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纳粹地狱的报告

出版日期:2015-9
ISBN:9787550257671
作者:[匈]米克洛斯·尼斯利
页数:272页

内容概要

米克洛斯·尼斯利,匈牙利犹太人,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者,囚犯编号A8450。1944年5月,尼斯利和妻女被遣送至奥斯维辛集中营。在关押期间,尼斯利被迫担任集中营的医生和验尸官,参与了臭名昭著的人体实验,直到1945年盟军解放德国后才侥幸生还。1946年,尼斯利有关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纪述首次在匈牙利的《世界报》连载,引起世人瞩目。1956年,尼斯利在罗马尼亚去世。

书籍目录

序  一
序 二
序 三
声 明
01 抵达奥斯维辛
02 编号A8450
03 死人也要站着点名
04 吉卜赛实验营
05 一场解剖测试
06 接管解剖室
07 浴场和消毒室
08 心内氯仿注射
09 从颈部射入子弹
10 又一批特遣队员“到来”了
11 “拜访”焚尸场
12 成为法医
13 火葬柴堆
14 清算捷克营
15 “错误”的诊断
16 重回下营
17 新来三名助手
18 别救了,让上尉去吧
19 这个孩子必须得死
20 小队长的“私人定制”
21 杀人根本影响不了我
22 游击队送来武器
23 档案上的油污
24 解剖报告
25 寻找我的家人
26 逃离C营
27 C营的女囚犯
28 特遣队的暴动
29 暴动平息之后
30 “有趣的工作”
31 遗忘是最好的结果
32 特莱西恩施塔特的犹太人区
33 特遣队又被清算了
34 再一次死里逃生
35 奥斯维辛被毁掉
36 新来的囚犯
37 奥斯维辛的末日审判
38 逃离奥斯维辛
39 我们自由了!
后 记
出版后记

作者简介

1944年,纳粹德国占领匈牙利,米克洛斯·尼斯利一家被遣送至奥斯维辛集中营。尼斯利曾在德国学习医学,后来成为一名法医。在集中营的“筛选”中,尼斯利被迫担任“死亡天使”门格勒的医学助手,参与了臭名昭著的人体实验。像尼斯利这样被迫与纳粹合作的人被称为“特遣队员”。虽然他们暂时逃脱死神之手,但也只能苟活三四个月的时间。在“纳粹地狱”中,尼斯利见证了犹太人和其他无辜民众遭受迫害的过程,也纪述了受害者群体难以为外人道的心路历程。
作者米克洛斯·尼斯利既曾协助过杀人如麻的狂徒,又是那个悲剧时代的忠实记录者。透过他的眼睛,我们仿佛亲眼目睹那些特殊时刻;通过他的记录,我们得以重温一个帝国的缓慢瓦解。
《来自纳粹地狱的报告》凝视了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时刻。自1946年首次出版以来,不同时代、不同国籍的评论家和学者对本书进行了观点各异的阐释,而其中部分争议甚至引发了人们对普遍生存困境的再思考。这部纪述由此成为同类题材中最具争议性的作品。


 来自纳粹地狱的报告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3条)

  •     我想用这本书里的一句话开头:“每个囚犯都会带几本书进来,书的数量和种类取决于他的智力水平和受教育程度。”这句话说明了两点,第一,犹太人的的确确是个喜欢读书的民族。第二,我认同尼斯利的观点,读书的种类可以判断一个人的思想和教育程度。例如我,在此之前是绝不会选择一本历史读物的。我不喜欢读历史,但我喜欢日记体文章,这是我尝试读这本《来自纳粹地狱的报告》的初衷。曾经一度热衷惊悚恐怖电影,喜欢看血肉模糊的镜头,喜欢杀手拿着电锯开脑的变态举动,因为我知道那是电影,不是真的。可是如今,有这样一本书告诉我各种残忍的杀人手段真实存在过,并且每一次死亡人数都是以百万计量的。这一点都不刺激不精彩,而是恐惧和恶心。