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家安藤忠雄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3-1
ISBN:9787508624914
作者:[日] 安藤忠雄
页数:416页

章节摘录

从职业拳击手走向建筑之路进入高中,升上二年级时,十七岁的我就拿到了职业拳击手的执照。先开始打拳击的是我的双胞胎弟弟—一直都是弟弟先开始尝试新事物。我们两人分属不同的拳击馆。当初是抱着好玩的心态开始打拳击,没想到练习不到一个月就考取了专业执照,这表示我有这方面的天分吧!以职业拳击手身份站在拳击场上的第四场比赛,我第一次打到浑然忘我,比赛结束,拿到了四千日元的奖金。当时大学毕业生的起薪不过一万日元左右,所以这算是一大笔钱。总之,靠自己的身体工作而获得酬劳,让我非常高兴。拳击是一种毫不仰赖他人的格斗竞技,比赛前几个月,会只为了那一战而拼命练习,有时还必须绝食来锻炼肉体与精神。如此赌上性命,独自承受孤独与光荣。在出道的第四战之后,我又经历了几场比赛,有一天有个人到我所属的拳击馆来问是否有人愿意去泰国曼谷参加拳击招待赛,没有人表示有意愿,因为那要乘船远渡重洋,还得渡过世界上最波涛汹涌的东海。我心想:“ 能出国不是很好吗?”于是大胆地报名。虽然说是招待赛,却是连助手和经纪人都没有的孤身之旅。当时泰国还有仇日情结,所以比赛时,想要找个助手也要额外付钱,于是干脆就不找了。当一个回合结束,回到自己的角落时,只好自己拉椅子拿水喝。忍受孤寂,走向擂台,独自决一死战的经验,我认为在许多方面都让我建立了自信。我的拳击战绩马马虎虎。顺利打到第六场比赛时,当时日本拳击界的明星原田先生2 竟然要到我所属的拳击场来练习。他是我们那个年代的明星拳击手,当时我对能见到他,只感到幸运和单纯的喜悦而已。但是,在跟拳击场里的伙伴们一起领略到他那惊人战力之后,我的兴奋之情却在瞬间消失殆尽。速度、力量、心肺功能、恢复力,不论是哪一项我都望尘莫及。这让我看清了不管我再怎么努力也无法达到那般境界的残酷现实,心中的“ 或许能靠拳击维生”的淡淡期待被彻底击碎,当下我就决定放弃拳击。那是开始打拳的第二年,也正好是高中生活迈入尾声的时候。尽管打拳的时光不长,但因为年轻气盛,也全心全意地投入了,所以当希望失去时我的失落感相当大。然而,十八岁就要从高中毕业了,我不得不认真考虑未来的出路。于是,我不断地向内心深处追问:自己想做什么?又能做什么?就在此时,我发现了自己自幼以来对制作东西的兴趣。当然,我当时还没有明确意识到要走向建筑家一途。从高中开始,我很喜欢京都与奈良附近的书院、数寄屋、茶室等日本的传统老建筑,时常会去走走看看。高二那年春天,第一次到东京游览看到由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所设计、尚未被拆除的帝国大饭店,也让我印象深刻。虽然头脑中还没有明确的轮廓,但或许我在制作东西的时候,潜意识里想的是建筑吧!无视于身边大多决定好要到铁工厂或汽车工厂上班的同学,我把就职抛在一旁,选择了自由。我也试了一段短期的上班族生活,但天生爱好自由又脾气暴躁的我,自然待不下去,没多久就辞职了。然而,选择自由的同时,沉重的责任感也随之而来。一想到外婆只凭一双女人的手独自将我养育成人,我便下决心不再给她添加任何麻烦,一定要自力更生。一位老友也许是担心我不找工作,就帮我找了一份室内设计工作,让我为一间大约十五坪的酒吧做室内设计。在读工业学校的实习课上,画设计图是家常便饭,但当成工作来做,却是头一遭。我埋首于建筑与室内设计的书堆之中,拼命地画蓝图。在工地不停地向工匠们低头恳求,拼命地对业主拜托,总算用自己画的这张设计图顺利完工了。现在回想起来,真是令人捏把冷汗。工作结束后,拿到第一笔设计费时,确实感受到自己跨出了崭新的一步。插图:

