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梁思成

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6
ISBN:9787530819777
作者:林洙
页数:258页页

内容概要

林洙,梁思成之妻

作者简介

本书由梁思成的第二任妻子记述了梁思成先生的生活、工作,以及梁先生在建筑上的成就。


 建筑师梁思成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我须坦白,读此书属窥视。话说从头,多年来只喜欢林徽因,梁思成仿佛是个影子。十年前第一次买林徽因的书是梁从诫编辑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林徽因文集·文学卷》,当时想只作了解,也不学建筑,所幸没买《林徽因文集·建筑卷》。随着自己工作对中国建筑知识涉及越来越多,必然要寻到梁林夫妇这里。然而她的建筑卷已买不到,不禁时常后悔。春节期间电视里播出了纪录片《梁思成·林徽因》。起初不以为然,因为他们的事我还算了解,但纪录片中出现了很多珍贵的资料和照片,引起我的兴趣。林徽因在一些女性的眼中是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但在中国建筑界和文学界的地位,是没有争议的。起初知道她的人们总是会从那些传为佳话的韵事开始。如果只观察至此,是很难了解真正的她的。种种印象形成观点后,我就在想,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女性,追求者如过江之鲫,但为什么她选择了梁思成,并相伴终身呢?所以那位个子小小的,先天畸形后天残疾,被林姑娘点醒后才以建筑事业为终身的,不大爱说话,也没有太多活跃表现的小伙子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从婚前徐志摩搅扰梁林的约会,到婚后金岳霖对林徽因的表白,梁思成的处理方式皆温文尔雅体贴大方。他和妻子志趣相投,在并肩进退相濡以沫的生活中,体现出他们人格和思想上的高度一致。这种互相证论既可以知道林徽因光明磊落的博大胸怀,又可以知道梁思成的才情睿智敏慧淹雅。所以什么“八宝箱”事件,凌叔华和陆小曼的种种就不足为虑。冰心的事更是不值一提。凌叔华日后的背夫偷情、陆小曼的一贯堕落,冰心谄媚当局的趋炎附势,皆足以被人嗤之以鼻。林徽因当然不是完人,可也没有什么事让我反感,甚至否定的地方。其实难怪那些女人对她嫉妒之极,林确实在各方面都很优秀,且锋芒毕露。这就免不了骄傲,她也是有资本骄傲的,若不是时时想做第一,哪会进步呢。但仅凭在众人前睿智迸发侃侃而谈,也不至叫人佩服。叫人佩服的是,登大雅之堂胸有成竹,野外考察不畏艰险。反正我是想不出,嫉妒她的那些女人们,能不能像她一样,也可以不顾病重奔波在野外考察,而且条件极其艰苦,就算病体沉疴也孜孜不倦的写专业论文,一同和丈夫编著《中国建筑史》。当得知《中国建筑史》中辽、宋的文献部分是她负责搜集资料并执笔和全稿都经过她的校阅补充时,我不禁惊诧,说是整日不出门养病,其实每天也没停歇过工作。林去世后多年,梁思成与林洙结婚。看到很多人都对此不满,我不以为然。他们三人也是可以互为证论的,因为梁林二人全是正义热血的赤子,所以梁再续弦不可能找一个不真的虚人为妻。看林洙著的《建筑师梁思成》一书,确实才华平平,却有一腔真情,以至让我频频落泪。她没有林徽因的境界,这不能怪她。她至多是个憨妻。而梁为什么会爱上林洙,我想多少有点受父亲的影响,因为他的二娘就是个命苦、大字不识几个的普通妇女,然而心地善良聪明好学,体贴所有子女,用最朴实的语言教导他们。那种朴实的真性,一直在梁思成身上闪耀着。这也该是他和林洙感情的契合点。P204『但是好景不常,1969年冬春之交,北京市民为了执行“深挖洞”的最高指示,向城墙要砖。他们从四面八方疯狂地扑向城墙,带着扫除封建残余的一腔仇恨,无情地破坏着。仿佛拆除了城墙也就铲除了残留在人民心中的封建思想。当思成听到人们拆城墙时,他简直坐如针毡,他的肺气肿仿佛一下子严重了,连坐着不动也气喘。他又在报上看到拆西直门时发现城墙里还包着一个元代的小城门时,他对这个元代的城门楼感到极大兴趣。