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乡人

出版日期:2016-3-1
ISBN:9787506386976
作者:林少华
页数:310页

内容概要

林少华 ,著名文学翻译家,学者,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兼任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青岛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落花之美》《为了灵魂的自由》《乡愁与良知》《高墙与鸡蛋》《夜雨灯》《林少华看村上:村上文学35年》。译有《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奇鸟行状录》等村上春树系列作品,以及《心》《罗生门》《雪国》《金阁寺》《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等日本名家作品凡七十余部,广为流布,影响深远。

书籍目录

ChapterI大地上的异乡人
01 那片有萤火虫的山坡/002
02 地球上最倒霉的蒲公英/007
03 故乡中的“异乡人”/011
04 买车还是买葡萄架/015
05 山梁的那边/019
06 开往火烧云的火车/023
07 被废弃的铁路/027
08 牵牛花和城镇化/031
09 我爱乡下/035
10 那个格外冷的冬天/039
11 想必鞋也哭了/043
12 消失的老屋/047
13 青春:修辞与异性之间/052
14 我和副厅级/057
15 乡下人:锄头与麻将/061
16 背叛家风得来的《千家诗》/065
17 爷爷的“林冲”和奶奶的烧土豆/069
18 三十九年前的童话/073
ChapterⅡ莫言的幽默与村上的幽默
01 莫言的第一步,村上的第一步/078
02 莫言的幽默与村上的幽默/083
03 莫言与村上在台湾/088
04 高密东北乡与诺贝尔文学奖/093
05 村上为什么没获诺贝尔文学奖/097
06 诺奖视野中的村上春树:“挖洞”与“撞墙”/101
07 就诺贝尔文学奖写给村上春树/110
08 莫言爷爷讲的故事和我爷爷讲的故事/116
09 我和村上:认同与影响之间/120
10 莫言获诺奖:翻译和翻译以外/124
11 村上春树:“我不认识汉字”/130
12 村上笔下的人生最后24小时/134
13 村上译者的无奈/138
ChapterⅢ舌尖上的大雁与槐花
01 文化,更是一种守护/144
02 旅游:寻找失落的故乡/148
03 落叶的文学性/152
04 慢美学或美学意义上的慢/156
05 水仙花为什么六瓣/160
06 书房夜雨思铁生/164
07 生命消失的悲伤/168
08 文学与文学女孩的来访/172
09 《小小十年》和小小少年/176
10 当农人不再热爱土地/180
11 舌尖上的大雁与槐花/184
12 三江源,“我爱她们”/188
13 美的前提是干净……/192
14 贵宾厅里的“遭遇”/196
15 我的“开门弟子”/200
16 血压与《逍遥游》/204
17 昏睡的“土豪金”/209
18 中年心境的终结/213
19 “土豪”与“大丈夫”/217
20 “大丈夫”是精神性别/221
ChapterⅣ“副教授兼系主任”
01 美好的开学第一天/226
02 三十一年,我如何当老师/230
03 一个半小时的“二级教授”/235
04 我能当博导吗/240
05 大师之大 大在哪里/244
06 清华教授何以绝食/249
07 苟且:这个可怕的社会病症/253
08 “副教授兼系主任”/258
09 普林斯顿大学和卖报的刘队长/262
10 大学人士与啤酒/267
11 教授为什么写不出教授/271
12 电脑上课和“蒙娜丽莎”/275
13 女博士:第三性?/279
14 西方人咬了“苹果”,“苹果”咬了我们/283
15 瓜田小屋和北外女生/288
16 高中:只为那一个三位数?/292
17 来自高考状元的礼物/295
18 两个上海,两个我/299
19 演讲:抗拒衰老/303

作者简介

“无论置身何处,我们的某一部分都是异乡人(strangers)”。本书是著名文学翻译家、学者林少华先生的散文集,是他近年对当下社会生活的思考和感悟。谁又不是异乡人呢?也许你身在异乡,漂泊无依;也许你感到孤独,即便置身人群之中,心灵的异乡人无处不在。林少华老师的文字抒情意味浓厚,充满智慧与禅意,无处不在暗示着我们——你,要如何才能获得身心安顿?
幸福,其实并不遥远。


