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经典讲座

出版日期:2015-10-1
ISBN:9787569903579
作者:胡适 等
页数:260页

内容概要

本书遴选了北京大学及与之相关的诸多大师演讲之精华,包括胡适、鲁迅、梁启超、蔡元培等等。
胡适,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思想家,百科全书式的巨人,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校长等。民国时期的青年偶像、学术大师;思想力度穿透时代,至今依旧影响及于千万人,掀起了一股“胡适热”、“民国热”。
鲁迅,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健笔凌云,思想深刻,拥有超越时代的力量。
…… ……

书籍目录

读书与做人
谈读书 胡适
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么读书?胡适先生以其终生治学、读书的经验,跟年轻人谈读书的乐趣与方法,见解精辟,值得学习。看看胡适先生的“读书经”,能让我们的读书之路平添许多乐趣,少走许多弯路。
读书杂谈 鲁迅
对于敌人,鲁迅先生总不吝啬于他的尖刻;对于青年人,鲁迅先生却是那么宽厚和蔼。面对青年人读书时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鲁迅先生给予了细致的解答。其言之谆谆,其情之深挚,让人读之如沐春风。
人生问题 胡适
人生是个大题目,谈起来容易空泛而无所归。人生又是个实实在在的过程,实际上都是由一些琐碎细事堆积而成。胡适先生谈人生,没有大言炎炎,只是从小处入手,告诉你,一言一行,都足以给人产生无量影响。所以,人生的修行,就在细节处。
改变人生的态度 蒋梦麟
人们总是容易走得太久,就忘记出发的目的;目光习惯于盯在脚下,而忽略了身外的海阔天空;步子走得太过拘谨,而退化了跑与跳的能力。“活泼皮的人到哪里去了?”蒋梦麟先生在追问,并期待我们的回答。
青年的两件事业 傅斯年
好易恶难,是人的天性。然而若一味纵容自己的这天性,恐怕就要牺牲自己人生的成就。坚强的意志来自艰难环境的锻炼,光明的伟业需经黑暗之淬炼。所以傅斯年先生告诉我们,不仅不要害怕困难,更要主动寻些困难,来磨砺自身。
文学
文学的标准与尺度 朱自清
中国文学的传统,一言以概之,曰“儒雅风流”。在此“儒雅风流”的士大夫文学传统之外,中国文学尚有一股潜流,即用俗语作文,无关德教,不干风流,可谓人民之文学。通过辨析文学的标准与尺度,朱自清先生同时梳理了中国文学的历史。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鲁迅
对这篇著名的演说,梁启超先生的评价客观公允:“鲁迅先生的文章将我国传统的‘知人论世说’与近代新引进的科学方法,如社会学、心理学、民俗学等结合起来,将魏晋文学研究提升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文人与酒的关系是其中重要的一个部分),为后来者开了无数法门。”
情圣杜甫 梁启超
梁启超先生以“笔端常带感情”之风格,讲解“至情至性”之杜甫,初读可能觉得稍显浅近,细品则能发现其中蕴含着的丰沛激情。杜甫研究,向为显学,而任公此篇则别开生面,读之不禁胸怀为之激荡。
《荷马史诗》 郑振铎
讲人类的文学,荷马史诗是无法绕过的。荷马史诗的叙事、修辞、风格等,从根本上影响了整个的西方文学史。郑振铎先生简练地重述了荷马史诗的故事梗概,评论则要而不繁。要了解荷马史诗,读这一篇是不错的选择。
历史与哲学
史学与哲学 李大钊
读史可以明智,更是能助我们内心的修养。李大钊先生此文,告诉我们历史是什么,它何以能给我们以“新鲜的勇气”,何以能助我们“长驱迈进”“健行不息”。其实,岂但读史是这样,读文学、哲学亦莫不如此。
中国文明的历史发展 辜鸿铭
回望人类历史的演进,尤其是将中国文明与西洋文明对比来看,常能发现惊人的巧合,如东西方文明差不多同时出了孔子和苏格拉底,如出现在同一时间、同样短命的大一统国家马其顿帝国及秦帝国……北大怪才辜鸿铭先生在此篇演讲中,就带着我们领略历史的这些迷人之处。
法兰西与近世文明 陈独秀
天赋人权,生物进化论,社会主义,此三者,在陈独秀先生看来,是人类从中古进入近代的关键。而此三者,都出于法兰西文明。法兰西于近代世界之贡献至伟矣。此篇虽为时评之论,然其中之真知灼见,颇有可值思索者。
以美育代宗教说 蔡元培
作为北大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任校长,蔡元培先生留给世人的不仅有“兼容并包,思想自由”,还有“美育代替宗教”这一深刻的理论。宗教之于人类,有大功焉,有大过焉;若以美育替代之,则功仍在,而过尽除。此一理论,现在或不能行之,将来或亦难以成为现实,然而作为一种伟大的理论,它必将长久地吸引着人们的思索。
国学
经典四谈 朱自清
朱自清先生,谦谦君子也,当真称得“温润如玉”。这份修养,既来自西风东渐的现代文明熏养,而中国古典文化之底蕴,亦不可忽视。朱自清先生谈国学经典,说文解字、周易、四书、诸子百家,娓娓道来,浅白动人,实为最佳之国学入门读物。
二千五百年儒学变迁概略(上) 梁启超
国学大师讲儒学之演变,且能以浅近的白话文道之,且文笔过人使读之毫无倦怠者,大约就只有梁启超先生了。此篇因篇幅过长,分为两章,上章自先秦至唐代,下章自北宋至清末。
二千五百年儒学变迁概略(下) 梁启超
阳明之学近年来成为全民阅读的热点,然其来龙去脉如何,其思想精核是什么,知之者大约不多;程朱理学百余年来屡遭诟病,然程朱理学究竟说的是什么,晓之者大约不多。强不知以为之,学者之大弊也。梁启超先生此文,梳理儒学历史,清楚明白,于矫正此弊,或有助益焉。
中国禅学的发展 胡适
胡适先生以浅白如水的话,将中国禅宗的历史一一道来,脉络分明、表述清晰,一贯掩着神秘面纱的禅宗,在胡适先生的解析下,竟无所遁形。本文分四部分,印度禅、中国禅宗的起来、中国禅学的发展与演变、中国禅学的方法,读毕此篇,禅宗之梗概,尽括胸中矣。
道家思想与道教 许地山
五行八卦、风水看相……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与宗教信仰,道教思想占了大半。这些思想是从哪儿来的?修习道教者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从道教的历史到现在,从道教的形式到其精神内涵,从道教的各种仪式到其思想之来源,且听许地山先生一一为我们说来。

