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在香港

出版日期:2014-4
ISBN:9789888290088
作者:陳學然
页数:448页

内容概要

目錄
序章:「五四」視野中的香港史書寫
一.
不同史觀的香港研究
二.
「五四」精神的多樣性和兩歧性
三.
「五四」與「香港」的關係
四.
研究「五四在香港」的意義
五.
本書各章内容
第一章
五四運動的思想脈絡
一.
五四史上的香港與香港的五四史
二.
定義「五四」:廣義與狹義
三.
「五四」學生愛國運動的傳播
四.
「五四」學潮之擴散
五.
五四運動的精神變調
六.
五四運動的精神破產
七.
小結
第二章 「五四在香港」的播散
一、從中心到邊緣:「五四」的擴散
二、報道:「社論」的「五四」反響
三、報刊報道:「五四」排日風潮在港擴散和港府的防範措施
四、排日熱潮在港升溫:「持傘遊街案」
五、「持傘遊街案」後之輿論餘波
六、抵制日貨之有限迴響:街頭行動與日貨銷情
七、小結 135
第三章 「五四在香港」論述重探
一、「五四在香港」的研究及反思
二、陳謙的「五四」回憶
三、重回歷史場域
四、走出「五四在香港」的話語迷思
五、香港中史教科書上「五四運動」內容的時代變奏
六、「五四在香港」引發關於香港史書寫的反思
七、小結
第四章 殖民主義與民族主義之間:香港之「五四」回望與利用
一、由「國」而「地」:二戰時期的香港「五四」紀念
二、從「由國而地」到「由地而國」:冷戰時期的香港「五四」紀念
三、「由地而國」:六七十年代報刊的「五四」紀念文章
四、「即地即國」:面向「九七」的「五四」紀念
五、小結
終章 香港與「五四」的未竟理想
附錄
附錄一 香港五四紀念活動列表(1939-2013)
附錄二 《智識份子的道路─慶祝第四屆五四文藝節紀念特刊》
附錄三 《文藝三十年》目錄
附錄四 五四認知問卷調查
附錄五 2004-2013 香港五四青年節綜述
參考資料及書目
後記

书籍目录

陳學然
學歷:
中文榮譽學士、哲學碩士、哲學博士
工作簡歷:
香港城市大學中文、翻譯及語言學系助理教授(2008年1月-2014年6月)
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副教授(2014年7月開始)
學術研究領域:
現代中國學術史、思想文化史、現代新儒學。研究論文見於《國學研究》(北京大學)、《中華文史論叢》(上海古籍出版社)、《西藏研究》(西藏社會科學院)、《台大中文學報》(台灣大學)、《台大歷史學報》(台灣大學)、《新亞學報》(香港新亞研究所)、《當代儒學研究》(台灣中央大學)、《文哲研究通訊》(台灣中央研究院)、《亞洲文化》(新加坡亞洲歷史學會)、《二十一世紀》(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國近代史學報》(香港中國近代史學會)、《人文中國學報》(香港浸會大學)、《九州學林》(香港城市大學、復旦大學)、《鵝湖月刊》(台灣鵝湖雜誌社)、《文學論衡》(香港中國語文學會)、《南國中文學刊》(澳門大學)等具學術評審制度的期刊。另有六篇研究論文見於學術論文集。

作者简介

五四運動自1919年爆發至今已有九十五年。這場波瀾壯闊的運動在北京以及中國各大城市都造成很大的衝擊,對中國現代史亦有無遠弗屆的影響力。那麼遠離北京的香港,在這塊曾經的英國殖民地上,到底引起怎樣的迴響?這是過往五四研究史的一片空白。
本書作者通過大量的史料爬梳和考證,發現現時有關「五四」在香港的發展歷史陳述,以至中學歷史教科書上的說法,都出現嚴重的偏失。
無論是政治還是文化層面的「五四」,在當日的香港並沒有引起什麼迴響,跟內地大城市可謂有天壤之別。
但自1940年代開始,五四運動因應各種現實政治需要而開始為不同政治陣營的人所利用,希望透過五四運動的精神詮釋,改造現實社會。在民族主義這一主體思想帶動下,「五四」於多元混雜的香港社會裏,往往在不同人手上被不斷地利用來達至不同的目標,成為每個關鍵時刻下不同目的的動員力量,使各自政治立場和思想主張在「愛國」、「進步」、「改革」、「民主」等形形色色的「五四」精神旗幟下得以合理化和正當化。「五四在香港」的複雜性亦因此而生。
本書除糾正過往有關「五四在香港」論述的偏失外,並且研究「五四在香港」詮釋話語形成的前經後過,另一方面也藉此反思香港「地方史」形成過程中與「國家史」之間的各種複雜關係。