原来我一直以来对荧幕里的尸体表现出的洒脱和兴奋,其实是一种胆怯和逃避,我只是在自我欺骗:那根本不可能存在。理查德.J.伊文斯在这本书的序里要求读者必须自己判断,尼斯利是一个作恶而不自知的人,还是一个怯懦而不抵抗的人。我觉得他是一个求生欲望极强的人,只要有活下去的机会,他会在极短的时间作出决定。即使这样,他依然逃不出恐惧的包围,靠药物来让自己镇定。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并非天生胆小,我只是小心翼翼而已。”而关于门格勒,我期初觉得他就是一个冷血残暴,活在自己偏执幻想的伪科学里的变态,又受着希特勒的指挥作威作福。但是后来,我又觉得他还是残存着热血和人情的,否则他又怎么会答应帮尼斯利寻找他的妻子和儿女呢。最后,他也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彻底毁灭前,逃跑了。其实我是佩服尼斯利的,他很清楚要让纳粹人觉得他有所利用,才能活命。所以他竭尽全力的完成门格勒交给他的工作,一次又一次的通过测试。虽然从道德上说,他确实算罪犯医生,但我不得不佩服这种绝地逢生的坚毅和勇气。尼斯利死里逃生后,唯一能够摆脱沮丧和心理创伤的办法,便是将回忆记录下来。我相信在撰写这本书的过程,是一个撕开尚未结痂的伤疤的自残,也是自我救赎。他用痛苦记录历史,记录世人应当铭记的真相。今年刚好是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我希望大家不要只顾着高兴公司可以放假,也可以在休息之余了解了解这段历史。不求感同身受,但求感知,当今世界的进步有一部分得有历史疼痛的推进。
  •     也许以前理解二战还没有那么深刻,也许曾经还是有点“崇拜”希特勒,那么《来自纳粹地狱的报告》让我有了新的理解。本书已经让我对二战从悲痛、同情认识到了人性的冷漠,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人们从开始期待“好”的生活,最终却是无尊严的死亡。本书是一本纪实文学,作者米克洛斯·尼斯利正是当时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特遣队的医生,他是匈牙利的犹太人。集中营的经历是他最黑暗的日子,与死神二次擦身而过,但是对我来说,他是历史中最幸运的人,他逃过了死亡,迎来了黎明的曙光。在书中尼斯利记录了他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亲身经历,每天不断地解剖尸体,甚至也要在必要时煮尸;而且目睹了纳粹党人对犹太人、吉卜赛人、囚犯等无耻、无理由、无尊严的大规模屠杀。看书时,有一种感觉集中营里的妇女遥望窗外,期待黎明的曙光,可是她们等来的是不知何时的死亡。记得尼斯利的描述,当登上列车时有些人还在期待更好的生活,可是他们被纳粹党人所骗,走向了地狱,也许下车的那一刻就被送进了浴场、消毒室,最后裸身地成堆的进入毒气室,迈向死亡。焚烧炉没有停歇,尸体的腐臭味永远不散,集中营每天要杀死上千人甚至上万人,纳粹党人采用不同的方式,毒气致死、柴堆致死、氯仿注射致死、子弹射入后颈致死、磷弹致死还有火焰喷射烧死。他们杀人就当游戏一般,每天都在机械、麻木地屠杀。尼斯利每天都在目睹这一切,他没有改变的能力,还要每天都麻木地处理尸体,担心着他的亲人们,会不会有一天也在尸体中。历史还是给尼斯利留下了光明,战争后一家团聚,而那些死亡的人们,破碎了的家庭再也没有了曙光。纳粹党的残暴和尼斯利每天的尸体解剖不禁让人觉得好奇,好奇尸体解剖为什么,纳粹党为什么一定要屠杀犹太人,还有为什么没有人抗争,尼斯利也给出了一些答案。尼斯利作为门格勒博士的助手参与一些活体实验,他们研究的是人种,对双胞胎、吉卜赛人、侏儒症患者等进行解剖,集中营可以让一些有价值的人一同死去,然后进行实验研究,相比731部队的生化活人实验更加恐怖、无耻。