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的成功99%靠妈妈的陪伴》书评

出版日期:2015-1
ISBN:9787550712034
作者:(韩)李贤秀
页数:199页

女人最成功的事业是做个好妈妈

看到这本书时,孩子已经3岁9个月了,书中的观点和案例让自己深有感触,后悔看到的晚了,总是想:我应该做的更好,我想做个好妈妈。希望更多的爸爸妈妈们能看到此书,并身体力行。书腰中提到了李贤秀博士的“333陪伴法则”:每天花至少3个小时和孩子在一起;孩子3岁以前是发育的关键期,要坚持这么做;若实在脱不开身,和孩子分离的时间也不能超过3个晚上。对照检查,自己都做到了,但是有时并不能做到全身心陪伴,有时会在玩手机、看电视、玩电脑,现在想来,孩子看到妈妈这样和他在一起,会伤心吧,自己应该做到更好。让爱在孩子的心里扎根。植物如果没有根和茎,就不可能长出花朵和果实,同样的道理,如果宝宝得不到充分的爱,人格和思考能力也得不到健康发展。爱是妈妈和宝宝之间最重要的纽带。温暖、亲切而持续的亲子关系,会让宝宝感到满足和喜悦,从而产生这样的想法“妈妈真好,无论我什么时候需要她,她都在我身边。我是个拥有爱的人,这个世界真好。”当宝宝感受到世界的美好,他的心就在这里扎下了根,开始了真正意义的生活。小时候接受过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孩子会意识到“我是重要的”,这种意识会伴随他一生,从青少年一直到老年。给孩子开启“幸福的开关”。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每个爸爸妈妈可能许下的愿望都是:希望宝宝健康幸福地成长。想让孩子幸福地活到百岁,稳定的情绪必不可少。因此10岁之前的时光,一定要让他们安宁、快乐地度过。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人生来说,良好的开端占成功的90%。在前10年中,父母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孩子安定的情绪,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多多陪伴他们,让他们体会到幸福。这甚至可以称为父母唯一的任务!幼年时期没有得到父母完全的爱和保护的孩子,不知道幸福的滋味。这样的孩子不会去为自己的未来做准备,将来只会让父母头痛不已。从现在开始,给孩子一个充满幸福和安全感的童年吧,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幸福人生的主人。孩子是我们自身的一部分,孩子感到幸福,用爱来回报我们,我们也会变得幸福的。宝贝,谢谢你,你是爸爸妈妈此生最珍贵的礼物,我们永远爱你,希望你健康幸福地成长。

重新认识陪伴的力量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回想我的童年,我拿着一本书找妈妈讲故事,她说太忙了,让我自己看,我做了一个漂亮的手工的时候给妈妈看,妈妈忙着做家务说一边去。有多少独生子女跟当年的我一样呢?我们在孤独中成长,玩耍,那种孤独的安静被大人们看成乖巧懂事,却永远看不到孩子内心的虚空和寂寞。作为中国的比邻,在韩国,孩子们也面临着一样的困境。在这个意义上,这本书对中国妈妈们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中国的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经进入了为人父母的年龄,独二代已经是这个时代孩子的特征。没有兄弟姐妹的小孩,他们成长过程注定是孤独的。韩国在我国之前就也现了这种情况,他们的生育率也是在下降的。在本书中针对有姊妹和没姊妹一起成长的孩子的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而且还提到以前小孩子的成长要靠一个村子人的力量,而现在城市化进程中生活和工作节奏大大加快,已经没有了以前孩子成长的天然的环境,所以没有母亲的陪伴,孩子不可能顺利的长大。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大量的农村人口外出打工,城市里面的父母们也为了工作,离开了家乡,因此孩子大多是留给了家里的老人们。本书中针对隔代教育为什么会产生对孩子不利的因素做了深入的考察,得出的结论仍然是孩子的母亲不能因为需要多找钱而离开孩子,必要时是需要先陪好孩子再开展自己的事业。经济飞速发展,对人的要求愈发的高。铺天盖地的成功论、成材书、精英培养,英材教育、早教培训,素质教育向我们涌来。做家长的时刻准备着“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是不管初衷是什么,方法是什么,让我们不能不面对的现实是,厌学的孩子越来越多,自杀的孩子越来越多。在这本书中,作者也讨论了是否让孩子出国留学,何时留学,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做孩子心灵导师等时下中国妈妈们关心的问题。在这本书中,作者用生动浅显的案例向我们阐释了深奥的心理学理论,提出了一个简单的“333陪伴法则”——每天花至少3个小时和孩子在一起;孩子3岁以前是发育的关键期,要坚持这么做;若实在脱不开身,和孩子分离的时间也不能超过3个晚上。你不必做一个完美的妈妈,但是可以做一个愿意与孩子分享的妈妈,做一个陪伴的温柔的妈妈。只因孩子是上天给妈妈此生的礼物,妈妈才是孩子最好的心灵导师。希望有更多的中国妈妈们读到这本书,不管孩子多大,看看都会有收获。

