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金融史

出版日期:2015-11
ISBN:978750865417X
作者:李弘
页数:420页

内容概要

李弘,资深投行人士,英国剑桥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师从大英帝国史与全球史名家。工作经历包括务农做工,职业生涯主要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领域。喜爱收藏与写作,曾出版《京华遗韵》,展现西方人版画描绘的帝都老北京。

书籍目录

自序 一切皆属“未来”
第1章 白银时代
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与万历皇帝
漂洋过海的白银之旅
东方文明的海外遗珍
币制税制改出新王朝
启蒙学者谈金论银
国家垄断公司第一榜
炮火与金融来到亚洲
季风贸易的“一口”通商
输掉了战争,迎来了世界
公司统治时代的终结
第2章 英行时代
一座城的商贸金融基因
“钱荒”催生英格兰银行
一纸特许与一纸信誉
皮特“大餐”与咸丰钞票
“先生,我是来收税的!”
强势英行与弱势商行
“泡沫”遗痕留在了墙上
绅士银行家的旧影
资本秩序中的“礼拜堂”
公共责任把英行一分为二
第3章 分流时代
金融中西大分流
民间金融的艰难转型
寻求中国皇帝的特许权
理性时代的纠结
错过了转运的机会
从财政金融谈赫德
资本与洋务运动
纸币发行呼唤集权
西学东渐的一代新人
李鸿章的金融课
第4章 集权时代
强权之下的牺牲品
梁财长的改革大计
钱袋子里面出政权
“一战”改变了大格局
强势政府的废改之路
听听金融家的心声
三条街的似水流年
经济干预的新秩序
小蒋老虎苍蝇一起打
中国出了个人民币
第5章 精英时代
超级男女的俱乐部
最伟大的央行行长
颠覆的是金融巨头
“绅士”银行家谢幕了
假如市场冷落了客户
从顽童变成宠儿
大而不能倒的麻烦
静水深流的大赢家
“全球化”与“半球化”
归于善政与大众
后记 未来的变与不变

作者简介

耗时近两年,资深投行人士李弘以一种美丽的图说方式,在《图说金融史》一书中向我们展示了16世纪末期以来,中国和英国现代金融业的不同发展路径。《图说金融史》以两国金融交往中的轶闻趣事为载体,尝试打开一扇独特的大门,纵观西方金融业现代化的史迹,寻访中国融入全球金融主流的未来。
在《图说金融史》中,作者将几百年的金融史划分成五个金融大时代:白银时代、英行时代、分流时代、集权时代和精英时代,以自己独到的历史理解展示了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