海因里希·希姆莱因为塔西佗《日耳曼尼亚志》记载对日耳曼人的纯种文化一直想制造纯种的日耳曼人,正由于这个原因他一直没有停止对人种的研究。在屠杀犹太人的方面,曾经我读过希特勒的资料,他本身也是犹太混血儿,个人的经历使他对犹太人的仇恨很大,而且犹太人本身的性格懦弱都是被屠杀的原因,希特勒看准了犹太人不会反抗,才会把所有的愤怒发泄在了这个种族的身上。而书中也提到了集中营上万人却没有人凝聚在一起去反抗的一些原因,一是没有足够的粮食,每天的口粮根本吃不饱,使人的身体逐渐衰弱,二是集中营一些犹太人帮着纳粹党人办事,为了好处欺压犯人,三是个人猜想犹太人从性格上懦弱,从来没有想过要反抗,在选劳工队时就能体现出他们只想安逸的得到口粮,而不想付出劳动,至此才说明了尼斯利的妻儿为什么能活了下来,而其他人要成堆地死亡。历史是不能改变的,但是只要我们铭记他们,他们生命就会的意义,黎明的曙光会照亮他们的生命!
  •     不知为何,我有非常浓重的英雄情结。父亲在我小时候给我讲过许多故事,但我最喜欢的诸如:游龟山、辕门斩子、三国英豪、杨家将等等。长大后,阅读了更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后,我自感这种英雄情结加强了,几乎变成我心中一桩不可思议的精神幻想。我偶尔会幻想自己如果生在三国时代,应该也会被视作英雄载入史籍的吧!如果是历史中的某个人物,我评判时会习惯性地思考他有没有英雄式的品格与作为,以这样单一的评判标准去定义,常常不免扭曲人物本身的多面性,而我自以为乐,常常如此。大约公元前73年—前71年,为反抗罗马共和国的统治,斯巴达克领导奴隶发动古罗马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起义;中国历史上的秦末时代,为推翻暴秦而爆发的陈胜吴广起义;19世纪意大利爱国志士加里波第为民族统一运动而奋斗。这些故事常常在我心中激荡不已。看过电影《勇敢的心》与《肖申克的救赎》后,不禁觉得自己也成了电影中的主人公,热血澎湃,振奋不已。我曾多次表达人类的终极目的是追求幸福,但若有人问我:“你觉得什么对人最重要?”,大概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自由”。自由具有很宽泛的范畴,人人对此的定义也会略有不同。不过,最基本的自由——人身自由,对人的重要性毋庸赘言。我很偏狭的认为,人身自由小则可为个人的行动自由,比如,触法之人被监禁,就会失去个人自由;大则可为民族独立之自由,比如,一个国家被别国入侵占领,就会失去民族自由。自由大抵是任何时代都值得思考的主题,任何时代大约也是被自由与不自由两者裹挟前进的吧。最近阅读《来自纳粹地狱的报告》,这本书的来历说来是值得小小纪念一下的。前些日子,在豆瓣上看到【汗青堂】做赠书宣传活动,这类活动以往我是从来不参与的,因为成功的几率太小。但那次抱着碰运气的自娱心态,按照要求参加了活动,不料后面竟然被通知成功获赠一本《来自纳粹地狱的报告》,喜出望外。参加活动的另一个原因是我对二战的故事十分感兴趣,以前读大学时还曾买过一本讲述二战苏德战争的书,已不知流落何处了。《来自纳粹地狱的报告》的作者是匈牙利犹太法医米克洛斯·尼斯利,世界二战时,纳粹德国以民族优劣的观念将犹太民族列为劣等人种,进行疯狂的驱逐残害。以德国、意大利、日本为核心国的法西斯主义政权联合,意欲图霸世界。以阿道夫·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德国于1939年开始逐步入侵欧洲各国,相继占领了波兰、法国及其他国家。在1944年,德国占领了匈牙利,尼斯利与妻女连同其他匈牙利犹太民众被捕,被送往德国境内最大的犹太人关押基地——奥斯维辛。后来,尼斯利被迫作为奥斯维辛最高管理者——医生门格勒博士的助手,协助他完成各种活体实验、解剖分析、治疗党卫军事情。尼斯利作为“死亡天使”门格勒博士的医学助手,很受对方的器重,因此躲过了党卫军多次对犹太人的计划性屠杀。他以超人的意志在奥斯维辛煎熬了一年,最终侥幸活了下来。