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夜书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4
ISBN:9787532148042
作者:韩少功
页数:332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雨后的空气特别透明。呼啦啦的流星雨掠过,如曳光弹纷纷来袭一片无人阵地。无边无际的星空压下来,压下来,再压下来,深埋我的全身。一层银色的星光湿漉漉和沉甸甸地打手,在林子里到处流淌。最早闪烁的一颗星,比往常体积倍增,是挂在草盖一角的大钻石,甚至闪烁在我的蚊帐里,垂落我的睫毛上。在这样一个遭到群星摩擦乃至重压的地方,压得我透不过气来的时候,我做了一个梦。 梦中的我,有点飘,有点闪,有点稀薄,似乎行走在都市广场,手臂被别人轻轻一挠。回头看,没发现什么,只见一个男人的背影,有点像采药佬的驼背。细心地再看看,才发现那男人腋下有一只大挎包,没扣好的包盖下,冒出一个小脑袋,毛茸茸的,粗拉拉的,又像松鼠又像考拉又像兔子。 天啦,我没看错吧,那双眼睛却分明有几分熟悉,清澈而湿润——马楠的眼睛。 刚才是她用小爪子挠了我一下,让我知道她也在这里,让我知道她认出了我,一声招呼到了嘴边。 我的心在发紧。马楠,马楠,你怎么在这里?你为何成了一只松鼠,有了满脸和满身的须毛?怎么装入一只帆布袋任人摆布?怎么挎在一个老男人的腰间离我远去?你偷偷挠一挠我,是因为你认出了我,但你已不能说话也不愿说话?我们避入耳目地偷偷地联络一下,是忘不了往事,但又只能认命,无法改变你被随意卖掉的日子?我们之间横隔了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早已遥不可及。

名人推荐

中国当代文学的世界性因素之一例。——陈思和像是畸人录,又像是英雄传,对历史和现实具有很强的概括力。——格非整整一代人的安魂曲。——欧阳江河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中国当代文学的世界性因素之一例。  ——陈思和  像是畸人录,又像是英雄传,对历史和现实具有很强的概括力。  ——格非  整整一代人的安魂曲。  ——欧阳江河

内容概要

韩少功,男,1953年1月出生于湖南省。曾任海南省作协主席(1996年)、海南省文联主席(2000年)等职。主要作品有“韩少功作品系列”十卷(上海文艺版)曾获多种奖项:《西望茅草地》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飞过蓝天》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马桥词典》获上海市第四届中长篇小说优秀作品奖长篇小说一等奖(1998年)、美国第二届纽曼华语文学奖(2010年);《暗示》获第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奖(2002年);《山南水北》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2007年);《赶马的老三》获首届萧红文学奖(2011年);获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勋章(2002年)。作品有三十多种外文译本在境外出版。

书籍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作者附注

编辑推荐

《日夜书》编辑推荐:知青一代的精神史。以大眼界诊断时代,以大悲悯直指人心,具有社会广角与人性深度的心灵书写。灵动的言表与深刻的思辨自然融合,当代文学的独步标高之作。

作者简介

编辑推荐
知青一代的精神史。
以大眼界诊断时代,以大悲悯直指人心,具有社会广角与人性深度的心灵书写。
灵动的言表与深刻的思辨自然融合,当代文学的独步标高之作。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精品。作品通过几位五○后从知青年代到转型时期的人生轨迹和恩怨纠葛,折射出人性的光辉和时代的变迁。作品的聚焦点是性格、情感及价值观的冲突,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后知青”官员、工人、民营企业家、艺术家、流亡者等各种不同的人物形象,用他们各自的一生回答了时代的精神之问。
这是知青一代的精神史。以大眼界诊断时代,以大悲悯直指人心,具有社会广角与人性深度的心灵书写。灵动的言表与深刻的思辨自然融合,当代文学的独步标高之作。
媒体评论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的世界性因素之一例。
格非:像是畸人录,又像是英雄传,对历史和现实具有很强的概括力。
欧阳江河:整整一代人的安魂曲。


 日夜书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5条)

