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I:運動-影像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03-10
ISBN:9789573250180
作者:Gilles Deleuze,德勒兹
页数:351页

内容概要

Gilles Deleuze(1925~1995)
法國哲學家,生於巴黎,曾任教於索邦大學(University of Sorbonne)及梵森大學(University of Vincennes),為‘68年五月學潮運動先驅。思想影響後世甚鉅,範圍包括哲學、政治、心理分析及哲學等。著有《差異與重複》(Difference et Repetition)、《何謂哲學》(Qu'est-ce que la philosophie?)《千重臺》(Mille plateaux,與加塔力﹝Felix Guattari﹞合著)等。

作者简介

這項研究並不是一套電影史,而是嘗試對屬於電影的影像與符徵進行分類。我們在此對第一類型的影像──即運動-影像,還有它的主要變化──感知-影像、動情-影像與動作-影像,以及構成上述影像特徵的各種(非語言學)符徵等等進行思考,有時是光與陰影的抗爭,有時又是光與白色的關係。這些質性與力量有時表現在容貌上,有時又展示在「任意空間」裡;有時揭示出原創世界,又有時實現於假定為真的地點裡。電影裡的偉大作者各有所長地發明並構成了這些影像與符徵,他們不只得以媲美畫家、建築師與音樂家,甚至可與思想家並駕齊驅。光是經由視聽效果而批判或讚揚是不夠的,而是應該說明思想如何用運動-影像,以及最深刻的時間-影像的聲光符徵來進行,以求偶爾能生產出偉大的作品。


 電影I:運動-影像 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面对如此巨著,何敢惶称书评?在此存档。德勒兹用《运动影像》和《时间影像》阐述了电影与哲学、时间与概念的关系。他认为“哲学理论本身以及他的对象是一种实践,是一种概念的实践。”他还认为“电影理论不涉及电影,而是涉及电影引发的概念,而且这些概念本身同其他时间的相应概念具有某种关联。”所以说,“电影理论同电影本身一样是实际的或存在的实践。伟大的电影作者与伟大的画家或伟大的音乐家是一样的。”德勒兹试图告诉我们:“我们不应该再问什么是电影,而应该问什么是哲学。电影本身是影像和符号的新实践,哲学英爱把它们变成概念实践的理论。”就这样,德勒兹把实践变成了理论,把电影影像变成了概念。在德勒兹这里,电影影像,只是一种符号集合,似可以从电影过渡到影像?扩大作为符号的电影的外延,而使得当代的影响艺术也找到一种理论上的归家?
  •     之前短评已述,发现120页之前的译文与英译本有数多龃龉之处。但都没有120页来的集中和严重(因此页为德辽兹运动观的核心之一)事實上,我們已經談到了影像=運動的世界展現,……(黄译本,p119)We find ourselves in fact faced with the exposition of a world where IMAGE=MOVEMENT,... (Tomlinson译本,p58)英文似意为“一个影像=运动的世界之展现”(a world还是the world很重要,这关乎此命题作用于本体论还是认知层面)“運動即影像就是真相,換言之,我們無法而且也沒有必要在運動裡找到任何存在於影像之外的東西。”(黄译本,p120)The truth is that the movements of matter are very clear, regarded as images, and that there is no need to look in movement for anything more than what we see in it. (Tomlinson译本,p58)黄译本断句含糊不论;英文版似应意为“真相是,物质运动被当做影像而明晰……我们没有必要……任何多于我们所见之物”。前半句的不同涉及质性定义与认知过程的区别;后半句英文版则根本未提及"影像"及"无法"。“這都只是單純的圖己之利而已,因為除卻運動與影像之外便再無他者可以視同為大腦”(黄译本,p120)"only for simple convenience; for nothing can be yet identified this way." (Tomlinson译本,p58)英文版最多敷衍至“这只是为了简单的便利;因没有什么可被如此辨别。”根据上下文理解应指的是作为影像的大脑无法处理影像的佯谬,不同于黄先生的展开。“……這就是使我們得以區分各種自態構體的物質過熱態”(黄译本,p120)"It is a state of matter too hot for one to be able to distinguish solid bodies in it." (Tomlinson译本,p58)两本论述大相径庭。由物理化学知识(温度——内能——分子活跃度)判断应是英文本为确。两译本在一重要段落中出现如此多严重分歧,看得我不知所措。从amazon评分来看英译本似乎可称经典。把不解之处尽列于此,不知有没有能读原文的朋友指点一下迷津。我有点不敢跟着黄先生的中译本一起往下探究德辽兹的世界了。

