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闻,是一种清净

出版日期:2014-7
ISBN:9787510830265
作者:林清玄
页数:256页

内容概要

林清玄:1953年生于台湾高雄。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17岁开始发表作品;30岁时他的作品囊括了当时台湾的所有文学大奖;32岁遇见佛法,入山修行;35岁出山,四处参学,所著“身心安顿系列”成为20世纪90年代台湾最畅销的作品;40岁完成“菩提系列”,畅销数百万册,带动了佛教文学的发展,掀起学佛热潮。在4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出版作品逾百部,除富含佛理禅机的散文外,另有报告文学、文艺评论、剧本等。林清玄的多部作品还被台湾、大陆、香港及新加坡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是享誉海内外华文世界的当代散文名家之一。

书籍目录

第一卷 信仰使人清净
美丽的心 / 002
清静之莲 / 003
阳光的味道 / 006
独乐与独醒 / 008
风铃 / 011
信仰使人清净 / 013
觉醒的滋味 / 016
小孩子的心境 / 017
温一壶月光下酒 / 019
半梦半醒之间 / 027
万物的心 / 031
时代之风 / 033
随风吹笛 / 037
小千世界 / 041
国王的钻石戒指 / 045
佛手玉润 / 048
莲花汤匙 / 051
沉香三盏 / 056
一粒沙,或一条河岸 / 059
第二卷 与太阳赛跑
把烦恼写在沙滩上 / 064
莲瓣之不朽 / 068
在同一家银行老去的人 / 069
以灵为性 / 070
札记一束 / 071
最可怕的鬼故事 / 087
与太阳赛跑 / 088
空白笔记本 / 090
弹珠番茄 / 093
无情说法 / 096
清风匝地,有声 / 102
人在江湖 / 109
认识许多大师的人 / 112
不放逸的生活 / 115
梦打破了 / 122
宝贝 / 124
咸也好,淡也好 / 126
只手之声 / 128
不是茶 / 133
有情十二贴 / 137
第三卷 好禅
风从哪里来 / 150
青山元不动 / 153
道心第一 / 158
可与不可之间 / 161
宁愿做傻瓜 / 165
佛鼓 / 168
念及上地 / 177
在欲而行禅 / 179
好禅 / 181
归彼大荒 / 188
云水 / 193
断爱近涅槃 / 196
纯善 / 199
温柔半两 / 203
放生•护生•环保 / 206
束缚 / 211
善听 / 220
一探静中消息 / 223
天地间的有情人 / 228
蓝天的背景 / 234
寻找失落的心 / 239
出神与入化 / 245
俗士不可医 / 247

作者简介

身为华语知名的散文大家,林清玄作品的最大特色是既能把禅理写进生活,又能从生活中品出禅机。其文风清雅温馨,宛如春雨滋润万物,在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的或深或浅的哲理启迪着众生,感悟着世人。同时,林清玄还用一颗菩提之心关注着世间疾苦,创作多立足于“爱与美”“情与义”“善的循环”,寄希望能激发读者温柔、感动、浪漫、理想等正面的能量。
这套禅意散文精选集(全四册),是林清玄四十余年创作之路的智慧结晶,除了亲自作序推荐,表明写作的中心思想外,还增加了部分未曾发表的新作与有缘的朋友分享,这在所有的选集中是绝无仅有的。


