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国际冲突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10
ISBN:9787208057838
作者:小约瑟夫·奈
页数:324页

章节摘录

书摘国家利益的界定    不管政府类型如何,“国家根据国家利益行事”。这种说法一般来说是对的,但是我们首先要知道国家是如何界定自己的利益的,否则的话,它是毫无意义的。现实主义者声称,由于国际体系的制约,国家在界定自己的利益时没有什么选择余地。它们必须根据均势来界定自己的利益,否则自身的生存就成问题。正如理想市场中的一家公司,如果只考虑利他而不使自己的利润最大化,那么肯定是要破产的。因此,对现实主义者来说,国家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决定着它如何界定自己的利益,并且预示着该国对外政策的走向。    自由主义者和建构主义者则认为,国家利益不仅仅是由国家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所决定的,他们对国家期望和国家利益是如何形成的作了更多的解释。他们认为,国家利益的界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国内社会的性质及其所具有的文化。比如说,如果一个国家的国内社会看重经济福利和贸易,并且认为反对其他民主国家的战争是不合法的,那么这个国家对国家利益的界定就不同于专制国家,尽管这两个国家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差不多。自由主义者声称,如果国际体系相当缓和,也就是说不是处于纯粹的无政府状态,那么上述论点便是正确的。如果制度和沟通渠道使国家期望持久和平,那么囚徒困境可能就不会出现。    既然这些非权力的动因可以影响国家界定自己的利益,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判断一种特定情势的无政府状态同抽象的无政府概念之间的距离到底有多大。如果一种国际情势完全是无政府状态的,也就是说,明天你可能被自己的邻居所杀害,那么有关民主或者贸易的期望对对外政策的影响就是很有限的,毕竟生存是第一位的。但如果国际体系不完全是无政府状态的,存在着制度以及对和平的期望,那么国内社会和文化的相关因素就可能起到很大的作用。现实主义者的预言比较适用于中东,而自由主义者的预言则比较适用于欧洲。分清不同的背景,有助于我们衡量不同理论的预测力。对外政策上的差异    国际地位相似的国家确定自己利益和战略的方式有时是不一样的。俾斯麦、德皇和希特勒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来应对德国所处的安全困境,这就是明证。如果体系层次的区别不能解释对外政策上的差异,那么我们就需要考察国内层次的因素。这些国内层次的因素有一些是目前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各自所特有的,有一些则是所有国家普遍共有的。    一些国内因素使得国家的行为十分相似。我们已经讨论过贸易和民主,但还需要考察其他的因素。例如,在国家内部是否爆发了革命?革命的领导人通常认为以前的对外政策,甚至整个国际体系是不合法的。革命经常在整个地区造成不稳定的局势。革命的领导人时常试图输出自己的意识形态,而邻近的国家则努力对它加以遏制。18世纪90年代在法国与它的邻国之间、1917年后的俄国与其邻国之间以及1980年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间,就出现过这样的情况。革命的国家有时侵略别国,有时受到别国的入侵。另外一个推论是,内聚力较弱的国家,比如1914年以前的德国和奥地利,更可能把国内问题转移到国外。德国领导人用向外扩张来转移人民对国内社会民主的关注。然而,这种关于在国外寻找替罪羊的说法并不总是正确的,因为一些国内凝聚力不强的国家,比如今天的缅甸,却把注意力放在内部。    我们还可以从官僚机构的行为中看到国家的其他共性。一些分析家认为,由于官僚机构是按部就班地运转的,而且其变革速度很慢,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外交和军事官僚机构的惰性,来预测国家的对外政策。本书第五章将结合古巴导弹危机来分析这个问题。德国的军事官僚在1914年的确反对改变军事计划。然而,从官僚机构的角度分析问题,也可能将人引入歧途。美国军队在越南被机动的和非正规军的游击队击败后,在海湾战争中采用了高度机动的战略并获得成功。官僚机构虽然变革很慢,但是会发生变革。    研究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学者,一直努力把世界经济和国内利益联系起来,以寻找简约的方式来解释对外政策。例如,自由贸易影响劳工、土地所有者和资本的不同方式,会影响国家的政策走向,我们将在下一章有关德国的例子中看到这一点。不仅如此,国内政治联盟会由于国际机遇和压力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对外政策行为上的许多差异,只会产生低水平的推论。它们最多只能算是有待于检验的假设,而不是准确的预言。国内政治的确很重要,而且自由主义理论对我们也是有所帮助的,但是我们必须分清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时间以及不同的地点。P.59-61

