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艺术

出版日期:2016-6
ISBN:9787540476303
作者:林语堂
页数:400页

内容概要

林语堂(1895—1976)一代国学大师,曾多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中国作家。著有《生活的艺术》《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等,并将孔孟老庄哲学和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学作品英译推介海外,是第一位以英文书写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也是集语言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知名学者。

作者简介

林语堂在书中谈论了庄子的淡泊,赞扬了陶渊明的闲适,诵读了《归去来兮辞》,还讲解了《圣经》故事,谈及中国人如何品茗,如何行酒令,如何观山,如何玩水,如何看云,如何鉴石,如何养花、蓄鸟、赏雪、听雨、吟风、弄月,等等。林语堂将中国人旷怀达观、陶情遣兴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东方情调皆诉诸笔下,娓娓道出了一个可供仿效的完美生活方式的范本、快意人生的典型,展现出诗样人生、才情人生、幽默人生、智慧人生的别样风情。


 生活的艺术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终于读完林语堂先生的《生活的艺术》,比最初预计的时间长了许多,书中讲了许多关于中国人的思想、生活、文化等,同时与西方作对比,期间尽可现出一个文人深刻但不晦涩的思想和生活经验,或者说是一个叼着烟斗的身世所供状的关于人生的一种“抒情哲学”。我是极喜欢先生在书中关于中国人个性的观点的,这不禁让我想到“东方美”,在我的印象中东方美所代表的就是中国美,一种真实的与本真的人性有关的不刻意修饰不矫揉造作的美。书中先是用“醒觉”、“关于人类的观念”、“我们的动物性遗产”、“论近人情”几个篇章大概论述了关于我们人类本身的一些特性的个人观点,接着便是进入真正的生活艺术的时刻了。林语堂先生在书中谈论了庄子的淡薄,谈论了半半的中庸之道,赞扬了逃避政治但不逃避生活、相反是爱好人生过得闲适的陶渊明;他亦思考了生命的享受,探讨快乐问题,指出人类的快乐属于感觉;他强调悠闲的重要:尘世是唯一的天堂,在我们还未移居到别的星球之前,我们的一生都是在脚下的这片土地度过。不一定都得像美国素有的那三种恶习(讲求效率、讲求准时、希望事业成功)一样活得不快乐,花不能常好,月不能常圆,何不保持一颗悠闲的心,淡定地将生活品出味道!而后,林语堂先生谈及中国人如何品茗,如何行酒令,如何观山玩水,如何看云鉴石,如何养花、蓄鸟、赏雪、听雨、吟风、弄月,等等。中国人的心是富有诗意的,在和自然共处的这许多年间,我们不断地欣赏自然、享受自然、赞美自然,用一份浓厚的难以磨灭的情怀将自己置于其中,生活也因此变得更加雅致、更有味道、更显美妙。而先生则是将中国人的这份旷怀达观、陶情遣兴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东方情调皆诉诸笔下,向西方人娓娓道出了一个可供效仿的完美生活方式的范本、快意人生的典型,展现出诗样人生、才情人生、幽默人生智慧人生的别样风情。这别致的东方美就像是苏东坡的那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一般,自带着一片天地间的赤诚,展现的是一份豁达的豪情,是对于生命的享受,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旅途的沉醉,对于简单生活的痴迷。当我们走得疲惫的时候,何不停一停去找寻一条生活的艺术之路。我们的生活所包含是别有一番韵味的东方美,不同于美国,不同于英国,不同于这个星球上的任意一个别的国家。我始终坚信,“东方美”是无法被替代的,因这其中形成的是根深蒂固的强大的艺术,而在这本书中,林语堂先生那些独到的见解和着其中简单幽默的语言及有趣的故事就能够让我们思考到太多、太多。
  •     《生活的艺术》是林语堂在《吾国与吾民》大获成功后,写的第二部向美国介绍中国哲学文化书籍。这位国学大师在文中写到,曾想把书名定为“抒情哲学”,可翻开这本书,不曾想却有治愈的作用。尽管“读一本书,就像和一个伟大的人对话”这种说法由来已久,看《生活的艺术》却第一次在读书的过程中产生了心神安宁的感觉。林语堂在文中,中西哲学宗教思想、历史段子、艺术人物信手拈来,庞大的知识体系和阅读量令人惊叹。这本书不建议一口气读完,分开几天,每次读上几篇,不失为一种享受。每当有些焦躁的时候,书中的文字都能起到镇静剂般的作用,令人看着看着,心绪就渐渐平复安稳下来。能写下这些文字的人,想必也是位身心安稳,不骄不躁的智者。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生活的艺术可以引申为生活的社会意识形态。众所周知,任何时代,都不会在一个社会中仅存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生活的艺术》与其说反映了中国人的意识形态,倒不如说是书写了林语堂如何看待中国的意识形态。他潇洒脱尘的世界观令很多人想往,早已自成一派发展成一门艺术了。曾有人说过,看《生活的艺术》要从孤岛上看,在城市中看到这本书你会很悲哀,因为城市中不不具备林语堂笔下的生活。我却持相反的观点,毕竟人还是很贱的,当你生活在闲适逍遥之中,还需要读和你人生相差无几的著述吗?恰恰是都市中的人,读到这样的书,才会充满无限遐思,对“放浪者”的生活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人生很不可思议又有趣的一点就是,你的肉体经由看不见的锁链与现实相连,灵魂却可以漂到任何想栖息的地方神游,做自己想做的梦。
