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的驯化

出版日期:2014-8
ISBN:9787563387935
作者:[荷] 约斯·德·穆尔
页数:436页

内容概要

约斯•德•穆尔(Jos de Mul)
国际著名美学家,荷兰鹿特丹Erasmus大学哲学教授,信息哲学与传播技术研究院导师,兼美国密歇根大学客座教授、复旦大学客座教授,常任荷兰政府智囊团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美学、艺术哲学、新媒介与信息交流技术哲学、19世纪德国哲学、历史哲学;主要著作有《后现代艺术与哲学的浪漫之欲》《有限性的悲剧:狄尔泰诠释学的生命》《赛博空间的奥德赛——走向虚拟本体论与人类学》等,其著作已被译为多国文字。
麦永雄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现为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诗学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领域:当代西方哲学与文艺美学、外国文学、后现代文化传媒理论。在《文艺研究》《外国美学》《文艺理论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译文)80余篇;出版专(译)著多部,包括《赛博空间的奥德赛——走向虚拟本体论与人类学》(2007)、《界限哲学》(2010)、《域外诗学与文学》(2011)、《德勒兹哲性诗学:跨语境理论意义》(2013)和《命运的驯化:悲剧重生于技术精神》(2014)等。

书籍目录

前 言
开场白
一、当命运敲门时
二、欧洲——悲剧的大陆
三、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四、命定的符号
第一章 驯化的命运
一、庇基莫空难
二、必然与偶然
三、悲剧天道、基督教天道与现代天道
四、与命运共生
第二章 机遇的生存之道
一、“我是谁?我在这里要做什么?”
二、意外的与偶然的机会
三、不可控的命运
四、幸福的脆弱性
第三章 致命的政治
一、在雅典与耶路撒冷之间
二、悲剧的诞生
三、从安提戈涅到荷尔茜•阿里
四、崇高的磨难
第四章 悲剧的(非)再现性
一、悲剧之死
二、悲剧的基督教与现代的“消弭”
三、悲剧的(后现代)复兴
四、具有差异性的悲剧重复
第五章 磨难的艺术
一、施虐癖的宇宙
二、恐惧、怜悯、卡塔西斯
三、升华崇高
四、苦难的情欲
第六章 令人敬畏的技术
一、人类的颂歌
二、技术的歧义
三、超越乐观主义与悲观主义的确定性
四、悲剧的技术
第七章 悲剧的父母身份
一、萨万娜案件
二、美狄亚的恶魔
三、现代关于人的概念的分裂症
四、不可避免的责难
第八章 致命的机器
一、“我们”电脑的道德
二、相对化的伦理学
三、运作着的机器
四、赛博格的悲剧伦理学
第九章 退 场
一、悲剧重生于技术精神
二、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三、在萨提尔与赛博格之间
四、一个岛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致 谢
中英文译名对照表
主题索引
译后记

作者简介

本书考察了西方文明试图驯化命运的三种途径:希腊悲剧文化对命运的英雄般的肯定,基督教对神圣天命的谦卑接受,现代技术社会对命运的“否弃”。在此背景下,作者认为技术的不可控性重新把悲剧的维度引入了我们的文化。通过对《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安提戈涅》《美狄亚》等古典悲剧,以及赫尔曼斯与维勒贝克的悲剧小说的广泛考察,作者清晰地阐发了当代视野中的悲剧观,赋予诸如自由意志、决定论和生命的偶然性等哲学论题以崭新的光辉,为审视“悲剧重生于技术精神”提供了一种新颖独特的视角。


