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他千百度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3-8
ISBN:9787101094282
作者:金庸 著,黄子平 选编
页数:360页页

内容概要

金庸,本名查良镛,浙江海宁人,生于一九二四年。英国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博士。曾任报社记者、翻译、编辑,电影公司编剧、导演等。一九五九年在香港创办《明报》机构,出版报纸、杂志及书籍,一九九三年退休。先后撰写武侠小说十五部,广受当代读者欢迎,至今已蔚为全球华人的共同语言,并兴起海内外金学研究风气。曾获颁众多荣衔。现任英国牛津大学汉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加拿大UBC大学文学院兼任教授、香港报业公会名誉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金庸作品集”分由港台、内地出版,并有英、日、法、意、韩、泰、越、马来、印度语等多种译本。

书籍目录

序——查大侠的独门剑法
I  天上地下,无所不谈
马援见汉光武
马援与二徵王
郭子仪的故事
顾梁汾赋“赎命词”
谈谜语
也谈对联
月下老人祠的签词
民歌中的讥刺
书的“续集”
圣诞节杂感
钱学森夫妇的文章
永恒神秘的微笑
摄影杂谈
围棋杂谈
围棋五得
历史性的一局棋
谈“不为五斗米折腰”

II  十八般 “文” 艺
《相思曲》与小说
《无比敌》有什么好处?
谈《战争与和平》
谈《木马屠城记》
谈《凯撒大帝》
谈《驯悍记》
谈《王子复仇记》
谈《罗密欧与朱丽叶》
谈《理查三世》
谈《第十二夜》
谈《除三害》
谈《空城计》
谈《盗御马》
谈《狮子楼》
《梁祝》的“十八相送”
《射雕英雄传》后记
《神雕侠侣》后记
《连城诀》后记
《金庸作品集》新序
韦小宝这小家伙
附录
月云
金庸访问记
谈武侠小说

作者简介

金庸以武侠小说名家,被誉为“华语世界武侠泰斗”,本书收录金庸先生半个世纪以来经典散文作品四十篇。金庸挂印封笔较早,散文写得不多,他对历史、对人生、对文化的深切理解和博闻多识,与他行诸文字的篇幅有点不成比例,正因为少,才弥足珍贵,可堪典藏!金庸的十八般文艺在本书中得到完美展示,影评,剧评,围棋史话,文史札记,史论……都值得品味!