内容概要

小约瑟夫·奈,现任哈佛大学杰出服务教授、阿曼苏丹国际关系讲席教授,曾任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并且在美国政府中担任过助理国防部长、国家情报委员会主席、助理国务卿帮办等职务。主要著作有:《权力与相互依赖》(与罗伯特·基欧汉合著,2001年第三版)、《注定领导世界:美国权力性质的变迁》(1990年)、《美国权力的悖论》(2002年)、《软权力:在世界政治中获得成功的途径》(2004年)以及《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2005年第五版)。

书籍目录

序/1前言/1第一章世界政治中存在着永久的冲突逻辑吗?  /1    什么是世界政治?  /3    伯罗奔尼撒战争/15    道义问题和国际政治/24第二章20世纪重大冲突的起源/40    国际体系和原因层次/40    反事实推理/61第三章均势与第一次世界大战/70    均势  /70    权力  /7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82第四章集体安全制度的失败和第二次世界大战/102    集体安全制度的兴与衰/102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112第五章冷战/134    威慑和遏制/135    有关冷战的三种思路/136    罗斯福的政策/139    斯大林的政策/140    冲突的阶段/141    分析的层次/149    美国和苏联在冷战中的目标/152    遏制/153    冷战的发展/154    冷战的结束/156    核武器的作用/162第六章干涉、制度以及地区与族群冲突/182    族群冲突/183    干涉与主权/187    国际法和国际组织/197    中东的冲突/208第七章全球化和相互依存/228    全球化的各个方面/229    相互依存的概念/235    石油政治学/248第八章信息革命、跨国行为体与权力分散/259    权力和信息革命/259    跨国行为体/268    信息和国家间的权力  /276第九章新的世界秩序?  /289    有关未来世界的各种构想/289    新的世界秩序?  /303

编辑推荐

著名学者小约瑟夫·奈所著的《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第5版)一书,把历史与理论结合起来,给学习国际政治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分析过去和理解我们所面监的现实问题之框架。    第五版包含了如下新内容:    ·分析伊拉克战争及其后果与影响;    ·阐述中东局势的新发展,包括和平进程与民主化前景;    ·分析美国"反恐战争"的新进展;    ·添加了核武器扩散方面的材料;    ·评述小布什新的国家安全战略以及先发制人战争和预防性战争所存在的问题;    ·谈论美国权力地位以及霸权和帝国问题;    ·对软权力作了更加深入和详尽的分析;    ·进一步评价了建构主义者的思路;    ·增加了关互联网、非政府组织和信息时代的权力之新教材,并且更新了有关全球化和世界政治经济学的材料。

作者简介

序/1 前言/1 第一章世界政治中存在着永久的冲突逻辑吗? /1 什么是世界政治? /3 伯罗奔尼撒战争/15 道义问题和国际政治/24 第二章20世纪重大冲突的起源/40 国际体系和原因层次/40 反事实推理/61 第三章均势与第一次世界大战/70 均势 /70 权力 /7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82 第四章集体安全制度的失败和第二次世界大战/102 集体安全制度的兴与衰/102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112 第五章冷战/134 威慑和遏制/135 有关冷战的三种思路/136 罗斯福的政策/139 斯大林的政策/140 冲突的阶段/141 分析的层次/149 美国和苏联在冷战中的目标/152 遏制/153 冷战的发展/154 冷战的结束/156 核武器的作用/162 第六章干涉、制度以及地区与族群冲突/182 族群冲突/183 干涉与主权/187 国际法和国际组织/197 中东的冲突/208 第七章全球化和相互依存/228 全球化的各个方面/229 相互依存的概念/235 石油政治学/248 第八章信息革命、跨国行为体与权力分散/259 权力和信息革命/259 跨国行为体/268 信息和国家间的权力 /276 第九章新的世界秩序? /289 有关未来世界的各种构想/289 新的世界秩序? /303

书摘
国家利益的界定 不管政府类型如何,“国家根据国家利益行事”。这种说法一般来说是对的,但是我们首先要知道国家是如何界定自己的利益的,否则的话,它是毫无意义的。现实主义者声称,由于国际体系的制...

