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留心,看不见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1
ISBN:9787549547159
作者:桑格格
页数:396页

内容概要

桑格格
70年代末生于成都,曾工作生活于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现定居北京,专职写作。
已出版作品《小时候》、《黑花黄》。

书籍目录

【诗】
那么早的时候
只是
大柳树
纯正的孤独
我想
陪我到最后
坏了的伞
小男孩
饺子
点心
一朵云在下雨
和母亲去江南
帽子

公车
半夜醒来
雪原
小兔子
灯泡塔
蒲公英
【文】
彩苹
丑舅舅
云福儿
情书
偶像蔡国庆
院坝头又来了收破烂的
小黄猫
桑格格当官记
黄美丽
蒋碧蓉
豆豆
我的420厂
爸爸的心愿
早上的声音
成都初春的早晨
黄瓦街
麻烦去文殊院
不留心,看不见
我叫小勾
最好的手艺
北京又到秋天
学陶记
你是北方的马
和伊立奇在一起的一天
小雪
小狗旺旺
二师兄
老展
吾友郁达夫
孤独的达利
火车上的风景
我们有足够的葵瓜子
九色鹿

作者简介

睽违四年,《小时候》作者桑格格最新作品
生命中不经意的妙趣,或是不可承受之轻,其实我们都记得,只是有时想不起来。
和桑格格的前两部半虚构性的自传一样,这本书的主题依旧是成长与时光、生命的妙趣与分量。但由于它的写作经历了作者特殊的一段心路历程,梦境与现实在昼夜间浑然交错,生命在黑暗底色中呈现出不易察觉的幽光,《小时候》和《黑花黄》里颠倒琐碎的散点叙事,转化成为本书中被或明或暗的线索连为一体的文字意象。记忆的人事、想象的风景、白天的山川、夜里的海洋在时间的卷轴中徐徐展现,不经意间抖落出一天、一年、一生或只是一瞬。
李娟
我很喜欢《小时候》肆无忌惮、泥沙俱下的行文。相比之下,老格这部新文字明显“规矩”了许多,但我知道她并非试图表现不同的自己,只是放慢了脚步而已,仍沿着同样的路固执往下走。尘埃仍不肯落地。情状仍红头花色,气血旺壮。
史航
读桑格格的书,总想顺便斗嘴。她新书叫《不留心,看不见》,我就想说看见了又怎样,反正你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嘛。但再想想,留不住,永远不是个值得庆祝的事情。我当初也是个擦黑板都惋惜“这个粉笔字就要不存在啦”的孩子。我其实是羡慕格格的。她有她自己的黑板世界,一块都不用擦,就一直写下去。


 不留心,看不见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4条)

