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奥孔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3-5
ISBN:9787100097857
作者:[德]莱辛
页数:253页

内容概要

莱辛(1729.01.22~1781.02.15),德国人,生于德国的萨克森,莱比锡大学毕业,德国启蒙运动时期剧作家、美学家、文艺批评家。生于劳西茨地区的卡门茨(Kamenz),父亲是牧师。
1746年入莱比锡大学学神学,同年写出处女作是喜剧《年轻的学者》。1760年之 前,从事编 辑和撰稿工作,主编过《柏林特许报》文学副刊等。创作了《萨拉·萨姆逊小姐》(1755)和翻译了《狄德罗先生的戏剧》(1760)。之后完成了反普鲁士的喜剧《明娜·封·巴尔赫姆》(1767)。汉堡剧院成立后任戏剧艺术顾问,并写成《汉堡剧评》。之后又完成名悲剧《爱米丽雅·迦洛蒂》(1772)、《智者纳旦》(1778),与《萨》剧构成莱辛的三大名剧。评论集是《新文学通讯》和《汉堡剧评》。前者有17封信,基本上包括了他戏剧理论的主要观点:创立与本民族历史和现实紧密结合的民族文学和戏剧;民族戏剧不应以法国古典主义戏剧为模式而应以莎士比亚和英国戏剧为榜样,同时还吸收自己的民族传统。后者是由104篇评论组成,也概括了他的理论观点,崇尚亚里士多德和莎士比亚而泛古典主义戏剧。
莱辛1781年死于Braunschweig。
莱辛工作和生活的时代恰逢德国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在他之前,以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为代表的理性主义学派大行其道;在他身后,德国唯心主义浪潮开始兴起。在文学上,是莱辛让德国文学摆脱了高特雪特的束缚,也即是在模仿法国的基础上发展的新古典主义的束缚;是莱辛把德国文学带进了一个突飞猛进的时代,德国文学界开始推崇莎士比亚的作品;之后,德国文学进入了以歌德和席勒为代表的时代,也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德国文学界对于古典主义有了全新的理解。在宗教上,他在天主教和当时的激进派之间斡旋调停。而他所作的一切,都是在德国尚未统一的背景下完成的。
莱辛在诸多方面都有涉猎,包括文学和文学批评、神学和哲学、评论、通讯和翻译。即使是不了解莱辛作品的重要性和他本人的多才多艺,人们还是能够看出他身上的一些特点来,这些特点不断地体现出来,同时又保持着相当的一致性。莱辛有一种很灵活,同时又很全面的辩证思维模式。对他来说,思考就像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有些思想离经叛道(除了有关上帝的思想),也没有什么可靠的依据,却也能够为他指引方向。也就是因为如此,莱辛虽然涉猎广泛,但他却要不知疲倦地来质疑一切。他抨击当时盛行的观点和所谓的“真理”。虽然他的那种辩论热情有时候的确是让人觉得近似于粗鲁,但这种热情却正是他身上光辉的闪耀。他相信“在矛盾中发展”的观点,也相信教育是进步的阶梯。《残篇》是他早期一部未完成的作品,于1784作者死后付梓。在这部作品中,莱辛认为,人类只可以接近完美,而纯粹的完美只留存于上帝手中。这一思想贯穿于他的作品始终。在《智者纳坦》和他最后一部完整的戏剧《人类的教育》中,这一观点体现到了极致。尽管在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中,秉承“教育是进步的阶梯”的人并不鲜见,但是无论是在自己的生活还是工作中,莱辛都拒绝去默许理性主义者关于教育的观点——理性主义者认为,原因或者理性可以推理出一个符合逻辑的结果,而理性认识就可以通过理解这一过程来进行训练。在莱辛的个人生活中,他喜欢在学术研究之余去戏院、咖啡厅和酒吧之类的地方走走,或在赌桌上试试手气。有位学者指出,在莱辛早期的评论中,他对那些不光有思想上的光辉,也能够让内心受到感染的书籍都给出了积极的评价;在这些评论中也能够看出,为什么在他之后的神学著作中,莱辛更注重“感觉上的基督教”而不是“理性中的基督教”。莱辛的神学研究也影响到了他的文学创作。文学应该为社会意识服务,也应当担负起道德教化的作用。这种说法在莱辛的观念中并不少见。尽管如此,莱辛还是与理性主义者在这点上划清了界限,因为他认为,光靠理性是无法达成这一目标的。而有时候,莱辛会把戏剧舞台称为是他自己的“布道坛”。莱辛最后还是把自己的同情给了那些最弱小的人,也就是那些没有能力为自己辩护的人们。对于那些被宣布为异端的人的作品,他挖掘出了更深刻的内涵;对于那些饱受非议的古今各类作品,莱辛为它们恢复了应有的荣誉;他还把一个被称为“社会的弃儿”的犹太人,塑造成了舞台上一个振奋人心的英雄。莱辛与犹太裔哲学家摩西.门德尔松(1729-1786)有长久的友谊,也与共济会的成员有频繁的交往——而这些都表明,莱辛在践行着社会平等、政治平等和宗教平等的理念。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为什么拉奥孔在雕刻里不哀号,而在诗里却哀号?
