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空间

出版日期:2015-5
ISBN:9787536074476
作者:[波兰] 切斯瓦夫·米沃什
页数:164页

内容概要

切斯瓦夫·米沃什,一九一一年生于立陶宛,二战时参加了华沙的抵抗纳粹的运动,战后作为波兰文化专员在纽约、华盛顿和巴黎工作。一九五一年出走巴黎,一九六〇年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是美国人文艺术学院会员之一。一九八〇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二〇〇四年去世。米沃什的诗歌注重内容和感受,广阔而深邃地映射了二十世纪东欧、西欧和美国的动荡历史和命运。其主要著作除了诗歌外,还有《乌尔罗地》《路边狗》《被禁锢的头脑》等随笔和思想性著作,被视为二十世纪东欧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周伟驰,翻译家、诗人和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所研究员。出版有译诗集《沃伦诗选》《梅利尔诗选》《英美十人诗选》,诗集《蜃景》《避雷针让闪电从身上经过》,诗歌评论集《旅人的良夜》和《小回答》。

书籍目录

记忆,阅读,另一种目光(总序) 高兴
米沃什晚期诗歌中的历史与形而上(中译本前言) 周伟驰
第一部分
第二空间
晚熟
假如没有上帝
在克拉科夫
框架
维尔基
优势
教我手艺的一个师傅
一次停留
一个老妇人
同学
房客
守护天使
美丽的陌生人
贬低本性
我现在应该
高地
不适
倾听我
科学家们
商贩
保险柜

退化
新时代
眼睛
笔记本
多层次的人
第二部分
塞维利奴斯神父
第三部分
关于神学的论文
第四部分
学徒
第五部分
俄耳甫斯和欧律狄刻

作者简介

《第二空间》是米沃什晚年最后一本诗集,在他去世那年出版,写作时诗人已逾九十岁。如同诸多伟大的作家高龄时一样,面临大限,此时他们往往从宗教的角度寻找“生死”这个永恒问题的答案,是一生寻遍之后的唯一归宿吗?时间的意义、生命的真相,乃至神学的真伪,等等,一个老人的思考,远离了尘世的纷扰,而与终极终极世界更相接近,安静,广阔,深邃,悲悯。
米沃什在国内已经享有深远的影响,有众多崇拜者,这本诗集是首席推出,当能引起读者关注。