内容概要

安藤忠雄(Tadao Ando)
安藤忠雄是当今世界最为活跃和具有影响力的建筑大师之一。他自学成才并成为建筑设计大师。30多年的时间里,他创作了近150项国际著名的建筑作品,是第三位获得普利策奖的日本建筑师,之前是丹下健三与黑川纪章。安藤开创了一套独特的建筑风格,他用清水混凝土材料以及简约的几何构成,营造出静谧、明朗的空间效果,为传统的日本建筑设计带来划时代的启迪。
1941年出生于大阪。建筑家。旅行世界各国之后,以自学的方式学习建筑,1969年创立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曾任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客座教授,1997年担任东京大学教授,2003年转任名誉教授。作品有“住吉长屋”、“万博会日本政府馆”、“光之教会”、“大阪府立近飞鸟博物馆”、 “淡路梦舞台”、“兵库县立美术馆”、“沃夫兹堡现代美术馆”等。
1979年以“住吉长屋”获得日本建筑学会赏,2002年获得美国建筑家协会(AIA)金奖等多项得奖经历。著作有《在建筑中发现梦想——安藤忠雄谈建筑》、《连战连败》、《具备柯比意勇气的住宅》等。

书籍目录

序章 游击队的地盘
第一章 立志成为建筑家之前
第二章 旅行╱以自学的方式学习
第三章 建筑的原点•住宅
第四章 挑战都市的建筑
第五章 对混凝土的坚持
第六章 断崖上的建筑¬——向极限挑战
第七章 持续之力,培育建筑
第八章 大阪栽培出来的建筑家
第九章 处于地球村的时代
第十章 为了孩子的建筑
第十一章 迎向环保的世纪
第十二章 日本精神
终章 光与影
年表

编辑推荐

《建筑家安藤忠雄》安藤忠雄唯一、亲自执笔之自传摄影大师荒木经惟亲自拍摄封面,书中有大量安藤忠雄的照片,以及建筑照片和手稿。内文用特种纸印刷,品质极高,绝对值得珍藏!这是一本极为诚实的自传,安藤忠雄毫不保留剖析了自己与自己的想法,甚至顽固的个性。它的动人之处并不是辛酸苦涩的成名之路,而是那心心念念,想要再多作一点什么的急切与热情。建筑的故事必然伴随光和影两种侧面。人生亦然。有光明的日子,背后就必然有苦涩的阴天。

作者简介

《建筑家安藤忠雄》四十年来,安藤忠雄从没没无名、只能躺在事务所地板发呆、打滚、到处找空地发想建筑样式的非学院出身建筑师,至今日争相为世界各大学建筑系聘请授课、并在世界各地留下各种融入自然环境的建筑作品的建筑家,他的六十八岁人生,几乎都是站在黑暗中,朝着眼前的光明,不断抓住机会拼命向前实现梦想。
书中收录上百张珍贵照片——安藤忠雄幼年、青年等私人照片、手稿、建筑照片。安藤忠雄历经拳击手、自学走向建筑家之路。但并不是事事如愿,人生很多经历都以失败收场。但他从剩余的可能性中,抓住了微小的希望之光,拼命地生存下去。而现在,他不只是为建筑而生,更致力于环保理念的宣扬、透过种树与环境改造,倡导永续共生的概念。

图书封面


 建筑家安藤忠雄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5条)