第二章美就是古代艺术家的法律;他们在表现痛苦中避免丑
第三章造形艺术家为什么要避免描绘激情顶点的顷刻?
第四章为什么诗不受上文所说的局限?
第五章是否雕刻家们摹仿了诗人?
第六章是否诗人摹仿了雕刻家?
第七章是独创性的摹仿还是抄袭?
第八章诗与画在塑造形象的方式上的分别
第九章自由创作的雕刻与定为宗教用途的雕刻之间的区别
第十章标志的运用,在诗人手里和在艺术家手里不同
第十一章诗与画在构思与表达上的差别
第十二章画家怎样处理可以眼见的和不可以眼见的人物和动作?
第十三章诗中的画不能产生画中的画,画中的画也不能产生诗中的画
第十四章能人画与否不是判定诗的好坏的标准
第十五章画所处理的是物体(在空间中的)并列(静态)
第十六章荷马所描绘的是持续的动作,他只用暗示的方式去描绘物体
第十七章对各部分的描绘不能显出诗的整体
第十八章两极端:阿喀琉斯的盾和伊尼阿斯的盾
第十九章把荷马所描写的盾还原(再造)出来
第二十章只有绘画才能描写物体美
第二十一章诗人就美的效果来写美
第二十二章诗与画的交互影响
第二十三章诗人怎样利用丑
第二十四章丑作为绘画的题材
第二十五章可嫌厌的和可恐怖的
第二十六章拉奥孔雕像群作于何时?
第二十七章确定拉奥孔雕像群年代的其他证据
第二十八章鲍格斯宫的格斗士雕像
第二十九章温克尔曼的《古代艺术史》里的几点错误
附录一关于《拉奥孔》的莱辛遗稿(摘译)
甲、提纲A
乙、提纲B(为续编拟的)
丙、关于《拉奥孔》的笔记
附录二甲、莱辛给尼柯莱的信,1769年3月26日
乙、古人如何表现死神(节译)
附录三维吉尔在《伊尼特》史诗中关于拉奥孔的描写
译后记
附记
插图一、拉奥孔雕像群(扉页)
二、阿波罗雕像(第二十二章)
三、安提弩斯雕像(第二十二章)
四、掷铁饼者雕像(第二十八章)
五、鲍格斯宫的格斗士雕像(第二十八章)

作者简介

本书是德国古典美学发展的一座纪念碑,表面上像是在讨论诗歌与绘画的界限,实际上牵涉到当时德国文化界争论激烈的根本性问题,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与文献价值。


 拉奥孔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46条)

  •     虽然朱光潜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导下的翻译有歪曲之嫌,但译笔真的很好啊,流畅易懂,掷地有声。
  •     怀疑我读的是盗版,有好几处错字。就像附记里写的,这种“把摸索和解决矛盾的发展过程和盘托出,也作出结论,但结论却是生在树上的有根有叶的鲜果”的理论著作,相比之下太亲民了。
  •     感谢朱光潜老师的翻译,没有朱光潜,就没有中国的美学研究。莱辛的静穆与伟大,谈到了诗歌与画的关系,要让艺术的表现符合美的规律。
  •     关于阿喀琉斯之盾的种种讨论似乎揭示了一个至今仍在讨论的问题:艺术媒介对艺术表达的影响。关于诗画界限的主题,似乎也可以做更大范围的延伸探讨。比如,电影——作为一种仪式性活动,对于“凡人的文学”(福柯)会如何作出应对,以符合观众对于银幕上超现实世界的心理预期。
  •     注释比正文好,附录比正文强,后记代表整本书。
  •     很受启发。诗的处理对象是动作而非静止的画面。解决了某些写作上的困惑。朱光潜的马克思主义立场的评论也不愧是一家之言,但显然对莱辛原意有所歪曲。
  •     希腊人性的奥秘在于,他们可以流泪却不至于怯懦,这是特洛伊人和现代人都不能理解的。莱辛彻底推翻了温克尔曼的权威观点,因为除了雕像般地面对苦难之外,还有一种荷马的方式,即诗的方式。
