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文学十五讲

出版日期:2015-7
ISBN:9787203090531
作者:孙郁
页数:324页

内容概要

孙郁,1957年出生。曾任北京鲁迅博物馆馆长、《北京日报》文艺周刊主编,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鲁迅研究月刊》主编。主要著作有《革命时代的士大夫—汪曾祺闲录》《写作的叛徒》《周作人和他的苦雨斋》《百年苦梦》等。

书籍目录

清末民初的文学生态 001
新文学的起点 021
旧派小说 041
旧诗词的余晖 063
鲁迅的暗功夫 091
新诗之路 113
老舍,灵魂丢失国度的歌哭者 149
曹禺的宿命之舟 163
沈从文的希腊小庙 181
学人笔记 199
梨园笔意 219
左派小说 235
萧红与黑土地上的亡灵们 255
旧屋檐下的张爱玲 275
草根与政治 293
后 记 315

作者简介

人大文学院院长、原鲁迅博物馆馆长                                                                                                                         第十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 • 年度文学评论家
孙郁作品
孙郁的研究,从鲁迅、胡适等人出发,观察旧时代的文人气象,审度当下的写作风向。他儒雅温润的文辞,体察灵魂的苦痛,传递生命的悲喜,经他讲述的思想和人生,沉重、真实,倍感亲切……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授奖辞
老舍,灵魂丢失国度的歌哭者
鲁迅的暗功夫
旧屋檐下的张爱玲
萧红与黑土地上的亡灵们
…………
本书集合了孙郁先生多年来在文学领域阅读与研究之所得,以突破流行模式与主流官方话语体系的个性体悟,论述民国时期的文学风气与流派,品评作家和作品,精彩淋漓。共分15个专题,内容涉及新文学、旧派小说、旧诗词、新诗、左派小说等文学概念,以及鲁迅、周作人、老舍、曹禺、沈从文、张爱玲、钱钟书、萧红等多位作家及其作品。
比如向我们揭示了鲁迅文字背后所隐藏的“暗功夫”,其在金石学、考古学、科学史、文字学、哲学、美学、民俗学、心理学、历史学等上面的广泛兴趣与驳杂的知识谱系,鲁迅语言的后面事实上是“拖着历史的长影”,才会有这样的厚度。又如,写张爱玲,说“她读人的时候,很是苛毒,连灵魂后的影子也不放过,将阴暗的东西一并钩出,也够得上是灵魂的审判者了”,又说她“是宁静的、傲视天下的独行者,她也有悲悯,但没有底层人的寒碜感”……都是很深刻的见解。
作为华语文学传媒大奖获得者,孙郁的文字优美洗练,能将文学史这样偏学术范畴的作品写得别开生面,毫不枯燥,读来趣味盎然。