陪伴成长

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孩子的教育更是家庭关注的重中之重了。作为家长自然对孩子的点点滴滴记挂在心中,想孩子能够得到最好的教育,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让孩子不会输在起跑线上。一切有关于孩子成长方面的资料,家长都会去专注。可是伴随着孩子出生带来的压力,工作也变得的更为重要了。父母为了给孩子营造一个宽裕的生活环境,往往就会忽略对孩子的关心,而这些关心恰恰是孩子最为需要的。下班后回到家里,家长要忙着买菜做饭做家务,这个时候孩子有时候会吵吵嚷嚷的让家长陪自己玩,而劳累了一天的家长们往往就顾不上正在兴头上的孩子。好不容易休息了,电脑、电视、IPAD、手机,各种数字网络产品又夺取了大部分时间。孩子是和父母在一起生活,可是这样缺乏互动缺让宝宝很缺乏安全感。有调查显示,3岁前不陪伴孩子,可能要困扰30年。宝宝渴望妈妈的怀抱,妈妈的温度,当妈妈离开孩子久了的时候孩子就会觉得缺少关爱,变得焦躁起来。这就是人们说的孩子会认生,而且告知妈妈不要离开孩子最多不要超过三天的原因。在育儿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333陪伴法则,即每天要话至少3个小时和宝宝在一起;宝宝3岁以前是发育的关键期,要坚持这么做;若实在脱不开身,和宝宝分离的时间也不能超过3个晚上。每天的3小时是奇迹的3小时,感受妈妈的味道会让孩子情绪更加稳定,而没有父母陪伴的孩子很容易确认安全感,会自卑。如果家长错过了宝宝的成长,宝宝的状态将会有这天壤之别。千金易得,成长难求,家长们需要有心去呵护。和孩子在一起不代表孩子一定就和你亲,家长们花了时间还需要花心思。一分钟有品质的陪伴,胜过一整天吴意义的相随!一次真诚的亲子交流,可以让孩子铭记一生!家长对于孩子的3小时陪伴是在为宝宝的以后积累资本。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很多情商和智力问题都会在3岁前形成,而家长的陪伴就是让孩子走向优秀的开始。孩子慢慢的长大,开始学着走路学着父母的动作。你笑他也会笑,你皱眉,他也跟着皱眉。即便是还不会说话的宝宝,如果感到妈妈在生气发火,他也会感到害怕。所以家长们照顾孩子要以身作则,给孩子一个充满幸福和安全感的童年,培养成幸福的人。等到以后孩子长大了,记忆中会有家人温暖。