 异乡人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身为沪漂北漂的人,看了这本书,心里有千言万语想诉说,只不过林老师都已帮我写在了这本异乡人里了。。。如你还不曾拜读,现在身为异乡的我们可以一起读书交流彼此体会。
  •     在中国一提起林少华,很多人都会想到村上春树。作为中国翻译村上作品最多也是最著名的翻译家,自1989年《挪威的森林》以来,林少华已陆续翻译41卷村上春树文集及夏目漱石、芥川龙之介、川端康成等人作品。对于许多通过林少华译作而喜欢村上春树作品的大陆读者而言,有时候甚至分不清喜欢的对象究竟是村上春树还是林少华。我有幸与林少华有过书信往来。2009年秋天,我一个人去了青岛,某日按图索骥来到了中国海洋大学,一度还在外国语学院的门口徘徊良久,犹豫着要不要进去找林少华老师——毕竟,之前从来没有如此贸贸然地登门去拜访一个我喜欢的作者(译者)。犹豫半天,终于决定进去试试运气,找到类似学院办公室的地方,说想找林少华老师。接待的老师很客气,说眼下林老师不再学院,不过有什么材料之类的,可以投在门口的教师信箱里。于是我灵机一动,在随身携带的便签上写了一张便条,自我介绍了下,当然也表达了对林氏村上春树译本的喜爱,然后夹上自己的名片,投进了信箱。过了一阵,我的工作邮箱里收到了一封以“来自林少华”为标题的信,语气很客气,全然没有那种大翻译家的派头,信虽然不长,但着实让我兴奋了好一阵。就这么着,我开始了和林少华断断续续的邮件往来,说的无非还是村上作品,以及现实生活中某些很有“村上感”的情景和片段。很有意思的是,在那么多村上作品中,我和林老师最喜欢的,都是那本不大起眼,对于村上来说也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1973年的弹子球》。从一般意义而言,这部小说甚至有些莫名其妙的不知所云,可能就是这种朦胧多义性,让我们在许多无可名状的现实情境下,都会想起这部小说中的情景。期间,林老师还送给我一本有他赠言的书《为了灵魂的自由》,从现在的角度回首,这本书应该是林少华从“翻译匠”向一名真正作家进军的第一次尝试吧。到了2014年初夏,在上海,我和林少华老师终于见上面。虽然是初次相遇,但林老师说我很面熟,仿佛在哪里见过似的。犹记得当时他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我的名字总是跟在一个外国人的名字后面,连字号都要比他小一两号,作为一个男人,不喜欢这种受制于人的感觉。”、“咱们古人讲‘立功、立德、立言’,我一个教书匠,‘立功、立德’可能都谈不上,‘立言’还是可以的。但翻译那玩意不能算立言。我要写一本只署我一个人的名字的书。”所以这一次,拿到《异乡人》这本新书,第一想到的便是,恭喜林老师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待通读完全书,则有一种类似于读完村上小说般的微妙心绪浮上心头:这个长期以来跟在村上春树后面署名的中国男人,有着和村上相似的一面,也有更多不同之处。首先,从书名《异乡人》而言,可以看出林先生和村上先生的确是“一家的”。村上春树曾说过,“无论置身何处,我们的某一部分都是异乡人”;而在林少华笔下,不管是孩提时代生活的东北山村,还是成年后长期任教供职的广州、青岛,无不有种“异乡”的意味在。其次,如同村上春树作品中随处可见的对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的讽刺和揶揄;在林少华笔下,也能看到身为大学教授的作者,对于当下物质社会高速发展、汽车满街跑、人人低头看手机等社会怪现象的忧虑。具体到语言文体层面,广大村上迷更是会觉得熟悉。那些“林版村上春树”所具有的独特语言风格,在林少华自己的散文中更加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例如“女孩……兀自冷冷地目视前方,仿佛正在眺望远方海面一艘即将沉没的油轮”这样的比喻,如同村上春树突然用中文写起散文来,其中的微妙,必定会让村上春树的忠实粉丝会心一笑。然而,正如上面所说,林少华不满足于仅仅做“村上春树背后的男人”,所以在这本新书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毫无村上痕迹、全然代表林少华个人特色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比如,同样是对于千篇一律的城市化、工业化生活的反思,不同于村上始终站在城市人的立场,林少华出生于东北乡间,因此,对于中国农村日渐凋敝、农民无心农务的情形更加关切和忧虑,这种“回不去的乡愁”,和村上作品中出于个体孤独而对大城市产生的疏离,还是有本质区别的。