  •     初生如婴儿,怀一颗赤子之心,来到这茫茫尘世,大环境,小环境,各种现实压榨下的生命,呈现出百态千姿。身份在寻找中有人逐渐清晰;有人困顿潦倒,死而迷惘;有人死而无憾;有人困而坚守,迷而坚定;有人迷途放弃,走上极端……那里美如天堂,一如初见。人心如魔,各走殊途。人生因之百态,却不外过殊途同归,呈于人世,恍若一梦。在返家列车上一口气读完《日夜书》,与导师短信交流,问这部长篇取名之深意,回信曰:“从感觉,无刻意。”导师反问我读后感,模棱两可回之。其后数日,乘T6再返长沙,捧书重头再读到尾,终是大悟:他已写尽人生百态,各种性情中人面对人生茫途,寻一身份之难之残酷,撕裂了呈于读者面前。愈读愈加不忍,边翻页边奋笔疾书在书页空处写满自己感触,终成一箩筐。及至掩卷终场,车窗外已经残阳败尽,心中堵塞难受,终是落下泪来,此我在T6不顾周身杂吵掩卷而泣的原因,难为外人道明。写下上段文字,零碎不成文,却是最直接的最原始的读后。寻一身份之难,只有将你置于荒茫大地,身边无所依旁,无人指点迷津,前探不清去路,后已退无可退之境时,你才可明白生命最原始的动力,让你勇于接受生亦勇于接受死的动力,来自于自我身份的追求与创造。韩少功用诸多畸形人的特殊故事,讲述了一个畸形时代的悲喜剧(以悲剧居多,兼杂荒诞剧),引发你关于生而为人,如何完成自我,寻求自我的思考。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具有宇宙深度的、集他思想境界大成的一本超我之书。看完,你的心是空的,但正能力潜移默化地注入丹田。正如你抬头观天,那苍茫宇宙你永远无法理解,但只这一眼,便是万年,你愿为之化为灰烬千千万万次,只要予你一次终将逝去的生命,哪怕微末如尘,低至尘埃,你心自有永恒的那一份渴求,用短暂来换永恒,成为你想成为的人。人生而多卑贱,活之不易,众多命里命外之因随时都可置你于“常轨”之外。众多小人物之卑微无常,在他笔下让你叹让你笑让你哭也让你终是无可奈何--这才是人生的真相。常思之,一位作家笔力到何种地步才算上乘。在我心中,此就为上乘:如手抓空气,徒劳无益,看他文字,字字普通如常,连贯在一起,却有如神性,直指你内心最柔软之处,引起共鸣,此为上上乘之作。正如作者所言:此为呕心沥血之作。对于一位年逾六旬的老者来讲,这是用生命来书写的天书。你能从中读出什么,你就是什么。
  •       “多少年后,大甲在我家落下手机,却把我家的电视遥控器揣走,使我相信人的性格几乎同指纹一样难以改变。”  这是韩少功《日夜书》开篇的第一句话,很熟悉,突然想起黄锦炎翻译的《百年孤独》中令人惊艳的开篇之语:“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连句式都如此相似。我好奇,这将是一部怎样的作品?  在《日夜书》的封面上介绍说:“知青一代的精神史,具有社会广角与人性深度的心灵书写,当代文学的独步标高之作。”  我静下来,一字一句,一页一页去读完书,心情沉重至不可说。  这是一部书写50后的青春书。在当时那个年代,很多城镇知识青年响应号召,上山下乡去消灭“三大差别”。半个世纪以后,“三大差别”依旧存在,知青文学却成为一碗一再翻炒的米饭,从苦大仇深的伤痕文学到回归倾向知青小说,到后来知青作家们开始反思,诉以知青生涯是对人性的扭曲以及更多。  书中人物的大多都是知青身份,当然,作者重点写的显然不是知青生活,而是回首50后这一代人生命与精神历程,讲述是知青在当代群像和命运,为这一代人的命运写下代言书。  