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各斯与空间》章节试读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
ISBN:9787208027640
作者:洪涛
页数:339页

《逻各斯与空间》的笔记-第11页 - 苏格拉底

1、了解之同情:一种存在论的态度,它上承“读其书,想见其为人”的中国古代“知人论世”的传统,下接人存在的历史性。
在了解古人学说时能“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表一种之同情”即“视界融合” 人的历史常存在的真实性。 其目的 将了解对象认同为自己历史存在的条件,是自己历史生命的一部分,有待了解的世界归根结底也在自己的世界里眼神,因而能与了解对象处于同一境界,不但对前人的问题有切身的关切和感受,而且自然会将自己的问题与前人的问题联系在一起。
2、同情之了解: 近代认识论的方法论立场,将了解对象作为一个自身之外的客观研究对象来看。 该对象不是自然对象,而是人文对象,这也是古典释义学针对实证主义师法自然科学方法,而提出的所谓人文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核心内容是“移情”即将心比心,设身处地,达到研究对象的客观把握。目的,将自己与研究对象最总分开,达到对象所谓的客观了解。
希腊古典时代的精神创造的本质在于对起源的理智自觉或自省。
起源,是人之为人之理,被自觉的那一“刹那”,起源意味着“人”与“非人”的本质区别,以为着一种超越生物意义的“人”的诞生。
所谓民族,就是共同的起源者。
神话是早期人类世界的“真实”历史,这里的真实被认为是真实的,而不是自然科学的和感觉的真实,是人类对于自己起源的体认。
人类社会不是起自一种生物学的必然,而是起自一种超自然地闪现,即宗教意识的产生。
神话的原意就是“真话”,即逻各斯。 家族的权力不是来自自然的血缘关系,而是来自宗教。
参透生命的结局,往往导致寂灭,但希腊的方格,参透意味着冷静和理智的静观,而静观并不意味着停止对于生活的投身。 这两种互相冲突的倾向,静观和投身,形成史诗的宁静而崇高的风格——静穆。
人虽然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却能够把自己的角色演得跟出色,更符合沐神恩者这一身份。
追求权力的生活与追求真理的生活,何者更值得一过? 这成为后来政治哲学家最根本也最永恒的主题。
争夺土地所有权的原因:土地是家族祭祀的基地,公民权最重要的根基是对家族精神的祭祀权,只要有了土地,祭火与人才可以安居其中。 家族土地的不可转让性,因为土地来自于神。
殖民的目的是平民为逇与贵族同等权利所争取的行为,不是为了单纯的利益或贸易。
祭仪不再是一种昭示起源的仪式而成为了媚神术,成为获取世俗利益与成功的途径和手段,已经丧失了本源性。
丰收的宗教仪式:认为征服自然就是对自然地冒犯,于是必须征得自然神的同意。“牺牲”无形地被理解为一种交换。



《逻各斯与空间》的笔记-第1页

---共享之享:牺牲
-----贵族:其间的民主
-----等级制:边界【无限即恶】
-----婚姻:自然重于血缘
---伊奥尼亚的自然 :宇宙、政治【城邦】、神//自然哲学是一种政治哲学
---所谓合逻辑不是指符合语法规范以及经验的逻辑,而是指行为与言语的统一【言行一致】
---坚持语言口头的、随机应变和解释性的特点,关系到坚持语言的本源性,即它与本原的关系
----对话的神话式表达方式在柏拉图那里意味着“指向”,指向本原,因此它起的是“唤醒”的作用---
----我们只是看到了一种对隐秘世界的无餍的好奇心,但没有了观照神圣景观的那种宗教式的“惊异”
-----理论:一种宗教体悟或看到众神之宇宙完满壮观景象时所产生的敬畏之感。
--------神—惊异—献身
【书不错,直白了些】


 逻各斯与空间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