再如,自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林少华富有开创性地尝试将莫言和村上春树的作品进行比较。虽然在普遍认识中,这两人一个代表山东农民一个代表日本小资,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林少华经过大量的文献阅读,还是得出了不少新见解。这些想法也收录在这本新书中,不仅对于广大读者有所启迪,对于专业的比较文学研究而言,也具有相当的学术参考价值。更难能可贵的是,作为依靠翻译村上春树作品出名的翻译者,林少华并没有陶醉在村上的世界里,相反,他对于这位性格脾气相近、因此翻译起来格外得心应手的作家及其作品,有着相当清醒客观的认知。尤其是书中《“大丈夫”是精神性别》中的一段话,不仅表明了作者本人的立场,更是值得今日广大陶醉于所谓村上式“小确幸”中的青年男女自勉:“我们不能永远像村上作品主人公那样坐在若明若暗的酒吧里半喝不喝地斜举着威士忌酒杯,不能对各种不公正的社会现象熟视无睹安之若素逆来顺受,不能沦为鲁迅深恶痛绝的那种人:‘……从奴隶生活中寻出美来,赞叹、抚摸、陶醉,那可简直是万劫不复的奴才了。’”作者:头条号 / 虫鱼的艺文世界链接:http://toutiao.com/i6267464384470057474/来源:头条号(今日头条旗下创作平台)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     如果你置身人群之中,却不时产生疏离感与孤独感;如果你身在故乡,却不时有心灵漂泊之感;如果你正在异乡,感觉孤立无援、无所凭籍……《异乡人》是一部让你停下来,重新审视自己与世界之间关系的书。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林老师,文字里透着的对世间事物的敬畏和感恩之心 。强烈推荐!
  •     作者的描写让我回忆起了小时候的事情,感觉挺细节,挺真实的,也挺有趣,同时让我稍微多了解了一点莫言与村上君; 然后对社会的许多现象也表达了自己独特的观点,比较值得深思与感悟; 至少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还是比较享受的。 文章里面说的世界上最最孤独的事,莫过于一个老男人深更半夜躲在卫生间里对着镜子染头发,细思极恐啊,哈哈。
  •     并没有读过林老的译作,或者是读的时候没有仔细看,此书文笔一般。
  •     比原作者逊色不少
  •     有趣的杂文集
  •     我很少读散文集,但是林少华老师的散文每一篇我都喜欢,不可救药的喜欢!
  •     2016年第17本。村上总是国内销售榜的常青树,他的译者的随笔便有些尴尬了...真是一位有着小情趣又有些憨憨可爱的作家。作者自己说适合做译者而非作家恐怕也是真的。
  •     没想到林老师不仅翻译村上的书,自己也写书,文字挺风趣幽默的。
  •     感觉林少华和余秋雨好像 但没有余秋雨大气 缺一点人格魅力多了一丝矫情 但作为翻译家还是很值得钦佩的 毕竟翻译了这么多村上春树的作品
  •     不管有意无意,作者总给人一种想和村上或者莫言攀上关系的感觉,莫言和村上的对比看多了有点厌烦
  •     哎
  •     恕我直言,几篇文章能说清楚的事情用一本书来表达真是令人发指的行为。 对于“异乡人”部分的阐述让我生不如死,语言过于小家子气,始终保持着一位乡下孩子出去打拼出成绩的蓬门小户的气质。 关于村上和莫言的对比是我比较喜欢的部分,作者仿佛死也挑不出“村上译者”的禁锢了。可叹、 然而客观上评论,也不能不承认作者知识分子阶级独有的幽默感可谓妙趣横生,对社会现象的追问以及难能可贵的人文主义情怀。
  •     一开始看特别有村上的口吻,看到后面还是觉得是两个人
  •     林少华本人的短篇集,很喜欢林那种真性情。文笔没得说,想起了高中时到处积累那些有趣的句子的体验。留下的思考不多,但是有关落叶和生死的那部分很有共鸣。 “生非死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面永存。”看到满地的枯黄,能想起这段思考,就足够了。
  •     林少华还是老老实实搞翻译吧