“你看他们会保留这个元代的城门吗?”他怀着侥幸的心情对我说,“你能不能到西直门去看看,照一张像片回来给我?”他像孩子般地恳求我。“干吗?跑到哪儿去照像,你想让人家把我这个‘反动权威’的老婆揪出来示众吗?咱们现在躲都躲不过来,还自己送上去挨批呀?”我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忽然,我看到他的脸痛苦地痉挛了一下。我马上改变语气,轻松地说:“告诉你,我现在最关心的是我那亲爱的丈夫的健康。除此以外什么也不想。”我俯下身,在他的头上吻了一下。但是晚了,他像一个挨了龇儿的孩子一样默默地长久地坐在那里。也许没有人能理解这件事留给我的悔恨与痛苦会如此之甚。因为没有人看见他那一刹那痛苦的痉挛。在那一刹那我以为我更加理解了思成的胸怀,但是没有。但我今天重读《关于北京城墙废存问题的讨论》及《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时,我感到那是对他的理解还很不够。如果当时有现在的认识,我会勇敢地跑到西直门去,一定会去的。』——看罢只得一声叹息,此林非彼林啊。要是林徽因还在世,第一个坐如针毡,吵闹着要去拍照片的,就不会是梁思成了。失落的梁思成默默良久的孤坐,他在想什么呢?但此一时彼一时,当下他已没有力气挣扎,只得听之任之。看看文革期间他所受的折磨,不禁使我想起赵丹了。他们都是一样的,那么单纯、正直,对自己的工作百分之二百的认真负责,最重要的,他们都有一颗赤子之心。现在人们当然都知道,文革运动是政权上层的派别之争,其中当权者的很多动作,不过是假公济私的寻私报复。赵丹的遭遇尤甚。然而他们并不知道这些,也不懂政治,更不明白什么派什么派,抱着爱国的热情,倍加诚恳的写着自己的认罪书。我又开始想象了,小得像颗腰果的小老头儿坐在桌前一丝不苟的分析着自己的思想错误,翻来覆去的思考着什么是无产阶级教育路线,什么是无产阶级建筑观,在建筑上‘社会主义的内容’和‘资本主义的内容’究竟有何区别?——这简直是在北极找企鹅一样,可是他老人家却一刻不停的思考着。让人不禁莞尔,也不禁落泪。就这样,梁思成荒诞而痛苦的走完了最后十年。忍不住希望,如果林徽因没有先去世就好了。那样他们即使遭受到很多非人的待遇,起码可以交换思想,不至于梁思成被群众孤立得身体孱弱也要积极参加批判自己的大会。以林徽因的性格,也不能忍受自己和家人处于被戏谑凌辱的境地。她的刚烈,是梁思成所不具备的,而且她也是梁思成的主心骨。唉,说什么都晚了。梁思成在对林洙表白时,给她读了林徽因的一首诗。一种复杂又纯净的感情油然而生,一个鳏夫用亡妻的诗歌向眼前心仪的人求爱,这好像他和亡妻一道追求对方一样。不禁感慨,梁林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啊。写于2011年2月19日
  •     June.6, 2010写中国古代建筑特点的综述作业,读着梁思成漂亮的英文觉得不够尽兴,便分心找出林洙写的这本传记来读。现在书的名字很普通,只叫《建筑师梁思成》,首版或者是其他版本的名字却非常醒目:《大匠的困惑》。读完全书——读完林洙所记述的梁思成一生的事迹,我觉得这个名字是恰如其分而非常灵动。生意盎然梁思成是位独特的建筑师。这独特体现在多方面。其一,在美国接受正统的学院派“折衷主义”的设计教育,却独独钟情于在当时尚是一片空白的中国建筑史,以先驱的姿态在国际学界开辟出全新的领域。其二,梁思成学贯中西,但这并不仅仅是体现在视野上而已。他接过父亲老友从故纸堆里翻出来宋代李诫的《营造法式》,却不仅不像传统士大夫那样轻视匠人功夫,而且是向老师傅虚心请教,并且进行大量的野外考察以求真正读懂失传的木匠“行话”,探求出中国建筑的“文法”。(又,在当时城里人出城绝不是件普通的事儿,交通的落后、治安的不平以及知识精英与普通百姓之间的隔阂更突显出梁思成野外考察的意义重大。)其三,在当时——尤其是建国后——普遍把建筑师看做是土木工程师的风气下,梁思成偏偏是位关注城市整体规划、强调建筑的文化与社会面向的真正的建筑师——或者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便是一位“综合艺术家”。对这样一位建筑师来说,生命内在的激情毫无疑问是重要非常的。