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耍猴人

出版日期:2015-3-1
ISBN:9787213064959
作者:马宏杰
页数:256页

内容概要

《中国国家地理》图片编辑、摄影师,1963年生于河南省洛阳市,1983年开始摄影,做过工人、记者,2004年至今任职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
近三十年来,作品持续记录社会底层人物的真实生存状况,展现扎根于中国乡土的人物故事、风景民俗。拍有《西部招妻》《江湖耍猴人》《唐三彩的故乡》《割漆人》《朱仙镇木板年画》《采石场》《家当》等二十多组专题图片。曾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比赛优秀奖”。《家当》参加意大利国际摄影节,并在英国SESAME画廊、瑞士Oriental Vis Art画廊及丹麦、挪威等地展出。

书籍目录

★序
002 真实/ 柴静
005 接地气的马宏杰/ 杨锦麟
008 我关心那些生活在底层的人/ 马宏杰
★寻找耍猴人
002 四川的猴子被河南人耍了
005 走近耍猴人
012 第一个耍猴人
015 耍猴人杨林贵
018 耍猴人张志忠
023 扒火车的血与泪
★耍猴人江湖行
028 杨林贵的家
031 准备扒火车
040 扒上火车去成都
051 终于到了成都
061 成都街头耍猴
072 耍猴人的心事
078 回家
085 痛失猴伴
090 耍猴人张首先
093 广东耍猴过年
100 意外来客
104 大年初一敬财神
110 会唱戏的猴子
124 满洲里再见
137 佛山访亲
141 耍猴人娶妻
147 杨锦麟和凤凰卫视的关注
154 再见戈洪兴
★最后的耍猴人
158 养猴人黄爱青
166 从耍猴人到猴老板
178 捕获野生猴子
180 消失的猴子交易市场
182 神秘的耍猴人
185 女耍猴人
187 猴戏手工艺人
194 最后一次耍猴
198 被骗了18 万的耍猴人
212 耍猴人之“罪”

作者简介

★柴静、杨锦麟 作序推荐
★CCTV、凤凰卫视 专题报道
★《中国国家地理》摄影师12年跟拍记录
【真实的影像,自有万钧之力】
【一部史诗级长篇人文摄影纪实力作】
【在你看不见的地方,记录一个消失中的民间中国】
猴子和人同吃一锅饭,同睡一张床,结一辈子的伴,行走江湖, 赚钱养家
猴子和人养育各自的儿女,他们一起生活,一起老去,一起消逝于这个时代
-----------------------------------------------------------------------------------------------------------
《中国国家地理》摄影师马宏杰用12年时间,跟拍了中国最后一代民间耍猴艺人在全国及边境地区行走江湖的故事。
作者跟着耍猴人一起四处游走,一起扒火车,一起卖艺,和猴子一起打地铺露宿,记录了耍猴人这个特殊群体的家庭生活,记录了耍猴人云游海外,以及上当受骗、倾家荡产,被刑拘的各种离奇遭遇,从一个特殊的群体反映了当代中国的现状与变化。在作者的镜头和文字里,猴子和人同吃一锅饭,同睡一张床,结一辈子的伴,行走江湖, 赚钱养家,猴子和人养育各自的儿女,他们一起生活,一起老去,一起消逝于这个时代。
-----------------------------------------------------------------------------------------------------------
【柴静序】
马宏杰拍耍猴人,一开始是在街上遇见,感兴趣,就陆续跟拍了近十年。马宏杰跟他们一起扒火车,带着馒头和十公斤自来水,众人躲在下雨的敞篷车厢里,头顶塑料布站着。猴子套着绳索,钻进人堆里避雨,都瑟缩着。晚上,马宏杰跟他们一块儿睡在立交桥下。
有张照片是耍猴人鞭打猴子,鞭子抽得山响,一个路人上前指责猴戏艺人虐待动物,要驱逐他们。下一张是猴子像被打急的样子,捡起一块砖头向耍猴人老杨扔过来,又从地上操起刀子和棒子反击,撵得老杨满场跑,围观者开始喝彩,把石头和水果放在猴子手里。收工之后,老杨说这是他和猴子的共同表演,鞭子响,不会打到猴子身上,否则打坏了,靠什么吃饭?这场戏有个名字,叫“放下你的鞭子”。
收的钱里有张50元的假币,老杨心情不好,盛了一碗饭蹲在窝棚边吃,大公猴拿起一块石头扔到锅里,把一锅饭菜都打翻了。——每天回来吃饭,猴子都是要吃第一碗的,这是祖上传下的规矩,老杨这一天忘了。
马宏杰拍耍猴人的女人——她用乳房给小猴喂奶,小猴子亲吻她。耍猴人的小儿子最爱其中一只小猴,有张照片是熟睡中的小猴子躺在小男孩胸膛上,在被子里露个头,一只细小的黑毛手掌搁在孩子脸蛋上。
这些细节,看见一点,蒙在人心上的成见就掉了一些。
-----------------------------------------------------------------------------------------------------------
普通人就是普通人,马宏杰没有把这个词诗化,照片里的生活就像它本身一样,笨重粗粝,人的心里都磨着沙石,吃着劲,但活着。 ——柴静
我知道他的每一次跟拍、记录,几乎都是在燃烧生命的一部分去完成,他的记录对象,几乎都是社会最底层、最贫困、最无助的个体和人群。他可以有更多选择,但他选择了最难的。也因为最难,才会有如此的灿烂和精彩。——杨锦麟
《读库》选马宏杰的作品,主要不是因为马宏杰花的“时间”和“心血”比别人多,而是往往大家都认为,拍弱者,拍穷人,拍底层的人,都要把他们拍成高尚的,或者让人同情心酸的人,“预设主题进行创作,这是一种可怕的习惯”,但是马宏杰超越了这种“政治正确”。 ——张立宪
不给自己拍摄的选题有预设判断,不干预被拍者在事件进行中的言行举止,力求真实讲述一个又一个中国底层百姓的故事,这是马宏杰一直努力在做的事情。在多年的跟踪报道中,他和拍摄对象同吃同住、彼此信任,于是有了一个又一个好看的故事、一组又一组真实的图片。 ——《新京报》
马宏杰镜头前的这些人,是“无法用正常的道德标准去评判的”。他一张张照片呈现出的是超乎想象的自然表情。马宏杰讲求慢工出细活,他的每一组照片都至少跟拍了六年,他更下定决心将这些作品“做到他们死,或我死”。 ——《新世纪周刊》