 图说金融史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书201617#《图说金融史》李弘2012年的时候,我经常浏览财新网的文化频道,主要读米兰博士关于世界文学的评论,无意读到《伊丽莎白女王与万历皇帝——画说金融史(1)》一文,饶有趣味。绘画和金融的结合别出心裁,而中英两国金融史并述,则勇气极大。但我没有看连载作品的习惯,一直拖着。试玉三年,集腋成裘,作者李弘的几十篇专栏文字不出意料地结集出版。李弘自言本书目的是:“纵观西方金融业现代化的史迹,寻访中国融入全球金融主流的来龙去脉。”或许是由于本书为专栏结集的缘故,整体的系统性有所缺乏;另一方面,配图虽然精美,文字虽然流畅,但在叙事深度略显欠缺。可能是因为我将此书期待为专业性的金融专著,希冀从书中了解金融史的渊源脉络,演变缘由吧。同时,本书的两条核心线索是中英两国的金融史,但叙述展开角度多,时间空间跨越大,读完一遍,恰似进入书中的伦敦城,半晌摸不着道路。读专业人物的书籍,经常有的感受是,专业人士们总是过分重视自己行业的独特性,不惜溢美之词。李弘女士谈起金融的进化,银行的发展,饱含深情地将金融是作历史前进的发动机:“救天下者必金融也”。而在书中对银行家职业的赞美和推崇,对市场自律的自信,我读起来,竟有着稍许的荒谬感。话说回来,如果将本书当做通俗的金融史读物,以了解大致的金融业现代化道路,获取金融发展的轶闻趣事,还是不错的选择。
  •     《图说金融史》为资深投行人士李弘著作,以图片为脉络深入浅出讲解了东西两方的经济金融始末。书中的推荐序里有一句话:天地之间本来就没有地平线。往昔与未来,通过我们的双眼,连在了一起。这句话读来颇有意思,我们站在历史河流的中心点上,拥有能看到过去的媒介,也从过去中反省,研究,逐步向未来走去,看着未来发展。 读过此书,更是能深切体会到其中意蕴。本书起源于作者对于西方金融史的好奇,期中增添了不少的“小儿书”式的版画,将几百年的金融史划分为五个金融时代:白银时代、英行时代、分流时代、集权时代和精英时代。即选择从1588年前后讲解,这个时间恰恰是东西方的伊丽莎白一世与大明的万历皇帝的时代,同一个时间点,两种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时代背景,从紫禁城到伦敦塔,纵览东西方金融演变的历史。白银时代里的现代金融能够萌芽正是因为有西班牙、葡萄牙这两个帝国的支持,不得不说是国王们的对于金银的追逐使其国金融概念发展,对于财富的追逐是统治者们觉醒,水手是帝国手中的剑,东印公司虽为帝国打了天下,但是由国家或帝国来行使权力,会比公司垄断统治更加的公平公正。而白银时代结束以后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政府觉醒了,英国从此时起谋求大同,建立银行,建立银行法律。中国与英国的对比,可以说从此时就分出高低。中国的纸币,是为了弥补朝廷的赤字开支,不是信用关系。但此时的英国却是谋求信用关系。英国金融服务于四类人:政府、国际贸易商、工业资本家、资本市场投资人。这四类人重叠起来就是一个资本世界。但中国呢?奉行儒家思想,社会阶层等级为士农工商,古来皆是如此;除了中央地区的户部之外,并没有一个资金融通的中心点,民间的资金活动都是由地方说了算;再者,中国古老的背景里,皇权至上,人民与统治者之间只有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双方经济上的来往都是强制性的。这大概就是东西方之间最大的不同之处了。个人的金融意识萌芽发展,但最终还是由国家和政府的统治下壮大金融业的发展。从书中第四章的集权时代,中国,这个古老的王朝开始认识到自身与世界之大不同,中国的金融理念也从此逐步发展,从郑观应,到盛宣怀;从张之洞到梁启超,总算是跟上世界的脚步。此书的确是了解金融发展的好材料,既有中西近代的金融图片集成也有金融历史的史料及作者见解。
  •     现代金融倾向依附强势政府,政府天然倾向结盟金钱。怀着曾偶尔驻足于财经学门口怅惘的好奇读这本书,初次阅读觉得震撼,便是在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和万历皇帝的对比,历史的逻辑将这两位同代的君主放置一起,亲手推开。金融的第一道大门。作者写道,顶层胆识的高低,将决定东西方两大帝国的前程与命运。大英帝国正雄心勃勃,一路向东再向东,大明皇朝却内外失策,一路下落再下落。我总是惋惜于我们曾国力强盛,最后却固步自封地走向没落的史实,以至于看到鸦片战争触及到某些腐败官僚的利益,在鸦片战争中再难维系脆弱的平衡。随之加快推进国门的打开,竟不知是喜是悲,毕竟那段近代史是如此满目疮痍,而对于金融的演变来讲,又未尝不是一段好时机。图说倒也不会晦涩难懂。全书分为五个时代,白银时代、英行时代、分流时代、集权时代和精英时代。几百年金融史回溯东西方,以更为宏观的视角展现给读者。国民债务、中央银行、钞票发行、银行体系,就是政府手中的一个小魔方。无论东西方,呼吁政治权利集中的同时,必然也会对经济进行某种程度的干预。作者选择在1588年前后,将整个金融时代的演变亲手铺展于你我面前,遍览此书,仿佛搭乘起女王的舰队踏上寻找白银的旅程,见证了英格兰银行的崛起,老对手美国融会贯通,成立了联邦储备系统,大分流时代,清朝的末路财政,却又悬命于西方人所给予的外债施舍。最终政府依靠立法完善稳定了金融体系,而精英时代便也随之开启。一切皆朝前进发,一切皆属于未来。

精彩短评 (总计31条)