于1946年,他完成了这部“回忆录”,最先以连载的形式刊登在匈牙利的《世界报》上,其后,以《我是奥斯维辛焚尸场门格勒博士的医学助手》为题出版成书。作者尼斯利在这本书中记述了他在臭名昭著的“死亡工厂”——奥斯维辛的亲身见闻,笔调虽然平和、质朴,但描述的纳粹党卫军对不可胜计的犹太人惨绝人寰的屠戮,看后令我心寒,身背直发凉。作为恶魔门格勒博士的第一助手,尼斯利被迫间接参与、目睹了对自己同胞的残杀。据他所讲,党卫军杀害犹太人的手段有好多种,比如规模最大、使用最频繁的毒气室,他们对那些刚被闷罐车押送而至的犹太人宣称是浴室,然后将以万计数的犹太人骗进毒气室毒死,又令那些同为犹太人的强壮的特遣队将堆叠成山的尸体送往四座连日高速运转的焚尸场,将尸体焚化。此外,还有“心内氯仿注射”、颈部射入子弹、火葬柴堆焚烧等多种残杀方式,令人惊骇。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我仿佛在脑中观看一场充满死亡与黑暗的影片,为纳粹德国在二战中犯下的滔天大罪感到恐惧、愤怒。我又联想起以前看过的有关二战题材的电影《美丽人生》与《辛德勒的名单》。在《美丽人生》中,德国人将主人公一家送往集中营,父亲为了保护儿子不受伤害,始终用善意的谎言回答儿子的各种疑问。而《辛德勒的名单》中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屠杀场景在我脑海里久久挥之不去,人类岂能无情至此,当凄绝的音乐响起,犹太人一个个在枪林弹雨中倒下,主人公奥斯卡·辛德勒骑马站在高岗上,眼眶盈满了泪花。书中讲到,保守估计,约有1200万人在纳粹集中营遇难。当我们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面对这一冰冷的数据时,大概很难也不愿意去反思这庞大数字后面到底是什么?纳粹德国基本人性的全面沦丧?犹太人如待宰羔羊般的懦弱?还是霸权主义的黑暗政治?正如在这本书的序言中,布鲁诺·贝特尔海姆对犹太人提出的质疑:为什么他们自愿被限制、被捕、被驱逐甚至被杀害也不做出任何的反抗?在前后14支特遣队中,只有第12支特遣队做出了反抗、脱逃的举动,这究竟是为什么?犹太人数以百万计的人数远远超过守卫集中营的德国士兵数目,是迫于德军的森严看守与先进的武器吗?书中提出一种“习以为常”与“死亡本能”的解释,引发了我的极大思考,更多的是质疑。不论如何,这些问题也许永远也不会得出答案。世界二战结束已七十多年了,奥斯维辛的毁灭也被岁月湮灭了。但正如书中所言:“历史可以被原谅,但不可以遗忘。”作者尼斯利一方面曾经作为纳粹分子的帮凶,做出了违背人伦道德的事情,所以不管怎样,他也算是历史的罪人;另一方面,他用卑微的存活,为世界留下了纳粹德国恶贯满盈的罪状证据,这是人类应该正视而永久保存的历史遗产。尼斯利的后记曾有不少记录二战时有关纳粹德国迫害犹太人的著述,但《来自纳粹地狱的报告》因其作者的特殊背景与经历,成为记录、揭示纳粹德国罪行最有力也最真实可靠的见证,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成败功过,往事如烟,一切都已嵌在浩浩的历史长卷中,我们应该一面以史为鉴,一面好好生活。惟愿和平之世更加繁盛、长久。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不敢以评价来对待。。。奥斯维辛存在过,人类的任何乐观也许就都是可疑的。
  •     他到底是作恶而不自知的专业人士,还是实用主义的政治墙头草,或者是为了揭露忍住活下来的勇士?或者人性根本就是这些全部。
  •     让你看到奥斯维辛的地狱的一角,从一个专业医生角度让你看到魔鬼所作所为,独裁者统治下的这些行径如出一辙,日本对华战争所犯下的罪行也很残忍,“历史可以被原谅,但不能被遗忘”,想想现在我们的抗战剧,手撕鬼子,包子炸弹,如此调侃自己的历史,你曾经的敌人不会尊重你,你自己也会被历史所抛弃!