  •     01前几天,我几位朋友去位于江苏无锡灵山的“灵山小镇·拈花湾”游览了一番。看他们朋友圈晒出来的图,小桥假山、流水淙淙,遍布着古色古香的景致,一行人抄佛经、读典籍,很是有一番“化外散仙”自得其乐的模样。回来后,他们极力推荐我也去体验一番:“他们有一小时、两小时……半天、全天‘禅乐生活方式’供你选择,那边美食也很多,去玩玩吧!”就我贫乏的宗教知识而言,我从未想过“禅”这种生活方式和人生智慧,也可以变为以“小时”为单位的商业化体验式旅游;而几位朋友游览归来之后,生活方式一如既往:刷微博微信、iPad上看IP剧、论坛里灌水掐架……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体验“禅意”的生活方式,仅仅是一种逢场作戏的“体验”和一时兴起的拍照留念就算数么?02对这个问题心怀疑问之际,我读到了林语堂先生的《生活的艺术》这本书。年少读书时曾在图书馆翻过此书,但当时年纪尚小,还不能完全领略大师作品中凝练的智慧与心得;而今借林语堂先生逝世四十周年之际,湖南文艺出版社为表纪念,将林语堂先生的多本著作再版发行以飨读者,我也得以有机会好好读一读这本凝聚着大师毕生智慧与哲思的著作。《吾国与吾民》在美国引起强烈反响后,林语堂先生用英文写就了这部《生活的艺术》,“该书于1937年在美国出版,次年便居美国畅销书排行榜榜首达52周。”学了20多年英语,却始终张口说不出一句顺溜的句子;做了无数套英语习题,却没有完整地读过莎士比亚和王尔德。难以想象,林语堂先生是有怎样学贯中西的积淀与学识,才能用英文向西方世界将东方智慧与文化介绍的如此细致、形象。正如先生在“自序”中所说:“本书是一种私人的供状,供认我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所得的经验。……我本想题这本书的名字为‘抒情哲学’,用抒情一词说明这里面所讲的是一些私人的观念……我并不读中学而只是直接拿人生当做课本。”在书中,作者论庄子、赞陶渊明;诵读《归来去兮辞》,讨论《圣经》故事的启示;关于品茗、行酒、看云、鉴石、养花、听雨、吟风……先生自有自己的一番妙谈和体会。用自己的生花妙笔,先生在中西方文化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将中国人旷怀达观,陶情遣兴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东方情调皆诉诸笔下,向西方人娓娓道出了一个可供仿效的完美生活方式的范本、快意人生的典型。”03和一位朋友探讨写作时,他曾经发出过这样一句感叹:“好的书籍是会塑造一个人的。”在阅读《生活的艺术》的过程中,由于积累有限,我很多次都读到一半然后去翻阅、查找相关文献材料,才能勉力领会大师的哲思之一二;“书到用时方恨少”,只是读到大师的文字,便觉得自己的才疏学浅更加暴露无遗。回到文章的开头我的困惑,作为在钢筋水泥石头森林中为生计苦苦挣扎的现代人,我们如想要体会“生活的艺术”、体验“禅思”的魅力,就必须要依托于人工精心打造的“禅文化精品基地”吗?今天晚上,我正好读到第五章“谁最会享受人生”之“爱好人生者:陶渊明”一节,在大师的指引下,重读了一遍《归来去辞》。“他就是这样过他的一生,做一个无忧无虑的、心地坦白的、谦逊简朴的乡间诗人,一个智慧而快乐的老人。”于他而言,庭院中的一朵小花、树木上新发出的一根枝丫,都有着说不尽的故事与情怀;回归了田园与家庭,他的笔下,诞生了“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诗歌”。“陶渊明也是整个中国文学传统上最和谐最完美的人物”,“在我看来,陶渊明代表一种中国文化的奇怪特质,即一种耽于肉欲和灵的妄尊的奇怪混合,是一种不流于制欲的精神生活和耽于肉欲的物质生活的奇怪混合,在这奇怪混合中,七情和心灵始终是和谐的……”而读到这段,我同样要为本书的翻译献上我的膝盖!“越裔汉”,何许人也?特地去百度了一下,“豆瓣读书”曾经有个帖子专门讨论把林语堂先生的书翻译的如此风雅的这位“越裔汉”大神,原来,已经有豆友们做出过回答了---“这本书的译者是为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越裔先生。所谓汉,是因为很多图书编辑将‘林语堂 英著 越裔 汉译’错解为‘越裔汉’了。”能读到这样“信、达、雅”兼具的译作,实乃快哉。—2016.8.16夜—

精彩短评 (总计10条)

  •     主要就是带给你一种轻松的态度。但是看到对吸烟的看法时就知道这本书写的太主观
  •     会生活、懂生活,睿智的人生!
  •     特喜欢林语堂老师的语言风格~
  •     体会一把智慧人生,大受启发~
  •     领悟到了智慧和情趣,学习一下!
  •     是热爱生活之人
  •     篇幅有些过长,引用了较多大可不必引用的材料,觉得有些话点到就好。但观点确实让我感到一新,扩展了我的视野,跟最初看到这个书名时所想的内容不一样。
  •     只有生育才有尊严还有价值,这是多么老旧的直男癌晚期观点。我还认真读过看有没有思考严密的论据,并没有。考虑到是百年前的言论也就不说什么了,如果今天还有人信这套,那真是老顽固了。
  •     思想家林氏之哲思,乐活者林氏之品味,即使今日读来仍受益匪浅,颇有所思~
  •      大师经典之作,受教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