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青簡史

出版社:秀威
出版日期:2013-2
ISBN:9789863260646
作者:張光昕
页数:302页

内容概要

張光昕,男,1983年冬生於中國吉林省蛟河市,現為中國中央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在讀博士。著有《西北偏北之詩——昌耀詩歌研究》。

书籍目录

詩歌擺―孫文波論
假動作的精神分析―翟永明詩歌務虛筆記
刀可道―《時間裏面的刀》閱讀劄記
貓科壁虎―柏樺詩歌片論
在一切麥田之上―海子詩歌漫議
茨娃密碼―張棗詩歌的微觀分析
「多少代人的耕耘在傍晚結束」―論多多詩歌中的抒情革命
米與鹽:家庭詩學的兩極―以王小妮為中心
刺青簡史―論陸憶敏詩歌的語言質地
山地詩學的誕生―論吉狄馬加的秩序觀
肖像‧遊移‧風濕病―西渡論
《剃鬚刀》審美教育小劄
後 記

作者简介

本書收錄了12篇關於中國當代新詩的研究筆記,作者採用文本細讀的方式,以中國當代詩界極具影響力或筆鋒鮮明的詩人作品為談論對象,論及孫文波、翟永明、刀、柏樺、海子、張棗、多多、王小妮、陸憶敏、吉狄馬加、西渡等中國當代詩人,嘗試在別具一格的閱讀與想像中為讀者提供一種新的形式指引。 對這種可能性的憧憬和激情,讓本書拒絕成為一個名詞,因為它並非握有命名權的詩歌史,儘管書名中赫然印著「簡史」二字;它也拒絕成為一個動詞,因為它不具備改造世界的宏偉志向,哪怕是對閱讀世界的零敲碎打;它不是一個形容詞,因為中國當下的詩歌批評界貧困得只剩下它們了;它也不是一個感歎詞,抒情已經叛逃了詩歌,如今這個世界到處都是抒情,唯獨在抒情中沒有。 作者對詩歌批評總體姿勢的幻想,讓本書最終成為一個介詞,它本身言之無物,隱約指引著一種未來閱讀的方向,猜測一種寫作的可能趨勢。在對肉身性與書寫性之間關係的反覆推敲中,中國新詩的發展歷程亦可被讀成一部「刺青簡史」。