  •     “要在人生中追求‘光’,首先要彻底凝视眼前叫做‘影’的艰苦现实,而为了要超越它,就必须鼓起勇气向前迈进。”——安藤忠雄。光是物质,却能造就“道”,它是一切的起点。光与影的关系所反映的就是生命哲思,也是“万物之门”。
  •     “安藤忠雄——用恐怖来教育”,报刊上这则令建筑家本人颇为得意的报道,帮助他吓退了大多数对他的事务所抱着梦想的年轻毕业生。“居住有时是很严肃的事。既然委托我设计,我希望你也要有坚持下去的信心。”这样的说明,又吓退了很多客户。他喜欢水泥建筑,自己也像水泥壳子一样,又硬又不透气。他永远是主角,别人来配合就行了。不知道他有没有孩子,有的话一定活在他的阴影里。我不喜欢这样强势的人,但是不可否认,这样的人注定能成功。
  •     马岩松在我亲身走访安藤在世界各地的几个作品时,多次感受到了一种憾人的力量。表面上是坚毅和冷酷,仍然像一名重量级的拳击手,但真正的力量却是藏在其后,无法形容、无法描绘的。像一首诗歌,一句哲言,它们拥有憾人的力量,却不是因为他们拥有更高级的语言,而是因为它们直指人们精神的最本源,带给人们不可想象的变革。安藤忠雄“好冷”、“好热”、“吵死了”等等,如此一年四季从我体内涌出“发脾气”的能量,通常都是发泄在工作上。建筑家为了工作必须有从事建筑活动的团队。每天都在事务所的地板上打滚,边望着天花板边读书,天马行空地幻想着不存在的设计。我们并不是由一个指挥官和服从命令的士兵组成的“军队”,而是一些怀着共同理想、信念和身负职责的个人,以自我为赌注为了生存而组成的“游击队”。这受到了切.格瓦拉强烈的影响:为了实现小国的自主和人类自由、平等的理想,始终以单一的个人为据点,选择与既存社会对抗的人生。以彻底而严厉的态度来面对员工。我这种个性激烈且具有攻击性的人。我们用别人的资金来建造对此人而言可能是一生唯一的一栋建筑,所以需要我们相当的觉悟与责任感。对学校教育采取放牛吃草态度的外婆,“家教”却是非常严格。“守信、守时、不说谎、不找借口.”我的外婆有着大阪商人的性格,喜爱自由风气,也要求小孩能自我思考判断,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能独立自主。她彻底坚守这个原则,就连健康是唯一优点的我要去动扁桃腺手术时,她也对小孩子的惶恐不安视若无睹,只说“自己走路去吧!”便很干脆地把我推开。当时还是个孩子的我,在去医院的路上,心情格外悲壮,内心里也一直在给自己打气“我要自己一个人度过这个危机”,当然现在回想起这些来会觉得好笑了。木工厂的一位师傅十年如一日地削着木头,他曾对我说:“木头也有个性,所以一定要让它往好的方向伸展。”其实,制作东西,需要耐心和毅力,也在赋予物体以生命,可以说是一个崇高的工作,工作时更有触摸着实物而感受到活着的充实感。而建筑家可以摆脱实物形体的限制,能够自由地想象,但也失去了接触物体的机会。忍受孤寂,走向擂台,独自决一死战的经验,我认为在许多方面都让我建立了自信。他是我们那个年代的明星拳击手,当时我对能见到他,只感到幸运和单纯的喜悦而已。我知道了柯布西耶这位现代建筑界的巨匠,实际上也是自学出身的建筑家,通过文字叙述,我了解到他与老旧体制的抗争,从而开创出一条新的道路。他的存在,让我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崇拜。在心灵最饥渴的时期,能够亲临当地,用自己的眼睛,亲眼看到建筑与风土所蕴涵的人文“世界”,应该是很好的收获吧。即使是相同的知识,通过阅读抽象的词汇而获得,与在实际中亲身体验来理解,所获得的深度是完全不同的。让实际住在那里的人,面对种种生活上的不便,被批评是“建筑家的自我偏执”,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但若批评我把房子当成艺术品任意挥洒创意,完全不考虑功能,则不够中肯。