一个九岁还吃奶的文艺青年姚大甲,这样一个生活低能儿后来却在艺术界闯出一片天地来;才华卓越的知青精神领袖马涛典型的“口头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自私偏执,面对不幸与苦难甚至推与家人和朋友;“农村大哥”郭又军,在乡下时他对生活如鱼得水,回到城市时,他却变得无所适从,像一条搁浅在沙滩上的鱼;在畸形的环境中成长起来怪才贺亦民,从他年少时遭受父亲的毒打到他最后被押上囚车;马楠是个看上去不堪一击的弱者,她却能够勇敢承担所有的苦难和屈辱……每个人物背后都隐匿着作者对时代和人物命运的深度思考,以及人类反复出现的那些文化和精神的难题。  《日夜书》中并没有像一贯的知青文学作品中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控诉,作者尽量客观而平实地叙述关于一个经历过特殊时代的人物命运的故事。它是一群人人生历程,这些人有知青们对被突然篡改命运不甘,但他们身上更有人性的自私、懒惰、贪婪、虚假……而这些,我想,不管他们是否参与上山下乡运动,他们人性的卑陋之处依然存在。时代或许改变了他们原有的生命轨迹,但是人性中最本源的东西并未曾改变,就像作者在本书开篇时说的,人的性格和指纹一样难以改变。  作者通过对一群畸形人的特殊故事,或许在试图引发读者对命运、对时代的思考,以及自我生命的反省。这是对一群知青的生命与思想梳理,远看有大视界,大悲悯,把时代与人的命运结合,试图从一个侧面去引爆知青一代的精神史。只是生命以姿态万千呈现,以此盖论为知青一代的精神史,难免让读者产生一种管中窥豹感觉。当然,书中的某些思想可能会引起一些人的争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书中还潜在许多东西需要读者用心去开掘。  同样的青春,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出发点以及呈现姿态。但不论如何,韩少功笔下那群50后的青春,沾了时代的灰,荒谬的,却隔着半个世纪的岁月,硌疼了我,以致我在读完此书之后顿感命运之沉重,不堪言说。  (原作品刊与《国学知周》)  
  •     我的感觉里,韩少功的作品是由两种力量主导的:知青岁月的沧桑,和原始土地的呼唤。也许是知青生活中与土地打交道的岁月让作者听到了原始文明的深沉,亦或是骨子里面对于神秘古老的向往被知青生活的日夜照亮。这两种力量和谐地交汇着,融汇在一个知青面对广袤土地和多舛命运的背影里。如果先前的归去来,爸爸爸完全是对于神秘辽阔的中国土地和原始习俗的描绘,西望茅草地是对于知青岁月的追忆,那么日夜书则是结合了两者,以大地的永恒来观察一个时代中相互联系的几个人起伏多变的命运。故事起先总是荒诞可笑,甚至夹杂着轻松。仿佛一个人的年轻岁月。但是后来往往变得沉重。比如说,书中的小安子是我喜欢的一个人物。她似乎总是要以一种荒诞来对抗那个规矩时代的种种规矩。比如把脸画成彩色的赶鸟,比如把血淋淋的蛇拿到食堂吃掉,比如把房间弄得脏乱自己四仰八叉地躺在坏掉的床上睡觉。但是这种年轻的浪漫在知青返城后的岁月中却带来了种种伤痛。她浪漫的性格驱逐着她抛下丈夫和女儿去远方寻找她可能只存在于想象的爱人。被抛下的人只能在生活的枷锁中忍受着。最终一个用一条绳子结束自己老实本分的一辈子。喜剧和悲剧的主角是同一个人,喜剧为悲剧作铺垫。如果割裂了来看,人生就可以像一个电影一样连贯而精彩,但是合在一起,以一个漫长的时间标尺来衡量,却怎么也浪漫不起来。在这种不和谐面前,作者把视线移向了黑暗永恒的土地,和幽淼无穷的宇宙。站在一个灵魂从黑暗中走出又走向黑暗的角度,来反观个人命运在时代作弄下的荒诞与矛盾。以原始的视角看待生命,来省去几分唏嘘。这也许是最后一章那些与原文不怎么相干文字的作用吧。韩少功和张承志是两个我比较喜欢的当代作家。两人都写过知青文学,字里行间都有一种别离的伤感,对无法挽回的叹息。与张承志相比,韩少功的语言似乎多些朴实。更加充实的内容,更加平淡的叙事。但是就是这份平淡,却显示出了一种强大的力量。仿佛一个人以平静的语气诉说着沉重的故事,比一个演员在舞台上用夸张的声调朗读出人世沧桑,要感动得多。