陪伴孩子成长

有了孩子这几年,自己的时间几乎没有,除了上班就是陪孩子,辛劳自不必说,自己的睡眠和身体也受了很大的影响,有时候很羡慕周围的同事把孩子给老人看,但是现在想来,陪伴孩子的时光是多么美好,能够一点一滴见证孩子成长,不仅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对母亲来说也是一次自我成长的机会,几年的辛苦是非常值得的。《好孩子的成功99%靠妈妈的陪伴》从多个角度和层面阐释妈妈陪伴孩子的重要性,如何陪伴,并向职场妈妈传授职场妈妈如何事业家庭两兼顾。在书的第一个章节中,作者阐述了这样一个理念:孩子出生后3年,“生育”仍在继续,尤其强调“妈妈的味道”。我也的确深有体会,我上班有段时间,孩子就喜欢抱着我的衣服等着我回家,我的衣服上有“妈妈的味道”,是其他人代替不了的。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妈妈的味道和宝宝100%匹配,奶奶只有50%,闻着100%妈妈味道成长的宝宝,其情绪基础在3年之内可以奠定,那么闻着50%味道的宝宝要几年才能完成这一过程呢?”更有一些家长把孩子完全丢给没有血缘关系的保姆,作者更是建议一些职场妈妈在最关键的时期,辞去工作,全心全意呵护孩子健康成长。别以为带孩子很简单,妈妈的陪伴每天都需要,而且至少要3个小时,而且陪伴不是待在孩子身边这么简单,也不是手里拿着手机、IPAD,边玩边应付着孩子,而是放下手头的一切事情,和孩子游戏、读书和玩耍,高质量陪伴孩子。作者更是提出了“让孩子的心扎根”的说法,“每天3小时,连续3年的时间和精力投资,其实是在为波阿宝的一生积累资本”,所以为了让孩子新的枝干成长,让孩子的心灵枝繁叶茂,就需要妈妈用心去浇灌。现在职场妈妈很多,生活的压力迫使妈妈不得不参加工作,但职场妈妈更需要兼顾家庭和事业,作者更是提倡当了妈妈,要把自己放在第二位,这也符合传统文化对女性的要求,有时候为了孩子甚至要放弃事业。而且陪伴孩子不仅仅是三年的问题,关于是否让孩子出国留学,何时留学,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做孩子心灵导师等等,都需要妈妈花精力和时间去研究,所以从一定程度上说,陪伴孩子也是一项事业。

女人最成功的事业是做个好妈妈

看到这本书时,孩子已经3岁9个月了,书中的观点和案例让自己深有感触,后悔看到的晚了,总是想:我应该做的更好,我想做个好妈妈。希望更多的爸爸妈妈们能看到此书,并身体力行。书腰中提到了李贤秀博士的“333陪伴法则”:每天花至少3个小时和孩子在一起;孩子3岁以前是发育的关键期,要坚持这么做;若实在脱不开身,和孩子分离的时间也不能超过3个晚上。对照检查,自己都做到了,但是有时并不能做到全身心陪伴,有时会在玩手机、看电视、玩电脑,现在想来,孩子看到妈妈这样和他在一起,会伤心吧,自己应该做到更好。让爱在孩子的心里扎根。植物如果没有根和茎,就不可能长出花朵和果实,同样的道理,如果宝宝得不到充分的爱,人格和思考能力也得不到健康发展。爱是妈妈和宝宝之间最重要的纽带。温暖、亲切而持续的亲子关系,会让宝宝感到满足和喜悦,从而产生这样的想法“妈妈真好,无论我什么时候需要她,她都在我身边。我是个拥有爱的人,这个世界真好。”当宝宝感受到世界的美好,他的心就在这里扎下了根,开始了真正意义的生活。小时候接受过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孩子会意识到“我是重要的”,这种意识会伴随他一生,从青少年一直到老年。给孩子开启“幸福的开关”。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每个爸爸妈妈可能许下的愿望都是:希望宝宝健康幸福地成长。想让孩子幸福地活到百岁,稳定的情绪必不可少。因此10岁之前的时光,一定要让他们安宁、快乐地度过。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人生来说,良好的开端占成功的90%。在前10年中,父母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孩子安定的情绪,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多多陪伴他们,让他们体会到幸福。这甚至可以称为父母唯一的任务!幼年时期没有得到父母完全的爱和保护的孩子,不知道幸福的滋味。这样的孩子不会去为自己的未来做准备,将来只会让父母头痛不已。从现在开始,给孩子一个充满幸福和安全感的童年吧,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幸福人生的主人。孩子是我们自身的一部分,孩子感到幸福,用爱来回报我们,我们也会变得幸福的。宝贝,谢谢你,你是爸爸妈妈此生最珍贵的礼物,我们永远爱你,希望你健康幸福地成长。