这个家绝不是漠视住户生活的产物;相反,这是我以自己的方式,对生活和住家的意义作彻底的思考和深入探索后得到的结论。我一直想要改善这种居住环境,而长期抱着这个念头所积累的不满与愤怒,成为我决心从事建筑工作的能量来源。在闷热的夏日傍晚,感受晚风吹过的清凉,或呆望着黄昏时分从后院流泻而入的短暂阳光——这就是虽贫穷但顺应四季变化而享受到的生活乐趣。在狭小的土地上,寻找属于狭小土地的富足。只拥有必要物品的生活美学。毫无表情的清水混凝土墙。问题是在这里生活,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这是关系到人们对居住真谛的理解的问题。对此,我的答案是:让生活融合在自然中才是住宅的本质。正因为空间有限,所以首要之务是如何最大限度地体会自然的严峻与温柔的变化。中庭的自然留白,才能为狭窄的住家创造出无限的小宇宙。同时,人类的韧性足以体会这座中庭的自然,并承受它的考验,将其作为日常生活中的色彩;至少我相信原本住在这间传统木造长屋的屋主东夫妇,能够理解这栋房子。村野老师仔细地看过房屋的内内外外之后说:“姑且不论建筑的好坏,在这个狭窄空间里经营着生活,令我深受感动。应该给住户颁个奖吧!”在三十年后的今天,他们仍和住吉长屋刚刚完工时一样,以不变的生活方式继续住在那里,证明了不依赖物质也能享有生活的丰饶。让住家不被安逸的方便性牵着鼻子走,打造出独特的生活——为了实现这个愿望,我以质朴的材料、应用单纯的几何学建立架构,并在生活空间中大胆引进自然。这样的住家,直到今天仍然是我建筑上的原点。只追求光线也能产生建筑。我考虑的重点是对原来就存在于此的“自然”表示敬意,并加以活用,而不是坚持坐北朝南。我的建筑服务于清心寡欲且坚强度日的人,打造犹如修道院般的住家。“住吉长屋”与“表参道之丘”之间有一条线相连,那是“以建筑来表达对都市的观点”以及“以建筑来对都市有所诉求”的主题间所画的一条线。在“住吉长屋”中,我建构了对外没有任何开口、无表情的清水混凝土墙面,借此表现在高度经济成长的名义下不断扩张的都市中,决定在此落地生根并与其对抗的个人意志。另一方面,“表参道之丘”则在尊重原有的榉木行道树的考量下,压低建筑物的高度,并以玻璃统一横长的立面,借此表现公共的民意,对抗一味追求板楼面积与经济效应而不断侵蚀空间的市场原理,并希望留下那存续超过半世纪的风景。我发现世界上几个最具代表性的都市有共通的特性,那就是在都市中流动的“时间累积的富饶。”如果大众没有培养出参与及共享的意识,不管在环境中保留多少空间,也不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广场。实际上在东京市中心地带的车站前,那些开放空间都只是徒有虚名的荒凉广场,这样的情景直到现在仍相当常见。如何让河水有如流入建筑般,在建筑物与河川之间,创造出一种张力,那才是我的目标。生怕出事而一味设限,这种但求无过的体制,会让遵循的人们根本无法作任何改变。高迪建筑的特征为外观布满装饰,屋顶呈波浪状弯曲,支柱与天井状似植物等,具有近乎过度的装饰性。他的建筑和秉持理性主义的近代建筑正好相反,属于造型式的建筑。他(高迪)使用了加泰隆尼亚地区一种名为“加泰隆尼亚拱顶”的当地传统技术。这种工法的特点,是采用轻薄的砖片互相黏着组合而成,可以做出一般厚砖块做不出来的自由形状。高迪活跃的1900年前后,如同埃菲尔铁塔所象征的,是一个以钢铁、混凝土等近代工业材料,让制造与建筑的工法普及化的时代。根据文献记载,高迪似乎充分学习过这类新时代的技术,但巴塞罗那在当时的欧洲属于边陲地带,并没有跟上时代潮流。所以他是在即便知道未来的发展方向,却不得不背道而行的状况下,成为建筑家。