  •     雕塑之魅力使人拜倒并反思拜倒之缘由。18世纪的语句翻译过来更难读,好在每章有译者帮着总结追溯思路。
  •     莱辛对诗的美学阐述,对音乐也有类似的启发
  •     部分观念不能苟同。如“艺术的目的却在娱乐,而娱乐是可有可无的。”《美学》第一卷黑格尔也是类似看法。接受不能。诗歌不是使人平静给人安慰的。诗人是战士手持火把在人类大地黑暗中高歌猛进 是不止息的激情涌动和上升的痛苦 艺术不是娱乐和消遣 是生命 体内流动的血 艺术由血构成 凡是伟大激情的创造 天才的创作 都经由“用牙齿啃自己的肢体,用自己的肉来养自己的命”“诗人固然也追求一种理想美,但是他的理想美所要求的不是静穆而是静穆的反面。因为他们所描绘的是动作而不是物体,而动作则包含的动机愈多,愈错综复杂,愈互相冲突,也就愈完善。”
  •     看得一知半解,都不好意思说自己读过。
  •     對萊辛所有觀點的原點不能認同。但部分章節確實寫的非常精彩。萊辛當真德吹法黑。譯者厲害又任性。最後,千萬不要和有文化的人罵架,罵起來當真天才。
  •     为了译者读的。仔细看的话能辨认出一些很好的观点,总体上来讲莱辛的问题并不是我的问题,诗与画、动与静的分析,不合于中国的语境。
  •     莱辛果然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有机会一定要好好读读他 同样《拉奥孔》读起来也很有意思,讲述也很详细 因为没有系统的希腊神话的背景知识,读的过程中偶尔会憋足和吃力
  •     终于读完了,还是可以读懂的。莱辛真是博学多才,最后的提纲和笔记好值得学习。
  •     看译后记有些微妙,比照了下时间也就释然了,果然什么都离不开社会的大背景(这也是莱辛欠缺的)。
  •     有价值的东西是不能被人随随便便接受的
  •     毁掉一本书最好的办法就是用这本书写论文。。。但是我还是要给一个五星。。。朱先生的译笔真是没话说
  •     其实是因为保罗克利回忆说他中学读这玩意鸟用没有才好奇一看,对他来说也确实没鸟用了
  •     “我们必须回到青年时代去,才能体会到《拉奥孔》对我们的影响。这部著作把我们从一种幽暗的静观境界中拖出来,拖到爽朗自由的思想境界。”(歌德)木秀于林,莱辛的气质我非常喜欢w。行文严密而流畅。阅读中思考的问题在后续章节莱辛都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就这点而言阅读过程乃是餍足的。但此书不是完稿。诚如译后记所说莱辛最关心的地方在诗而不在造型艺术,有些章节讨论不够充分。
  •     第一次读美学著作感觉在读故事。
  •     逻辑清晰,十分好读。
  •     难读,但值得读。考博必备。
  •     拉奥孔实在是一篇读起来又朗朗上口又耐人寻味的著作,不仅是提供结果还重在莱辛的思路、提纲、笔记过程的描述。形象艺术,画或者是雕塑是空间的并列,诗则是时间上的连续。莱辛不但打破了诗话一致说,重在诗而轻形象艺术,不仅仅是艺术思想的破旧立新,更是对德国文艺思潮建立的奠基,更是莱辛戏剧理想的建立。纵然对中国艺术不是完全的受用,可却也是长盛不衰之作。
  •     [看闲书根本停不下来系列]真心觉得莱辛特别贴近我思考的状态,他的每一步结论都给自己留下了可以更深入挖掘的问题,对温科尔曼的反抗也让我有代入感。理性铺展的sistema让我感受到一种深陷抑郁状态的压抑和不自信。[为什么读成了莱辛精神分析学-_-#可惜,相比莱辛,我缺了一个上帝。