什么才是优质的陪伴

无论是中国、日本还是韩国,育儿类的书籍都是一贯的温柔。在这本书里,韩国的李贤秀用了很大的篇幅讲妈妈陪伴的重要,可谓苦口婆心。她总结的“333陪伴法则”,实在是最低限度的陪伴了。不得不说,时代变了,母亲也要和父亲一样上职场,妈妈理所应当的陪伴如今还需得再三叮嘱。当育儿的交接棒从母亲手里转到人生暮年,本该休养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手上,母亲的陪伴对小小的孩子来说显得多么珍贵啊。对于职场妈妈,这个“333陪伴法则”简直太实用了:每天要花至少3个小时和孩子在一起;孩子3岁以前是发育的关键期,要坚持这么做;若实在脱不开身,和孩子分离的时间也不能超过3个晚上。而对于全职妈妈,所要考虑的便是陪伴的质量了,什么才是优质的陪伴吗?一方面,妈妈要提升自我修养,另一个方面,在孩子发育的关键期,对孩子的培养需顺其自然,以引导为主。一、一个妈妈的自我修养1.言行一致2.制定家规制定五条之内的“黄金准则”,是不容孩子触碰的底线,如果孩子违反了,父母要果断采取措施。有两条是重中之重,即一,当孩子做出有可能伤害自己的行为;二、当孩子伤害别人时。履行家规的前提是,父母要让他们知道“无论何时父母都无条件支持他们”。3.忌唠叨(这似乎很难做到呢,做妈妈的总是关心则乱,要多多给自己加强信心,也多给孩子信心)“在孩子学会说话之前,父母要像麻雀一样跟孩子说个不停。孩子回说话之后,父母又要像猫头鹰一样珍惜话语,只有在给孩子读书、认真与孩子交流的时候多说一些。”4.不心急,让孩子自然成长“事实上,在英国,就有韩国妈妈因为再送孩子上幼儿园之前教给孩子字母表和阿拉伯数字而受到警告。这个时期应该让孩子多体验,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文字教育反而会妨碍注意力养成。”许多国家在幼儿园时期禁止文字教育。在孩子上学之前,多给孩子阅读绘本,在生活中指认事物。我不打算教她拼音和汉字的写法。5.感情的修复“爱的咒语”:对不起,谢谢你,我爱你最近听到的My Little Airport的新专辑《适婚的年龄》,最后一首《四句》,就是这“爱的咒语”。“對不起 我傷害了你/ 請原諒我對你造成的傷害/ 謝謝你之前所做的一切/ 我愛你 一直都愛著你。”6.学会等待,运用“心想事成”法“不要把抚养孩子看作负担,你辛勤的耕耘,总会换来收获。……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正直、幸福的人,就每天带着爱和关怀去照顾他,最终你的爱会幻化成神的力量让他们成为理想中的人。”二、对孩子的培养1.乐观要想培育出乐观的孩子,在孩子的小时候,一是在教育孩子时用一以贯之的方法和规矩(让宝宝安心,产生掌控感);二是要让孩子多笑,少哭(传达“我就在你身边”的信息,给她满满的安全感;父母养成感恩的习惯,在孩子醒来时由衷给她微笑和赞美)。2.专注力陪伴有时也需一定距离的静观其变。宝宝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专心,便是她学习的过程。当注意力完全集中的时候,宝宝的大脑会迅速成长,妈妈不用插手打扰,只需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宝宝就好了。2.自控力通过延迟满足的方法,奖励达成延迟的孩子。但要注意不着急、有耐心(这是妈妈永久的哲学),等待你的孩子慢慢拥有自控力(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拥有不一致的时间表)。3.思考力对于小于6岁的孩子,在学习方面,不要强迫或禁止他们做什么。先稍微了解一点,当孩子表现出兴趣,再教给她更多。4.感知运动的培养——玩耍的权利“6岁之前是孩子感知运动培养的时期,之后是抽象思维培养期。在感知运动培养期内,应该集中开发孩子的感知能力和运动能力。”妈妈要给6岁以前的孩子至少五倍于学习的时间玩耍;上小学后,在三年级之前,要保证三倍于学习的时间玩耍。