 五四在香港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 "五四"作為一個'中國/國家'層面的議題如何在香港落地以至演化, 實在是一個很好的題目去研究香港與'中國', 地方與國家的關係. 題目找對, 問到了問題, 一本好書就順利成章的出來了.- 在讀現代/近代史的過程中, 越來越發覺比較久遠的東西讀來較有趣較立體, 這也許和史料較充足, 而且有一定時間去讓事情沉淀有關.- 以這本書來講, 關於49年以前的段落最為有趣. 1919年發生的五四事件/運動, 因為英日聯盟的政策以及英國不能縱容國族主義的關係, 根本無法在香港'遍地開花'. 後來的'國族主義者'的歷史論述, 把1919年的冷處理與1935年"濟南事件"後的反日混為一談, 並在香港的中小學廣泛宣傳五四運動時出現的'愛國'運動, 扭曲歷史為政治意識形態服務. 作者為歷史補回這一筆, 實在是功德無量!- 49年代後在香港關於五四的論述, 在七十年代學運以前主要由左派來'承擔'. 這比較有趣, 一直以為國民政府在五四論述戰上不會讓步, 但作者譜陣的資料中在國民政府退守台灣後, 鮮有在香港公開以五四為自己的政治宣傳服務. 以作者的學述能力估計不會遺漏了這方面資料的爬梳, 故或許國民政府在49年後對五四的立場也許值得一書.- 七十年代的學運, 作者主要參考關於香港學生運動的其它著作, 故有心者應讓把那些書找回來看. 讀的時候讓我最'驚訝'的是對香港一代知識份子的"中國學生週報", 它的出版社竟然有收美國中情局的錢....... 想起新亞書院與美國的關係, 中美乃至國際鬥爭一直在香港爭持不下, 直至今天仍在形塑著香港.- 書中也有描述了以唐君毅為代表的新儒家對五四以及香港的批評, 比如將五四後新文化運動與共產中國的確立拉在一起去批判, 並對香港十分'輕視', 充份流露出流亡者對故國卷戀的心情等, 也十分值得作為中大/新亞畢業生的我去思考.- 去到七八十年代相關的討論則比較沒有那麼'有趣', 可能太'埋身'. 但讀到原來'中國學生週報'的出版社有收美國中情局的錢, 還是十分驚訝中美角力對香港社會的影響. 另外當年香港大學生的祖國情懷, 民族意識, 乃至因身處殖民地而無法'報國'的無奈, 實在不是我們今天所能理解的了.- 作者對回歸後由政府/意識形態掛帥的五四慶祝活動鞭撻得十分有力, 認為純粹的愛國主義教育無助讓年青一輩更好的理解香港、中國乃至五四本身。在書的附錄中見到自己以前參與過的青年社團以至父親的名字, 而這些活動正是強調愛國的一類慶祝活動, 令人好不唏噓。- 書中提到一位程美寶教授, 是名在廣州中山大學任教的香港人, 有不少關於廣東、粵港關係的研究, 以前有接觸過她的書但沒有好好讀一下, 以後一定要找來好好學習。
  •     《五四在香港:殖民情境、民族主义及本土意识》中华书局 2014 陈学然施叔青《她名叫蝴蝶》《遍山洋紫荆》《寂寞云园》“香港三部曲”周蕾《殖民者与殖民者之间:九十年代香港的后殖民自创》“……香港的故事?每个人都在说,说一个不同的故事。到头来,我们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那些不同的故事,不一定告诉我们关于香港的事,而是告诉了我们那个说故事的人,告诉了我们他站在什么位置说话。” 也斯科大卫《我们在六十年代长大的人》吕大乐《那似曾相识的七十年代》金耀基《香港:华人社会最具现代性的城市》“港人因未受国共两党的党化教育,故一直以来存在着的是一种爱国不等于爱党的爱国观。这种爱国观使港人的思想显得更为自由和独立,同时也更显示了传统文化的延续性和保守面。” 陈学然《五四在香港》pp31三种史观与香港史的书写1) 殖民 ; 2)民族主义;3)本土研究现状:1) 五四运动曾经如何在香港引起回响;2) 五四在香港造成了怎样实质而又巨大的冲击;3) 五四在香港引起了港英殖民政府的不满和采取镇压措施;4) 激怒日本政府,使之采取军事恫吓的措施;5) “五四在香港”促进了香港的劳工运动、反帝反殖的民主革命运动推动本书得以形成的研究动机1) 以“五四在香港”为例,指出“爱国”史观收编“本土”史过程中的偏颇2) 警惕落入自我殖民的窠臼,对于那些为了批判中国而正当化香港百年殖民史的论述提出质疑3) 确认香港长久存在一种异于其他华人地区的民族主义,而这一民族主义恰恰反映了香港知识分子思想传统的特殊性誉之所至,谤亦随之“我以为五四运动的结果,还不甚好,为什么呢?因为牺牲小而结果大,不是一种好现象。在青年的精神上来说,必定要牺牲大而结果小才是好现象。”陈独秀“我们这次五四运动,实在成功太速、陡然把学生的地位抬得很高,而各界希望于学生的也愈大。平心而论,我们的虚名,实在过于我们的实际,而虚名过于实际,实在是最危险的事。”罗家伦自从六三胜利以来,我们学生界有一种最流行而最危险的观念,就是“学生万能”的观念,以为我们什么事都能办,所以什么事都要过问,所以什么事都问不好;而且目标不专,精力不粹,东冲西突,自己弄得精疲力竭,而敌人也得乘机而入。罗家伦全数心血,费于不经济之地。程美宝在论及“地方”与“国家”的关系时,指出中国文化最诱人之处,是可以从那种“实际上多元而在表述上又趋向于统一的辩证的国家地方关系”。不立一真,惟求流变——顾颉刚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副標題的殖民情境、民族主義及本土意識其實非三個平行視角,殖民在這本書裏變成了一種背景,而非「懷戀殖民時代」,民族主義和本土意識相互混雜,香港本地的「五四」話語最初產生的形式就是以民族主義為指向的。而如果要把標題中的民族主義獨立出來,那麽就是「國粹主義」。書裏講的東西其實很簡單,就是香港的「五四」話語是複雜的、流變的,遭受了由探討思想內涵到被利用為政治手段。「五四」話語知道30年代才開始有其社會影響力。在70、80年代後,部分知識分子以真正的愛國情懷去審視這個話語,儘量不受左右兩派驅使,而這其中也帶有他們對於身份的焦慮
  •     第一次读到了关于五四精神的批评,总觉得和今天香港青年人的现状有异曲同工之处~~~是昨天读完的,今天就是五四,也真是赶了一把时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