 民国文学十五讲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民国文学十五讲》,是孙郁关于文学史的讲稿整理而成。现代文学史,想讲出点自己的意思不易,孙郁深有感触,“在文学院教书,自然要对文学史有一个表述框架,但突破流行的模式,并不容易。我只是以自己的趣味,做了一点尝试。”其实,在现代文学如梳如篦的研究中,想做一点尝试也是难的,而《民国文学十五讲》中,孙郁的趣味倒是不多不少地渗入了进去,索解一下,或可以略拓宽一下现代文学的维度。现代文学史,自然避不开鲁迅,而鲁迅研究,实在如掘地三尺,给人留下的余地太少。孙郁是鲁迅研究者,这次选择的视角乃“鲁迅的暗功夫”,的确有眼光,有着“自己的趣味”。鲁迅的文章、著作是摆在明面上的,而“暗功夫是摸不到的,是虚的存在,但爆发起来,却有大的内力”。孙郁以前写过《鲁迅藏画录》(及《鲁迅书影录》里的部分文章),对其在美术上的“暗功夫”已做了探讨,如今,更扩展到金石学、考古学、科学史、文字学、民俗学、翻译等领域,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尝试。这种探讨,也是与孙郁自身的经历息息相关的,他曾长期任职于鲁迅博物馆,极便利接触鲁迅的一万四千册藏书,鲜活地感受其知识谱系,“冰山理论”在这里是恰切的比喻。如考古学,“鲁迅藏书里德文和日文的考古报告有好多,看得出他非常关注这些东西。但是他在写文章的时候从来不谈。可是这些思想暗化在他的文化精神里面”;如收藏汉代画像,有历代拓本5100余种,6000余张,健朗阔大的风格,显然符合鲁迅的审美,且暗暗影响其写作;鲁迅抄录许多罕见的古文献资料,如《岭表录异》《蜂衙小记》《晏子春秋》《南方草木状》《桂海虞衡志》《释虫小记》《云谷杂记》等,对民俗、地方文化的偏爱昭显。在翻译领域,孙郁说,“鲁迅首先是一个翻译家,其次才是一个作家。不了解他的翻译史,就不会了解其创作与思想活动。这个复杂的过程,使其成为中国现代最具有世界眼光的人”。有意味的是,如此的判断,亦有研究者加诸于周作人身上,认为他翻译家的身份较之作家而言更重要,而周本人,亦在遗嘱里说:“……余一生文字无足称道,唯暮年所译希腊对话是五十年来的心愿,识者当自知之。”这种殊途同归的研究思路,对周氏兄弟而言,是别具意味的。可以补一句,鲁迅和周作人,其翻译文字的数量,均超出自己写作的文章。有些意外的是,孙郁将戏剧编剧(主要为京剧)引入了现代文学的讲述中,主要人物有齐如山、罗瘿公、翁偶虹等。这在以往的现代文学史中似未见过,齐如山诸人基本出现在戏曲史中。孙郁说,“民国期间,中国的戏剧、戏曲的空间很大,出现了诸多有文学意味的作品,这些与布尔乔亚阶层不同的文本,雅也来得,俗也见长,已与古人的调子略有区别,就艺术水准而言,并不都逊于话剧作品”。戏曲剧本的文学性如何,可再做估量,但在现代文学中引入这一维度,却是有益的,“跳出五四新文化的思维重审我们的文学与艺术的历史,我们对以往的艺术书写,则有另一种眼光”。“学人笔记”一节,亦是颇值得玩味的。将周作人《药堂语录》《书房一角》、钱锺书《谈艺录》、朱光潜的谈诗文章、谢无量《中国大文学史》列入学人笔记,是不错的,至于也加入梁实秋《雅舍小品》等,尚需商榷。不过,将笔记体单独论述,却是有意味的,白话文学各文体多移诸西洋,如小说、诗歌、戏剧,独有散文一体有自己的根,而笔记体又是散文中极别致的一类。中国传统的文人笔记,如杂货铺,将“正经文章”未容下的诸般东西统统搁到这里面来,纷纷芸芸,无所不包。现代文学兴起,扫荡传统文化的毒素,却也暗暗继承下如许精华之余脉,笔记适于信手拈来,为不少人采择。鲁迅的《随便翻翻》《病后杂谈》《病后杂谈之余》等文章,有着很浓的笔记风,更不必说知堂,中期写作之后,“文抄公”类,更是典型的笔记体。钱锺书的《谈艺录》,及后来的《管锥编》,均写于不太安定的时代,却都用文言笔记体,写作心态值得琢磨。即使进入当代文学阶段,笔记体亦未绝迹,汪曾祺的许多小说及随笔,黄裳、谷林的文章,都是这一脉的延续。在新文学史中讲旧诗词,表面看有矛盾之处,其实暗含着文学一体化的意思,并非说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就是截然两段了。陈三立、沈曾植、郑孝胥、陈衍、林纾,是遗老的旧诗词,黄兴、宋教仁、秋瑾、汪兆铭、柳亚子、苏曼殊,是革命党人与南社诗人的旧诗词,吴宓、陈寅恪、梁启超、赵元任、顾随,是新派学人的旧诗词,鲁迅、周作人、郁达夫,是新文学家的旧诗词。尤为惹人兴趣的,是新文学家写旧体诗,如鲁迅,写白话诗,区区六首而已,仅限于新文化运动初期,打打边鼓,新诗人多了,自己即罢手不写;而对于旧体诗,从数量上说,也不算多,但延续的时间,却是从少年时期直至晚年,想起就写写,未中断过,这其中透露出的文化心理是耐琢磨的。如郁达夫,其小说或许有不太节制之弊,但其才华在旧体诗这个“束缚”甚多的文体中,却是挥洒自如,真性情得以充分展露。另有周作人,其《五十自寿诗》曾引起文坛轩然大波不必详说,他写旧体诗是不算少的,“我自称打油诗,表示不敢以旧诗自居,自然更不敢称是诗人,同样地我看自己的白话诗也不算是新诗,只是别一种样式的文章,表现当时的情意,与普通散文没有什么不同”,夫子自道,表明其写旧体诗的用意。新文学家写旧体诗,另有朱自清、俞平伯、郭沫若、茅盾、沈从文、施蛰存等,覆盖面甚广,这说明文学传统的强大延续性,不是人为的硬性分割可以割得断的。以上,分析的是孙郁讲新文学史所透露出的自己的“新意思”,不能只是褒的一面,还是要说说瑕疵的。讲稿中,谈老舍、曹禺、沈从文、张爱玲、萧红,以及旧派小说等,看得出,他是下了力气的,努力想讲出一些新意来,不过就熟悉文学史的而言,似并未得到太多新的东西,这也是不足怪的,毕竟对于众所周知的领域,研究已到了极深的程度,再想出新,不易。如今的研究者,能奉出一瓢饮,就大可不必惭愧了。(南都)