  •     桑格格的文字很有感觉,夹杂着四川方言,带着小孩子般的俏皮与天真,显出一种独有的活力。她的文字看上去杂杂的乱乱的,并不文雅,也会出些骂词,“妈拉个巴子”这话特别爽。想象力也是非常丰富,并不循规蹈矩,常常能写出一些独具风格的比喻,把别人想不到的都给写下来了,让人不得不佩服。在这本书里,有虚构的故事,也有自己的经历。但即使是虚构的,她写出的也是故事,而不是小说,所有人都爱看故事而不是小说,这一点,格格做到了。书里展示了格格丰富的生活经历,不经意间就让你也回到了调皮的时候,小时候的趣事儿和长大后不离不弃的朋友们,很好看。看完了整本书,能感受到格格是一个活泼、大胆爱冒险的主儿,她独特的叙事方式与想象力让人难忘。果真是“格格不入”的“格”而非公主的那个“格格”。若不是见过她真人,我真以为她长得是一副娇气脸、蛮横眉眼的小淘气,但在签售会上看见她,是那么端庄、瘦削,皮肤极好,两边还红红的,很有贵族气息,这很难让我把她跟写《不留心,看不见》的作者对号入座。对于《不留心,看不见》这本书,是格格专职在家写作,五年来呕心沥血创作的新书,这本书的排版、装帧都是她老公九色鹿设计的,淡雅、素朴的灰色调,厚厚的一本,没有腰封,很舒服。这些文章怎么说呢,我总觉得缺了点脉正统的脉络,也许她本身就不按常理出牌吧,有时候看这样的文章开胃,还挺好的。
  •     这本书从发试读本我就开始看了,那个时候还在成都上学,却直到前两天才看完,说来也巧,还是在成都重新捡起这本书的。刚开始几篇,从文学的角度讲,跟前面两本书比是大有进步,能看出格格的野心,虽然短暂哈哈,可是我喜欢桑格格,更多的是喜欢她的故事,我喜欢的是那个没有章法没有文学味的成都女娃桑格格,而不是靠技巧写作的作家桑格格。所以看前面几篇的时候总也看不走。我觉得有很多做作家可以写出《彩萍》、《情书》甚至《丑舅舅》,但只有桑格格能写出《小时候》。直到《偶像蔡国庆》出来了,才感觉到熟悉的桑格格上线了。我特别喜欢看桑格格讲童年往事,童年人人都有的,甚至仔细想想每个人的童年都是光鲜的,在没有进入社会的特定框架之前,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世界里的王;在被成人世界的泥沙俱下弄得灰头土脸之前,我们好歹都是有过鲜衣怒马少年时的,可是时过境迁,大多数人都是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风雨。可是又不得不承认看到桑格格笔下的小时候还是会有情绪波动。我估计桑格格不会再写小时候了,再写应该也写不出当初的感觉了。多年以前,还在看八月长安之前,我自己就老想我得把我的童年写下来,但是我这个人没有行动力,所以就一直想着而已,后来看了二熊和桑格格,我基本打消写的念头了,因为人家已经把这一代的童年的各种呈现方式都写出来了,而且写得那样好,我永远够不着的那种好。可是看完这本书,又觉得,如果有机会的话,还是应该写,因为你不知道哪一天你就再也写不出那个感觉了,而且,写出来就可以放心的忘掉啦。中间有些家乡故事总让我想起颜歌的《平乐镇伤心故事集》,不知道两个人私下认不认识,两人笔下的故乡倒是有着相似的味道,这种味道我自己在成都也闻到过。看到有些评论批评《吾友郁达夫》,说实话,这篇确实看得我目瞪口呆倍感不适,但是实际上从《不留心,看不见》这一篇开始,就感觉到文章质量急转直下了,越到后面,越觉得像凑字数的。到了写最亲近的人九色鹿那一篇,完全大失水准,桑格格最擅长写人的,可是这篇写的老长老长的文章里边,人物形象却特别模糊,也许是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吧。看到桑格格写得越来越纯熟,越来越有作家相,不知道为什么,我有点伤心。