作者简介

北京大学,向来都是执中国高等学府人文学科之牛耳,百年以来,大师辈出,灿若星辰,无数大师级人物留下了精彩动人的讲座篇章。
本书遴选了这些讲座中堪称“经典”的部分,加以系统整理,以使北大之外的人,也能亲炙大师风采,获得学识与修养上的进益。这些演讲,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一般学力的读者读来固然受益匪浅,就是专门研究者阅读这些篇章,也能获得启发。
全书分四大部分(一)读书与做人;(二)文学;(三)历史与哲学;(四)国学。内容广泛,但却博而不杂;通过此书,读者当能很好地了解人文学科的博大精深与迷人魅力,并获得一般知识水平的人所应具备的人文知识。


 北大经典讲座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厚厚的,沉甸甸的,封页上的“北大”二字就让人倍感此书的份量,何况书中文章的作者都是如雷贯耳的大家们,如胡适、蔡元培、梁启超、朱自清、鲁迅等。这是本知识量爆棚的书,其中有近一半内容是讲国学的。如今国学热,本书很适合大家一读,来更深刻地理解国学经典,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这当然不是那种很快读完了事的消遣书,而是需要付出一定努力来读的书。这样的书读完后,会让人收获不小。每篇文章下注明的作者都让人崇敬不已,因而加倍认真地来读每一篇,不知不觉就放慢了速度。细细读,慢慢品,就这样仍然感觉知识量太多,一时之间难以全部消化。很多篇不仅需要而且值得反复读。读后,书中有很多观点是第一次听到,觉得非常新鲜有趣。谈到中国人的信仰,往往会听到“三教合一”(儒教、道教、佛教)的说法,第四章《国学》就对儒、道、佛各自发展历史、典籍学说及其相互间的融合有比较深刻和详细的剖析。作为儒家经典之首的《周易》一直给人感觉很神秘,朱自清的《经典四谈》系统详细地阐述了其来龙去脉。周人将用耆草占卜的莁法的卦、爻辞纪录下来,这样莁法用起来就比龟甲的卜法简易了,所以叫《周易》。后代不明白莁法,因此越来越看不懂其中的卦、爻辞了。受阴阳家和道家影响的儒家,按照儒家的哲学思想给《周易》的卦、爻辞重新做注解,就是儒家哲学化的《周易》,慢慢成为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而民众的《周易》,阴阳八卦和五行结合起来(后来发展为道教),仍是巫术的本来面目。朱自清先生还在《经典四谈》中将诸子的来历和兴起一一细述。“士农工商”的“士”是有知识技能的自由职业者。其中上层懂礼、乐的没落贵族成为儒家,比如孔子;而懂巫术的成为方士,也就是后来的阴阳家(秦始皇坑儒坑的就是阴阳派),如齐人驺衍。下层的失业流民成为武士,比如墨家的墨子就来自武士阶层。而道家多出于隐士,如“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的杨朱,并且受周文化影响少的楚国多出隐士,如老子。讲究实用的法家是以政治为职业的专家,如韩非子。而汉武帝独尊儒术,是适合当时的社会发展需要,只有儒者熟悉以往的典籍和制度,能帮助建立社会新秩序。胡适先生的《中国禅学的发展》讲的是佛教的禅宗。