 最后的耍猴人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5条)

  •     不禁泪目。耍猴人抱着已冻僵的猴子尸体嚎啕大哭。在这个贫富悬殊的时代,一个贫穷人不为社会添乱,靠自己的本领生存下去就已经万般辛苦了,为什么还要用苛刻的眼光看待他们?当官的一手遮天,稍有把柄就随随便便把人关进去。耍猴人不甘判审,不过要的是个理字。而今已经看不到真正的耍猴人,走遍中国大江南北,用民间文化养家糊口,扒过火车,挨过寒冬酷暑,被四处驱赶,被误解虐待动物。耍猴文化终将会被时代淘汰,不再有人会喜欢看动物取宠人类,而这些耍猴人所代表的是一个时代,一个娱乐贫乏局势动荡的时代。还记得文中的小女孩纯真烂漫:老爷爷,您这一生给多少人带来了快乐啊!作者说:“他要拍的是一个人,是一个消逝就不再见的时代。”
  •     今天看完了最后的耍猴人,对里面耍猴人扒火车的经历又是有很大的感触。他们带着猴子从一个地方到另一地方去,却不能坐客运的列车,也为了省钱,只能去扒货运列车。冒着头顶高压线的危险,一路上还要和警察周旋,遇到好的人还好,遇到坏点的人,把身上的钱搜刮完了不说,还要对他们拳打脚踢仍石头的,都不知什么时候会在哪儿断送生命。在那一路上没人会在乎这班人的死活,他们自己也知道这一路的危险,能够没有伤残就是万幸,可是为了谋生为了家里的老人小孩,为了这个家庭,他们这个属于一家的劳力不得不冒险赚钱。很佩服作者的勇气,十多年来对这群耍猴人的跟踪报道,和他们一起扒火车一起睡桥洞一起吃白水煮面条一起经历中国最底层人民的辛酸。作为一个有名的记者和摄影师,作者自己也说了跟拍耍猴人是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比起那些拍风光大片的这次的跟拍没有美丽的风景没有安稳舒适的住所没有各地美食可吃甚至填饱肚子都是问题,很多的还有不知什么时候会发生的生命危险,可是作者义务反顾的决定走这条路,而一走就是十几年,他拍的不单单是耍猴得那群人,更多的是那个时代和来自中国底层人民的力量。而同样爱好摄影的我,对能够早起拍雪景这事都感到牛B的不的了,真是惭愧!其中有一篇写到耍猴的四个人在牡丹江被抓的事情,写到了暴力执法和权力的黑暗。那群耍猴人本来就生活不易,他们出来耍猴赚钱也只不过是想让自己的家庭过上好点的日子,他们没有犯法没有给社会带来危害,就像杨林贵说的那样“我们生活得这样贫困,不能去埋怨谁,我们牵着猴子行走江湖,赚钱养家,就是为了减少给政府带来的麻烦和负担。虽说生活苦点累点,但是能养家糊口过日子,怪好的。”多么朴实的追求,他们不偷不抢不骗,为什么有些执法部门就硬要给安个犯法的罪名?那些人生活在衣暖饭饱之中,掌控着权力,不为人民干点有益的事情就算了为什么不能保持点人性的善良,而去欺负那些弱小的人群呢?我想那些黑暗的事情不止发生在耍猴人的身上,更多的是在那些无权无势,只能依靠双手来谋生的底层人民身上。如果没有作者的跟拍事件,如果他们没人认识这位有名的记者,那么我们可能根本就不知道有这种事发生!只愿社会上的每个人都能保存善良之心,不管低如蝼蚁还是位高权重。我小的时候在家乡也遇到过类似的耍猴人,那时也没想过他们从哪来每天住在哪儿吃什么,只觉得那是一群卖艺谋生的人,是一种低下的赚钱方式,心情好了就会给他们点零钱。就像今天无意间问了一个同事有没有见过耍猴的,他的语气中明显的包含了一种不屑与鄙夷,好像那是一种不光彩的事情一样。我也只是微微一笑,因为之前的我也是这样的,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另外一种和我们生活方式不一样的人群。“我们每个人不能以自己生活的地区的生活方式去理解另一个地区人的生活方式。他们的很多生活方式是我们所看不到的。在一个贫穷的地方,一个人能找到一种不违反法律和伦理的方式生存下来,能自食其力,就很不容易了。这就像生活在当下的我们,不能去评价、指责古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文明程度一样。"这段说的很好,我们永远不要去评价或指责别人的生活方式与文明程度,每个人每个人群都有他的性格与特点,也有他们固有的我们所不知道的那部分。