然而高迪并没有放弃他的理想,他正视了加泰隆尼亚拱顶这项传统技术,在追求结构的极限下,突破表现的限制,以结果来看,他到达了远超过现代建筑层次的丰富空间世界。关于高迪建筑造型的灵感来源,有各种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来自动物的体内,也有人认为来自加泰隆尼亚壮阔的大自然,但我认为是来自“即便是被时代舍弃的技术,借由钻研贯彻技术本身的极限,也能开拓出新的可能性”这种创造者的挑战精神,这才是高迪无可比拟的建筑底下真正的本质。能以最原始的造型,表现出自己想要建造的空间,才是混凝土的魅力所在。粗犷有力,端正且坚硬。为了让人们在心中只留下对空间的体验,而创造出朴素又充满力量的空间;一种借由墙壁围筑营造的空间感和外界射入的光线,就能道尽一切的赤裸建筑。能否激发建造者对自己工作的荣誉心,也就是清水混凝土的成败,在于建筑家与施工现场工人之间是否有稳固的人际关系。吸收了建筑与艺术、自然间冲突的能量,美术馆的确与环境一起呼吸了。一边建造一边思考,或者是一边使用一边思考,经历这种永续发展的过程,才能产生真正的“力量”。人拥有经营与维护建筑物的意识,然后建筑物给予相对的回应,这是一种随着时间越来越有魅力,让建筑成长的思维。无论如何,人生可不能无趣。在拼事业的阶段,试着保持兴奋感去过日子吧!不会感动的人是无法成功的。即使能够瞬息之间交换信息,也无法胜过人与人面对面交谈所建立的互信关系,同时也不可能将建筑物本身化为数字信息。通过建筑,表达某种意义。现代儿童最大的不幸,就是日常生活中,无法拥有“照着自己想法做些什么”的时间。我小的时候,城市里到处都是空荡荡的土地,放学后,理所当然的就是自由时间。在没有大人制定规则的空地上,孩子们尝到自己动脑筋玩耍的乐趣,与同龄人一起成长。学会与自然相处之道,也体验了进入危险的地方就会尝到苦头的感觉。在享受与自然共生的生活丰富性同时,也要接受它的严峻。房子完工后交屋时,我拜托业主夫妇:“这个房子,有一般房子所没有的东西。所以,也许生活上有些不便……夏天热了就脱一件,冬天冷了就多加一件衣服……请努力适应住在这里的生活。”虽然这是不合理的请求,但是业主夫妇接受了他们的新家和这种生活方式。他们笑着说:“能够更多地感受自然的变化,是这间小屋子的魅力。”经过三十年,现在他们仍以不变的态度住在那里。所谓传统,不是看得见的形体,而是支撑形体的精神。我认为,汲取这种精神并在现代活用,才是继承传统的真意,我以这个理念进行自己的建筑设计。数寄屋的茶室及龙安寺的石庭所代表的是内向而严谨的美感世界,那是一种喜爱素材原有风貌,在朴素中洞察美感,融入自然的生活感性。遗忘对自然的崇敬、在事物之间的空白中发现意涵的“间”的美学,以及遵守秩序等祖辈传承下来的日本情怀。过去到法国造访柯布西耶的朗香礼拜堂,以及去芬兰造访海基与凯亚.西伦设计的奥塔涅米礼拜堂时,目睹人们在因建筑家的想象力所萌生的“空间”里,同心祈祷的样子,心中深受感动。从那时起,我的内心就把创造出群众寄托心灵的教堂建筑,当成自己的一个“梦想”。那种庄严而美丽的,直捣人心的空间,能否用混凝土箱子将它表现出来?“光之教堂”就是在这样的想法下诞生的。做出让心灵非常丰裕的建筑。尽管如此,我还是赌上仅存的可能性,在阴影中一心前进,抓住一个机会,就继续朝下一个目标迈进……我的人生就是这样,抓住微小的希望之光,拼命地活下去。总是处于逆境中,在思考如何克服的过程中找到活路。要在我的人生经历中找到些什么,那不会是卓越的艺术资质,只有与生俱来的正面迎向严酷的现实,绝不放弃,要坚强地活下去的韧性。我认为,一个人真正的幸福并不是待在光明之中。从远处凝望光明,朝它奋力奔去,就在那拼命忘我的时间里,才有人生真正的充实。光与影。那是我置身建筑的世界四十余年来,从中学习到的一点属于自己的人生观。