图书封面


 理解国际冲突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看书的时候虽然我是以一个学生的身份,但是读书的过程中常常转换角色,以为自己要是老师的话怎么样,能不能用如此生动的手法、如此丰富的案例来把我自己分析国际政治的方法教授给学生。学到的主要是从奈教授介绍的个人、国家、体系三个层面来分析国际冲突,来理解世界历史。尤其是从个人和体系这两个层面,读来颇受启发。真想自己也可以构建模型来分析事件。以前学习新闻专业让我对新闻事件充满了好奇与敏感。希望国际政治入门后可以给我理解世界、解释世界、甚至是提供政策意见改变世界的方法。再一个突出的感想,就是国际政治理论中比较经典,甚至说是从伯罗奔尼撒战争以来“亘古未变”的核心——安全困境。或许真的,现代世界的经济“相互依赖”已经改变了世界,但是把安全拓展到了经济安全之后,这现实博弈仍然存在。幸好本科时候学过博弈论,虽然都忘得差不多了,但是理解这本书还是不成问题的。再就是关于现实主义的理解。其实我理解就是本质上最简单的道理,就是用脑袋笨想的道理,就是烛之武退秦师讲的道理。那时候的说客好牛啊,其实就是转换个思维,站在对方的角度,以自己的立场,然后帮助对方分析事情,让对方从了自己的意见。通俗的感觉,就像很多高手劝酒一样,用的一样的方法。只是不知道咱们国家像不像以色列一样,在国外有自己的游说集团,要是木有,强烈建议要有啊!
  •     小约瑟夫•奈,是哈佛大学杰出服务教授、阿曼苏丹国际关系讲席教授,曾任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并且在美国政府中担任过国防部负责国际安全事务的助理部长、国家情报委员会主席、助理国务卿帮办等职务。小约瑟夫•奈的主要著作有:《权力与相互依赖》(与罗伯特•基欧汉合著)、《注定领导世界:美国权力性质的变迁》、《美国权力的悖论》、《软权力:在世界政治中获得成功的途径》以及《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小约瑟夫•奈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是其提出的“软权力”的概念。除此之外,他的主要关注领域是地区一体化和国际相互依存最为突出,约瑟夫•奈结合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方法,将权力概念导入对相互依存的分析之中,提出了复合相互依存理论,明确分析了相互依存理论与新现实主义的分歧,指出了复合相互依存的特征。这一理论直接促进了国际关系研究的自由主义(理想主义)的复兴。《理解国际冲突》的主要内容其实,本书的副标题——理论与历史,本来十分明确的道出本书的宏观结构。但是,随着本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所以,将此书分为三个部分进行理解应当更为合适。本书的第一部分,即理论部分,是全书的第一、二两章。全书的第一章,探讨的是“世界政治中存在是否着永久的冲突逻辑”。为了解释这一问题,作者首先理清了一系列的概念,如行为体、目标、手段等。什么是世界政治? 作者认为,从古至今,世界政治有三种形式:一为在世界帝国体系中,有一个政府主导者与它交往的绝大多数国家的行为;二是封建主义体系,个人的效忠对象和政治义务主要不是由领土边界决定;三是无政府的国家体系,它是由相对具有内聚力的国家组成,没有一个更高的政府凌驾于这些国家之上。第三种是最接近当今世界国际政治的现实。两种关于无政府政治的观点——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  现实主义:对于现实主义者来说,国际政治的中心问题是战争和使用武力的问题,有关无政府国家体系的假设是现实主义者思考问题的起点。  自由主义:自由主义者认为,存在一个国际社会于国家并存,并且异同发挥作用,而国际社会则是制约国家行为的一部分外部化境。认为现实主义者过于夸大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之间的差别,忽视了经济相互依存和跨国性全球社会的形成对国际政治局势的影响。除此之外,作者还提及了刚刚兴起不久的建构主义理论,他们注重的是观念、文化、意识形态对于国际政治的影响。本人认为,作者在本章中的一个最大的前提即是国际社会是一个“丛林”社会、并没有一个国际政府能够保证国际间有一个类似于国内政治的“秩序”。