记

编辑推荐

  《认知与和平(适合16岁以下的朋友阅读)》在社会上遵纪守法/在校园里尊师爱友/在家庭中和睦生活/在品格上修身养性  让我们在自律中共建和谐社会

作者简介

《认知与和平(适合16岁以下的朋友阅读)》内容为:和平不只是没有战争,它还包括正义、发展、人权、生态平衡等问题,既有国际关系的影响,又涉及国家、团体、个人等因素。其实,没有战争的和平只是一种消极和平,人类还必须创建另一种和平——积极和平,而这种和平只有通过非暴力的方式才可以实现。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预言:“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所预言的社会就是一种实现了积极和平的社会。中国具有悠久的和平文化传统,正在进行和谐社会的构建,无论从哪个角度上讲,中国都应该重视和平研究与和平教育,在中小学开设和平教育的课程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思路。
现代的和平教育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为起点。时至今日,很多国家不仅在高校设有和平教育的院系,中小学和幼儿园也有和平教育的课程和训练项目。和平教育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内容:一是将具有正义与人权内容的“发展”问题整合进和平的概念之中,二是强调造成现有社会不公正现象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原因,三是努力创建符合个性特点的多形式的学习环境,四是关注学习内容与方法的创新,五是研究考试方式上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图书封面


 认知与和平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