  •     每天都面临着“最后一次”的可能性,让人绝望。不过这种绝望不一定会持续很久,可能在真正的最后一次之前,精神已经崩溃。
  •     201621.集中营里读书是被禁止的也是要受到处罚的,那些处罚甚至是致命的。被称为“活死人”的特遣队队员在待遇上稍好一点,印象很深的一个细节是这些朝不保夕的人依然愿意在空闲的时候去读书。另及,对苦难的追思绝不是简单的忆苦思甜,我们如何认识二战中同胞所受的苦难是个问题。
  •     黑历史在别的书也看过一些。感觉一般
  •     想打十分的书
  •     虽然只是简单的回忆录,文字很平实通俗,但仍然能感受到当时集中营中的悲惨情景和地狱般的生活。对群体心理有了更多的体会,同时也有疑问:人真的会为了暂时的安全而放弃做人的尊严,甘愿忍受非人的待遇,而不是选择群起而攻之,毕竟集中营的囚犯人数远超过纳粹。其实注意观察平时的话,也有类似的案例,只不过没这么严重。
  •     无法评价
  •     看完压抑了好久
  •     结果看得最仔细的一部分是贝特尔海姆的写的序……
  •     2016,25。在图书馆从新进的馆藏图书中发现,下一个下午吃着梨看着它。结果谁知道,当我快要吃完的时候正巧看到第一次白描杀人的手法,一阵恶心梨都要吐出来。在这种书面前,我觉得更好的是看一些纪实类文学,而不是看小说来了解。作者这样的存在必定会有人批判—踩着无数人的死而活下来的人,然而也是因为他们,我们才距离真相更近一些。历史可以被原谅,却不应该被遗忘。100年后,我们现在成为的历史又会被怎样描写?
  •     (067)
  •     2016年已读072:纳粹集中营幸存者的作品,之前读过凯尔泰斯•伊姆莱和普里莫·莱维,但读到这本时,对其中所披露的地狱般惨无人道的暴行,仍觉得惊骇万分。虽然从太多作品中了解到集中营对身处其中的人们在肉体与精神方面所造成的噩梦般的痛苦,但面对尼斯利披露的关于特遣队员、毒气室、焚化炉、人体试验的种种细节,仍感觉想象力还是太过匮乏。如莱维所说:集中营是一个充满暧昧与矛盾的灰色世界,我们无法指责他们的不反抗,无法指责他们的“帮凶”行为,反而他们对真相的记录已经是对纳粹最有力的回击。只是这些幸存者们,虽然得以重返家园,却只能带着被伤害的印记,怀着羞耻感与罪恶感度过余生的每一天。
  •     作者的妻儿还活着,还能重逢。大不幸中的小幸运。地球崽真可悲。
  •     读这本书时,我满脑子都是《索尔之子》的画面。
  •     我相信《生活与命运》的作者应看过此书,因小说中大量情节与本书相符。
  •     甚至不知道说些什么。在独裁屠杀和恐怖主义之下,尊严和品格没有意义,作者做了大量残忍活体实验,奉承门格勒,但他仍没有失去他温情的一面,是个好人,也是个聪明人。关于历史,不能切身感受也不能发出体会。
  •     看的心塞
  •     总是会想十八层地狱是什么样的磨难!大概就是书中的场景吧⋯⋯生的如此艰难 ⋯⋯活的如此苟且!