父母的陪伴,孩子幸福人生的启程

文/暖暖蓝田书名是《好孩子的成功99%靠妈妈的陪伴》,其实坦白说,我觉得这种说法有点言过其实,过于绝对了。可能作者是希望通过这个书名引起妈妈们对陪伴孩子的重视吧。从目前中国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的妈妈在修完短短几个月的产假之后都要重返职场摸爬滚打,无意中,陪伴孩子的时间日益减少。由此导致一部分因为家庭教育缺失或出现偏差的孩子在学龄阶段变成问题小孩,这样的现象日益严重。在看本书的过程中,我想到两个真实的案例。本学期,修完产假返校的我接手一个新班级,是一群二年级的孩子,开学半个月就发现班级一个男生及其让我头疼,行为习惯很差,学习能力也很差,满嘴脏话,上课从来不认真听讲,下课到处攻击班级里的其他同学,并且屡教不改。在和孩子妈妈沟通的时候,我问:“这孩子不是你带大的吧?”“老师你怎么知道的?因为我工作忙,这孩子四岁以前一直和爷爷奶奶在乡下。四岁才被我接过来在城里上幼儿园。”孩子的妈妈虽然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文化程度也不高,但是是个温和懂礼的人,我知道,如果孩子一直是她带的,行为习惯不会出现如此大的偏差。从目前来看,我的鼓励政策,我的严厉批评都毫不奏效,这孩子像是一块冥顽不顾的石头,拒绝任何改变。这就是典型的一例父母教育缺失导致的孩子的教育失败。还好,现在孩子是二年级,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我给孩子妈妈的建议就是多陪伴孩子,弥补之前欠缺孩子的时光。以前在乡镇学校教书时,我有一个同事,她十月怀胎很幸运的生了一对龙凤胎,一家人欣喜若狂,但是很快她就修完产假要上班了,在临照顾孩子的问题上遇到困难。她的工作单位在乡镇,和老公住在学校提供的简陋宿舍,面积小,生活条件很差。她的家在县城,公公婆婆都是县城事业单位的退休工作人员,有文化,家庭生活条件很好。她想着女孩要富养,男孩要穷养,于是决定把女儿留在公婆身边,因为县城生活环境好点。把儿子带到乡下和自己以及老公一起住在学校宿舍。就这样,女儿和爷爷奶奶一直生活在县城,儿子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乡镇。可是最终,她的女儿异常叛逆,和父母经常闹别扭,不听父母的话,甚至在中学时代还因为和父母拌嘴而离家出走,最后连高中也没有读,初中毕业读了个中专学校。而她的儿子一直品学兼优,顺利考上理科名牌大学。“父母如果不肯在孩子3岁之前投资,就可能会遭受30年的困扰。”“其实,在10岁之前,对孩子而言最重要的是父母的关怀和温暖。”作者的话,朴实然而却十分真实,希望年轻的父母们都能认识到陪伴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多花点时间陪伴孩子吧!父母的陪伴,将开启孩子的幸福人生。

重新认识“陪伴对孩子的重要性”