  •     给我的启示是,好作品除了文字,还需要高度和胸襟。当然,不能期待华生能像福尔摩斯一样会破案,他们俩在一起合作,就够了。
  •     原来不村上的时候是乡土风格
  •     它应该是鲸鱼,在深海里,孤独地遨游着,响亮而沉重地呼吸着,波浪翻滚地交配着,血水浩荡地生产着,与成群结队的鲨鱼,保持着足够的距离
  •     先看文,再睹人,完全颠覆了我对林少华先生的想象。
  •     有些地方读起来感觉有心情不爽
  •     真诚的感悟,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孤独和挖洞的描述。
  •     这本书看得很慢 散文式的文字我都看得很慢 没有高潮和连贯地情节 林老的文字很有趣 当初请他来翻译村上春树真的是再恰当不过 他和村上很有些相似 而且这种相似不是文字的模仿 是性格 村上更内敛 忧伤点 但是林老明明很有趣啊 文字盎然 不枯燥 落文也相当考究 非常厉害
  •     不好看,没读完
  •     中老年人琐碎散漫的乡愁与日常 文笔结构都乏善可陈 // 序反而写得最好 // <三十九年前的童话>
  •     很有趣,值得一看
  •     只是比较关注谈村上春树和莫言的那部分文章,于是翻开看看倒也说得过去。
  •     醉了
  •     身心安顿处,即是故乡
  •     kindle里买的时候误以为是村上的书,后才发现是林老师的书,这样的副标题有点不负责任哦。对比莫言与村上的那章写的最好,林老师还是适合做文学评论的。而写景抒情的散文驾驭的效果实在是一般般。
  •     其实就是中学语文课本上的感觉…
  •     翻译界的林清玄老师……
  •     杂文,文笔没话说,读起来特别舒服,表情达意间可见作为语言大家的功夫,隐隐透露着林老师的风骨与志趣。缺点是较日常琐碎,不够厚重深刻。
  •     好乡土风啊哈哈哈 林少华还是做翻译的好
  •     城里与乡下 鲜花与野花 假如生命只剩24小时
  •     好到极处,美到极致,全是真性情的文字,没有掺杂俗世一丁点儿的虚伪与圆滑,学识与人品俱佳的人已不多也!值得一读!
  •     豆瓣阅读。林先生其实有他自认为没有的幽默感。或者他是在自谦。对比村上和莫言的chapter我最喜欢。
  •     去年,参加林少华老师的文学分享会。 林,十分幽默风趣,会上掌声不断。 林的书 异乡人 也反映出了他的幽默。 村上 莫言 修辞 异性 无论置身何处,我们的某一部分都是异乡人。
  •     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一点关于别人眼中的村上和莫言。没有读完,挑着里面的内容看了看。 【说实话这本书是在图书馆无意中看到的,首先想到的是二硕的电视剧Doctor异乡人,定睛一看作者是林少华,这不是村上作品的译者吗。好了,借来看看。酱】 我认为人生基本是孤独的。但同时又相信能够通过孤独这一频道同他人沟通。
  •     对于异乡人的思考非常具有经验之谈,阅读起来不免产生很多共鸣。林教授的文笔很流畅,非常好读,有些篇章有些无感,但是大部分还是很不错的。
  •     林少华是个典型读书人,太理想化,情感丰沛,爱管闲事——太“入世”。也想给他写封信,讲几个故事。
  •     失望
  •     情怀是好的、
  •     从一个人的文字应该能看出他的为人,万万没想到,脱离出村上译作的影子,林少华本人的风格确实这样朴实的。跟他的出身和境遇还是有很大关系的吧,闲时读来了解一下翻译家的生活感悟也不错。还有些冷幽默。
  •     在现如今的世界,很难有活的如此真诚单纯的人了。读的过程中,时常想起那次看林先生演讲的样子。我想他的苦恼会比别人少很多,因为他是明确知晓自己应该拥有什么的人。
  •     就像知乎上某位评论者说的那样,“林老爷子还是很有品味的。”
  •     没看清,以为是村上的书...
  •     希望我在现在以及未来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心灵花园
  •     一次读一篇还不错,但连着读就太矫情了。相较而言,林先生翻译的小说更好看。
  •     鲜有亮点,但关于阶级烙印、陶公梦、文革残影、村上与莫言的一些细节十分认同。林老师讲课也是这种调调的话,我也很想飞去蹭课。其实,很希望多一些文学评论。
  •     兜兜转转陈词滥调 还是看译作吧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