也正因为如此,国际社会间的成员,尤其是国家主体便会陷入一种安全困境,而道义在国际政治中所起的作用,也就远不如其在国内政治中那样明显。虽然如此,信奉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作者还是坚信道义在国际政治中确实发挥着作用。奈教授的第二章,贡献了全书最为精彩的理论分析范式,即“个人、国家、国际格局”的三个层次的分析。三个层次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了国际形势的走向。为了更好的检验历史上是否有永久的冲突逻辑,奈教授提出了“反事实推理”这一理论。我想,奈教授的做法首先是确定一个因果的逻辑链条,然后再改变历史事件中的一些要素,并用理论化的推理检验事件“应该会”如何发展,以此检验这套因果逻辑的合理性,在后文中,作者正是通过这一方式不断反问“一战不可避免吗?”“二战不可避免吗?”“冷战不可避免吗?”本书的第二部分为本书的第三、四、五3章。作者正是用在第二章中提出的国际冲突的三个层次的理论解释一战、二战和冷战爆发的原因,并用“反事实推理”探讨这些冲突是否能够被避免。虽然宏观的分析框架一致,但作者在分析每一段具体的历史时,其侧重点和引入的概念还是各有不同的。在对于一战的分析中,作者便着重分析了“均势”和“权力”两个方面。   关于均势,作者认为有三方面的含义:   1. 作为权利分布的均势:指权力分布   2. 作为政策的均势:一种平衡政策,以为这其他国家会采取行动阻止一国发展成为主导国家。也就是意味着均势代表帮助弱者,因为如果帮助胜利者,那么自己很可能有朝一日会遭受胜利者的侵害。   3. 作为多极体系的均势:被用来描述历史上的多极体系的例子。这种意义的均势要求有五或者六个国家,遵循一台被普遍认可的游戏规则。作者认国家追求均势的目的在与维护自身的独立,而不是维持和平。均势有助于维护由独立国家组成的无政府体系,但是并不能保证所有国家都生存下来。因而,均势政策在目的、手段和实际效果上都有着十分明显的局限性。关于权力,作者从权力的内容、类型、运用方式和分布情况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这里便不再赘述,在第五版的修订中,作者将自己提出的著名的“软权力”理论加入进来。在关于二战的分析中,作者关注到了“集体安全制度”的发展与局限。 一战结束之后,美国建议废除均势体系,在国际上建立起类似于国内立法和司法机关的国际制度,似的民主程序也可以应用于国际层次上,成立基于特别盟约基础上的国家联盟。. 集体安全制度的实质是国家把一部分主权转让给所参加的国际组织,以换取集体安全和伙计法的保障。因此具有强制意味。集体安全制度虽然在最初的一些小的事件上显示出了其行动力,但是由于没有强制力保障以及自身的分歧与低效率,集体安全的设计在希特勒的疯狂面前显得软弱而不堪一击。小约瑟夫•奈教授是冷战的经历者和参与者。亲身制定了冷战后期和后冷战初期美国的不少外交和防务政策。所以在论述冷战时,作者着墨甚多。作者在此章中以非常短的篇幅全面的回顾了持续半个世纪的冷战的三个阶段以及冷战国际史研究的四个学派——传统学派、修正学派、后修正学派和新冷战史研究。对每一个学派的基本观点、分析思路都有着十分简洁和清晰的介绍。此外,作者还对一些关键性的主题如“遏制政策”“核威慑”等等。作者虽然没有明确表示他更倾向于何种解释体系,但他对于冷战大格局的认识、对美苏双方政策目标的解读似乎暗示着他对于后修正主义学派观点的青睐。本书的第三部分是余下的第六、七、八、九四章。这些部分是是约瑟夫•奈在第五次修订时新加入的补充。在这四章中,作者对冷战后的国际政治新特点做了探讨,并展望了一个新的世界秩序。全书的第六章主要关注的是冷战之后不断爆发的地区、民族冲突,提示人们不能简单的认为“干涉”就是非正义的行为,而“主权”也不应成为一切暴行免受惩罚的保护伞。第七章和第八章则分析了在全球化日益明显的今天,国际政治中的一些新特色,尤其是国家间的相互依存。作者认为,世界政治中的相互依存,指的是国家间或不同国际行为主体间以相互影响为特征的状况。相互依存具有三个特征:相互依存的交往要付出代价;相互依存不一定都是互利的;相互依存不一定都是对称的。复合相互依存也有三个特征:联系渠道是多样的,不仅包括国家和政府间正式与非正式的联系,而且包括跨国公司、银行和国际组织间的联系;国际政治的所有议事日程都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没有高级政治(现实主义所说的军事与安全问题)与低级政治(现实主义所说的经济问题)之分。