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料理

出版日期:2016-10
ISBN:9787513323127
作者:[日] 千澄子,后藤加寿子
页数:192页

内容概要

千澄子,生于京都的料理研究者,对京都怀石料理和家庭料理有很深的造诣。茶道流派武者小路千家十二代宗家之长女、现当家十四代宗家之母。
后藤加寿子,千澄子的长女,生于京都,料理研究者。在同志社大学文学部专攻美术史,同时进行陶瓷器方面的研究。

书籍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春天到初夏 四月·五月·六月
春季食谱
第二章 夏天到初秋 七月·八月·九月
夏季食谱
第三章 秋天到初冬 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秋季食谱
第四章 冬天到初春 一月·二月·三月
冬季食谱
后记

作者简介

料理,就是“料想”并“合乎”食物之道理。而只有用京都的菜、京都的水烹饪出的料理,才能叫做“京料理”。
四季流转,尊重自然的京都人应季而烹、应季而食。春天的味道犹如嫩芽萌发般细腻,竹笋的鲜甜激荡在舌尖;夏天的蔬果和鱼虾吸足了雨水,充满大地的力量;硕果累累的秋天浓缩万物精华,松茸和日本柚子的清香耐人回味;冬天的美味有如佳酿,娇嫩的笔头菜又满含人们对春回大地的期待。
代代传承的京都味道,都蕴蓄着古老的历史与传统,亦饱含着京都人享受四季的心境与况味。


 京料理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由于平时一直要写文案的关系,所以看的书比较多、比较杂。新星出版社出版的这些书我都很喜欢,因为这些书都是描绘四季变化的美食。个人非常喜欢传统节日和任何时令性的文字,特别爱这类生活情趣的书籍。该出版社另外的几本《和果子》、《和食十品》也都在接受食物的季节感。此外,最近也在读汪曾祺的《生活,是很好玩的》一书,热爱生活的人也一定懂得欣赏美食、品味四季、珍惜时间、懂得感恩。以下是我收集的本书中与四季、传统节日有关的语句,我会留作日后写文案用:一年四季都有节庆活动,每个季节都有大自然赠与的美味食材。整齐的接到像流淌的河川,教人懂得怎样与自然共生。日本人的生活离不开大自然的恩惠。春天的味道有如嫩芽萌发般细腻,夏天的味道充满大地的力量,夏的余韵还未褪去,秋天就到了,硕果累累的秋天浓缩万物精华,以备寒冬的到来。而冬天的美味有如佳酿,又饱含着人们对春回大地的期待。一年四季都有让人难舍的独特魅力。京料理的主角是食材。出汁是引出食材风味的出色配角。充分运用手边已有的新鲜蔬菜,只佐以出汁和少许调料突出它们的风味,便是正宗的京料理。淅淅沥沥的雨,让人们的心变得宁静,洗净万物,滋润大地,为作物丰收提供必不可少的水分。食材名和模样的不断变化正是季节流转的象征。上一刻还在怀念逝去的夏天,下一刻寒冷就已经到来。这个季节又被称作“寄向”,援引怀石料理中招待宾客时所用的食器因人而异的意思。主人故意不用成套,或是缺了角的、修补过的器皿。搭配瓷陶有多种方法,并不是随便拿一只来用的。用什么碗盘必须事先设计好,才有搭配的乐趣。一般人家庭虽不会像料亭那样讲究,但从不成套的食器中发现美正是日本独特的审美意识所在。装盛的方法也随食器的不同而变化。在被装饰得如同新春的空间里端坐,品一杯新茶,你会发现,古人将生活的步调与四季调和、在大自然的变化中寻求幸福的美好习俗一直延续至今。对此深深的感恩,也渗透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火焚祭时,孩子们最期待的就是烤橘子。把橘子放在焚烧护摩木牌的余烬上,橘子皮烤得焦黑,但剥开后暖烘烘的果肉更甜了,非常好吃。传说吃了烤橘子就不会感冒,因此这是每年火焚祭人们必吃的食物。就算是简单的家庭料理,烹饪时也饱含情意,以季节或时令节日为主题,精心搭配食器,这样的料理吃进口中,感受必然是丰盛的。民间传说南瓜、胡萝卜、莲藕一起吃能交好运,南瓜便成了冬至必吃的一种食物。京都话里有“始末”这一词,意思和“别浪费”有点像,但不同于“小气”,指的是把一种食物吃干净。全家人齐聚一堂,喝掉新年的第一杯大福茶——元旦就从这时开始。有时,我们是在雪花纷飞、梅花绽放的严寒和柔美中迎来新春的。就这样,新的一年又开始了。尽情享受同一种植物在一年四季中的不同美味,这自古以来的智慧,是京都人在四季轮回中学会的。
  •     作为一名伴随川味美食长大的人,对日本料理其实不怎么感冒。但是翻看完这本《京料理》,依然看出了很多美食共通之处,也颇有趣味:1、京料理是讲京都地区的烹调方式,被认为最悠久和正宗(莫名想起梁思成在二战期间美军轰炸时把京都从地图上圈出来请求保护,他认为古建筑是属于全人类的文化遗产)。2、美食的取材和做法上,非常讲究节气时令,春天的山椒花,夏天的毛豆,秋天的海鳗,冬天的蚬贝……体现了四季的变换,彰显着食物与自然的调和。其中不同的节日(女儿节、盂兰盆节等)对应不同的食物,深受中华传统文化影响。3、很多菜名取得非常诗意:比如:“初雁”、“紫菀”……浓厚的古典中国风,反倒是国内越来越不讲究这些了。4、和川味食物的取材有很多相通处,只是做得清淡了很多,比如腌菜、新姜、竹笋、豌豆、蕨菜、油菜花、芋头、青豆……哎呀,再写要流口水了 。ps:小书200来页(随赠两张精致明信片),书中多是图片,大半小时就能翻完,适合放在日式餐厅等候区的书架上。