精彩短评 (总计74条)

  •     文字和照片都没问题……就是看完觉得太坑爹了,文字间距大得我能打草稿,价格太贵
  •     拳击手自学成才当建筑师的故事
  •     安藤传记
  •     语言质朴,精神顽强,又充满人文关怀。
  •     意外受到推荐看的书,不枉费劲心思从别处的图书馆调来,很喜欢。虽然不是处在同一领域,但某种意义上觉得他就是自己的前辈,给了我一点点信心,证明了细微存在的可能的前辈。追着厉害的家伙的背影,朝着他的方向跑,就是现在啊。
  •     对极简单纯的极度热爱
  •     看完之后更喜欢他了,原来喜欢一件事、一件设计、一个建筑背后是价值观趋同。
  •     曾经想学建筑,最后选了经管,看完这本书内心很感动,感到了建筑的力量,它是对历史、文化、生活的承载和引领,也感到了一名伟大的建筑师所具备的韧性、创意、执着与责任感
  •     对他的钦佩倒不是那种对作品的钦佩,而是一种对他精气神的钦佩
  •     光和影...
  •     “从远处凝望光明,朝它奋力奔去,就在那拼命忘我的时间里,才有人生真正的充实。”
  •     碰巧看到这本书时,正在向朋友抱怨理想就是拿来给现实宰割的。因此翻开安藤,看到第一句:我的人生经历中找不到可以称为卓越的艺术资质,只有与生俱来的面对严酷现实,决不放弃,坚强活下去的韧性,抱怨不得不停止。安藤的文字简明质朴,又充满韧性。值得一看。
  •     人生观价值观和自己建筑风格的统一。光与影是自己对世界理解,也是自己运用于建筑之中的素材。知行合一
  •     前半部分仔细看了 后半部分没坚持看下去 混凝土的房屋还是不喜欢 总感觉冷冰冰的 但设计得真是超赞 不知道混凝土与大自然的融合是各种感受 好像亲身体验一番
  •     偶像
  •     日本很多领域的设计师都在国际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比他们差在哪儿?抛开客观因素不说,一方面在于日本对西方思潮的认同,比较容易被西方接受;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日本人自身的想法,他们对本国和西方的技术、文化的有效结合与运用,以及精益求精的精神等。这些都值得我们引以为戒。
  •     我的人生就是这样,抓住微小的希望之光,拼命地活下去。总是处于逆境中,在思考如何克服的过程中找到活路。
  •     好书,好书。非常好。重要的是内容。
  •     人牛逼,书一般。
  •     环日本,环球旅行,对作者的眼界和建筑艺术都有深刻影响。自学建筑,坚持自己理念和风格(清水混凝土,光与影),坚持建筑家的责任。
  •     纸张和排版很精致,内容更是大师亲自攥写,值得一读。
  •     了解一个建筑家
  •     光影鸡汤哈哈哈
  •     花了两天时间,如饥似渴般的读完了这本书,作为景观专业迷茫的学生实在需要一盏照亮人生方向的明灯。无意间十分巧合的机会了解到安藤这个名字,然后就被其传奇的经历吸引,一直到刚刚读完这部自传。人们一直对他自学成才的成长经历津津乐道,但安藤在书中也写到,这肯定不是常人所能达到的境界,所以想要以此作为安慰的同学,恐怕要失望了,但安藤的经历,正如他在书中不断重复的,只要有希望就全力以赴,哪怕只是一点点的微光。。。。。关于这部书,实在有太多感悟,再此不一一道明了,我相信读过此书的朋友会有比我还丰富的感悟。最后想说,这是一部非常值得摆在家中书架上的作品,会使自己的书架,熠熠生辉。P.S.本来是在当当买的这本书,但换了两次386-387页间竟然都开裂,我知道这不是当当的责任(因为到货时书本身都是有透明薄膜包裹),但换货的效率实在差强人意,当我申请二次换货的时候迟迟等不来重发的物品,无奈只有退掉了。不过这次转投亚马逊的经历还非常愉快的,第二天到货,而且完好无损,也没有以上386-387页开裂的问题。我只能暗自庆幸人品小爆发吧,呵呵。