精彩短评 (总计66条)

  •     这本书是以一个一个人物为中心,把和这个人物相关的故事放在一起,大体上写完一个人物,再写下一个人物。看其它多数小说时,为情节所吸引的轻松感,在这里好像少了点。
  •     当代种种人的原型
  •     “想想看,一个家伙有了漫长的哺乳史,还能走出自己的童年?”
  •     像是一本日记 想让人重新端起来回味一番
  •     以前看过一遍 罗辑思维推荐的 结果前两天翻了下 居然一点内容回忆不起来 我就又花了两天时间草看了一下 确实不错 可能是叙事的方式不适合我吧 但我给予最高的赞许
  •     韩少功的这部书 值得推荐点在于:他的反思,已经超过了他同代人。非常真诚了。
  •     那个时代及变迁的故事每次看后内心都会很平静。小说人物趋同性有点强,语言还是不错的~
  •     用了小半部分篇幅写知青生活,着力在新世纪以来这部分人怎样过他们的人生以及从前的历史记忆给他们带来的落寞心情,好在没有一味控诉知青体验。
  •     该着力的时候反而不给力,特别是后半本回城之后的部分,思想史上的失踪者终于在韩的笔下失去了魅力。对文革的浪漫描写倒也没什么错,这也是这种题材的stereotype写法了,力量尽失。
  •     是畸人集,是英雄录,写了一个时代,也写尽人生百态。 喜欢小安子。
  •     语言生动,人物立体,故事很有趣,中间穿插人生感悟,嬉笑怒骂。虽然后面写的不如前面好,但总体说来还是佳作,四点五星给韩少功的语言功力,实在喜欢
  •     读书不多,不敢烂加评论。但是,我喜欢韩少功的文字。
  •     颇值一观。
  •     知青记忆,知青当下。有的满世界流浪,有的折腾很久住进监狱,有的自杀,有的依然在煎熬中活着。
  •     收获上看的,很震撼
  •     姨妈说,看过让她回味无穷!不错!
  •     回忆知青生活,这个题材看的有点多了
  •     一个个人物的经历如同一个个短小的短片,凑出了单看都很好一齐一般般的拼盘,你去KTV点了份水果拼盘,吃完了不会说好吃,记得自己吃过了。
  •     关于知青一代人的生活历史,人物塑造很生动,故事讲得好,语言也贴切,整体上风格贴合内容的发展,贺亦民这个人物印象深刻,马涛也有意思,笑月的故事倒是揭示了新一代青年的困境和痛苦。
  •     仿佛和以往的知青小说很不一样,有点意思。
  •     怎么又写起伤痕文学了。。。
  •     感觉水平退步了。个人以为韩少功写的最好的应该是中篇小说《报告政府》。
  •     读起来相当有感觉,但韩少功本可以写得更出彩
  •     笑過之後嘆息。知青文學看得不多,去年看梁曉聲《雪城》,是嘆息後黯然。
  •     韩少功新作,写的是知青生活,有点类似散文的感觉,也许是他的山南水北看多了,但是里边提到的从农民视角观察支持知青生活,角度很新颖。
  •     有散文化部分,有文体实验,不激烈,有思考,有自省,总体不错
  •     “无论我活了多久,一旦面对浩瀚无垠的星空,我就知道自己其实刚刚抵达。”
  •     散文化、碎片化的叙事方式削弱了小说的情节性,有种跑错片场的感觉,还蛮奇妙的。
  •     他说的是知青的故事,但是每个故事又断断续续的,看着很难受,我是看到 哪个杂志说他写得好 才买的,但是真的看不进,我的问题,因为我妈就觉得看得很懂。
  •     伤痕,反思一直是知青文学的主调,但这部小说不是,小说描写的不仅仅是知青
  •     知青的故事读来倒是蛮有趣味,不知作者是否前半部分用力过猛,后边的文字总觉有点勉强,结尾处的几个人物若勉强划归到魔幻现实主义倒也不算太大的败笔,至于侄女的那个梦以及末尾的那首诗,依我愚见倒不到平淡收尾以此来处理青春逝去、时代变迁后的中年男人的困顿心境更合适些。
  •     不可多得的佳作
  •     通过语言本身的下流污秽和叙述主人公的质疑,文革的灭绝人性以戏谑文革流行的官方政治化语言解构,控诉文革,消解崇高神圣,在世界文学资源可以找到巨人传,在当代文学资源可以找到莫言,阎连科等,这与方言书写&元叙事(马原、王安忆、莫言......)是这一代作家写作的共同取向?内容有时让人想到鲁迅的祝福,阿q正传,阿城的棋王
  •     “他们一口咬定自己只有悔恨,一不留神却又偷偷自豪;或情不自禁地抖一抖自豪,稍加思索却又痛加悔恨。”第一次读韩少功的文字,比较喜欢。
