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别了,武器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0年1月
ISBN:SH10188-127
作者:(美)海明威
页数:330页

作者简介

海明威的主要作品之一,翻译佳。作品写一个典型的美国青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志愿参与意大利军队。
他是一个单纯的青年,在前线爱上了一名护士,并且改变了他的人生和政治观念,终于对武器说了永别。
作品反映了不同阶层对战争的态度。


 永别了,武器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一次大战时,年轻的海明威参加救护队到了意大里前线。自传体小说”永别了,武器“中以第一人称出现的亨利.菲特烈的原型明显就是作者海明威自己。这个美国青年亨利一方面对自己在军队里的工作尽心尽力,一方面一有空就喝酒玩女孩。然当他结识了美丽善良的英国凯瑟琳,在炮火中负了伤,他开始重新审视这场战争,重新拣回人生的意义。”但是到了现在,我观察了好久,没有看到什么神圣的,所谓光荣的事物......"。而当他带了几个救护队的司机离开大部队寻找道路撤退时,一个司机被远处的意军开枪打死,他本人被意军宪兵当作德军奸细可能被处死跳入河里才得以逃命。亨利找到凯瑟琳后,一个好心的意大利酒店伙计给他通风报信并借给他小船,他才逃过意军的追捕和凯瑟琳逃到瑞士。亨利和凯瑟琳本希望也能够在风光绚丽,老百姓对他们有很友善的瑞士生活一段时间,至少把凯瑟琳已怀上的孩子生下来。但太不幸,凯瑟琳难产,最后虽剖腹,终因止不住出血昏迷不醒而死去,小孩也是个死胎。海明威以朴实的艺术受法描写了“我”和凯瑟琳的真情相爱和他们的心理活动。还以很朴素的语言描写了一些意大利普通人,“我”同情他们,和他们谈得来,也同他们一样,逐步看清了这场荒唐,只有军国主义者才热衷的战争。有些段落很精彩。海明威将书的结局写得那么凄惨,使全书蒙上了悲剧色彩也使全书更有深度有意义。一次大战后的一段时间,海明威差不多成了”迷惘的一代“中的一分子,但他没有完全消沉,颓废,能写出”永别了,武器“就是证明。海明威在追求,在探索。
  •     很久很久没有看某部小说看到恸哭的地步了。还好<永别了,武器>值得。战争毁灭了一个人对广渺世界和荣誉理想的向往,摧残了他的肉体,他转身投往爱情"这一宗教"的怀抱;可幸他得到了一位无双的爱人,他们在战线后方度过一个夏季,他们为战事而分别,他们颠沛辗转于战败撤退时重逢,他们因拒捕而在暴风雨夜偷渡逃亡。他们隐居,只关心彼此,也只拥有彼此,直到最后死亡带走了他的爱人,他的未出世的孩子。全书到此骤然收尾,只留下茫然失措的读者与主人公一起面对这深刻的绝望。这本书里有我见过最好的爱情,最美的乡村景色,如果说还有什么可以超越这些,那就是对这些毫不留情的毁灭,毁灭即是一种悲剧的美。我看过描写战争主题的小说不少,能使触动心灵的以飘和此书为上。飘里亚特兰大陷落出逃回塔拉庄园的章节现在回想起来仍然如同电影一般清晰,她怎样抠开干涸的泥土觅食,怎样开枪打死企图夺取她们食物的敌人,一切一切丝毫不忘。而此书站在一个直面战场的军人的角度,却不带着飘里那样浓厚的情绪,下笔冷静的把事情一件一件写来。哭与嚎那么简单,海明威偏写的洗练又淡然。心理描写极少,读者体会的空间巨大,然而少数心理描写段段都是直击要害。我认为海明威是一个残酷的人。他对情绪把握太准,也舍得以笔为刀的解剖开看。我真不知道是喜欢还是讨厌得好。但我会记住这本书,为它落泪是值得的。