全书的第九章则回顾了后冷战时期以来国际社会关于未来国际秩序的许多构想,作者提醒我们,面对这样一个“历史终结”后的世界,我们应该跳出冷战的旧有思维,为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国际新秩序而认真思考。若干思考通读全书,奈教授三个层次的分析框架和反事实推论令我印象深刻,这也是学界公认的本书的可贵之处。本书的优长,前人文章甚为丰富,无需重复。然而作为一名中文世界的读者,我认为作者将20世纪的国际冲突基本上锁定在了欧美、美苏这些传统的大国之间,即使在第三世界(或所谓新兴国家)崛起的今天,作者对这些国际舞台上的新角色仍然着墨不多。21世纪是环太平洋的世纪,虽然美国的衰落还言之尚早,但欧洲的塌陷也是既成事实。或许在此书以后的版本中,老欧洲应当让出一些位置给中印这样的新兴国家了。总之,正如本书的译者在后记中所说,《理解国际冲突》一书的确是努力将理论概念与历史现实相结合,为读者提供了内容相当丰富的有关知识和颇具特色的分析视角。
  •     第一章:世界政治中存在着永久的冲突逻辑吗?国际政治研究者的任务是借鉴历史,以理解延续性与变迁性,而不应该为过去所束缚。修昔底德所描述的斯巴达和雅典之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中体现出来的国际政治中冲突的逻辑,在现在依然有借鉴意义。但是要结合现代社会的一些新因素,例如核武器、臭氧层等问题,从而更好地把理论运用到当前的环境当中来。什么是世界政治?从古至今,世界政治有三种形式:一为在世界帝国体系中,有一个政府主导者与它交往的绝大多数国家的行为;二是封建主义体系,个人的效忠对象和政治义务主要不是由领土边界决定;三是无政府的国家体系,它是由相对具有内聚力的国家组成,没有一个更高的政府凌驾于这些国家之上。第三种是最接近当今世界国际政治的现实。两种关于无政府政治的观点——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现实主义:对于现实主义者来说,国际政治的中心问题是战争和使用武力的问题,有关无政府国家体系的假设是现实主义者思考问题的起点。自由主义:自由主义者认为,存在一个国际社会于国家并存,并且异同发挥作用,而国际社会则是制约国家行为的一部分外部化境。认为现实主义者过于夸大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之间的差别,忽视了经济相互依存和跨国性全球社会的形成对国际政治局势的影响。可以说,自由主义者是在试图批判补充现实主义者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关于无战争的语言被证实为错误的情况下,自由主义者又认为,迅速发展的生态相互依存(包括全球化的臭氧空洞、气候变暖、环境污染等)将使国内政治于国际政治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人类将进入无国界的世界。两者的区别与联系:现实主义比较悲观,自由主义比较乐观;现实主义强调历史的延续性,自由主义强调历史的变迁性;行为体、目标、手段,是国际政治理论的三个基本概念。这三个概念都是在不断的变化当中。行为体——国家是当今国际政治中的主要行为体,但是他们并没有占据整个舞台;目标——随着威胁的变化,安全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军事安全已经不再是国家追求的唯一目标;手段——武力并没有过时,但是现在实用武力要比以前困难得多,也要付出更高的代价;武力还是国际政治中重要的手段,但是已经不是唯一的手段了。安全困境:在无政府状态下,一个国家追求安全的独立行为可能导致所有的国家更不安全。正如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根源,乃是雅典力量的增长及其引起的斯巴达的恐惧。国家可以通过合作,来避免出现这样的安全困境。道义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不如在国内政治中的那么大,原因如下:1. 有关价值观念的国际共识很少,对于某些具体判断,存在着宗教、文化上的分歧。2. 国家与个人不同。人们用不同的标准分别判断政治家作为国家领导人的行为和作为个人的行为。3. 由于因果关系的复杂性,道义在国际政治中扮演一个相对较小的角色。