  •     从前就很爱看电视,尤其如果电视主角是一帮走江湖卖艺的人。我还记得看过杂耍、练功、卖唱表演等等电视。当时只觉得表演者技艺高超,虽然电视中也展现了他们日常行走江湖遇到的种种艰难苦楚。然而毕竟是电视,和本书以记录所展现的画面与真实感都有很大差异。一个纪实的摄影师有怎样的勇气和耐心,跟拍耍猴人十几年。耍猴人的日常生活,包括娶妻生子,工作收入来源(农忙+耍猴+收废品),子女的出路等等都被作者详实地记录下来。这一种只记录,不评论的做法已经很少有人能做到了,在这个人人迫不及待发表言论的自由社会里。最后一篇记录的是四个耍猴人在黑龙江牡丹江遭遇森林公安局恶意逮捕报复的经历。在这个故事中中国权力滥用并只手遮天的机关单位又堂而皇之地当上了地头蛇。在这段讲述中,耍猴人说的一句话让我百感交集“我们虽然走江湖赚的辛苦钱,地位低下,但也能糊口,为政府减轻了负担”。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在不了解的时候一句虐待国家保护动物就盖棺定论。谴责总是来得太轻易,众口铄金,千万的口水将他人淹没。最底层的群体行走江湖,也将消逝于这个时代。自媒体时代大家都在争着发声,我想,下一次能不能多看一些,评价得慢一些…最后竟然是这样的结局,让学法的我不禁开始怀疑是否真的有用处,是不是还不如一篇报道引起舆论压力来得有用?
  •     各人有各人的活法,接受就好。善良弱势群体,接受之外能多一些帮助最好。
  •     最后的那篇故事尤其让人心疼,最难忘的是2015年我坐上去广州的快车时非常瞧不起这些衣着破烂的生活在中国最底层的人,可是,又有谁能够帮助和改变这些人呢?
  •     真实,喜欢纪实摄影。
  •     和《一个人的村庄》的纪实文学,文字更为平实有力
  •     还行
  •     渗透情感,而又不偏袒。陈述事实,而又不冷漠。
  •     不知道该怎样评价…… 震撼?好玩?沉重?辛苦?委屈? 百味人生 感谢作者拍摄那些人的生活 记录 不是带啥眼光 那厚重旺盛饱含艰辛的活着 也是艺术
  •     一个16岁的女孩看完猴戏,对他说“老爷爷,你这一生给多少人带来了快乐啊!”杨林贵听后,那天一路上都很开心。 纪实类文体,描写耍猴的兴衰。赚点钱真不容易,前几天在路边摊买水果,店家是开着皮卡到外省拉货回来一路开一路卖,吃住都在车上,匀点钱养家糊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活法,都是靠双手挣钱,不动手难道躺着能从天上掉下钱来嘛?醒醒吧,不辛苦哪得世间财。
  •     生活边缘其艰辛,一般人是想象不到的
  •     一本真实的书,描写的不仅仅是社会底层的耍猴人,还有整个底层结婚生子从业的现状,乔梅亭的18万还有那几个弟弟妹妹,铁路上那些铁路工人,杨林贵被闷罐车关的那么多天。
  •     马宏杰的书看了不止一本,补记录一下。目前最喜欢这本。良心!简直在读田野调查一般津津有味。
  •     就像耍猴人自己说的,社会上还是好人多的。
  •     一篇長篇紀實報道,讀來很明顯地能看出作家與記者的文風之不同。但是可讀性很強。對於主人公楊林貴的描寫似乎過於少了…關於他的部分一直在扒火車。最後的結局竟然是…嘆生活不易,卻雪上加霜。內涵很實在了。在矢志不移地跟拍這一點上我實在不得不敬佩作者的職業素養!