 不闻,是一种清净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子子孙孙永宝用在故宫博物院看见了闻名的毛公鼎,是周朝的器物,原来是是用来盛饭的,也可以说是周朝的饭锅。“周朝就有这么美的饭锅!”这个想法使我站在毛公鼎前,不禁有庄敬的心情。这时,我看见了毛公鼎内的铭文,无非是一些教示子孙的言句,想到毛公不把对子孙的训勉刻在别的地方,却刻在饭锅底部,里面十分有深意。因为刻在书房,子孙不一定爱读书;刻在厅堂,子孙也不一定常进厅堂;刻在门柱,房子可能毁坏或改建,不如刻在饭锅吧!因为子孙人人都要吃饭,餐餐都要吃饭。而且,盛饭的铜鼎是永不会毁坏的。想到毛氏的子孙每一餐吃饭,只要把饭盛干净了,就会读到祖先留下来的教言,心中充满孺慕之情,那是多么美丽的画面呀!我站在鼎前读着毛公的教示,读到最后一句是“子子孙孙永宝用”,心中为之一懔,这毛公鼎有近三千年的历史了,果然留到现在。使我动容的倒不是毛公鼎的历史,而且毛公在刻这一句话的心情,“子子孙孙永宝用”,这是古人追求美好极致的证明,即使是一只饭锅,也要做到完美能世代流传,那种心情是多么崇高可敬。故宫里面的东西都是由于这崇高的心情和追求美好创造的。放眼现代,有谁在做一件东西时,有“子子孙孙永宝用”的雄心壮志呢?一件东西用个一年半载还未坏掉,就很谢天谢地、阿弥陀佛了。我每次在夜里走过台北市的垃圾堆,心里的感慨都很深,因为常常看到大型垃圾被丢弃,冰箱、电视、洗衣机、床、门板、沙发等,有很多还是半新的。在这个时代,制造的人没有“子子孙孙永宝用”的心,使用的人也没有“子子孙孙永宝用”的情,才会制造出这么多的垃圾吧!由于垃圾无止境的泛滥,我们的土地和海洋也快要不能子子孙孙永宝用了。放在橱窗的毛公鼎还像是新的,有纯铜的美丽光泽,它美了三千年,仿佛站在时间的河上面,看着现代人制造的垃圾在河面上沉浮,飘流而去。“子子孙孙永宝用”在毛公鼎上有深深的刻痕,那么浪漫悠远,对比着速食文化的变化无常,使我生起了一种淡淡的悲情。肉形玉故宫博物院的馆藏很多,但看到时必会引起一声惊呼的并不多,肉形玉是其中的一件。肉形玉会引人惊呼,是因为作为一块玉石,它却太像肉了,而且是一块熟透的、卤过的、看来十分美味的东坡肉。不仅肉的间层清清楚楚,连皮上的毛细孔都明晰可见。肉形玉是天然生成的,但是发现它和琢磨它的匠人,显然有非常锐利的眼睛,发现了玉石中那象形的部分,突破了石头的本质。正如我的一个朋友说:“太像肉了,如果要看卤肉,在家里的厨房看就好了,何必跑到故宫呢?”我想,肉形玉的美,是在它“长得”和肉一模一样,而它终究是一块玉。肉形玉的美,是它的天然,没有经过裁切与雕琢,在这一点,我觉得它的成就远胜过翠玉白菜与白玉苦瓜,乃至荷叶笔洗、白玉莲藕,它们也同样是象形、同样的微妙,但与肉形玉比起来,就未免“造作”了。美丽的玉是“本质”与“形式”共同来完成的,本质是天成,形式则是眼的观察、心的思维、手的灵巧共同创造的,因此,肉形玉的独特,是来自玉本身的象形,也来自观察、思维、灵巧的联想。每一次,我带朋友去故宫,都会带他们去看那一块肉形玉,并且再一次深思本质与形式的问题。如果以佛家的说法,每个人的本质都是一块美玉,为什么大部分的人不能呈现出美玉的一面呢?是因为我们缺乏觉观的眼睛,来看见美玉的质地;也因为我们没有新的思维,去会意美玉的价值;也因为我们没有灵巧的手来琢磨,呈现出那最完美的形式。在我看到肉形玉、翠玉白菜、荷叶笔洗而惊欢的时候,内心里也会感到失落,想到长远的历史之河,必然有更多的美玉被埋没,有的是好本质未被发现,有的是所遇非人,有的是琢磨失败,成为次级品或废弃物。人比玉幸运的是,玉只要雕琢失败就永远失败了,但人每天都是一个新契机,曾经挫败的生命也有可能重建美好的生活。本质或许已经定型,形式则永在创建,我想,对于这种改变的信心,正是我们提升性灵、信仰宗教、走向净土的理由吧!寻宝从国外回来的朋友,如果是喜欢古董的,我会介绍他们去两个一定要去的地方,一当然是故宫博物院了,二是光华商场。对于爱古董的人,光华商场才是真正有考验的地方,不仅考验钱包,也考验眼光。与故宫最不同的地方是,光华商场所看到的全都是可以买来拥有的,这大大地满足了我们的欲望。而且如果我们眼光够好,可以用便宜的价钱买到真正的宝物,这大大地满足了我们的虚荣。一个魏晋的铜佛,有的人花一万买到,有的花了十万,也有人买到百万的。一个宣德的香炉,可以花五千元到二十万元。也可以说,我们的眼睛是很值钱的。近几年,每到星期六、星期日,光华商场就会群聚许多古董贩子,大部分是来自港澳或大陆,小部分是台湾本地人。听说不管是港澳、大陆或台湾,凡是在这里摆摊卖古董的,都有三张身份证,使他们几乎每周来往于大陆、港澳、台湾三个地方。卖古董的,不一定很爱古董,古董只是他们谋生的工具,他们更爱的是钱,只要有钱,什么古董都可以买到,所以买卖的筹码其实是在买的人手里。卖古董的,不一定很懂古董,古董只是他们的货品,他们考虑利润胜过考虑价值,所以有眼光的人才能廉价买到有价值的古董。只要有空,我在周末的时候就会去逛逛光华商场,每一个摊子都令我乐趣无穷,甚至连砍价都是乐趣无穷的事,使我感觉像是“每个星期都去买一些历史回家”。久而久之,发现来买古董或卖古董的人都很可爱,他们都是“在实用之外,腾出一些空间的人”,“在无用的东西里,寻找宝藏的人”。从实用的现代生活看来,古董确是毫无用处的,只是,“不做无用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呢?我喜欢台湾话里把古董商说成“古物商”,把古董摊子叫“古物堆”,我们正是在古董堆中的破铜烂铁寻访宝藏,那不也是在寻找我们的眼睛吗?生活也是如此,我们在凡俗生活中追寻更恒久的价值,那是在找回失落的眼睛。我们作为凡夫,渴望着完美、圆满、究竟,体验那更深沉的智慧,那是在寻找失落的心。
  •     信仰是一种清静,人的灵魂修炼,在现在这中社会里头真的是十分重要。非常喜欢这个书名《不闻,是一种清静》,喜欢书里头关于风吹帆布,心在动,那种有考究后,讲出来的话。很有意思。长到这么大,第一次理解这个禅理故事。也越来越明白苏东坡那些文章和那些字的味道。小孩的心最清静。最接近佛心。对浪漫的解释也很好,很有禅意,其实浪漫在哲学里头是一种对美的最求,佛学里头是一种生命的热烈。非常接近。对束缚和解脱的解释,就像佛说,要忘记美好才能忘记痛苦,一因是一果,过去的事情就让他过去。那是人生中的一种修行。