这当然不仅可以由他与林徽因——这样一位灵动多采又有着诗人本性的女性——的快乐的结合中可以想见,更可以从他待人的谦和幽默以及工作的勤奋中可以一窥。我们都听说过梁思成的勤奋好学,但是能够为这勤奋不懈提供持续的养料的,却非得是内在的激情不可。在清华创办建筑系的时候,梁思成常对学生说:“建筑师得有想法,有立意,创作在其中,有激情在里面,才能满怀热情的去做。不要挑挑拣拣的,认真的对待每一件工作,你才能体会到,你是一个很可爱的建筑师,这个职业是个很好的职业。一定要把感情放进去,比如巴黎的公共厕所就设计得非常好么。”(p140)一切与美有关的事物都使他砰然心动,而他对美的眼光,对美的欣赏一再构成了他孜孜不倦工作的内在动力。这一点,也许我们透过他与林徽因密友与知己的关系能看得更清楚点儿。林晚年拖着被病痛折磨的身体却一再连性命也不顾及地要求去看戏,去工作,去为景泰蓝设计新鲜的图样,而思成总是在她身旁陪着他。对美的喜爱与追求是他与徽因莫大的契合。另一方面,我们不能不提的是他的父亲,那个同样充满了激情、活力与开放心态的梁启超。梁启超说:“我生平对于自己所作的事,总是作得津津有味,而且兴会淋漓,什么悲观咧,厌世咧,这种字,在我所用的字典里头可以说完全没有”,他又说:“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命便成为沙漠,要来何用?”以至于在思成在宾大求学,感到所学尽是匠气而有苦闷,梁启超写给思成信里的要求不过是:“希望你回来见我时,还我一个三四年起那活泼有春气的孩子。”(p22)活泼而有春气。我想,用这个词来形容青壮年时的思成是恰如其分的。这种生机洋溢的内在生命力因着思成的工作——建筑设计与研究——而不断充实光大。他父亲对他说的话没有错,“学业内容之充实扩大,与生命内容之充实扩大成正比例。”(p22)这个时候的思成,在沙龙里与友人酣畅淋漓的探讨学问与生命的各种问题,在学校里主持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第一代建筑教育,在营造学社和故宫里向老工匠们讨教一点点钻研宋代的《营造法式》和清代的《工程作法则例》,在荒郊野外的木梁上上爬下窜进行专业测绘……思成一点也不懈怠,他也用不着懈怠。他的精神生活与日常工作是一以贯之的,他自认是个热爱美的人,而在他的职业中,他真切的体会到了最为醇厚博大而富有韵律的美。1931年,当时思成在东北大学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建筑系,在学生的毕业典礼上,他说道:“但是事实还是你们‘始业’了,所以不得不郑重的提出一下。你们的业是什么?你们的业就是建筑师的业,建筑师的业是什么,直接地说是建筑物之创造,为社会解决衣食住三者中住的问题;间接地说,是文化的记录者,是历史之反照镜,所以你们的问题是十分的繁难,你们的责任是十分的重大。”这是思成的建筑观与教育观,这与他对世界和人生的看法一脉相系。探索四九年之前,费正清夫妇曾建议思成夫妇定居美国,但思成拒绝了,决意留在自己的土地上,继续发挥自己的生命的热量。“社会主义也需要盖房子。”他这样说。新政权成立后,思成夫妇积极参与国徽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思成还经推荐远赴纽约参加联合国总部的设计讨论,他是一位受人尊重的建筑家、设计师、专家。然而他料想不到的是,正是自己的专家身份使得他的专业工作与自己的生命意义要逐渐发生分离。思成具备建筑设计和建筑规划的专业知识,但他远远不是一个狭隘的专家,这是从在他还在求学时他自己的苦恼以及他父亲的教诲中我们就已经看到了的。思成眼中的建筑是一个承载人类各方面生活的大舞台,是历史的见证者,是文化的承载者。他曾亲身到游历欧洲,如饥似渴地亲身观看他在学校里面便熟悉的西方建筑史的种种杰作,可他同样看到的是,这些层层叠叠融汇着历史的城市中,新生建筑的盲目的、杂乱的、糟糕的、漫无边际的随意扩展。思成反对这样的未经思考的匆忙的建设与摧毁。他高度赞赏老北京城的规划,认为北京城的设计是体现了中国人高明的整体规划的一部杰作,并且热情的为保护老北京城而奔走呼吁。思成认为这恰恰是他的工作,这是他作为一名建筑师所应尽的责任,可他所保护的曾经是权力中枢的这个老皇城的新主人,显然不这么认为。