  •     很小的时候村里来过一群外乡人,敲锣打鼓沿街表演猴戏。第一次看到猴子,我比它高不出多少,夹在爸爸的腿缝里抱着大腿不敢上前去。怎么也无法将眼前这只比我神气不了多少的毛小孩,与那个腾云驾雾降妖除魔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挂上关系。猴子很机警地环顾四周,深邃的大眼珠骨碌骨碌地打着转儿,在耍猴人的吆喝声中表演骑小单车,穿着大红色肚兜儿戴着小黄帽,越发像个小孩。不经意间的对视,迎上它正上下打量我的眼神,不禁打了个冷颤……很多年后的今天,翻开马宏杰《最后的耍猴人》这本书,回想起那个眼神恍然觉得:不是我在看耍猴儿,是我被猴儿耍了!
  •     好像一个物种逝去了。他们勤劳,善良,却活得如此卑微,书写的很真实,读来让人心痛。
  •     小时候街上还见到过耍猴人带着猴子表演,我爸骗我说如果不听话走丢了就会被那些人抓去套上猴子皮去表演,为此我还因为害怕晚上睡不着觉。以后再看到他们都躲得远远的。这也是我看到这本书名就忍不住买来看的原因。看完我觉得心里酸酸的,欠那些耍猴人一个道歉,长久与动物为伴的人不会坏到哪里去,长久与动物相依为命的人更是内心善良柔软。猴子就像他们的家人一样。原来耍猴在河南有上千年的历史,还被评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书里有一句话我印象深刻,往往贫穷的地方更容易保留一些老的技艺,因为他们还需要靠祖传下来的手艺糊口。我想如果还能在路上见到耍猴人表演我一定会驻足认真观看然后给一些钱算是弥补一下小时候留下的错误偏见。但是应该再也见不到了。
  •     不了解就不要评价。无论高贵还是卑微,每个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有其心酸和无奈。带着有色眼镜看人看事,得到的只有偏见。真正深入的了解了他们的生活之后,剩下的也许只有同情
  •     那些认为耍猴人虐待动物的人们应该读读这书
  •     在时代飞快向前的时代,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去悼念。无法阻挡他的逝去,就让我们记住他本来的样子。虽然只是讲述耍猴人的故事,可作者关注的仍然是贫穷和落寞。
  •     孙志刚的墓碑上有这样一段话:逝者已逝,众恶徒已正法,然天下居庙堂者与处江湖者,当以此为鉴,牢记生命之重,人权之重,民生之重,法治之重,无使天下善良百姓,徒为鱼肉。
  •     可怜,可悲,可恨。 外出耍猴经历常人难以忍受的苦,但不偷不抢雨天无法耍猴就捡废品自力更生不怨天地。老乔牺牲自己的幸福帮助弟弟们成家立业却得不到他们的理解甚至被嘲讽,僵硬的心碰上“热情”也会柔可惜骗子无情义。猴有情有脾气,把猴当自家人宁丢不愿死;好人比坏人多,原以为车组保安和骗子最坏,却没想到某森林公安可恨到令人发指!文笔不矫情,不缺少细节。
  •     2017.3.11
  •     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地区贫富差异至今很大,我们每个人不能以自己生活地区的生活方式去理解另一个地区人的生活方式。他们的很多生活是我们所看不到的。在一个贫穷的地方,一个人能找到一种不违反法律和伦理的方式生存下来,能自食其力,就很不容易了。这就像生活在当下的我们,不能去评价、指责古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文明程度一样。
  •     细腻 4星半+
  •     多了解这个世界,偏见会越来越少
  •     读书时感到书的江湖与古龙笔下的江湖竟然有了重合,两者都是我国人民的智慧体现,只不过前者是底层的金钱与尊严而后者则是人性永恒的枷锁,一重一轻