精彩短评 (总计30条)

  •     一直认为,美食勾起的食欲不利于清心寡欲。虽然嘴馋时也会贪吃,却不会阅读关于美食的书籍,大概是骨子里觉得吃和思想的丰富是俗雅之分的两回事。最近凑巧看了很多关于美食的书,彻底改变了以前的观念,真正的美食是原汁原味、顺应节气的欣喜,是体悟自然、增加生活乐趣的途径,而不是对浓油重料的贪得无厌之情。味道、气息、口感、制作料理的精细过程,同世间其他美好一样值得赞赏珍藏。 这本书描绘一年四季京都料理的特色,还有些地方节庆活动,看着很是津津有味…
  •     sisyphe tachiyomi
  •     图片比文字美丽,因为食材太陌生了,影响了阅读的快感。但是被目录的渐变的青色美哭。希望以后能住在京都。
  •     很有逼格和品位的一本书,可惜没有肉啊!
  •     春夏交替,四季流转,自然的食材,简单的处理便是美味佳肴。日本人对于饮食文化的传承真的做的很好。
  •     清淡而韵味悠远。
  •     非常日式的装帧设计,养眼~
  •     设计装帧神马的都很棒,内容实际上比较少。然后琢磨了一下很多料理的制作方法,想想就不大好吃,囧
  •     好美啊 我爱京都
  •     风雅且有趣,饱含生活的智慧,不仅是侘寂。
  •     从四时节气浮光掠影聊到各式应季的食材和料理,小窥京都风物,一个小时就能翻完,小有趣味,看起来轻松愉悦。
  •     开卷有益
  •     食之道,旬之味,器之美。有别于人均上千的怀石,寻常生活中的京都料理更有风土人情味儿。
  •     中国人吃饭总是有人间烟火的气息,三三两两、三五成群,有熙熙攘攘的热闹感;日本人带着一种郑重的仪式感,从杯碗茶碟的搭配,到食物上桌的顺序,都遵循着古老的传统。看到秋、冬部分的时候突然就想到了《小森林》,图片里的食物瞬间就变得动态起来了。
  •     这不是一本可口的书,这是一本风雅的书。四季流转,一年又一年,不变的是风雅之心~
  •     作为出行前的必修吧
  •     庆幸没做这套书...
  •     日本料理不仅仅是味道的享受,也是视觉的享受。
  •     起名有问题,应该叫《京都四季吃什么》,并不是在讲所谓的“京都的料理”,也不是在说怀石会席。
  •     下次去京都可以带一本
  •     装帧图片非常好看,那些装食物的器皿让人看不够。对食物和季节的仪式感,我很喜欢,也受教。
  •     2017.03.09 虹口区图书馆。
  •     不是着重体现京都料理的奢华,而是按四季交替展现京料理的特色,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照片也是拍的相当雅致,美食与美器,加上和节庆一起介绍的风俗,感觉是更亲民的日常佳肴
  •     按季节梳理。难得在简体版里能找到这种类型的书籍。不是资深人士写不出来,还附有菜谱,赞。
  •     很“清香”的一本书…虽然…我…还…是…喜…欢…吃…肉…
  •     在书店站着看,看得我饿得不行了…说到底还是京都地的食材丰富啊,好的食材只需要最简朴的加工,除此之外,能有获得当地时令食材的途径也是很让人羡慕的。今天正好和母上大人讨论做菜的问题,曰做菜第一要务就是掌握火候,找到蔬菜最好吃的一瞬间,过多的添加会破坏蔬菜自己的味道。ps她炒素菜的火候和盐量的把握真的很让我佩服。
  •     这就是一本高级菜谱!精美图片配上说明文字(每小节还附有做法),套装三本:妖怪+和果子+京料理。新星老爱出这种欣赏性(形式)>可读性(内容)的书(ー_ー)!!要不是促销加收藏目的我才不买。
  •     日本人穷极入微的生活哲学很值得创意人学习。将有限的物质文明赋予无限的精神价值,将穷山恶水物产贫瘠活成一种美学,这里面的智慧和思辨真的值得中华泱泱大国思夷长技。
  •     京都,是日本我最喜欢的城市,没有之一。京都的寺庙和园林很多,道路两旁能看到很多穿着和服脚踏木屐的男女,形成了一道只有京都才能有的风景。到了京都,除了欣赏古都建筑和文化韵味外,就是要品尝京料理了。 京料理,就是充分运用手边已有的新鲜蔬菜,只佐以出汁和少许调料突出它们的风味。京料理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有所变化,书中详细介绍了每个季节的京料理以及图片和简单的做法,看着就让人很有食欲。其中还穿插介绍了某些节日需要吃的固定料理,还另外介绍了著名的怀石料理流程,真是学到了很多知识。 这本书,让我更加坚定了再次去往京都的决心,京料理,需要用心去品尝。
  •     专栏结集,料理常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