精彩短评 (总计19条)

  •     补标记。也算是醉眼朦胧得走了一遭
  •     8.27。孙郁先生的评讲,自带学院中的雅气,是苦雨斋迤逦而来的气脉。拍节者,于《鲁迅的暗功夫》、《旧屋檐下的张爱玲》、《萧红与黑土地上的亡灵们》、老舍、沈从文、新诗等,皆可再读。
  •     孙郁老师散文化的连缀串起了二十世纪上半段的文学史(尽管还插入了一章以往无缘入史的戏曲以及一章民国时期旧诗词),是课堂讲稿的整理,却已是平日里他的常见文风,但我宁愿相信这两者在孙老师那里实际上是浑然一体的。文学史讲授的路数可以是多元的,鉴赏评点式不该全被埋没。
  •     鲁迅的暗功夫值得一看。其余如后记中所言,乃是讲稿。
  •     先生的文字是不错的 每本都想细细拜读
  •     Introductory,不过对我这种门外汉来说足够了。
  •     单鲁迅的那一章非常值得一看
  •     老生常谈。且太浅。
  •     鲁迅的暗功夫》一章极见功力
  •     首先得承认是有干货的,旧体诗词京剧剧本也是颇有新意的两章,虽然未见说清了多少问题。比较好的是鲁迅的暗功夫,沈从文等几章。但个人不太适应作者过于感性化近乎散文化的表述方式、过多抽象的形容词比喻句等等,萧红那章尤其如此,这种阅读感受其实是要减去一星半星的折扣。
  •     中学语文教材对近现代文学节选的支离破碎,加上我这样原本读原著就少的人,对近现代作家了解只限于关键词和符号化标签。本书中有几章探讨的内容可读性很强,但我依然没懂现代诗好在哪。扣掉一分是我的书装帧有问题,有几个重要章节出现空白页。
  •     相当不错,对各家都有颇精要的看法,作者才学眼界都得到证明。因为北大那套“十五讲”丛书,这名字几乎臭掉,但这本,一不是那个系列,二品质优秀!
  •     晚清文化衰败,章太炎走复古路线,以去媚态奴性;梁启超、胡适、鲁迅新文化运动者,提倡白话文文体革命,“尊个性而张精神”(p.11)。现代性中西浪潮下,后者是大势所趋。读过《鲁迅的暗功夫》,文明的理解不必那般固守传统,冲破“因文造情”(p.95)的古人思维,亦当以一颗透明的心深入风俗民情文学源头去创造。孙郁本书学理不强,评论以个体为主,无甚主张。
  •     孙老师对每家都有精到的认识,入笔之后就会发现,精神还是关注在周、郁、萧等人身上。在我看来,不是学术书,却是有着厚重学术根基的底子,翻看一讲,徒为大开眼界也值。(特指鲁迅的暗功夫一讲)
  •     将枯燥的民国文学史写得如此形象生动实属不易,特殊的时代背景总会出现与之契合的文学作品,文学是入世的,也是自由的,条条框框多了,束缚了文学的发展,总是一种悲哀
  •     画出了不一样的民国文学地图,隐含着自由创造的文学观。
  •     草根与政治很有启发!
  •     散文式笔法,理论性并不是太强,所以简单过了一下
  •     如今,民国文学研究成为显学。这是有必然性的。白话文写作终究不过百年时间,它的表述如何达到某种境界,如何有中国味儿,仍在实践探索中。但有一点是不能忽视的,即文化的延续性,没有灵魂的白话文必然是没有生命力的。回望民国文学,乃是写作者必然的作业。孙郁的十五讲,站在今天,梳理的民国时期的文学、文字,乃至文人、文学精神。看完之后,颇有感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