 寻他千百度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金庸唯一的一本散文集 没多大意思不过从中你可以看出金庸的志趣所在 一历史 二戏剧 特别是莎剧 都说金庸小说相当程度上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但在小说的叙述上 金其实多采用的西方小说戏剧的叙述模式 没有中国旧小说的松散 枝蔓 旁杂 这才是金庸小说胜出民国旧武侠的地方之一 有意思的是 书后的一篇早期访谈 可以看到金对自己的小说是有明确定位的 就是娱乐大众的娱乐品 近年来这说法金好像不大提了 呵呵!其实我最想读的是 金庸在明报曾写过的社论的合集!
  •     这本书名字取得甚好,然而相较好名目,愈显得编者名不副实。金庸是武侠小说的“独孤求败”早已是不争之论,然而金庸作为一个神话般的存在,除了一支风情万种、刀光剑影的武侠之笔,还有一支指点江山、鞭辟入里的社论之笔,而除了这两支大楷笔之外,还有一支小楷笔,那便是金庸早期在新晚报的一些随笔,以及刚写武侠风云骤起时与梁羽生、百剑堂主合写的专栏《三剑楼随笔》里二三十篇随笔谈天说地,有中国地方戏,也有西方歌舞剧,有马革裹尸的马援,也有抵得上五个师的钱学森,有美国的电影,也有中国的围棋,包罗万象,皆妙趣横生。读了金庸的武侠小说,心悦其文,想见其为人,至《鹿鼎记》,一个波澜壮阔同时柔情款款的江湖戛然而止,便想再读金庸的多一些文字。取名“寻他千百度”,我想不仅是我,这个书名也说出了许多金迷的心声。然而在大陆一般人并不能有渠道可以每天获取一份明报,看查先生激扬文字,况且明报再没有查良镛,只是江湖上还流传着查良镛社论的传说罢了。金庸曾经将社论中关于香港的近三百篇编集出版,书名《香港的未来》,自然因为含有对本朝较左年代大量批评的这些文章,也是在大陆珍稀罕有的。对于金迷来说,这滋味当真可以说是“寻他千百度”了,而《寻他千百度》虽未冒天下之大不韪,却也颇有心思地精选了金庸的那支小楷笔。相较社论中庄重威严的查良镛,这些漫谈中的查良镛却也像一个亲切的长辈,十分可喜。然而其实这本书里大部分文章对于有意搜索的金迷,大多以前即已读过,唯有谈中西方戏剧数篇,以自由独立的视角审美,不盲从西流,也不一味护短,尤其谈窦尔敦的人物处理,颇为可喜。梁羽生说他是古典派,金庸是现代派,其实金庸是中西合璧,其武侠小说中中国古典文化的厚实积累,以及现代技巧的巧妙运用,看这本散文集,也可见一斑了。明报报业集团下属《明报周刊》是娱乐的领头羊,而《明报月刊》则是海内外知识分子自由学术的圣地,虽然跟明报一样不能进入大陆,但是《明报月刊》有三本编选的散文集,分别是《茶酒共和国》、《大家大讲堂》、《出入山河》,有金庸,有王蒙,有钱穆,有胡适,值得一读。
  •     金庸先生,以前关于他的认识只是武侠,小说电视电影,全是武侠的影子。至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看武侠小说的,现在已经忘记了。只是金庸先生的小说现在大多还留有印迹,或许电视也是帮助记忆的一个重要原因。在金庸小说里最喜欢的人应该是神雕大侠杨过,其实,杨过应该不喜欢大侠这个称呼的吧,大侠太累了。做自己喜欢做的,做自己想做的,因为目标明确,所以步伐坚定,可以追寻,也可以等待,可以喧嚣,也可以孤单。只是因为想要和你在一起,所以,其他的我都不要;只是因为想要可以和你在一起,所以,我愿意努力;只是因为只想有你,所以,愿意忍受孤单等着你。有目标的人是快乐的,因为他不会犹豫;看得见结果的人是幸福的,因为他知道自己只要努力就会到达。只是因为遇见了你,所有经历的苦难才有意义。在金庸小说里最佩服的人应该是郭靖,他是英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最悲剧的人应该是萧峰,在自我的定位里无能为力,国仇家恨,一边是自己血脉相连的族人,一边是养育了自己的土地。坏人的污蔑又怎及亲手杀死爱人的伤痛,痛痛痛痛痛痛……他是注定的悲剧,他也是注定的英雄。喜欢敢爱敢恨的赵敏,哪怕立场对立,哪怕众人反对,哪怕你朝三暮四优柔寡断,哪怕你还还没有开始喜欢我,只要我开始喜欢你了就好,我会慢慢的努力着向你靠拢,只想要你最后愿意为我画眉,只为我一个人画眉,如此,就好!金庸的武侠小说里有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正如金庸先生所言,人物才是重要的,人物的性格才是重要的,故事的发展只是为人物的性格作服务。很多事情会变,只是千百年来,人的情感和性格少有变化。看金庸先生的这本散文选编,才发现原来先生除了武侠之外还有那么多的精彩,正如选编所言“天上地下,无所不谈”,关于历史的,关于人物的,关于诗词的,关于棋画的,关于考证的,关于传言的……仿佛信手拈来,都可畅言一番。可见先生知识之广博,非常人所能及。书的最后一片小记《月云》算是先生的自传,关于记忆总是美好的,痛苦都会成为过去。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只是,或许这不是这本书名正确的理解方式。

精彩短评 (总计41条)