  •     经济金融的书.看看能让自己长见识.
  •     总的来说还是非常不错的一本书,但是后期给人一个虎头蛇尾的感觉。这点儿不是很好,但是看书本来就不是看作者缺点,能否从中学习到新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不是么,那么这本书对于喜欢金融的人来讲,还是非常值得一读的。
  •     深入浅出,逻辑清晰,思路开拓
  •     读了1/5,啃不动,暂时放弃。
  •     看完了 本来想对金融史建个框架 看完了还是有点懵懵懂懂 对没基础的人还是有点难 许多结论都是直接讲出来的不明白为什么 不过倒是对金融和历史走向的关系有点概念 也算收获之一
  •     太水的一本书。作者喃喃自语,自说自话。编辑粗枝大叶,漫不经心。其中大量的图片,都不标明出处也就罢了,连英镑纸币的图片的精度都低到模模糊糊,也太敷衍了。
  •     图文并茂非常精彩,很值得阅读的一本金融史方面的书。
  •      金融的力量,比炮火更强大。
  •     金融发展的比较研究做得让人艳羡,虽然不是学术专著,但是此书十分庞杂,配之插图,增强了可读性,是金融史的不二入门。
  •     一星变态度。完全没有水准,通篇作者喃喃自语。
  •     中国人写的世界金融史
  •     普及类图书。很棒 只是自己拖了好长时间才读完
  •     里面插图版画不少,可以辅助理解内容。虽然是金融史,不过还是侧重普及知识,文字内容比较浅显。主线是英中的货币金融的发展对比,后期不可避免的连带了些美国金融发展的内容。作者是行业内人士,所以讲述的角度会和纯粹学术不太一样,相对还是容易看懂些。
  •     在徐家汇港汇广场新华书店看到这本书。作者简介介绍作者是81年清华金融学院毕业,剑桥大学研究生,又是师从帝国什么非常有名气的一个人,而且是长期供职于资深投行。顶着那么多光环,那文笔和学识自然是应该不错的。可惜,58元原价买回来,读了十几页实在读不下去了,文笔极不统一,文字功力太差,口语化叙述太多。内容上也是东拉西扯,金融史,你倒给我说金融啊,尽扯那些浅显的历史知识,还洋洋自得。配图粗糙,真是白瞎了58元
  •     传统本农耕,非关商与工,普天莫皇土,金融奈何生?
  •     3.5。前半本中英两条线的讲述不错,可惜文字实在太淡完全不能抓眼
  •     诚意不足
  •     非常好看的通俗版东西方对照金融史,封面上的“金融如何进化、特权如何演变”更是概括了金融制度变迁的核心。从白银时代、英行时代直到当今精英时代,金融活动和政治特权一直在媾和也在对峙。讲金融史的书毋庸说有很多,此书不是学术专著,但内容庞杂,配之插图,更添可读性。前面两章很精彩,简单生动又能厘清脉络,但最后一章就有些“注水”,沦为论点和素材的堆砌。
  •     以金融视角看近代史作者分了五个年代,跨开时间地区讲的有意思。
  •     第一、二章写的还不错,虽有个别瑕疵,但是条分缕析。后面有些是观点和素材的堆砌,特别是第五章比较弱。
  •     叙述有些繁杂,非顺序的时间表述很容易造成读者的记忆混乱。不过,从较为客观、多角度主题去论述、结合历史一些问题还是值得阅读。不讨论作者的论点,单看论据和一些历史材料的累积值得一读。
  •     可读性不错,插图好评
  •     看了一多半吧 中间开始讲中国部分 突然失了兴趣
  •     财富的一大来源:土地所有权。
  •     在书店偶然翻到,非常不错,有大历史的角度~
  •     题目很宏大,内容不够立体。整体感觉淡如水。另,图书设计有问题,每章的引言部分字太小,背景色太重,看着着实费劲。
  •     很一般 许多地方模糊不清或乱七八糟 看后即忘
  •     前面很好看,简单生动又能把握主脉,不过可能为了市场营销,取了个金融史那么大的名字,其实主要就是中英的部分金融史,而且最后一部分怎么回事,报纸杂志上的边角文章么。。
  •     标题党可以休矣!因为该书作者是金融圈资深从业人员,又曾在英国剑桥大学师从名师专门研读金融史,本来对这本《图说金融史》还有所期待,只可惜开卷无益,整本书就是作者的自说自话,更像是一本文集东拼西凑而成,硬生生加了几个大标题“白银时代”、“英行时代”、“分流时代”、“集权时代”、”精英时代“,其实都是作者臆断,一部金融史里没有美国金融业的发展,就等于《空城计》里没了孔明、《四郎探母》里少了杨延辉。内容结构上有硬伤,不加赘言,加之作者文笔文白夹杂、文艺腔过重,读起来佶屈聱牙。书中所配插图不见得有多珍稀,倒是有一张晚清洋务巨擘张之洞的照片是从未见过,跟金融更是八竿子打不到。敢用这么大题目,作者和编辑的胆量和野心是有的,只可惜这本书像中秋节送人的月饼,中看不中吃,干货太少,水分太大,玩票就玩票,别玩大的
  •     很好看。谢谢第一财经周刊。
  •     英国人文学的教育经历给这本书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