  •     原来是这么艰辛,这么黑暗
  •     只剩深深的哀叹与无奈,耍猴人与耍猴艺术,生活与人,生存与社会,都会让我缄言。不幸与顽强,尊严与人格,法律与枉法,人心与人性。本书透着一股不屈的精神,让我感到震撼。特别是最后一章。献上我仅有的尊重与祝福,给所有善良的人。
  •     跟着作者的步伐,就像亲身经历了一次次的趴车。被追赶,被冷风冻,分外辛酸。
  •     对于这群游走在社会边缘人,看完很沉重但也无可奈何,书里的一句话做了极好的总结:“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地区贫富差异至今还很大,我们每个人不能以自己生活地区的生活方式去理解另一个地区的生活方式。他们的很多生活方式是我们所看不到的。在一个贫穷的地方,一个人能找到一种不违背法律和伦理的方式生存下来,能自食其力,就很不容易了。这就像生活在当下的我们,不能去评价、职责古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文明程度一样。” 最后一章的案子看得让人心疼这群耍猴人。一次不公正裁判的罪恶甚于十次犯罪,因为犯罪污染的只是水流,而枉法裁判污染的却是水源。”——英国大法官培根
  •     我不过是也为了活着么
  •     有时候,表象就是一切真相
  •     还是要说一句紧爷死妈,装你妈个大血逼
  •     值得一读,对他跟拍了12年的这些人,马宏杰只记录,不评价。
  •     真实地纪录了底层人的生存状态,耍猴人的痛苦、喜悦,都在马宏杰的笔下展现。文字的力量应当如此。
  •     我太喜欢封面这张照片了,杨林贵说他老了,不准备再耍猴了,马宏杰镜头下的那张饱经沧桑的脸,看到这张脸的瞬间我就泪眼朦胧。这些社会底层的人,他们用尽生命的所有力气来生活,他们需要包容,理解和尊重。在这些人面前,感觉平日里自己受了伤以后的所有的伤春悲秋,自怨自艾都显得矫情了。
  •     2017.7
  •     那么我上一次看到耍猴,也是五年前了,11年的12月初,在武汉光谷。
  •     一晚上看完了,很不错,可能是我比较阴暗吧,看完也没有产生多大的同情心。世界就是这样的,每个人都要谋生不是吗
  •     这本书简直太棒了!关注耍猴人这样一个社会边缘群体,折射时代变迁,最后的暴力执法惊心动魄。摄影和文字相辅相成。我记得我小时候也曾见过耍猴的,现在的确几乎快被淘汰了吧
  •     进一步了解一个职业
  •     最后的又何止是耍猴人呢?还有无数的民间艺人都在逐渐消失
  •     人生
  •     人世间三百六十行,处于社会底层的占了大多数。他们之中很多行业正在被社会抛弃。面对着时代的碾压,在越来越小的空间中挣扎着苟且的活下去,是他们的宿命。
  •     看到杨林贵的故事让人难过,最后以四个人的故事结尾,让人唏嘘不已。马宏杰的文字和他的摄影一样,没有华丽堆砌的词藻,也没有刻意卖惨的桥段,就是纪实。
  •     作者坚持追拍十多年耍猴人,见证着社会底层人在时代变化下的挣扎。
  •     仔细一看,每个人的人生都是故事。就像一片叶子,平凡却独特。我们为他们心情复杂,而对他们来说这就是生活,这仅是生活。殊不知别人看我们可能亦是傲慢的居高临下,有平常心的人太少,无用且无意义的同情太多。
  •     真实。
  •     很真实,对耍猴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但是几件事情都没有交代结尾,有些遗憾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