 命运的驯化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技术的诞生、发展、变革,对人类而言是悲剧还是喜剧?荷兰著名哲学家约斯·德·穆尔在《命运的驯化:悲剧重生于技术精神》一书中,分析了西方文明驯化人类命运的三种方式:希腊悲剧文化对命运英雄般的肯定;基督教对神圣天命的谦卑接受;现代技术社会对命运的“否弃”。该书重新解构了人类在命运面前的诸多抉择,以及源远流长的文化根源。作者倾向于认为因技术的滥用,人类对命运的驯化走上了失控之路,技术正在背离最初的宗旨,在人类有意识与无意识的摆布中,将人类社会、人们的精神世界以及自然环境推向崩溃的边缘。在作者对悲剧、悲剧意识、悲剧事件的分析中,我相信悲剧确实正在因技术而重生,但重生的仅仅是悲剧,而不是有着伟大内涵、丰富意象、饱含着精神憧憬与永恒期待的古典悲剧。西方古典悲剧,无疑是美的、至纯的,是没有答案也不需要答案的,它是对人的生存境遇的深切体察,意在对永恒矛盾的探索、对命运永无止境的扣问、对世俗用最艺术的方式进行的一次次叛逆。它带给人的是悲喜交集的复杂感受,是用很长的时间都难以消化的对伦理、苦难、境遇、命运深层的思考。但现代人关心、追问的是因果、结局、未来,是基于实用主义、现实主义的视角评判一切事物的武断,是用唯物质化的思维去审视纯精神化的悲剧,这样所能诞生的现代悲剧只能被浅薄化、世俗化、工具化,悲剧可以重生,人们可以恐惧、悲哀、痛苦,却并不具备古典的、悲悯的悲剧意识。在书中,作者利用大量篇幅对古典悲剧进行了重温,请出了为人类偷盗火种的提坦巨神普罗米修斯,他用自己的苦难点亮了人类的智慧,但如今又要眼睁睁地看着人类不明所以地乱用火种,点燃一切。西方古典悲剧的目的不是为了批判,而是为了反省。作者延续古典悲剧的脉络,用宽阔的视野、深厚的学养,对古典悲剧的现代意义进行了深度解析,意图唤醒现代人的悲剧意识,进而重新审视现代技术环境下人类的未来命运,审视信仰消亡时代人的精神归宿。基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要想读懂书中所有的投射,无疑是困难的。在欧里庇得斯、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以及叔本华、尼采等西方哲学家共同构筑的巨大精神王国里流浪,也无疑是凶险的。那些层叠不息一浪一浪向人涌来的意识、一个一个挑战伦理、挑战世俗、挑战常识的精神拷问,让人应接不暇,甚至陷入混乱。当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触在索福克勒斯《安提戈涅》中聆听人类的颂歌时,那些来自2000多年前的古老寓言,宛若重生。维护自然法则,不向王权低头的“安提戈涅”,在大地中安息,但她却又激发了后人的无数哲思。如今,人类的技术早已不仅仅是“用马的女儿耕地”、“用细密的网兜捕捉那欢快的飞鸟”,但我们却因技术的发展和滥用,不再“有办法面对一切”,技术正在失控。我们背离了“只要他尊崇大地的法则,和他发誓要主持的诸神的正义”,而是“胆大妄为”意图翻转自然规律。纵观现代社会,人们将“上帝”拉下了神坛,物竞天择中自然的使命,全部由人类创造的基因工程代为实现,人们可以人为创造物种、改良基因、反季生产,技术甚至正在努力消弥生与死的界限。人们幻想着将电子芯片与人的身体、意识相连,所有违背自然的、违背伦理的现象都将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上发生。旧的秩序不断被打破,而新的基于技术应用的社会秩序并未建立成形,而精神秩序却在土崩瓦解。人类试图用技术改造命运,而当技术足够发达,我们急需做的却是利用技术修补被技术破坏的星球,这种关于技术的悖论,讽刺的并不是技术本身,而是人类自身的命运和智慧。有史以来,人类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强大和脆弱过,强大到可以翻转自然,脆弱到整个群体的命运岌岌可危。如果说人类基于个体的命运是可以被驯化的,我们能够在危险的十字路口做出理性选择,那么人类群体的命运则复杂多变,群体性选择和个体性选择都有可能将整个群体的命运抛向荒野。时至今日,技术呈指数化发展变革,技术已然失控于最初的目的,而悲剧重生,却又失却了原来的古典韵味。我们并没有驯化命运,反而在不停地制造命运的悲歌。假如人类可以利用伟大的智慧修复地球创伤,重建宜居家园,但遗失的精神、信仰,还能寻回吗?原作者:胡艳丽原载于:深圳特区报

精彩短评 (总计11条)

  •     还好 技术部分稍微薄弱
  •     费了很大劲终于没有看完。。。学术味很浓。
  •     第一章和第二章以及引论非常精彩。第三章尤其值得关注悲剧与政治的关系。
  •     神都要臣服于命运,但是人类却想尽办法要驯服命运。终于,人类发明了各种技术,本以为能掌控命运,但却料不到技术才是命运的终极主宰,人将沦为工具。人类自导自演了这场悲剧,让技术最终吞噬我们。我们渴望掌控力和确定性,但却被偶然性所左右。希腊悲剧提供了一种必然性与偶然性共存的状态,这种巨大张力为我们提供新的视角,来审视当下我们与技术的关系,是利用、被利用还是共生。这不是一本容易读的书,但是值得回味。
  •     对《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安提戈涅》的分析历久弥新,总能在时代的每一个面向中都找到注脚,然而不知为何,《美狄亚》开始,就失去了永恒的崇高感,如每个人避之不及又深陷其中的偏狭的庸常。
  •     核心还是在讨论人与技术的关系。只不过从希腊古典文化开始梳理了一遍思想史哲学史,这个读起来还是很吃力的,不明觉厉的感觉。最后引用作者的一句话总结“本书的论点是:在(后)现代文化中,技术已成为悲剧的真正核心”。
  •     关于命运和悲剧说得比技术要多。《疑犯追踪》可以参考这本书来观看哦~
  •     人类的一切艺术(技术)皆来源于普罗米修斯。
  •     看看
  •     童年阴影和弗洛伊德第一次出现是在P55
  •     探讨了命运、悲剧、技术。关于献祭,自由意志,净化,进行思想史梳理。又围绕着悲剧剧本与小说。整本书还是比较清晰,语言平实易懂。 但关于克服命运之道,关于虚无主义,并不赞同作者的看法。他的自由意志来自于基督教的双重视野,他一直强调人本质的无家可归。关键不是无家可归,而是有家不归。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