 第二空间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当一个90岁的老人还在写诗时,这种心境让不到四十的我实在难以想象和猜度,原因不仅仅是高寿,更主要的是米沃什在空间上跨了东欧、西欧和美国,在时间维度上走了将近一个实际,在制度上跨了纳粹主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尤其是经历了德意志第三帝国“极端的年代”,自身就是一部活着的二十世纪西方史。自被尼采拒收的信徒希特勒颠覆性误解了“上帝死了”与“权力意志”后,此时就意味着达尔文已成了罪人,因为他把人降低到了动物层次了,人可以不关注灵魂,善恶之世界再也没有上帝律法在规制。纳粹之种族主义和优生学是把人视为物的极端表现,单纯从进化去看问题和处理问题,是欧洲道德堕落,发生惨无人道的种族大灭绝根由之一。米沃什来自波兰,系1980年诺奖获得者,更准确点是立陶宛,这是个传统天主教国家。其晚年的诗集《第二空间》系其九十岁作品,按照我们中国人来说,属于耄耋老人了,按照印度教看法,他早已进入了人生的第四个25年,开始寻求解脱。从他《第二空间》这本诗集里,我们看到,此时的他,考虑的不是制度,也不是生命之留恋,更多的是人性之根本——善与恶。关于“第二空间”,指的是一种超验正义,这种正义属于神界,作者写道:“灵魂把自己从肉体撕开翱翔。\它记得有一个"向上”。\也有一个“向下”。\我们真的对那别一个空间失却了信心?\天堂和地狱,都永远地消逝了?\若无超凡的牧场,如何得到拯救?\被定罪的,到哪里找到合适的住所?\让我们哭泣罢,哀恸损失的浩大。\让我们用煤渣把脸擦脏,再蓬乱头发。\让我们哀求把它还给我们:\那第二空间。”在欧洲基督教传统里,一直有天堂和地狱之别,以此来对好人和坏人进行最终奖惩。欧洲人在心脑上的矛盾从来没有像二十世纪这么剧烈过,在心灵上觉得应该有一个上帝来保证最终正义,但科学一次又一次存在难以证实上帝存在,以至于到尼采喊出“上帝死了”,没有了上帝作为最终裁判和审判者,人是不是什么都可以做?进化论的悲剧就在于,他把人降低到了动物层次,否定了人的神性来源和道德性,“我的上帝啊,这些人说着什么样的语言\穿着他们的白大衣。查尔斯•达尔文\在公开他的——如其所说,恶魔式的理论时,\至少有良心的痛楚。\而他们呢?说到底,他们的观念是这样的:\把老鼠隔离在不同的笼子里。\把人类隔离开来,把他们自己的同类\当作遗传学的浪费一笔划掉,毒死他们。”在《如果没有上帝》里作者写道:“如果没有上帝,\人也不是什么事都可以做。\他仍旧是他兄弟的照顾者,\他不能让他的兄弟忧愁,\说并没有上帝。”这首诗典型地表达了欧洲人的“心脑”矛盾,科技发展是一个对宗教除魅过程,上帝难以被证实存在,但如果没有上帝,意味着就什么都没有,只有虚无了,在这种情况下,人只能存在于神圣“悖论”中,被“异化”。身处“悖论”之中,米沃什他只能做一个道德上的哲学怀疑主义者,给不了人人任何更高的品质。也不给人所创造的上帝。但只有这样我,才能让悖论获得合法解释,才能跟他的本性和谐共处。然而他却“重复着‘我信上帝‘,我知道\我的信念并没有正当的理由。”尤其当他站在高凌于大海闪亮之上的台地时,望着远处海平线上巨大的移动着的船只时,阳光温暖着眼睛,人也被唤醒,感到全能的上帝就在身边活着,这种感觉,就如中国道家,当人回归大自然,登高望远,也许最揪心就舒服的体验就是道心的体验,觉知它,融化它,感觉自我无所不在,面对人世一切不可思议之杀戮,不得不再次询问上帝:恶自何来?如果上帝在我们身边,就不可能有这么多人们受这么多的苦。面对上帝第二空间之幻影,米沃什还是强调说“我尊重宗教,因为在这个痛苦的地球上\它乃是一首送葬的、抚慰人心的歌。”面对亲朋好友几乎都已不在世,不管是暗恋过的女同学,还是曾经的朋友,在长诗《俄耳甫斯和欧律狄刻》中,他像俄耳甫斯那样去冥界,想将他们召回,这个国度是一座迷宫,“到处是长廊和电梯。铅色的光不是光而是大地的黑暗。\电子狗无声的掠过。\他下降了许多层,一百层,三百层。”成群的幽灵围绕着他,他认出了一些面孔,感受到他的生命及其罪过,也害怕碰到哪些他伤害过的人,但她们都早已失去了记忆的能力,只给他漠然的一瞥。“他发冷,意识到他是在‘乌有之所’。/在千万个冰结了的世纪之下,/在代代人老朽于其上的尘封的小径上,/在一个看起来没有底也没有终的国度里。”在这里我们看到,冥界也不是古希腊神话里的冥界了,没有卡戎之船载渡,他遵循了告谕,但等他掉转了头,发现后的小径上空无一人。在恍惚中,清晨来领,只有药草的香味,蜜蜂低低的嗡鸣,使他才能够“倒头入睡,面颊贴在被太阳烤暖了的地上”。对九十岁的人来说了,随着肌体衰微,思维迟钝,人生的阅历丰富了对生命的体验,对生命的认识也有了一个门洞大开的体悟,就是《晚熟》里写道的:“要迟到接近九十岁后,我才逐渐地\感到有一扇门在我里面打开,我走进了\清晨的澄澈之中。\我的前生一个接一个地在离开,\象船舰,带了它们的悲哀。”但彼岸世界不再是古希腊神话里的哈德斯的府邸,没有居所,没有冥河,更没有渡神卡戎,在那边则是虚无。没有任何可触、可看、可听、可尝之物,地狱之门不是暗无天日,相反,地球是地狱的前厅。面对“上帝死了!”欧洲人出现的信仰空白和虚无。第二空间之天堂和地狱是否还存在?如果不存在,人该如何自我救赎,是米沃什考虑的问题,尤其在民族国家这一猛兽藩篱中,个体的自我救赎何去何从?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诗艺还是有所衰退,不过考虑是90岁写的,也就释然了