作为一名在美的信徒,思成从不畏惧走在时代最前端或是几乎会被时代所遗忘的远古。他对能够体现民族建筑风格的新建筑苦苦追求,以至于落下“大帽子”的讥笑。尽管思成对当时出现的大量仿古作品一点也不满意,却仍然肯定这种探索的活动。他说“我们的新建筑还在创造和摸索的过程中••••••所以要马上就理解得很好,做出高水平的作品是很难的,乃至是不可能的。只要设计者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出他的努力或愿望。”思成竭力想在设计中获得传统建筑之美的现代转化过的新形式,认为“这种努力是中国精神的抬头,实有无穷意义。”(p131),然而,在那样一个最高领袖甚至希望老北京到处能“竖起大烟囱”的年代里,思成的思想与主张无疑是与大流背道而驰。生机变成了毒药文化大革命到来了,思成对民族建筑新风格的追求却成了批判“复古主义”的典型对象。思成糟批判,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不仅工作无法正常进展下去,精神生活也拧成了一个死结,一点儿不容易解开。平日幽默风趣而充满内在的热情的思成好像不见了,他和林洙的生活里充满了阴云。文革里,他们俩第一次欢笑的情景是这样的。67年寒冬,清华文革领导小组第三次要求思成夫妇搬家,这次的新居只有24平方米,供他们一家四口居住。无奈,思成夫妇只好整理书籍挑选出可以带到新居去的。整理时偶然打开的思成多年整理中国雕塑史的图片集合一下子便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林洙回忆道,“我们暂停了书籍的整理,坐下来欣赏这些图片,有一对汉代铜虎的图片吸引了我的注意,铜虎栩栩如生,它的头、身、尾、爪没有一处不显出力量的美。思成拿在手上赞叹不已,情不自禁地对我说:‘你看看,眉(林洙小名),你看看多.......’美字刚要脱口而出,忽然想起这是当前犯忌讳的词,于是立刻改口说,‘多......多么有‘毒’啊!'我们不禁相视大笑起来,这是我们‘文革’以来第一次欢笑。”(p224)美——这个曾经生命里最为中心的追求,曾经生命里最为富有力量的存在,曾经生命里支撑着一切日常艰苦工作之意义的源泉,如今却一下子成了毒药。这是思成所难以想象的。这也是思成面对残酷的事实所难以面对和理解的。我没有阅读过更多资料,不知道任公为思成命名为“成”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过《中庸》里的“诚者自成”与“至诚无息”。但在我看来,贯穿着思成这大半生的根本上的创造性的力量,就在于他对美的竭诚追求。这是一种悠久、博大、高明的美。思成爱慕着美,用他的整个生命去守护美,践行美,创造美。他自己便是美这种在根本上的创造力的化身,他对自己这股热情真诚而勇敢。思成无法不但当这美。因为这就是他的生命本身。作为一名建筑师——“综合的艺术家”——,思成的欢乐就在于看到和做出成功的建筑设计,在于发现和理解珍贵的古建筑,在于欣赏优美的艺术品,他曾说:“建筑师比一般人更幸福,因为他比别人更多地看到美的作品;建筑师又比一般人更苦恼,因为他比别人更多地看到丑的作品。”(p153)这种对比带来的不是世故或者不少人会体会到的“无能为力”感,而是更加勇敢的捍卫。因为“美”的存在,像思成这样的人会殚心竭虑的创造,会为人类艺术珍品被糟蹋、破坏和毁坏而痛心疾首,也会面对拙劣的作品而拒绝沉默。他知道,如果没有美,便没有梁思成。然而这却是一个容不下梁思成的时代,至少不是一个容得下这样的梁思成的时代。梁思成与林徽因合著《平郊建筑杂录》中的一句话使得梁思成在文革时因为复古主义思想被一批再批。他写道,“无论那一个巍峨的古城楼,或一角倾颓的殿基的灵魂里,无形中都在诉说乃至歌唱时间上漫不可信的变迁。”这句话有什么错呢?有人问思成。思成苦笑,继而说:“建筑是一本石头的史书,它忠实地反映着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这一点我到现在还是这个看法,我认为这是符合唯物辩证法的。我们不能否认历史,更不能切断历史。人们总是从自己走过的道路中去总结成功和失败的经验,这就是历史。如果否认或切断历史,人类就不可能前进,而且也是不可能的。”