  •     书中自有黄金屋。领悟。
  •     这是一本完全靠个人作品讲述的人物传记。建筑家安藤忠雄坚毅、自省、反叛、求变、不妥协的个性在“住吉长屋”、“六甲集合住宅”、“光之教堂”等建筑中得到最充分的体现。而对一个普通的读者而言,能从书中学习到建筑家本人这种处于阴影却有不断追光的勇气已然感激
  •     作为一本书感觉一般,内容有点散,但是其中确有精华
  •     不断的推陈出新,要坚定自己的想法
  •     印象深刻的是安先生对待施工的认真与苛刻。
  •     很不错的一本书,很多内容很值得仔细品味
  •     还不错,这本书非常值得购买。
  •     质量很好~~~~
  •     新学期第一本
  •     书来的很快,比预计时间还要早到,拿到书的时候还受到可能推迟送货的短信~呵呵书也只用了一个周末就看完了,收获不少,尤其是作为一名初入建筑行业的新人,虽然并不是从事建筑设计,但是安藤忠雄的奋斗精神还是感染了我,总之这是一本值得珍藏的好书。
  •     后悔这么晚才看这本书,安藤忠雄的经历和对建筑的持续性追求令人敬佩,从安藤的一个个建筑案例中看到了许多答案(之前构想过一些简单的注重精神追求但并不完全舒适的空间,自己也不知道是否切合实际)。最近自己理解到了做设计行业的艰难,更加迷茫了~
  •     在西西弗读了近百页,希望下次去西西弗能读完,太贵了,不想买,中信出版社的书总是这样坑,内容倒不错,但卖得太贵了。很受启发。 8.6日再去一次西西弗,读完了。很好,很真诚的一本书。
  •     看安藤过去的历史就是一部励志史,安藤对梦想的坚持与执着成就了他的一生,他的作品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作品本身伟大,而是安藤的伟大赋予了其作品的伟大。
  •     最爱清水混凝土
  •     看完这本书之后,似乎跟安藤忠雄一样有了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
  •     很不错,有部分作品的图片,文字大小也还可以,看着不辛苦,挺厚的一本,了解大师的故事对我也有帮助
  •     感受安藤忠雄的魅力。
  •     因为我们用别人的资金来建造对此人而言可能是一生唯一的一栋建筑,所以需要我们相当的觉悟与责任感。
  •     读了两遍,被设计师的信念打动!他是用生命来诠释建筑设计究竟是什么!
  •     我对他的建筑不太感冒,不过作为一本成长史也是很不错的。这么厚的一本书其实没太多信息,半天就瞄完了,很烦用一面的空间来突出编辑认为是重点的词句,这种地方我基本都没看。。。
  •     深入浅出,通过自己亲身经历阐述对建筑以及人生观的理解。个人感觉偏重精神层面,推荐……
  •     有很多有用的前人之鉴 但是传记总归别人的传记 还是要落在自己的实际行动上
  •     其实我的生活轨迹有点和安藤类似
  •     印刷正版,内容符合期待,值得一看的好书。
  •     真正的天才,无论是想法还是做法,理念还是执行,都带着超乎常人且无法自觉的热情。
  •     挺好的,大师的经历我们知道点都好