  •     一个诚实的诗人在生命终止之前写的最为质拙最为朴实也是最为诚挚的诗篇,包括对神性,对生命体,对那些有限或无限的未知,一次最为动情的追问,和最为真实的告解。
  •     米沃什晚年的诗更像是在追忆在忏悔。喜欢最后一首诗《俄耳甫斯与欧律狄刻》的结尾。
  •     米沃什只是一个三流诗人
  •     其实我觉得写得很好,除了题材不太感兴趣
  •     “成群的幽灵围绕着他。/ 他辨认出了其中一些面孔。/ 他感受到了血流的节奏/ 他强烈地感受到了他生命及其罪过 / 害怕碰到那些他伤害过的人。 / 但他们早已失去了记忆的能力 / 只是给予他漠然的一瞥。”
  •     俄耳甫斯和欧律狄刻
  •     完美。
  •     明澈不是苍白
  •     9月读完。我记得好像写过些东西的。在微信里都推荐了,米沃什的诗,实在非常得我心意,和特朗斯特罗姆都是比较击中我心的,计划了买一本。
  •     是不是翻译的问题
  •     感觉一般。
  •     无法进入其语境,站在远处,看远处,远处是空洞。
  •     一本诗集,不知道为什么就买了。但是作为一个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这本诗集还是很有意思的。这本诗集讨论了宗教、爱情、友情和很多很多东西。作者的语言是时而富有激情的,时而是阴郁感伤的,时而是虔诚纯洁的。嗯,诗集看上去很难读,不过坚持读下去还是很棒的。不要说我文艺,这本诗集一点也不文艺,甚至有点中二。
  •     啊!886!只看到了第二部分。
  •     宗教诗
  •     每次遇到读不懂的总是一堆人说翻译...其实感觉这本不是翻译问题,尽管还是读不怎么懂。
  •     化境之作。
  •     。。
  •     抒情诗人们常常有冷酷的心。 这就像医疗中的状态。艺术之完美 常常要以这般的折磨作为代价。
  •     “我尽我所能,带着愤怒和乏力 / 并不相信世界上有谁会需要它……”
  •     宗教意味重的诗不合我意...另外,能够理解译者的良苦用心,尽量忠于原意,加上注解解释,但真的很影响阅读。译文不明所以,跳到注解打断了情绪。
  •     差不多解释了我对宗教的根本性困惑
  •     我一天信,一天不信。自然,我是一个怀疑主义者,但我跟他们一起唱,于是克服了存在于我的私人宗教和仪式宗教之间的矛盾。 我走进了清晨的澄澈之中。 诗人不应该讨好大众的想象。
  •     年老说什么都苍白,除了说老
  •     #读书进度#“ 我感到自己是一个孩子在教导成年人,给出的劝告像纸做的大坝对着狂暴的溪流。”
  •     老年写的,看出版日期,正是去世那年。很大比重在论述信点啥的问题,还有交代师承,奥斯卡。读感棒。
  •     好啰嗦,好说教?原文还是翻译的问题?
  •     老米晚年的诗没什么诗味道,翻译也很奇怪。
  •     真心觉得米沃什在这本诗集里的诗艺衰退了,弥漫着宗教的呓语。
  •     温柔。
  •     背离耶路撒冷的耶路撒冷 一个实际悲观的人的信仰挣扎
  •     对宗教没什么兴趣的我看得好难受…………全图书馆也就这一本米沃什的书 sigh
  •     #23 哲学(神学)诗不行,叙事情诗很好。
  •     感觉初读米沃什不应该选这本,宗教意味太强。两次提到William Blake~布罗茨基和庞德的墓都在威尼斯哎。
  •     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极为精湛。
  •     “你是你自己 不被命运的精确所捕捉”
  •     “我尊重宗教,因为在这个痛苦的地球上 它乃是一首送葬的、抚慰人心的歌。”
  •     翻译太差
  •     老昏头了
  •     最后的米沃什。带着一个世纪的死亡仰望天堂。
  •     沉重的宗教反思。对兄长的致敬完全看不懂。
  •     在《关于神学的论文》里他那么虔诚,以至于质疑自己这份敬意时那么刻薄,就好像他是最离经背道者。而第一部分的日常,有冬日晨曦稀薄空气的透明感。
  •     里面涉及到了历史文化背景及米沃什信深厚的文学素养,在年老时化作对生命最深沉的哲思,确实非我现在这个水平和年纪读得懂的
  •     这是我心中期待的米沃什?难不成是我年龄未到,不懂其中宗教深意?无感。。。
  •     它永久地喑哑了一个情人的呻吟:在淡紫色的灰烬里,在留着残茬的田野和灰暗当中,像一块橙黄色的瑕疵的,是你赤裸燃烧的灌木丛。
  •     喜欢第三部分《关于神学的论文》
  •     昏庸
  •     相比起米沃什的诗 我更喜欢他的文
  •     说实话,读起来不是太懂。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