文/友竹对“妈妈的陪伴对孩子成长很重要”这个育儿观点,恐怕没有人不赞同。尤其是近年来的育儿书籍中都在大量、反复提到母亲这一角色对孩子健康成长和发育的决定性作用,若非迫不得已,相信任何一位母亲都想陪在孩子身边,亲身体会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但是我们也会有很多疑问,比如:很多孩子都是由妈妈一手带大的,为什么他们的表现还是不如人意,甚至没有寄养在乡下祖父母那里的孩子懂事呢?作为一位合格的母亲,究竟应该以怎样的姿态来陪伴孩子?是不是只要陪在孩子身边,他就能如爱他的人所愿,成长为优秀的孩子?针对类似提不完的问题,本书给出了不少好的回答和建议。“陪伴”不要错过最好的时间。本书告诉我们,在孩子人生的前10年中,父母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孩子安定的情绪,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多多陪伴他们,让他们体会到幸福。作者还提到俄罗斯哲学家瓦迪姆·泽兰的理论——要像对待客人一样对待孩子。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以对待客人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不仅会得到贴心的照顾,还能体会到心情愉悦的感觉。你能想象一个整天生活上被照顾地无微不至却时常忍受父母语言暴力的孩子,生活得多么混乱和痛苦吗?所以,真正爱孩子的父母也需要注意对待孩子的礼仪。辛辛苦苦打扫房间、洗衣做饭不一定能让孩子从心底里尊敬父母,但是切实让孩子从心底里感受到自己在家庭中享受到的温暖和爱意却让孩子不由自主地赞叹父母。陪伴孩子的时刻要求父母不要去碰手机、电脑或者其他任何影响和孩子交流的东西,也尽量不要只是随意地陪孩子看动画片。本书建议妈妈将更多时间用于亲子共读上,这样一方面能够提高孩子的文字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让孩子的头脑发育得更好;另一方面对妈妈的大脑也有好处。而如果只是看电视,大脑便会停止思考,不利于孩子的智力提升。陪伴孩子,要求父母自身必须做到言行一致。如果父母只是口头上说些鼓励的话,但是行动却与语言互相矛盾,孩子就会陷入混乱之中。上了小学后的孩子不会放过父母的每一句话,抓住漏洞后就会问个不停。这个时候的孩子如果不听话,很可能是因为看多了父母言行不一致,导致父母在心中失去了威信。所以,父母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语,应重新审视自己经常说的话,不要让不合适的语言破坏了为人父母的形象。陪伴孩子,教育孩子需要分阶段,千万不要任何时候都在孩子耳边没玩没了地唠叨。在这个问题上本书的总结十分精辟:在孩子学会说话之前,父母要像麻雀一样说个不停;孩子会说话之后,父母要像猫头鹰一样珍惜话语,只有在给孩子读书、认真与孩子交流的时候多说一些。根据作者多年的咨询经验,父母惜字如金,孩子容易患言语障碍;而父母说得太多,孩子则会形成对立反抗型障碍。看来跟孩子相处时的说话之道需要父母好好研究一番才行。总之,孩子需要妈妈的陪伴,就像我们呼吸需要氧气一样。合格的妈妈一定要理解孩子们的“纠缠”,这是有质量的陪伴的第一步。孩子喜欢围住刚下班的妈妈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妈妈千万不要感到不耐烦给孩子冷脸,因为孩子这么做,是期望通过妈妈的注意来确认自己存在的价值。爱孩子的妈妈要把肩膀、眼神、耳朵全都抵押给孩子,因为妈妈的陪伴,比任何私立教育都更加重要。这也是作者说“妈妈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终极答案”的原因。