  •     医生撰写的回忆录,所以文字上没有丝毫文采。不得不度的原因是字里行间表达了太多来自纳粹民族为了建立第三世界而建立起的匪夷所思的制度,并实施的令人发指的罪恶行径。原来恶魔仅为了杀人便利竟可以设想一连串故事欺骗民众。也不得不佩服如今的德国历届领导人,作为强国大国能够坦率的承认错误也是不容易,也确实被德意志的坚韧所折服。
  •     读历史,不妄加评论
  •     亲历者对奥斯维辛的细节描述,经历了九死方的一生的作者,能在经历了那么恐怖的经历后,还能用这么冷静平实的记录下来,平实请加个引号,作者的职业让他活命,来自法医的那份冷静让他继续活了下去,受过的良好教育确保了作者能在多年以后写出这些让我们阅读的文字,七十年过去了,现在读来,那股燃烧人体的味道仿佛冲进了我的鼻孔,死去的反而还好,活下来经历了三到四周灾难再去赴死的反而更惨,问候完纳粹和鬼子们的祖宗,最后再惊叹一下德国人的严谨,杀人都搞的那么精确有秩序,我服!
  •     16年读的第一本书,也刚好算是给自己一个警醒。永远不要遗忘战争和杀戮给人类带来的痛苦和血的教训。
  •     2015\I515.5\nsl 1层西区6架6层
  •     這本書是對於奧斯維辛博物館參觀講解的最好補充 又是紐倫堡審判的最佳證詞 一幕幕又像電影畫面閃過 難以置信在經歷了那麼痛苦煎熬的日子 仍然可以全力復原當時的情景 可見當時的印象是多麼難以磨滅。。。但活體實驗、雙胞胎研究方面很淺顯 也是受到了良心譴責難以下筆吧 缺陷的一角
  •     皱着眉头看完了,内容让人太痛苦,集中营已经超越道德二字了,痛苦可以形容,极致的痛苦和泯灭怎么表达,看了后觉得再也不想看书它集中营的书籍了,内心煎熬,作为看历史的心态看这个或许较好
  •     【2016.7.25--第二十本】能在“地狱”活下来并重返人间的,都是天使。我们没有必要,也没有资格去苛责他,估计要是我,早就进焚尸炉了…
  •     在奥斯维辛,无论你站在了命运的左手边还是右手边,你的骨灰都会被倒在奔流的维斯瓦湖。
  •     平白直述却把历史的痛苦深入内心
  •     人类历史上最黑暗最丑陋的一幕,历史必须被记住,忘记历史就是背叛。
  •     9/10。“历史可以被原谅,但不能遗忘。”
  •     这本一般,只是叙述事实!
  •     一个奥斯维辛曾经的“医生”由于特殊的身份,没有被干掉,做了门德勒的助手,所以接触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战争中人已经没有了人性,只剩兽性,被蹂躏的犹太人和牲口没有两样,到处都是杀戮,清除。只有亲身经历才最有发言权。
  •     作为同样在二战时期饱受屈辱的民族,就算我没有亲身经历,依旧可以对那段历史感同身受!非常认真的读完这本书,极受震撼。也曾思考书中提及的关于特遣队员的道德问题,但是我们终究不是亲历者,没有资格妄下评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指责别人。接下来打算全面客观的了解一下抗日,就如文中所言:历史可以被原谅,但是不能被忘记!