  •     桑格格的新书《不留心,看不见》是我迄今为止读得最快也最欢实的一本书了。或许这跟我和她同为西南人有关吧。书里高密度的四川方言——也就是历史上曾经所谓的西南官话,让我这个漂泊在北京的异乡人,心里倍感温暖。一行文字读过去,几乎毫无障碍。那些跳动的字引入眼帘,并组成一串串音符,在我的齿间留下了美妙而灵动的音乐,真正口颊留香。我喜不自胜地向周围的人推荐:如果你是四川人的话,要看《不留心,看不见》;如果你不是四川人的话,就更要看《不留心,看不见》哦。典型的《快乐大本营》的谢幕致辞,是我的造次。因为这本书里,除了那些妙趣横生的方言带给读者畅快的阅读感受以外,还有那些穿透语言背后的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笑着笑着,眼泪就掉下来了。是我的真实感受。快乐的小忧伤。一部分是快乐,它能让我们哈哈大笑;而另一部分则是忧伤,它能让我们掩卷沉思。但是忧伤毕竟很“小”,它挡不住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可以哭着微笑,也能笑着流泪,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生体验。而在这本书里,你都能找到。这是一部散文和短篇小说的合集,包含的是桑格格琐碎的情感片段。她笔下的那个童年以及少年成长的基地420厂、那个曾经仙风道骨如今已然拆除的文殊院、那些街头巷尾的熟悉邻居、那些偶然邂逅的陌生路人、那些至真至爱的亲人以及那些微小的一草一木一只猫,都显得是那么立体而生动,就仿佛是从书本中走下来就能马上和你聊上两句的四川老乡,就仿佛是你在四周环境里触手可及的一事一物。四川人在全中国的分布应该是最广的了吧。因为他们最能吃苦,也最勤劳,最苦最累的活儿,别人不愿意干,他们抢着也要干。他们是多么朴实和憨厚的人哪。就像《丑舅舅》一文中全村唯一来参加婚礼的老村长,就像《小黄猫》一文中不经意间许诺要给作者一只小黄猫的阿姨林花篮,就像《蒋碧蓉》一文中踏实上进的乡村女孩蓉蓉,他们就像是一颗颗散落在作者心田上的闪亮宝石,照耀着也温暖着写故事和每一个读这些故事的人。依稀记得,我的童年小伙伴儿里也有一个叫做“*美丽”的女孩。跟作者笔下《黄美丽》的唯一相同的地方就是名字里的“美丽”二字。相比黄美丽招摇过市的热烈青春,我的那位朋友就显得有点太过内敛。甚至可以说是木讷。用现在的话说,冠以“美丽”之名却并不可人,就是最好题材的“反讽”。甚至有段时间,我们都要就那位女同学的名字来侃大山。也说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嘲笑吧,但我知道,那滋味儿肯定是不好受的。她和黄美丽的命运坎坷却是如出一辙。以至于我在看这篇小说时,她的脸还会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想着她如今的际遇。童年里,父母也许是最愿意操控我们的人。他们要让我们朝着他们规划好的路线成长。她在文中写到,他们为什么这么喜欢把东西扔到窗外去?这个“他们”,其中之一就是父母。童年的桑格格是一个很另类的孩子,她是独立于校园里各大帮派的“独行侠”,却在面临小黄猫被妈妈从楼上摔下惨死的悲剧时却只能痛苦的哀嚎。小时候,身边能有一只活物,每天见着它们一点点长大,心中的幸福感就会一点点膨胀,进而整个生活都会充满希望。我的童年里,也曾有过要养一只中华田园犬的奢望。同样,妈妈以玩物丧志为名拒绝了我的要求,爸爸更是从医生的专业角度告诉我狗儿身上能有多少万个细菌,让我最终望而却步。那种想要而不能得到的感受,我从桑格格的笔下看到了另外一个童年的自己。掩卷唏嘘之余,只剩下忧伤。一点一点。名家史航评价桑格格的书,用了这样的一句话:她有自己的黑板世界,一块都不用擦,就一直写下去。也就是说,她可以就那样一直流畅地写下去,写过的改也不用改。那些妙趣横生的辞藻,就那样一个接一个地从脑海里冒出来,在纸上跳起舞来。只有搜肠刮肚咬文嚼字的写作者才知道,这是多么难得的敏捷才思。她对事物的观察也细致入微,几乎每一个细枝末节,她都能敏锐地捕捉并准确地记录下来。书中还有些短诗。从用词和选材都能感觉她散漫中的随性,譬如她的《只是》,就短短的三句:我不怀旧/只是喜欢记住/有趣的事情。那标题更像是闭上眼睛用手指一点,然后睁开双眼看到哪一个词语就认定了一样。一个作者的写作风格从她的笔端可以很好的辨认,她从不避讳在行文过程中使用脏话,也许在她看来,那才是有七情六欲的人,最立体的三维感官吧。