  •     还没开始看 网上 推荐买的
  •     印刷质量好,内容很好
  •     文学的洁身自好
  •     第一次听是在开卷八分钟里面听到梁文道介绍,他看的理由是,封面写着当代文学的标高之作。前面确实很不错,每一节介绍一个知青让我想起了<米格尔街>,而且和他以前的<爸爸爸><马桥词典>不同,这次他似乎更自由书写了,因为他的幽默发挥的淋漓尽致,前半部分我有很多次都为他一些句子拍案叫绝,不时想起钱钟书,但他又不同的是钱没有下乡,而他有,所以他偶尔能表现出知青下乡后受到农民影响,表现出的“接地气”,少了学究气。后半部分有点沉重…我是觉得前半部分真的很好!!
  •     书中有一些思考还是值得借鉴的
  •     故事很传奇
  •     韩少功是我老乡,读之前可能就会有些主观的亲近感。他那不断克制的情感和诚惶诚恐的自省让我心痛不已。
  •     写了知青的当年和现状,以及子女的状态。认识、生动、细腻。
  •     不知道写的什么玩意?鸡零狗碎
  •     帮朋友买的,具体的情况我也不清楚。。
  •     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精品。作品通过几位五○后从知青年代到转型时期的人生轨迹和恩怨纠葛,折射出人性的光辉和时代的变迁。作品的聚焦点是性格、情感及价值观的冲突,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后知青"官员、工人、民营企业家、艺术家、流亡者等各种不同的人物形象,用他们各自的一生回答了时代的精神之问。  
  •     寻根文学的续篇
  •     一本具有哲学意味的作品,很喜欢!
  •     稍微写的有点浮
  •     这是我第一次读完描写知青文学的书,以前看这类的书总是看不下去。那代人总喜欢描述那是一个暗无天日的时代,时代造成他们的悲剧。仿佛他们后来的不行的根源就是时代造成的,他们的成功就是自己的努力。我总觉得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幸运或不幸。
  •     知青一代的精神史。
  •     书中暗藏着诸多作者对时代对人物命运的深度思考,其中有些思想还将可能引起一些争议。韩少功在平实而灵性的叙述之中,潜藏着许多需要我们用心挖掘的东西,作品在鲜活的同时又相当的厚重。可以说,这部作品经得起反复阅读,细实品味。
  •     总觉得给三星少,给四星多,想给三星半(矫情死你!)
  •     写40年代人的青春故事,给奶奶辈买的~
  •     开始在图书馆就有看过 比较喜欢 还是可以的
  •     一种强烈的饥饿感,以及每个人都无法走出去的过去~
  •     开头故事并没有新意,以为又是一本写写过去的书而已。倒是越读越有意思。
  •     好久没看书了。时间还是有的,我真的懒。
  •     作者一直在尝试改变传统小说的叙事方式,如同《马桥词典》一样,打乱了时间空间对小说的限制,在一个看似杂乱的叙事中展现了文革中不同人物的命运。但是读后,我并没有感受到,改变这种时空限制后,所能带来对读者的更大冲击。而且与《马桥词典》相比,我更喜欢后者。当然,这仍然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当代小说。
  •     :其中有一段关于贺亦民去高档餐厅吃饭的描写,简直像极了我认识的一个姓何的家伙……文中夹加很多篇幅的关于人生的独特感悟,特别是重复了两次的人生就像电影的这一段,竟让我有种共鸣的感觉……
  •     购于西安机场。 所谓日夜书,大概是指日日夜夜所思之事吧。
  •     90年代理解文学的小说作品
  •     还是柳青说的好: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要紧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阅读更多
  •     (其中的知青故事小时候就听老人讲过不少,大概是那时的段子)
  •     感觉作者写着写着搂不住了,算是“激情写作”。
  •     走了一些煽情路线,哭了几次。
  •     鸡零狗碎,欣赏无力。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