例如“汉堡包论调”。没能看到因果关系的复杂性,他们没能似的出于良好意愿的行动与其结果相统一。4. 国际社会的制度特别软弱无力,秩序和正义在国际政治中相互脱节的情况比在国内政治中要严重得多。秩序是正义的前提。三种有关道义作用的观点:怀疑论者:认为道义在国际关系中毫无意义,因为在国际关系中缺少可以维护秩序的制度。国家道义主义:国际政治的基础是国家社会,它有一些行为规则,但是国家不一定总是严格地遵守这些规则。世界主义:国际政治并不仅仅是一个由国家组成的社会,它还是一个由个人组成的社会。第二章:20世纪重大冲突的起源国际政治体系是国家间关系的格局。任何一个体系的特点在于,整体格局总是大于个体的总和,换句话说,体系所造成的结果可能与体系行为体的愿望大相径庭。国际体系中的国家间权利分布状况,有助于我们预测国家的某些行为。根据“我的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也能导致类似跳棋盘似的同盟模式产生。分析国际政治的层次:个人、国家、国际体系。有意义的解释通常是把第二和第三个分析层次结合起来,体系层次分析是从外部来解释问题,也就是讨论整个体系如何制约国家的行为;第二个层次的分析是从内部解释问题,也就是通过内部发生的事情来解释结果。体系分析的结构与过程:体系结构指权利分布,体系过程则指体系单位之间互动的模式与类型。其中,结构式更为基本的,而且其变化速度比过程要缓慢。国际政治体系的过程是由以下3个因素决定的:1. 体系的结构,结构是过程的基础2. 文化与制度环境,它环绕着结构并决定国家参加合作的动机与能力3. 国家的目标和手段属于革命性的还是温和的我们从现实主义者所关注的结构分析方法入手分析,因为这种方法较为简明。但是,这样的分析只能提供部分答案,建构主义者对过程的关注提醒我们不要忽视社会的变迁。同时还应该注重国内因素的影响。由于高度简约的体系层次分析通常是不够充分的,所以我们必须考察体系单位内部所发生的事情。所以,国际政治是由结构、过程、国内三个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的。另外,外交政策上的差异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第三章:均势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均势:国家追求均势的目的在与维护自身的独立,而不是维持和平。均势有助于维护由独立国家组成的无政府体系,但是并不能保证所有国家都生存下来。均势的三种含义:1. 作为权利分布的均势:指权力分布2. 作为政策的均势:一种平衡政策,以为这其他国家会采取行动阻止一国发展成为主导国家。也就是意味着均势代表帮助弱者,因为如果帮助胜利者,那么自己很可能有朝一日会遭受胜利者的侵害。3. 作为多极体系的均势:被用来描述历史上的多极体系的例子。这种意义的均势要求有5或者6个国家,遵循一台被普遍认可的游戏规则。权力(Power):让别人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的能力(耶鲁大学政治学家罗伯特•达尔),在这个定义下,我们需要首先知道对方的偏好,这就需要根据行为来界定权力。但是政治家往往采取从国家掌握的资源的角度来界定权力的。这些资源包括:人口、领土、自然资源、经济规模、军队、政治稳定等等。但是在从资源角度考虑权力问题是,还牵扯到权力的转换的问题,即把潜在的权力(用资源来衡量)变成实际权力(用别国行为的改变来衡量)的能力。另外,在迫使别人改变行为的形式上,可以根据直接和间接分为硬权力和软权力。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用三个层次分析:一、在机构层次上:德国的崛起和同盟体系的僵化。原因:1. 民族主义的兴起2. 人们对和平产生了自满情绪3. 德国的政策二、在国内社会和内部政治的层次上:一个正在衰落的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内部危及,另一个是德国的国内政治形势。三、在个人层次用原因类型的方法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深层原因是均势结构的变迁和国内政治体系的某些方面的变化。中层原因是德国的政策、和平自满情绪的增长和领导人的个人特性。突发原因是费兰茨•费迪南在萨拉热窝被一个塞尔维亚的恐怖主义者刺杀。