孩子的成长绝不是全靠妈妈

作为一个周岁孩子的妈妈,在此时读到这样一本书,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我一向自诩是个感性与理性并重的母亲,一方面对孩子有着发乎天生母性的爱,另一方面又用被心理学和哲学武装过的理性来平衡、指导自己的育儿方针。出于我自身神经敏感的原因,我无法承受天天晚上与夜醒三四次的孩子共睡一床。曾经和他共睡的经历后来忆起,几乎没有甜蜜可言,全是疲惫、崩溃、无助的感受。我爱他,但我同样爱自己,有得必有失,因此我选择牺牲一点,来成全我和他相处时光的美妙感受。我坚信,带着怨气与疲惫和孩子相处,孩子一定能感觉得到,这反而不利于母婴交流。于是,这一年多来,孩子都是和保姆阿姨一起睡的,少数几天阿姨不在,也是爸爸顶上。但是,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差点动摇了自己的想法,甚至开始害怕与责怪自己。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立刻停止了阅读,在内心开始审视我接收到的这些信息:作者是韩国有名的青少年问题心理咨询师,从她分享的案例处理方式来看,她确实禀持着正确的理念,并努力从家长入手解决问题;她坚持“333”原则,即在孩子出生的头3年,一定要保证每天陪他至少3个小时,与他分离的时间不超过3个晚上;但同时她也强调若有可能的话,妈妈应该尽可能全天二十四小时陪在孩子身边;她十分强调妈妈的味道,认为孩子只有在妈妈的味道中才能觉得安全,才能良好成长;她举出的反例都十分严重,孩子的心灵都遭到了极恶劣的伤害……以作者这样的行文,很容易在逻辑上得出:如果做不到“333”原则,孩子就可能出现这样严重的问题。让读者形成这样的概念和感觉,在我看来是弊大于利的。每个家长都害怕自己的孩子有自闭症,情绪暴躁,反社会,抑郁症,人格障碍……抓住人们的恐惧,促使他们向“好”的方向靠拢,按理说无可厚非。但如果做得太过,变得以偏盖全,那就过犹不及了,一样收不到好的效果。作为一个新手妈妈,我能体会很多初次做母亲的女子的心情:望着孩子时,恨不得将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他,但现实所迫,不可能时时刻刻陪在他身边。当假他人之手时,往往内心忐忑,孩子一哭便揪心,孩子要是有了小病小灾,更是自责不已。每天在这样的矛盾中拉锯,对于身心都是又一重的折磨。这时,如果她们再看到这样一本论证“好孩子的成功99%靠妈妈的陪伴”的专业书,她们得额外承受多么重的心理负担!妈妈的陪伴固然重要,但孩子的成长环境绝不可能靠妈妈一手打造,爸爸,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保姆等主要看护人,同样可以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孩子需要的是贴心亲密的陪伴,而这样的陪伴不是非得某个人才能给予,要是她给不了效果一定大打折扣。“333”法则是可取的,但作者行文中流露出的“妈妈应该为了孩子不惜一切代价付出,一定要尽可能多地陪伴孩子才算尽责,才是对孩子好”这一观点,我并不认同。想要保持人的心理平衡,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保持人格的独立与完整。当A把全部的精力与人生意义都寄托在孩子B身上时,很容易对B产生过高的期望,并要求对于孩子成长而言十分不利的、过多的顺从与回报,从而使得二人变为依附,甚至寄生关系。全情付出却又保持人格独立,这根本就是非常难做到的事,非超凡入圣者不可为,但是很多妈妈却没能意识到这一点,在各方面都一味地以最高标准要求自己。结果常常顾此失彼,引发对于自身深深的怀疑和失望,或者对于孩子、其他家人的不满甚至怨怼。妈妈也是人,一场孕育不可能让一个人一下子变为神。一味鼓吹、强调妈妈决定孩子成长的论调可以歇一歇了,爸爸其实负有同样重的责任,不应该因为经济方面的因素就回避这一义务。太过称职的妈妈们,也许把自己肩膀上的担子减轻一点,对你和孩子都更好。文/曹怀宁2015.01.05


 好孩子的成功99%靠妈妈的陪伴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