佛教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力很大,这种影响力在文学作品中可见一斑,如《西游记》就是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再比如《红楼梦》里描写的贵族日常生活中多涉及佛教,如宝钗讲南宗六祖慧能得五祖弘忍传衣钵的故事,而这个故事正好也出现在《中国禅学的发展》的旧说部分。似乎学佛,就是谈禅、参禅,其实禅宗只是佛教的宗派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宗派,比如弘一法师参研的是律宗。那么禅宗是如何从佛教一小宗到后来禅学竟然替代了佛教的呢?关于禅宗的这一演变历史,胡适先生在新说部分有很详细的阐明。他首先介绍了起源于瑜伽的印度禅,和主张顿悟、舍弃拘滞的文字、力求简单化的中国禅,到慧能的传人神会被唐朝朝廷任为第七祖、南宗成为禅学的正宗,禅学竟慢慢替代了佛教。他还认为禅学过渡到宋代的理学,关注目标由个人转移到社会,是宗教的大进步。关于儒、道谁最早的问题,我们读过孔子问礼于老子的故事,好像老子比孔子年龄要大。可是梁启超先生在《二千五百年儒学变迁概略》中却说老子有可能晚于孔子,也晚于孟子。其实道理很简单,先有靶子才能射箭。孔子只提出了“仁”,“义”是孟子提出的,而只有“仁”“义”被提出后,老子才能有针对地提出反对论调比如“大道废,有仁义”等等。并且他说作为道家大师的庄子和老子的先后也难定,同时庄子是孔门三传弟子。因此,梁启超先生认为儒家最古,道、墨都是从儒家承袭而后独立的。梁启超先生的《二千五百年儒学变迁概略》侧重讲儒学的发展演化历史。儒学的发展演变受到道、佛等的影响。自孔子后,儒学很快受到道家的反对和攻击,因此儒家有了修正,反应在《易经》和孟子一派的学说中。后来受墨家影响的荀子一派言礼。西汉前儒学按地域划分为学风严谨的鲁派和思想活跃的齐派,齐派的邹衍演化为阴阳派。魏晋尚清谈,引道入儒,将儒道两家混合。东晋佛教大发展,认为孔佛不分、三教同源。唐代更是佛教繁盛,而慧能的禅宗讲究顿悟,也影响到儒学。宋学发达,儒学达到顶峰,主要有程朱学派和陆子学派。明人将程朱等学术编入官书(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四谈》对朱注的“四书”也有详细的介绍),梁启超尖锐地批评此书编的很坏:号尊宋学,实为科举取士,彻底丧失宋学精神;他还批评这些八股出身的读书人对朱学阳奉阴违。清代儒学大转折,清代学者破坏和推翻宋学的成效很大。支配中国人生活、对中国人思想影响最大的是道教,它不同于道家,成分非常复杂,源于巫术,后来阴阳家的驺衍也采用道家思想,还有五行说和神仙说,讲求炼丹,也受佛家和墨家的影响。这些在许地山的《道家思想与道教》有详细论述。以上主要出自书中第四章国学部分,本书其它三章还就读书、文学、历史与哲学有很多论述,比如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说》:随着科学发展,宗教丧失了智识的作用;各民族的道德往往抵触,使得宗教也丧失了意志的作用;宗教只剩下美感这一块,如教堂是最美的建筑、宗教画等,而与宗教分离的美育,可以专门用来陶冶人的情操。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近读胡雪岩,深惜其晚年之变。究其根源,在缺乏内在的修养,缺乏对人生根柢的思考。多读“无用之书”,涵咏前人智慧,于人生之助益,关系匪浅。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