第四章:集体安全制度的失败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集体安全制度:兴起:一战结束之后,美国当时的总统威尔逊建议废除均势体系,在国际上建立起类似于国内立法和司法机关的国际制度,似的民主程序也可以应用于国际层次上,成立基于特别盟约基础上的国家联盟。与均势的区别:1. 人们的关注点是国家的侵略政策而非国家的能力。2. 同盟不是预先建立起来的,而是在侵略行为发生之后,才有所有国家反对一个国家。缺陷:1. 个别地方含混不清。2. 安全制度的实质是国家把一部分主权转让给所参加的国际组织,以换取集体安全和伙计法的保障。因此有强制的意味在里面。3. 美国作为组建者,但是自己不参加这个国际组织。因为美国担心这样的强制性会限制美国的主权和宪法赋予议会的宣战权力,从而不是有参议院的决定和人民的一员,而是被动地被拖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书中一些值得思考借鉴的思维方式:1. 因果联系的复杂性:由于因果具有复杂的特性,所以人们容易在考虑不清因果联系的情况下,把两件看似有关但实则无关联的事情画上连接符号,做出不明智的选择。比如“汉堡包论调”,认为自己在学校餐厅少吃肉就能一定程度上缓解世界粮食短缺的问题,其实不吃汉堡包生下来的粮食并不能到达孟加拉饥民的受众,反而会引起美国市场的商品过剩,更可能引起国内市场价格下跌、农民减少产量等一系列影响。所以,没能看到因果联系的复杂性,可能会使处于良好意愿的行动与其结果向背离。P342. 简约原则:14世纪哲学家奥卡姆认为,好的解释方法必须抛开不必要的细节。简约——以简单语言概括较复杂问题的能力——使我们判断理论是否恰当的一个标准。简约应是一个问题分析的起点,当这个分析被证明是不恰当的时候,在增加考虑因素,增加难度,直到得到合理的解释。P553. 相互关联的误导性:相互关联的现象并不一定包含真实的因果关系。例如活在和救火车的出现显然是相互关联的,但是我们不能认为救火车引起了火灾。认为民主国家之间不会发生战争也是这样的思维模式在作怪,因为这个现象之所以会产生的原因也可能在于,民主国家一般是富裕国家,而富裕国家倾向于从事贸易,而根据贸易自由主义理论,富裕国家不太可能交战。即不能简单地有现象引到一个结论,现象有可能与和他最近接的结论并不一致,而是拐了很多的弯,从而和其他结论相连接。P724. 反事实推理:反事实推理就是设定与事实相反的条件,即假定在现实的情形中,只有一个事情发生变化,其他事情是不变的,然后根据这个假设来判断历史的走向。这样的分析方法有助于我们理解在国际政治当中,个人的因素(如果德皇没有在1890年接触俾斯麦的职务,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否会发生?)以及一些偶然的因素(如果佛兰茨•费迪南的司机开车到萨拉热窝哪个重要的路口向左转弯而不是右转,以及那位奥熊帝国皇储没有被暗杀,战争还会爆发吗?),也有助于我们探讨某个原因是否重要。反事实推理要根据四个标准来衡量其恰当与否:合理性:须在合理的选择范围内,替换条件必须与原条件同时存在。相近性:时间上接近以为这因果关系链上两个时间比较相近,也就更加准确。理论性:好的反事实推理应该借助现有的理论,与理论结合的反事实推理更有意义,也更有用处。比如在考虑冷战是否源于意识形态斗争的理论是否正确时,就可以假设美国当时是社会主义国家或者苏联当时是资本主义国家,看看局势会走向何方。真实性:为检验一个思维实验是否有道理,我们必须搞清楚,所谓不变的因素是否与已经发生的真实情况相吻合,谨防在同一个思维实验中,把一个反事实推理论点建立在另外一个反事实推理论点之上。5. 原因层次:根据时间上的远近,事情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最远的是深层原因,其次是中层原因,最近的是突发原因。例如,我们用房间里的灯光来照明,突发原因是按了开关,中层原因是有人给房子拉了电线,深层原因是爱迪生发明了输送电力的方法。例如,我们划着火差,木头可燃是深层原因,干柴和纸张是中层原因,划火柴是突发原因。 用这种分析方法的一般性结论:突发原因并没有那么重要,突发原因可以有很多个,这个不发生那个也可能发生。但是这仅仅是一个可能性的问题。由于深层原因和中层原因的存在,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很大,但并不是等于无可避免。这就是几个层次原因的关系。