(费慰梅p217-218)思成相信未来的新发展、新创造、新景象离不开过去世界的叠影,可是无奈这个世界却好像前进地太快,连过去的一抹烟云他都抓不住。思成在笔记本上写道:“在思想上我觉得整个世界在飞跃前进,我实在跟不上。奈何!奈何!”(p219)可他何尝没有尝试跟上这个世界呢?就像许许多多的知识分子一样,思成同样进行了痛苦的思想上的改造,他逐渐坚定的相信“这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对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治资本主义复辟,建设社会主义,是完全必要的,是非常及时的。”可是这对挽救思成的生命有什么用呢?他曾经的生命之源如今成了毒药,可思成哪是可以停下来不再服用这“毒”的人呢?一直陪伴在思成旁边的林洙看得清清楚楚,“我曾久久地思量,为什么过去活跃、诙谐的梁思成,如今谈起话来竟变得空洞而乏味?”林洙见证了思成在思想上的改造与转变,可她同样见证的,是思成的“建筑观”与“教育观”同样被砸得粉碎。她明白,“破”未必就能“立”。就像思成曾费尽心力保护的古建筑那样,这些鲜活生命的灵动的包孕者,一旦被摧毁,也许就永远不再了。“对思成来说‘建筑’是他全部的‘生命’。如今他的全部学术思想和研究工作被彻底否定,这使思成成了一个被抽掉了灵魂的人!尽管他仍然在和疾病斗争着,在他的学术思想中挣扎着,但是过去那个生气勃勃的梁思成已经不复存在了。”(p233)枯涸的杯盏没有了“美”,一切都不在了。生命力的根本源泉被否定了,思成也将不在了。我觉得林洙是能够理解思成的,她写道:“如果有人问我在最后的日子里他最需要的什么?我只能说他最需要的是:什么是‘无产阶级教育路线’,什么是‘无产阶级建筑观’的答案。然而他没有找到,他黯然了。失去林徽因的悲哀没有压倒他,‘大屋顶’的批判没有压倒他,而今他真正的悲哀了,他永远永远失去了欢乐与笑容。”(p235)可就像那些消逝了的大江南北的不起眼却能被“内行人一眼赏识”(思成图像史,p)的古代建筑那样,思成仍用精彩细致的素描和结构图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些美的存在。林洙也是这样,直起她的身子呵护着思成,拿起她的笔记述思成,迈开她的步子整理出版思成的作品。在文革中,林洙曾说:“我深信历史会说明一切,可能我等不到这一天....但是,我不能虚伪,不能回避,既然今天我更加了解了他,更加认识了他的价值,我唯一能做的,只能是诚实地把绞索套在自己的脖子上。”(p220)面对自己的生命,徽因、思成、林洙所选择的都只有诚实对待。而这对生命至真的诚实,竟造成思成晚年的不解与困惑,这只能说是时代的错。可就算时代错了,可思成仍然是思成。

精彩短评 (总计13条)

  •     一个伟大的人
  •     拖了這麼久才看~偉大的建築師!
  •     吸引我转投建筑的很重要的一本书,羡慕梁林那样的古建考察旅行。
  •     我的建筑入门书
  •     大匠的困惑。这是坦诚而真挚的林洙的眼中的走完一生的梁思成。
  •     首先感叹下大家族对孩子的教育,确实很不一样。现在我们认为无可厚非的东西,前人说不定经历了多少讨论,也不一定死了多少人。大师不仅仅是知识渊博,精神还得强大。印象深的还有对建筑师的定义:知识要渊博,要有哲学家的头脑,社会学家的眼光,工程师的精确与实践,心理学家的敏感,文学家的洞察力。
  •     写的最深情的一本 对文革期间描写最多的一本 这本是不是和困惑的大匠是同一本啊 作为中国最广为人知的建筑师 他的品德 令我等后辈深深敬仰 深深敬仰 有人质疑林洙的道德品质 我想 她并不是沽名钓誉的老人 此生为国 此心为建筑
  •     已藏!
  •     大学时的读物……
  •     读五分之一,觉得闲事说得过多,没什么意义。找时间再读五分之四吧
  •     了解营造学社的第一步
  •     內容超越文筆,林洙的確不夠世俗標準的梁夫人,然而總好過梁公獨身一人經歷風雨。人生苦短,又苦又短,希望梁公及家族後人安息平靜。祖國有時配不上你們的愛。
  •     大致看到了一个人的一生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