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小集6

出版日期:2014-8-1
ISBN:9787218093655
作者:蓝英年
页数:199页

内容概要

作者介绍
蓝英年,一九三三年生,江苏吴江人。北京师范大学苏联文学研究所教授。离休前翻译出版《滨河街公寓》(与人合译)、《库普林中短篇小说选》《日瓦戈医生》(与人合译)、《果戈理是怎样写作的》《回忆果戈理》《亚玛街》等。离休后著有《青山遮不住》《寻墓者说》《被现实撞碎的生命之舟》《回眸莫斯科》《苦味酒》《历史的喘息》《从苏联到俄罗斯》(与人合著)、《那么远,那么近》《长河流月去无声》,翻译作品有《邪恶势力》(与人合译)、《塞纳河畔》《捍卫记忆》,并重译《滨河街公寓》和《日瓦戈医生》。

书籍目录

目录
序辑一 记忆1.在梁漱溟家过夜2.掉了皮的纪念册3.长忆吴牛喘月时4.话说张东荪5.怀念蒋路6.流沙河7.且与鬼狐为伍8.道旁甜李9.在苏联办年货辑二 悦读10.世事关心天地间11.暴风骤雨的时代12.话剧《彼得大帝》彩排记13.诠释西蒙诺夫的抒情诗《等着我吧》14.与果戈理对话15.与果戈理没结婚16.姑娘为何变成老马17.可当史书读18.共产国际的收支19.“向帕夫利克看齐!”20.俄国人眼里的康生

作者简介

编辑推荐
知识分子的骄傲,在于遵从良知。 《日瓦戈医生》让世人知道作为翻译家的蓝英年, 《寻墓者说》让人了解作为俄罗斯文学点灯人的他, 《那些人,那些事》将让你牢记作为思想家的蓝英年。 平静的叙述,震撼的力度,剖析抗战、内战、反右、文革人生历程,还原苏联历史文化真相,回顾反思大时代下知识分子的生活百态,让人在文字里找回失落已久的人性真相。“百家小集”书系第一辑:
内容提要
《那些人,那些事》前半部是个人自叙,作为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民国时期北大教授蓝公武的公子,蓝英年回忆了少年时代对梁漱溟、张东荪等人的印象,与史学家漆侠、翻译家蒋路和诗人流沙河的交往,对他们的人生际遇和所处的历史环境做了深入梳理,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细节和历史判断。 对于自己八十年的人生过往,蓝英年以睿智的目光加幽默的笔触信手写来,其间反右、“文革”等看似传奇实为尴尬的人生遭遇,再现了三十年代出生的一代知识分子的典型人生。 《那些人,那些事》后半部是对苏联历史真相的揭秘。作为苏俄文学翻译名家,蓝英年曾凭《日瓦戈医生》等译著广为人知,而自八十年代末起不断挖掘苏联历史文化真相,又使读者了解了作为史学家和思想家的他。由蓝英年钩沉的历史案例,不少有着国人似曾相识的面貌,触发共鸣。 比如《向帕夫列夫看齐》,便通过对苏联树立的一位少年英雄形象造假过程的调查,解开了背后的历史谜团;《与果戈理对话》采用将现代发生的事件追问古人的方式,引发人对历史的反思;《共产国际的收支》以细密的资料和生动的叙述,再现了苏维埃政权初创时援助兄弟党的粗粝过程。 本书将作者自叙与挖掘苏联历史真相结合在一起,看似不相干,而深意自在其中,无论是回忆、揭秘,都让人感受到了在历史大动荡下,普通人的无奈和渺小。 《那些人,那些事》是蓝英年近年最具社会影响的文章结集。 本书收入广东人民出版社“百家小集”书系——口袋中的百家讲坛,思想界的小集大雅。云集学人,结集最新思想随笔,与知识分子面对面。