  •     一个生在和平年代的人,要去描述战时的残酷景色与人们的悲苦,就好比是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希望作出一副精美的油画。虽不无可能,但也绝不容易。那么,现今的人们若要去了解战争时期的惶恐,该如何是好? 前人的描述总是不尽人意、缺乏传奇性,而战争电影亦是孰优孰劣,不知怎样的场景才是真相。——幸而有了文学的存在,人们能够将自己亲眼所见或脑海中曾经留有丝毫印象的一幕幕以文字的形式记叙下来,或平实讲诉,或加入情感因素,甚至能使用修辞,使得阅读者能够通过作家的手笔来感知他所希望你知道的事情。这大概是下面这一段出色的荒景描写出现的原因之一:“那一年的晚夏,我們住在村莊上的一幢房子里,望得見隔著河流的平原和那些高山。河床里有圓石和漂石,在陽光下又干又白,清藍明淨的河水,在河道里流得好快。部隊從房子边走上大路,揚起沙尘,洒在树叶子上。树干也積滿了尘埃,那年树叶早落,我們看著部隊在路面上開着走,尘沙往上飞揚,树叶儿給微风吹得向下掉墜,士兵們开過之後,路上赤裸裸的只剩一片落叶。”这是这本书的开场白,能够展示极能进入内心,发自灵魂的荒凉和干燥。闭上眼睛,我们仿佛能够看见那些平原、高山,树叶在飘落、军车驶过时空中的尘埃。这时我们的感觉就被这位文学家带着,在那时的故事中遨游:作为志愿军参加战役、与那年轻貌美的护士相恋,改变了他的性格和观点,组成了一生中无比重要的家庭……这是俗套的故事情节,却是不同水准的描写。海明威在这部小说中多次描写了不同的荒凉,空气、河谷、切断的高山、凋谢的葡萄树、远方卡索高原的意向。各种战时的人物,并不多却能代表不同的人:单纯的青年、爆粗口的军官、与当时环境不合的神父,还有最重要的坚毅的护士小姐。不同作家笔下的战争显然有不同的意向、不同的格调和态度,无论是托尔斯泰的战争、还是乔万尼奥里的战争、或都德的战争还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战争,他们互相之间各异乃是必然,但毫无疑问有一点的相同又是必然:他们一定是极力表现战争的残酷而不是美好,大概也有一些反面的魅力,但绝不可能有正面的歌颂:有谁愿意去歌颂一场战争,而去招惹亿万人的骂名?有谁能够构思一篇小说,意于表现战争能够给人带来的欢乐?幸而最终亨利离开了战争,他对这样的世事厌恶,而热爱安逸自由的生活,他对颠沛流离的逃亡恐惧,希望和爱妻共同行路,他对战争的缘由迷惑不解,内心期盼战争的完结。受苦于人类历史上所有战争的人们又何尝不是如此?他们总以“战争快要结束了”来安慰自己却不得不接受战争的持久和加剧。所有在战争中逝去的生命就如同在战场上飘扬的尘埃,毫无自由,不知将落向何方。但一场战争若能导致永久的和平,那么那些死去的生命就在刹那间化为永恒:他们虽然离去,却至少为后世带来了安宁。但众所周知,并不存在这样的战争,它们并不能带来永恒、不能带来欢乐,哪怕是战争结束以后。战争依然在继续,这给人予以无可奈何或一些人夸夸其谈的资本。虽然卡隆玲的悲情演绎出愤怒而绝望的话语:人生不过是一场卑鄙的骗局——不过现在的情况看上去就好像是人们安于在骗局中度过永远。

精彩短评 (总计10条)

  •     1.除了“乖乖”“可爱”这样的翻译,整体林疑今版本是令人满意的,文笔清丽简洁。只是把海明威笔锋女性化。2.于战争九死一生,却逃不过命运、生活的捉弄。结尾无疑是悲观的,“我不害怕,只是憎恨死”“人生是一场卑鄙的骗局”。
  •     此作能使人领略海明威式的荒凉描写,写景极为成熟。并且林疑今的翻译风格为同类,所以很能表现战时的故事。但过多的平实对话或追求浪漫的言语降低了作品的格调。
  •     peace
  •     不是说是海大爷最牛B的一本咩?看来不是我的问题便是译者的问题
  •     失望。。
  •     如果熬不住前半部分的絮叨,会错过这部杰作。林疑今先生的译文很郑重,所有人都那么拿事当事,连开玩笑,都透着一股子古板的可爱。
  •     这个译本好奇怪,人名基本记不住
  •     在我心里已不朽之作
  •     喜欢这个调调,轻佻里有通透,不管是战争还是与卡萨玲的爱情。
  •     再读一遍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