精彩短评 (总计9条)

  •     坐在阿伯丁的星巴克看完的,有情怀的文章
  •     不闻,不是眼耳心的不闻,而是不闻小我。翻开第二本已经找寻些规律,与之前相仿,前部分描述的是生活见闻与经历,后部分释讲禅语,在多个秋夜中读来让人觉得习习文风扑面而来。第一卷中"煮雪"的故事最为动人,讲的是生活在极地的人因为天寒地冻,一开口说话就结成冰雪,对方听不见,只能回家慢慢地烤来听。第二卷中"空白笔记本"中文具店中店员的答复最为精彩,"书是别人写的,写得再好也是别人的思想,笔记是给自己写的,自己的想法当然要比别人的想法卖的贵了"。每次到最后一卷的禅卷最是余音绕梁,参悟禅机,如"青山元不动,白云自去来";又例证世尊释迦牟尼,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的公案与禅理,读来让人增加对事物理解的纬度,最后引文中言"江山如此多娇,心灵自有百媚"来列位共修。
  •     后面几章的宗教方面的东西有点难懂
  •     喜欢佛学的可以
  •     林清玄的东西读多了像鸡汤,纯天然无添加那种
  •     高中的时候 每次作文必引用 就能拿到很高的分 还像抄颂经文一样记下温厚好看的句子 现在回看 不能不算是黑历史
  •     …………………………鸡还是生的。
  •     没有按着顺序进行阅读,应该是看完了,一套书四本,虽然不是同时入手的,但是买了两本就想要全套,送出去一本,借出去一本,似乎手里只剩两本了,没事,最重要的记在心里,它带给我的心灵上的平静,是带不走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陷入小情绪了,就翻翻,看看。
  •     第一次接触他的作品,虽然感觉涉及到佛学的不是特别明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