 百家小集6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文/贝叶文 编辑,广州蓝英年先生是近代爱国民主人士、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翻译者蓝公武先生的哲嗣,蓝先生翻译的《日瓦戈医生》、《滨河街公寓》等苏联文学名著是公认的佳作。这次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那些人,那些事》一书,结集了蓝先生近年在各类报刊发表过的随笔文章,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记录了蓝先生在文革那段“且与鬼狐为伍”时期的回忆文章,第二部分主要是书评和读书笔记、随笔。这些文章篇幅不长,但可读性都较强,有许多耐人回味的历史细节,沉重的历史以幽默的笔调和细节故事表现出来,感觉另有一种悲凉的情调。蓝先生文革期间被揪出来,跟宋史学家漆侠成为第一批“牛鬼蛇神”,在回忆的文章里面蓝先生记录了他们如何保护自己———“且与鬼狐为伍”的系列措施。譬如注意身体健康,跟漆侠先生偷偷出外下馆子改善伙食的故事,他们清醒地知道文革不会一直持续,总有结束的时候,所以应该学会保护自己,不伤害别人。另外他们还偷空看书,尽量不让运动浪费掉生命时间,甚至在开批判会的时候,蓝先生也在心里默念和温习空闲时间读过的书。最有趣的是,他为了保存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原文本的故事。蓝英年先生早在1958年就托美国的叔叔给他寄来《日瓦戈医生》,后来文革,为了抄家不被烧毁,他想出一个办法,将《日瓦戈医生》摆在书架最显眼的位置上,夹在马恩列斯俄文版的著作当中。“红卫兵再无知也不敢抄马恩列斯的著作”,书封面是一棵果实累累的大树被烈火焚烧,“可以解释为世界革命的熊熊烈火”,这本书就这样逃过文革一劫。到了八十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冯南江断定中国肯定没有俄文版的《日瓦戈医生》,蓝先生终于拿出这本书,并在出版社的邀请下翻译出了这本名著。由于坚定的信念,经历了凄风苦雨,他和漆侠先生总算迎来了文革结束后的文化学术春天,漆侠先生抓紧时间著述,写成了《宋代经济史》等多部宋史学术著作,蓝英年先生则翻译了多部俄国、苏联文学名著。蓝先生因为翻译俄国、苏联文学的缘故,对俄国文学家和俄国历史也颇有研究。书中收录了一篇讨论果戈理没结婚的文章,对果戈理为什么一辈子没结婚做了一些探讨。果戈理出身小地主家庭,他虽然因为小说《死魂灵》成名,但在果戈理生活的时代,艺术家不过是被贵族视为戏子一类的弄臣,没有社会地位,他喜欢上了一个公爵的女儿,但果戈理的求婚激怒了公爵一家,遭到他们的拒绝,并从此不许果戈理踏入家门,此事对果戈理的刺激很大,从此他患上了忧郁症。果戈理活了四十三岁,从此再没有向与女人求婚或女人恋爱的记载。《“向帕夫利克看齐!”》一文讲述了苏联塑造的少先队小英雄帕夫利克·莫罗佐夫背后的真实故事,苏联对帕夫利克的宣传超过了所有人,甚至超过了斯大林,这个小英雄的英雄事迹是告发父亲。原来农业集体化时期,苏联政府需要大量粮食来换取外汇,从而迅速实现工业化,集体化政策遭到了农民的抵制,农民不愿意上缴他们赖以维生的口粮。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必须从家庭突破,而思想单纯的儿童正是突破口。为了强迫农民上缴粮食,想出了“儿子反对老子”的模式,儿子———告密者从内部破坏家庭,使家庭丧失抗拒能力。家庭必须变成国家的基层组织,服从国家并受它监督。造成六亲不认的社会模式,是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新政策鼓励告密,规定揭发藏匿粮食的富农,揭发者获得被没收富农财产的百分之二十五,许多人把告密当成一种致富的捷径,踊跃揭发富农成为那个时代的常态。“但过于积极的农民,一连揭发四个富农,便获得百分之百的富农财富,自己也变成富农”,也要被打倒,变成廉价劳动力。共产国际(第三国际)是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后,在列宁、托洛茨基等人主导下成立的旨在实现世界革命的组织,当时他们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认为共产主义的成功要依赖全世界革命,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革命的成功。革命是烧钱的事业,欧洲共产党虽然要革命,但是缺乏经费,列宁等人是坚决支持世界革命的,认为苏共为世界革命者提供经费义不容辞,理应解囊相助。那么共产国际资助各国革命的钱从哪里来?蓝先生在《共产国际的开支》一文中,做了分析。当时新成立的苏联政权哪来那么多钱支持世界革命呢?原来依靠没收俄国教会的财产。历代沙皇、富商、信徒捐献了不知多少钱财和珍宝给教会组织,教会则用这些财产做公益事业,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而且还在革命的饥荒年代大搞施舍救济的慈善事业,这让列宁对此类善举异常反感,认为任何善举都是资产阶级的诡计,会威胁刚刚成立的革命政权,列宁声称“政府必须抢劫教堂”,“掠夺‘掠夺来的财物’”。其实这也不是什么新点子,早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革命政府为了应对国内经济危机和通货膨胀就发明了没收教会财产的手段,而我国民国时期,国民党孙科还曾拍卖广州大佛寺,来解决政府财政困难。看来古往今来的革命政府都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这些从教堂没收的财物和珍宝就直接送给各国革命者充当革命经费之用,各国革命者变成了珠宝走私商人。共产国际执委会的财物是严格保密的,多半没有记载,共产国际的所有收支就成了一笔糊涂账。见报链接http://epaper.nandu.com/epaper/C/html/2014-08/31/content_3305833.htm?div=-1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还可以,蓝其实还是底蕴浅了些
  •     我喜欢的几篇:在苏联办年货、话剧《彼得大帝》彩排记、与果戈理对话、共产国际的收支、“向帕夫利克看齐!”、俄国人眼里的康生。
  •     翻译家蓝英年是清醒、犀利和敏锐的,他对老一代文化人的追忆有切身的感受,不是泛泛而谈,他对翻译界的乱象分析到位,他的阅读笔记都言之有物。本书分二辑,上辑是记忆,写到梁漱溟抗争往事、父亲蓝公武、与宋史专家漆侠在文革时同甘共苦、张东荪与北京和平解放、俄语编辑大家蒋路的学识和认真、流沙河的小诗、作者对文革的认知和应对……二辑是悦读,读资中筠、袁鹰,谈俄罗斯文学中的话剧、诗歌,谈论果戈里时代的文学和人,三套车翻译中老马是错译实为姑娘以及翻译谬误之例不胜枚举,如死魂灵其实应是死农奴等。关于共产国际的经费来源和运作、爱伦堡名作的妙处、帕弗里克小英雄的真相、康生靠整人起家的真相等都具震撼力量。
  •     关于俄国文学和苏联历史的几章非常有趣,也了解了其他一些人和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