我喜欢她的随性,也喜欢她的细腻。这看似矛盾的两者在她身上的完美契合,让我想到了一句诗: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不是笑里藏刀,不是刻意拧巴,就像曾在她身上的抑郁症“小怪物”,其实是小忧伤。小忧伤,掩盖不了快乐。所以你看,她依旧开心地笑,酣畅地骂。原来,小忧伤有个名字,它叫“快乐”。一不留心,就真的看不见了。此文发于《兰州晨报》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丑舅舅 小黄猫
  •     看的过程中很有趣很好玩, 结尾缓缓的流入心里留下淡淡又深刻的感动 她叫王美丽
  •     全书最好的,我觉得是《丑舅舅》和《我们有足够的葵瓜子》。正像桑格格自己所说的,“因为我自己就是写家常文字的人,才知道家常不容易做到。”妙趣横生又小中见大的文字。对于故乡的热忱,对于土地的热爱,对于过往年岁在回忆和沉思之间成长,交织出她从《小时候》,《黑花黄》,到《不留心,看不见》的写作思考。我算是从小读她的书长大的成都人,还真想趁春天去看看她的四二〇厂。
  •     20160917,是在网易云阅读上随意点开的电子书,没想到很认真地看完了。这几年越来越迷写人记事的书,毫无疑问桑格格写人很棒,她有敏锐的观察力,把四川话码得好玩有趣,又善用文字调侃所谓的苦难。但是当然她也摆脱不了文青的自恋自负和抒情泛滥的习气,所以虽然前半部分篇篇精彩,丑舅舅、小黄猫、黄美丽、二师兄等等都非常好看,后半部分却大多叫人失望,以吾友郁达夫为最无聊。这年头的书都流行虎头蛇尾吗?要说写人记事类,至今最爱的还是吴念真的《这些人,那些事》,多来点这样的经典吧。
  •     从《小时候》到《不留心,看不见》,我看中的便是那一个不循规蹈矩的女孩的生活历程,有趣又恣意。《丑舅舅》一篇在最前,让我见识到了桑格格正经的讲故事原来这么也可以这么感人,《九色鹿》一篇在最后,让我看见了欢脱的桑格格背后那个伟大的男人。希望格格健康,何安秀女士健康。
  •     后半本书像一口气死活都喘不上来 彻底放弃
  •     小孩儿长大了,开始写起了诗,开始长成规规矩矩的大人。但是大人,也有一些大人,是看得见只有小孩儿才能看见的东西。
  •     买了一本给自己,买了一本送suya,四川女娃写的东西,该会有趣
  •     像是攒足了力气一股脑使出来 却发现越到后面越无力
  •     大爱桑格格的风格,简直吃货一枚,什么时候都忘不了吃!比如“闻到消毒水的味道我怕得要死,幸亏一会儿要吃肥肠粉”
  •     一些生活中的小事,通过作者的描述像是回到了之前那个年代,很有意思的一本书
  •     很生活
  •     “活着不易,带着感情活”
  •     桑格格的书,必须推荐,少有的成年人保有的童心
  •     居然看哭了
  •     丑舅舅
  •     刚开始看的时候是比较喜欢的,语言活泼接地气,诗虽然没什么看点,小说或散文还是很好的,尤其丑舅舅,林花篮一家,碧蓉这几篇。但是后面越来越不知所云,越来越敷衍,只能走马观花地看,尤其《吾友郁达夫》这一篇读来甚是暧昧,不像是在记叙一个有趣重感情的忘年交,反而像肤浅的女子炫耀显摆自己的蓝颜一样,整个不对劲,太差了,在前面那么多不错的文章里放一个这种水准的故事不丢人吗。综合来说,前半本是留心的,后半本什么都看不见。早先看过一部分《小时候》,天然段子手讲童年和成长,还挺有趣的,现在认真看了看这本,也就这样吧。
  •     不愧是我最喜欢的作家的作品呀,还是那样活灵活现,兼杂无厘头,有的笑,有的困。
  •     小时候故事有趣
  •     格格长大了,可我更喜欢小时候的你。
  •     2016(37)
  •     留了心看,什么也没看到。不自觉的想和李娟做比较,差得远。
  •     文笔鲜活,故事微妙
  •     前半部分留了心,后半部分全然不见