精彩短评 (总计21条)

  •     浅读了一下。这货是个哲学家……对于电影理论这种东西,始终还是缺乏一点切身的体验。
  •     感觉这方面学养完全不够。。。
  •     读,再读。
  •     在大年初一读完这本书还真是有纪念意义呢......目测此人为水象,但实际上是摩羯座,太不科学了.......相比较来自于柏格森和皮尔士的各种演变运用,看看他具体的文本分析更好使。让人感叹的是他也阅片无数......后面这个大形式小形式以及各种分析默片喜剧黑泽明沟口希区柯克等等等等那真是特有才华的.......
  •     阅读进度很慢。感觉黄先生对德勒兹还是很兴趣且有深入的,但翻译上文胜于质不提,刚读了几章已发现好几处严重错译。(特别是,作为一本话语在哲学级别上的译著,不应该有任何为了文字通顺而牺牲逻辑准确的处理)标星不为其他,给朋友们扫个雷。
  •     德勒兹的哲学对于我来说魅力在于它不可化约的神秘性。时间绵延、逃逸线、下坠、纯粹性、感知影像、整体/全体、力与质性、任意空间、帕索里尼,一学期下来似乎脑子里留下这些。
  •     对皮尔士符征理论的使用并不少于对柏格森运动理论的探究,所以读第二遍之前不仅要多看电影,还得读一读皮尔士。不过后期著作中这种概念结构的铺陈方式基本一致,不是很难把握。
  •     比天际更远,比灵魂更深。呵呵哒!
  •     看到最後還是不知道自己究竟看了甚麼。
  •     阅读被范畴统辖了,理念被文本划定的界限结域了,显得不接地气有点楼台高筑的感觉了,所以往大了讲还得把“运动-文本”摆上台面。
  •     感谢译者!
  •     没读通,可以再读一遍...
  •     台译本有很多概念和人名与大陆不同,以及看之前最好读柏格森至少两本
  •     服。
  •     因为电影理论而关注虹膜,因虹膜而接触德勒兹,接着开始阅读他的电影理论。说是电影理论,不如说是为“哲学/政治”的重构而展开的电影史,通过发掘电影史的演变而预测电影走向并指明电影人应怎样才能启蒙大众,激发“思”。
  •     德勒兹的观影量不可谓不大,观察不可谓不细,理论不可谓不深。只是难以形成连贯的逻辑线索,失之细碎。跟柏格森掰腕子显示了其哲学家本色。不过此书跟高校里一厢情愿进行的建筑工业化研究类似,一线人员就算不听你的高谈阔论,照样也不耽误干正事。
  •     !!!备受煎熬!好吗?!
  •     唯有将"观众-电影-导演"三位一体进行表述,才能透视进影像的最深层;德勒兹发现了观众,他像位艺术家,而不再是哲学家:"运动-影像"简单表述便是观众在生成-演员,被动的反应;而时间-影像则让角色反生成-观众,一种带入的体验。当然,我们可以构想一种新的空间-影像,观与被观融为一体,不再有带入与生成,观众便是角色无差。
  •     黄建宏中文肯定不好,翻译扣三星
  •     同电影的思考过渡到影像的问题。真正的大家不是用理论阐释电影,而是用电影阐释哲学!我中呼吁指导大陆为什么不翻译电影1而直接翻译电影2,我们可以直接跳过1,2中才是德勒兹电影理论的精髓。。。。我真的很好奇自己是怎么读完的,而且还读了两遍。。。
  •     Gilles Deleuze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