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安羌解围战考》章节试读

出版日期:2015-4-1
ISBN:9787503325615
作者:卢洁峰
页数:442页

《仁安羌解围战考》的笔记-《仁安羌解围战》读书笔记(1) - 《仁安羌解围战》读书笔记(1)

杂事缠身,书便读得极其缓慢,昨晚读到40页,暴笑之余,忍不住想要议论几句。
  缅甸战役作为二战研究的一个冷门,在国内的研究由冷趋热,大概是近十几年来的事情。在众多研究者中,卢洁峰可说是一个另类,这位“既非兵家出身,亦无军事背景”的民间学者,以这部经过近8年砥砺耕耘著成的作品,狠狠地打了不少人的脸!截止到我刚刚读到的40页为止,就看到有这样一些人被打了脸:仁安羌战斗的亲历者113团刘放吾团长与其后人(次子)刘伟民、(自称远征军一员的)抗战老兵王楚英、随军记者戴广德、专家学者戴孝先、罗洪彰、徐康明等。
  在这些人中,有两个人最有意思。
  第一个是王楚英。他曾被视为远征军缅甸抗战史的权威人物之一,是众多媒体争相采访的对象。这位老兵最有意思的地方,一是自称曾经担任过史迪威的联络参谋兼警卫队长,二是他讲述的他率领缅甸华侨抗日志愿队大败日军的神话。记得以前在读《中国远征军:滇印缅参战将士口述全纪录》(李立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2年5月)一书中他的自述时,曾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_^ 虽然后来有人对他提出种种置疑①,但由于人微言轻,最终都淹没无闻、渺无人知了。譬如,就连余戈在他的《1944:松山战役笔记》(2009年8月第一版)一书中,也有对王楚英文章的片段引用。卢洁峰似乎也不了解王楚英的底细,然而卢洁峰到底是卢洁峰,不愧有一双毒眼的她几下子就扒拉出了王楚英文章中“漏洞百出,甚至荒诞不经”的情节,最终得出结论:“王楚英关于仁安羌解围战的记述,违背了起码的军事常识,错乱了仁安羌及其相关地点的地理位置,背离了整个仁安羌解围战的基本事实,故完全不足采信。 ” My God! I got to hand it to you!
  第二个人是徐康明。平心而论,这位著述等身、曾任云南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和博导的老人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学者,其著作《中缅印战场抗日战争史》(解放军出版社,2007年7月)也是一部颇见功力的大作。千不该万不该的就是,徐为了再现中国远征军将士在仁安羌战斗中的英勇场面,自做主张地在战斗中添加了 “很多戏剧性的丰富联想和大量不实描写。” 结果被卢洁峰逮个正着,一顿臭骂:“作为缅战历史研究专家的徐康明,惘顾事实,不惜牺牲学术研究的严肃性,肆意虚构‘仁安羌大捷’的情节,岂止是帮助英人及史迪威数钱?”。真是斯文扫地,情何以堪! 不过慢着,卢洁峰前面的臭骂没有错,最后一句却冤枉了徐康明。帮助英人数钱的人的确大有人在,但决不是徐康明,而是一些“痛心疾首”地唠叨什么“须知老牌帝国的贵族气质中最讲究诚信”的白痴学者或公知精英。
  末了再对这本书的出版做一点猜想,我不大赞同网友独行疾风所说的此书的出版“容易被解读为官方在一定程度上默认了其研究成果或部分观点”的说法,我觉得这就是一次普通的出版,没必要事事都往导向上面引。如果换成一家地方出版社,就凭卢洁峰的凌厉笔锋和刀刃般的舌头,在那些聪明有余而识见不足的编辑们面前,此书除非做大幅改动,十之八九是不可能出版的,而真要按那些编辑们的旨意做了改动,此书很可能就会像一只被拔了毛的公鸡,完全没有了精神气。我始终相信,英雄不问出处,不懈者终将得到回报,余戈的出现和力荐既是一种偶然,也是一种必然,而军队出版社因为没有追求市场利润的压力,只要图书政治上无问题,编辑时就可以尽量少做干预,出版后对学术上引起的争议也可以不必在意。因此,在平日里背负着保守、傲慢之名的军队出版社,此时恰恰成了出版此书的最佳平台,并带给我们别样的惊喜。。。。。。
① 见:http://zqb.cyol.com/content/2010-08/11/content_3368411.htm,
http://www.douban.com/people/Eastvirginia/notes?start=10&type=note。
——写于2016年2月16日

《仁安羌解围战考》的笔记-《仁安羌解围战》读书笔记(2) - 《仁安羌解围战》读书笔记(2)

  如果卢洁峰的本事只是体现在她厉害的舌头上,这本书其实也没啥看头。然而接下来,针对亲历战斗官兵们的忆述和战地记者的报道,细读一下她所做的分析辨伪,便可知她并非只是舌头了得,其战场研判能力也是十分出色的。与当下某些自诩擅长军事和战场研究云云的人写的一些战史作品比起来,高下立判,其水准之差距不可以道里计。
  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战斗亲历者说的话并不一定全都正确,战地记者的采访记录也有可能存在偏差,洋人的话并不等于就是真理,严谨的对手在书写历史时也有可能存在造假......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加以仔细甄别,相互核对和印证,并结合战场的实际情况(时间,距离,地理,气象,装备,后勤等等)进行认真分析,方能去伪存真、吹沙存金,一点一点地还原出历史的真貌。这是一个厚积而薄发的过程。如果以为懂几门外语就能写出好的战史,那就真的是纸上谈兵、自娱自乐、误人误己了。
仁安羌地形图
说明:
  第一张绘制于1983年,比例尺1:500000(50万分之一),只能看个大概,没有什么价值。
  第二张绘制于1954年,比例尺1:250000(25万分之一)。地图中间从上至下的大河是伊洛瓦底江,仁安羌上面自东向西注入伊洛瓦底江的小河就是拼墙河(Pin Chaung)。
  图中红色线条是公路;数字469,550等是以英尺为单位的(海拔)高程点;聚在一起的小黑点是种植场(地);浅蓝色的土地代表地面有树林和草丛;河道附近由浅黄色小点组成的地方是沙洲或河滩。
  第三张是取自《Burma: The longest war 1941—45》一书中的地图,注意图中501高地的位置。在研究缅甸战役的众多作品中,这部著作即使不是最出色的一本,也是最出色的之一。卢洁峰在写作时引用的著作可谓不少,可惜偏偏缺了这一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


 仁安羌解围战考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