  •     零星.片刻. 时间仿佛可以带走一切,可有些人,事,物却似乎被安放在记忆的浪潮中,宛如被遗留在沙滩上的贝壳,等待着被拾起的一天。不知为何,在你的述说中,我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与你相比,年少时的我,或许没你那么倔强,或许没你那么叛逆,可我知道,每一个孩子都是善良的。
  •     因为高中看过桑格格的小时候,到时看着笑出声。便看了这本书,前半部分还不错,丑舅舅,小黄猫,当官记,蒋碧蓉,黄美丽。到二师兄开始感觉像学生作文,太平铺直叙。
  •     一个个会在酒桌上听到的关于相知相识的社会故事。其实想想,我有时候喜欢去父辈的饭局,是因为会遇到有趣的人,听到有趣的故事。桑格格就是这样一个有自己故事又有别人故事的人。猴年的最后一本书,以它为结尾。甚好!
  •     桑格格的所有灵气好像都用在写成都的部分了。写外地生活文章全无灵性
  •     前半本真的是非常打动人 少不入川老不离蜀啊朋友们 喜欢得遭不住
  •     有意思,我也想有天能写出这样的随笔。
  •     读的酣畅淋漓 读完放下 某1天突然再次拿起的时候又会读1遍 然后放下 某1天又会重复这样的行为 可以说 从未腻过 1直喜爱
  •     看到熟悉的四川话不禁大笑
  •     我就喜欢说话不检点的,
  •     【2016读书计划•壹柒玖】《丑舅舅》太棒了,其他的偶有佳作。读着感觉有李娟的味道,没想到桑格格和李娟还真是好友啊!
  •     又一本别人的故事的书籍,看评论,褒贬不一,有憧憬动人也有泛泛而谈,学陶记,吾友郁达夫,九色鹿,都是有温度的文字,有温度的人,以及带着瑰丽的梦幻的色彩,远观而不亵玩
  •     丑舅舅那篇最好 其他一般般 不如小时候惊艳
  •     前半部分是挺好看的。
  •     “记忆这回事其实并不是恪守原样保存的,只要你记得这样东西,哪怕一直都没见过,在心里你其实也是悄悄在帮它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更新模样的。”很会讲故事的桑格格,写的小诗性情又轻灵,少女时和成年后的她,经过时光的芦苇荡、院坝头、军绿挎,来来去去的乡亲们,以及各色山河湖海,还是一样真挚、宽厚、热忱,容易惦念也伤感,喜欢刚烈倔强的川味儿。一如她的文字,她活得认真,敏感,慷慨,忘乎所以。“第一次睡了个无比香甜的无梦的觉。清晨醒来,站在七层窗边,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看过自己的家乡,原来它也这么开阔!群楼漠然林立,纹丝不动,似无情之物,但是有群鸽翻飞,十十五五,各自成行,搅动众生之气,呜呜有声。我觉得心里特别踏实,觉得自己的难受有人理解。我开始可以听见树叶、虫子、鸟儿的话,和它们交谈。我开始可以体会人世间很多…”
  •      挺好 可我还是比较喜欢李娟
  •     看到最后才发现作者也有抑郁症。这个世界被抑郁症患者承包了嚒。还是说我现在看谁都有抑郁症。所以果然这本书比《小时候》的基调悲伤了许多。而且一旦脱离了四川话的叙事风格,感觉书里的内容也有些黯然失色。还是喜欢《小时候》里的那个桑格格。不过更感谢她把《不留心》里的桑格格表现出来。人,就是要做最真实的自己。
  •     两星给前面半本,丑舅舅真的超不错……后面半本想给零星,郁达夫那篇简直了!什么鬼男闺蜜,够了好么,也是够狂妄的
  •     希望以后能遇到和老展一样性格的朋友。
  •     《丑舅舅》、《蒋碧蓉》、《郁达夫》这三篇让我落泪
  •     老成都的笔下蓉城。
  •     有趣的格格。
  •     一年前买的书,终于陆陆续续看完了。很喜欢桑格格的文笔,简单质朴,看她的文字就像和她在对话,自然又充满感情,和《小时候》不一样,这本书基本将她的情况都讲了,每个感性的瞬间,每个欢喜的瞬间,彷佛在书里看到了属于她的一生。
  •     相比前几本,耐读性略低
  •     文字简单却又极富感染力。
  •     一种对生活的记录。
  •     真诚。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