  •     2015.10
  •     历史、摄影、围棋、小说、电影……杂七杂八,随笔集。谈得最好的,当然还是对自己的作品的创作心得以及创作人物的性格的解释。
  •     月云和《连城诀》后记是我最感动的两篇。中国人的重视人情与义气使我们在生活中平添许多温暖。
  •     文章主要有三个部分,一是茶语闲话生活情趣,二是书籍评论,三是个人经历。 金庸不是那种“幽默”的人,没法让你老是捧腹大笑,但绝对是有趣的人,会勾起你很强的学习欲望,他写围棋,你就想学围棋,他写摄影,你就想拍点什么东西,他推荐书,你果真就很想去看。而且能看出这位武林高手知识的趣味和渊博,叙述的流畅和好玩,语气的接地气和不装腔
  •      男朋友推荐的 果然让我对金庸的印象有了很大的改观
  •     太不过瘾了。其实没有几篇文字可看的,不但行间距很大,而且还收了好多小说的序、跋等我早就看过的东西。要是能在五十年代的香港,追着《明报》上的连载、看着金庸先生的专栏,该有多美!!!
  •     他说他儿时一次在园里看见蝴蝶,大人们告诉他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那是他第一次知道人世间有哀伤与不幸。他自小心中便一尘不染,即使写武侠,也不被刀光血影污染。所以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最善良柔软的心,娓娓絮说童年故事,就像给自家孙儿说一个遥远的故事。最让人心酸的不是跌宕起伏的人生与生离死别的苦情,而是平淡无情绪时,却刻上了岁月的痕迹。
  •     金庸先生对戏剧的评论值得一读,文章文笔优美。
  •     老爷子还是武侠看起来得劲儿。
  •     能看的其实真的不多……
  •     金老还真是涉猎颇广啊
  •     知识分子的风骨在小小的短文中体现的淋漓精致!
  •     武侠之外的金庸
  •     先生的文章绝对禁得起盛赞,三观端正,见解有力,读来受益。 我想说的是,在杂文集《笑红尘》中,古龙曾出对:冰比冰水冰。金庸在寻他千百度里,也提到这个上联,还从对联韵律的角度批评了一番。 挺有趣的,不是吗?
  •     金庸写的书评 一个词来形容 酣畅淋漓
  •     老金书里胸有大志抱负非凡的人绝大多数都死得很惨或者下场很惨,他可能很痛恨这类人 。
  •     对他写连城诀的原型一篇印象深刻
  •     书名能别辣么~辣么吗...明明都是影评、书评、历史人物评论等等的,非要整个矫情书名干嘛呢
  •     洗牌之作,基本上是《三剑楼随笔》里的旧文,加上几部小说的后记。只有附录的几篇以前没读过,但值得一看的只有《月云》而已。
  •     金大侠的立场还是明显的偏左的,即使他的父亲被镇压了。大侠受西洋的影响,也受俄国的影响,别林斯基的理论在大侠那里用的还是很熟的。据说梁羽生的上代也是被镇压的。真不知道如果他们没有去香港又会怎么样?还有今天的新武侠吗?我想肯定是没有的了。
  •     没人出个全本三剑楼随笔吗
  •     武侠相关过多在小说中早已读过,历史评论甚好看!
  •     金庸迷必收,后悔没买精装版。
  •     老爷子谈小说、谈民歌、谈戏剧、谈摄影、谈围棋……谈写作的部分倒是和我看小说的习惯相同。人物和感情是重要的,故事环境次之,后者是为了表现前者的。那些用百分之八十笔墨描写环境的书,真的太可怕了。
  •     第一部分 看起来还很有心劲儿。到了影评部分,看不下去了,自己积累太少。
  •     金庸先生随笔、剧评等的合集,内容其实挺水的,不过有篇关于自己小说的评论倒挺有意思,摘两句:“传统的中国人不太重视原则、而十分重视情义...宋江不文不武,猥琐小吏,为什么众家英雄敬之服之...其实理由很简单,宋江讲义气...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情”总比“法”重要。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得人称道...重点似乎是“挥泪”而不在“斩””(出自“韦小宝这小家伙”)
  •     假期读书,早晚翻翻两日读毕。金庸真才子。好像又有了读书的动力。为超大字号和超大行距减一颗星。
  •     书名排版都非常喜欢。一眼挑中的书。内容倒是仔仔细细地读了。金庸老先生的知识面很广,思想深刻,对戏剧研究很深。外国文学不是很感兴趣,谈到莎士比亚那几张翻得很快。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是故事是人的江湖。改编须取其精神内核,抽其精髓,围绕主旨适当添加,删减,而不是一味地复制粘贴。
  •     金庸的短篇信息量极大,很想给这本选集六颗星。即《三剑楼随笔》的金庸部分。貌似删掉了两篇。五十年后再看这些文章,仍然生动有趣。
  •     能看到查先生更丰富的一面,真是不错!
  •     有些以前看过。做为金庸迷月云这篇必看。
  •     别样的精彩。大作家的风范,由时间来检验吧。
  •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     好些都很赞
  •     金庸迷可收藏! 以三剑楼随笔、影评、剧评为主。附带其散文短篇《月云》及一些访谈和后记。
  •     不写武侠的老先生显得笨笨的。
  •     金庸先生的文笔确实可以用“十八般文艺”来形容!特别是考证“五斗米”的一篇!
  •     读遍了金庸的武侠 偶遇到这本老先生的随笔 这样的金庸还是第一次读 对联那一节写的很有意思
  •     就知道能写东西得人一定是读书百遍的。有的东西是装不出来的。比如说脑子
  •     迟早的事
  •     看了后面的访谈,觉得金庸是个又谦虚又有意思的老先生。说实话前面的散文和随笔和小说比略枯燥了,我都当做睡前催眠来读= =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