  •     看完此书一瞬间感觉闻到了自由的气息,作者处在地狱中心,亲眼目睹数以万计的同胞惨死而无可奈何,一个民族的灾难
  •     这是一个依靠自己专业而躲过纳粹毒杀的犹太人,他帮助纳粹解剖自己同胞,为日耳曼民族的大量繁殖课题做贡献。可以说,他是犹太人中的“汉奸”,但一方面,也许只是人求生的本能;另一方面,至少他勇敢而真实的将这段历史呈现在我们面前。那些残忍的屠杀方式,毒气、焚尸场、心脏注射、非人的折磨……触目惊心。永远不要极端,极端的思想实在是太可怕了。
  •     日耳曼民族与犹太民族的矛盾爆发描述。看完只能不停默问: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怎么会……
  •     这是我看的第三本幸存者的书,第一本是16,17岁男生,第二本是更小一点儿的女孩儿,本书的作者是生活情况想对优越的医生。三本书从三个角度写了集中营的生活,无独有偶,他们所描述的经历非常一致,我敢肯定他们没有说谎,不知道为什么有人质疑其真实性!还有,这本书非常值得去读!
  •     了解奥斯维辛集中营不错的资料
  •     在奥斯维辛,短暂幸存也只是比别人多活一点年月
  •     “也只会站在一个医生的角度,而不是站在一个记者的角度。”
  •     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     对于和平年代出生成长的我们来说,读这些二战集中营的书仿佛是在看另一个时空的故事,然而,这都是真实发生的历史。这种如黑洞般漫无边际的恐惧和绝望,透过文字让我阵阵战栗。就算说我胆子小吧,我真的很害怕战争,那些书本和电影中描述的惨境光是想象都觉得毛骨悚然,所以我一直不能理解那些恐怖事件制造者还有网络上那些喊打喊杀的愤青。人性泯灭之后,所有的力量都化为被动的虚弱,坚定的信仰变成无力的祈求,还有什么悲剧更甚于此。这本书的作用在于,那些黑暗的、被遮掩的、被侮辱的历史,需要有正视的勇气,不是为了加深仇恨,而是为了警醒我们不时地去审视自问,而是为了悲剧不再重演。我希望阅读后灵魂战栗的我们,可以作为二度证人,阻止悲剧再次发生,希望善念存于每个人心中,希望不再有残忍与暴力,永远不要在现实世界中经历这种人间炼狱。
  •     也不过七十多年的时间吧,人与人之间的命运真是天壤之别。凭什么有些人可以安逸地活着,烦躁的时候矫情地抱怨一下生活的空虚,有的人却注定要被毁灭,或是在压制之下千辛万苦地求生?当然,对比的结果并不是让人学着珍惜,诸如此类鸡汤式的情感教育,这就太没脸没皮了。难以遗忘,无可奈何,只会更悲观
  •     【2017.2.25一天】(15.4万字,215页)集中营亲历者的文字回忆录,作者身为纳粹帮凶、不得已而为之的罪恶行为,是诸如《朗读者》等作品将道德放在天秤上进行痛苦衡量的反思。无论如何,作者以文字记录亲眼所言的纳粹真实的罪行,在人类历史上记下了深刻的一个篇章,它具体而不空泛,真实的历史是有一个又一个如此痛彻心扉的细节所拼成。毒气致死、煤堆烧死、氯仿注射致死、子弹射入后颈致死、磷弹致死、火焰喷射器烧死……种种惨无人道似已久远,但令我们忧心忡忡的是,一旦遗忘、放弃警惕,将如《鼠疫》结尾所言:死神将再次驱动它的鼠疫,毁灭一座城市。乃至全人类。
  •     读完此书,幸免于难的作者为我们留下了关于纳粹地犾的报告。地狱如何造就而成,盖德意志民族忘记了先哲歌德的教导。当然,这样的教导适用于任何一个民族。“德国无足轻重,每个单独的德国人至关重要。”
  •     Ironically I finished and read most parts of this book on my way to hospital which is for medical internship....
  •     难以想象……
  •     以前曾看过有关二战与纳粹的故事,意犹未尽。这是一段极其黑暗的历史,对世界影响极大。米兰昆德拉曾说:“历史的伤口终会被遗忘在某个角落,后人谈及也风轻云淡。”但我认为这是深深烙在人类史上的印痕,警醒后世人向着美好与和平前进,而非屠戮与战争。《来自纳粹地狱的报告》是本不错的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