精彩短评 (总计55条)

  •     理论与实例结合 论述精彩 通俗易懂 和有的国关关系书相比 一点都不枯燥
  •     这本书还达到9.1分,有点意外
  •     在34街上的cafe bene下的TAT
  •     关键是好懂且浅且深。
  •     很入门的一本书,不过也足够让普通老百姓看懂国际动态了。
  •     很棒的国际政治入门读物,适合专业学生和爱好者。
  •     文体非常干净,私货难免,嘿嘿……
  •     年少无知时啃的,需重读
  •     简明易懂,写书的典范。时隔半年终于略读完,耗时少于5h,不趁热打铁就是这种下场。前两章总论是精华,后面具体分析各种例子。不过刷下来没看出太多门道,只能算是了个感性认识。
  •     短小精悍,知道了很多概念,获得了不少思维方式 。英文原版应该也可以拿来读,模仿其写作的话,academic writing会有大长进罢
  •     读进去就饶有趣味。治大国若烹小鲜,纸牌桌上的筹码上一秒是金子下一秒就变纸灰,你以为你出离困境的胜算是多少?
  •     包装很好,内容比上一个版本增加了,很喜欢
  •     短小精悍,最细这类专业书了
  •     国际关系的科普书,读起来还有有点难的。
  •     看了两遍,反事实推理方法着实科学
  •     这本书翻译得还不错,每个句子都翻译得不错,但是鄙人认为应该注意按照中国人咱得逻辑注重下文章全篇的中国特色,这样就不至于看完书后有句句懂而书不懂的遗憾了。
  •     实在是太好了
  •     初读觉得无味,再三阅读才发觉是经典,政策分析大师
  •     啊郑飞老师推荐的书总是好的!
  •     理论类
  •     教材
  •     美国大学的教材 写得非常精彩 不愧为国关学界世界级大师的作品 即便是写教材也是一代宗师的水准 融合了历史与理论 但读来又不枯燥 还让人学习到了一点基本的研究方法或视角另外 不免感叹一番 为何国内的同类教材或专著却与之天壤之别 印象中时殷弘老师有过这方面的尝试 但还是偏重史学研究,理论的运用还是有些生硬 这大概也是我国国关学界的硬伤所在 需要我们年轻一辈国关学人共同努力 推动学科的进步和繁荣
  •     连我这种一看专业相关书就犯困的人,都能看下去。。。通俗易懂。。。
  •     好看不多说!
  •     【新自由主义】 入门级
  •     在理论如此不完备的情况下,我们也只能讲历史了。
  •     拖了几个月终于看完了。业余者不是很懂,有时间可以重读。
  •     书不错的 很值得一读 尤其是把国际关系之间的冲突分析的很到位额
  •     英文版要比中文版好看,中文翻译的太差。
  •     言简意赅 见解深刻 内容广泛
  •     有一處“奧威爾的小說《1984》”被譯成了“奧威爾1984年發表的小說”
  •     精彩。
  •     it's more flexible than the works he writ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Keohane
  •     没啥刷新点啊
  •     一般
  •     2015年10月27日完,外交学院郑老师。
  •     小约瑟夫带你剖解国际冲突中的内在机理。4/5
  •     太高深了.... 不适合新手不适合科普。
  •     很完美的教科书了w 竟然没有标记过
  •     学习国关、国际政治的必选书~~印刷精美!!绝对正版!!!
  •     簡潔,明快。
  •     每看一遍都有新收获,后悔把书借人了。。
  •     nice book
  •     历史的支撑使理论阐述更加丰满,理论的框架使历史解读更加深邃。
  •     忘了马克,教科书自有教科书严谨的学术论证特征,但还是很好看。
  •     浅显易懂提供思考范例的书最适合我这种菜鸟啦。
  •     国际政治入门读物,浅显易读。
  •     国际政治五星入门教材
  •     还不错 但没想象中的好
  •     东方系列之经典。
  •     黑箱;杂音的收音机;扩张性防御;均势
  •     好好读读。不错的一本理论历史。
  •     简直是完美的国际关系新手教科书啊
  •     给出了理解国际冲突的几种观点和思考框架,而且文笔平实,深入浅出
  •     国际关系学的教科书,读的很流畅,没什么别的感觉。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