  •     看过朱光潜《诗论》,就找来了这本讨论诗画界限的专注。大部分都很有道理,不过总觉得话都让莱辛说了,尤其他对抒情诗及风景画的贬抑,让人难以接受。如果莱辛活得更久把《拉奥孔》写完,想必内容会更清楚,更容易理解。
  •     莱辛有种一本正经的可爱,讲“诗画”,就非要紧紧捏着“二元论”将之剖析个彻底。在天朝,整个“诗画同源”就可以干脆了事,或是如东瀛一样凡事都来个“暧昧”一说,让你无从下手无可辩驳。但正因如此,在这种对比下,西方美学评论也有单纯明快的好,分开来一样样说清楚,哪怕一时间说的可能不对,受制于时空的局限,但也会越辩越明。中间最喜欢一段就是说希腊人直面自然的情感,“既动感情,也感受到畏惧,而且要让他的痛苦和哀伤表现出来。并不以人类弱点为耻;只是不让这些弱点防止他走向光荣,或是阻碍他尽他的职责。”
  •     水平不够,并不能看出作者除了对比诗与画之外的其他含义。说起来都没有正经看过美学方面的书,我是不是已经老的不适合看那种书了
  •     作为文字搬运工,朱光潜堪称一流。
  •     没有仔细看正文后的内容。
  •     最近〈大话西游〉又重映了。突然想起几年前看过的这本由朱光潜翻译的名著。赋予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以人性便会打动观众。有没有想起至尊宝的感情纠葛??
  •     鲜有一本书一篇文章只涉及一部作品一个造型艺术来谈的,莱辛的《拉奥孔》就像一股山泉在各大泥石流般的著作群中脱颖而出。他跟温克尔曼由来已久的爱恨交织终化成了一本艺术批评。德国启蒙前期的风尚之作,他的问题很简单,探讨了诗与形态艺术的界限,而应该underline的是,脱离时代的我们脱离时代的文学真的无fuck可说。
  •     恨自己读不懂德文,几个有疑问的地方没法求证QAQ
  •     莱辛把山水自然画家放在二流的位置,这便与天朝绘画旨趣大相径庭,于是我便纠结了。应先通读西方文艺史,而后在其中理解莱辛。而我在看西方的文艺理论著作时直接带入天朝文艺作品计较,真是鲁莽幼稚。
  •     【2017.3.9】 在半醒半懵的状态下读的,读过以后仍处于懵圈的状态。作者分析得有自己的道理和想法。哀号和叹息在造型艺术和诗歌上的差别,值得深思。
  •     一边看一边感觉到莱辛的心里话:你们这些文盲!
  •     作业。。
  •     真是厉害的逻辑,让我写了两万多字啊!
  •     明白晓畅,引人入胜
  •     对于要了解莱辛极其美学的必读 顺便了解当时德国美学什么的 不过书写的很无聊
  •     直接而详细。与荷马史诗一起读会有非常好的效果。这本小书深入分析了荷马史诗的写作方法,虽然主题是诗歌与绘画的比较,但是对了解荷马史诗的细节起了向导的作用。No wonder会在读史诗时被推荐。
  •      从诗画之别谈起,一开始还好,后来读得很吃力。译后记果然有助于理解。总之,阅读体验还不错,再读点古典美学再来回看吧。
  •     诗与画,时间与空间。朱先生说应该是造形艺术。
  •     [1][德]莱辛.拉奥孔[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71.
  •     读不下去
  •     最近机缘巧合连着读了好几本朱光潜译文论著作,觉得他真是……太萌了……每节末尾必以脚注总结,正文中也时常做译注发表一些小看法,正经之下有一颗吐槽的心。可惜用某主义分析起东西来还是免不了一派陈词滥调,改造毁了小天使啊……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