  •     书还没看。但书的封面有损伤,包装只有塑料膜。有点心疼。
  •     纯属他的脑残粉,不解释
  •     看到最后光影的理论,颇为感动。从第一次去日本造访了光之教堂和风之教堂,后来陆陆续续去了淡路梦舞台,benesse house,地中美术馆等等安藤忠雄的作品,清水混凝土建筑的无限可能,真的令人感叹创意的伟大。先因为他的建筑而喜欢上这个人,见过了很多作品以后再看到这本书,更加能理解书中提到那些作品的震撼。希望他在日本海外的作品,有生之年也能慢慢去到。
  •     最近狂在亚马逊购物,其中一个原因也是亚马逊的物流太给力了,昨天下午下的订单,今天下午就收到了。关于书籍,刚刚大略翻读了一下,纸张很厚,翻页的时候我总以为是两张。整体感觉不错。其他的话待阅读后再说了。
  •     2011年读和2016年再读完全是获得了不一样的信息,人的智力、阅历、观察力变化太大,那时候怎么就没看出来呢,那时候真像白读了一样。
  •     闲时充饥
  •     清水混凝土大师
  •     一个人真正的幸福并不是待在光明之中。从远处凝望光明,朝它奋力奔去,就在那拼命忘我的时间里,才有人生真正的充实。
  •     这是一本极为诚实的自传,安藤忠雄毫不保留剖析了自己与自己的想法,甚至顽固的个性。他的动人之处并不是心酸苦涩的成名之路,而是那心心念念,想要再多做一点什么的急切与热情。建筑的故事必然伴随光和影两种侧面。人生亦然。有光明的日子,背后就必然有苦涩的阴天。——编者
  •     讲的东西还是很到位的,不过有些作品有点轻描淡写,我最喜欢的教堂3部曲写的不够详细。整体来说,值得一看!
  •     这书主要是传记性质,如果要认真研究安藤忠雄大师的建筑作品,建议看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过的《世界著名建筑师系列:安藤忠雄》,书号:9787534930683,目前已经绝版,可以去孔夫子看看。直接检索书号即可。
  •     看看
  •     纸张很好,内容也很激励人!
  •     很正能量的建筑大师,喜欢六甲集合住宅,山下通往住宅有长长的阶梯,回家,变得带有仪式感一般。
  •     大开眼界之外,也感受到一代建筑大师的襟怀。
  •     人物和书都五星
  •     关于安藤的建筑,总体看,自我观念的表达通过结构,意境的塑造由于光线,文化的表现则通过材料。清水混凝土作为建筑新材料成为安藤连接现代主义建筑与日式禅(Zen)的介质,那么在当代环境下想要阐述中国道学的无为就不是砍砍竹子这么简单的了
  •     每当疲累欲歇、心里滋进堕、便会想起此册、过一过安藤先生的“教训”、体感那惊人的“战斗欲”和不轻放弃的“坚毅”。于是、还有什么坎是过不去的呢?(2016.6.9_三读完成_于东京)
  •     很喜欢设计 很受鼓励 每当迷茫的时候 就受那句话鼓舞着“我的人生经历中,找不到可以称为卓越的艺术资质,只有与生俱来的面对严酷现实,绝不放弃坚强活下去的韧性。”
  •     我是学环艺的,别人推荐的书,更像是励志书,很喜欢,还在读
  •     为自己找项目,做虚构的设计,安藤在用自己的方式坚持建筑的梦想,对自然的理解,引人深思
  •     当故事看……那么厚一本!
  •     柯布西耶的影响;“保存轮廓”;批评毫不考虑周边环境的后现代建筑;高迪;坚持混凝土;
  •     安藤坚忍谦逊的性格比他的建筑更吸引人。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