 刺青簡史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刺青简史》台湾版后记1本书收录了我学生时代的12篇习作,是我向学之初阅读当代汉诗的一点心得。现在看来,它们中的大部分篇什都饱含着浓郁的书生腔,喜爱东拉西扯地援引各种观点,膜拜大师的语言,钟情于唯美的句子。隔上一段时间再去读,总让我怀有一丝羞惭。它们太年轻了,俨然是一张学院大男孩的才情化验单,远没有文中讨论的那些诗歌老辣和耐读。少年不识愁滋味,青春的躯体还没有机会体验苍老,这些充满稚气的文章,会迅速地更换为另一副容颜,因为我即将离开这片清澈宁静的浅水区,不得不向着那片更加深不可测的水域试航。如果说,这些文字还有被谈论的必要,并非在于本书贡献了何种新奇有趣的观点,也并不是想借分析某一位著名诗人的作品来表彰自己的判断力。我只能承认的是,这本小册子仅仅潦草地勾勒出我的一种阅读姿势,它愿意尝试着为当代汉诗的读者们提供一种形式指引。如果把诗歌阅读比作一种拳法,收入本书的每一篇习作,既是相对独立的文本个案分析,也是一份虚拟拳谱中的一个分解动作。整本小书组建了一套连续动作,形成一套总体姿势,它有望揭示出一种新的批评可能性。对这种可能性的憧憬和激情,让本书拒绝成为一个名词,因为它不是拥有命名权的诗歌史,尽管它的标题中赫然写着“简史”二字;它也拒绝成为一个动词,因为它不具备改造世界的宏伟志向,哪怕是对阅读世界的零敲碎打;它不是一个形容词,因为目前国内的人文学界贫困得只剩下了它们;它也不是一个感叹词,抒情已经叛逃了诗歌,如今这个世界到处都是抒情,唯独在抒情中没有。我对总体姿势的幻想,让本书最终成为一个介词,它本身言之无物,隐约指引着一种未来阅读的方向,给出一种写作的趋势。这个介词对我具有起点的意义,让我从写作的伊始就先学会了拒绝:写出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会逼出体内经年积累的毒素,掏出浑身上下携带的东西,依凭着对道路本能的直觉赤裸前行。在本书中,这个介词既指引着一种身体的姿势,又暗示着一种写作的姿势。在我分析的诸位诗人那里,常常表现为作品中肉身性和书写性的耦合。具体来说,我在孙文波的诗歌中辨认出一种钟摆式的书写轨迹,与它相关联的是一副与现代时间法则格格不入的、笨拙而粗重的身体;翟永明以她女性独特的身体感受力,在诗歌中忍住词的黑暗,布设下大量迷人的假动作,用以恭候她本真身体的登场;在刀的个人自传史诗中,我尝试探索历史语境对肉身的修正指令,同时也反向追踪这把身体之刀如何在时间肌体上刻下印痕;柏桦在他的作品里制造了两重动物身体的幻象——壁虎和猫——诗人在极富肉感的写作中成全了它们的婚媾:按照欧阳江河的提示,他的诗歌每一行都是平行的,但其中每一个字都有些倾斜,前者符合壁虎的秩序,后者体现了猫的秩序。海子的诗歌通过对风景(实体)的书写,同时容纳了古典和现代两种迥异的世界感,造成了孩童心态与成年心态、上帝时间与世俗时间在同一个身体内的相互啮咬,酝酿了语言向身体的复仇;在张枣的一首优秀的十四行组诗中,诗人设置了自己与另一个时空里的镜像间的对话,在这里,身体已被轻盈替换,回归到世界深处的“万古愁”;多多在母语的归去来中为自己保留了一把神奇的“犁”,我通过细读发现,它既是古老的农具,也是抒情革命的武器,既是书写的用具,也是身体的器官;王小妮擅长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了自己的诗学姿势,这种姿势依靠两种鲜明的身体味觉来勘定它的边界,谱写出米与盐的交响曲。陆忆敏的作品中流露出一种罕见的语言质地,依靠对部分虚词几近纯熟的调度,道出了文字的尖端体验和身体的切肤记忆,写作如同刺青,揭示着肉身的书写性和书写的肉身性;彝族诗人吉狄马加的汉诗写作,从民族性和世界性两种书写维度上发明了具有山地抒情特质的秩序观,肉体价值成为他诗意建构上的永恒矢量;西渡的写作中埋伏着湿润和游移的品质,我把它们归因于一种诗歌风湿病的诗意效果,或许只有人格健全的诗人才有权利拥有这副“病态”的身体;“《剃须刀》五君子”的作品呈现了阳光与高纬度交锋后,在身体上铭刻的浮雕感,远离中心的写作姿态训练了他们的旁观者目光,当身体和诗歌回到边缘,这个世界全新的可能性被打开了。2朝向肉身性和书写性的总体姿势,为我的阅读打开了如此这般的可能性,我斗胆使用了《刺青简史》这个标题,来回应肉身与书写的关系,以及总体姿势意味深长的介词角色。在这本小书问世之际,我要感谢我的启蒙老师敬文东先生。曾几何时,我误打误撞地听到了他的一堂选修课,居然一下子唤醒了沉睡在我体内一种全新的可能性,唤醒了我读书和写作的热情。从那以后,我的生活被照亮了。敬先生的教诲是刻写在我身体里的一个介词,它指引着我要慢慢寻找到自己的写作姿势。本书中的第一篇文章,是我在读硕士的第一学期为敬先生交的期末作业(现在依然可以读出一股煞有介事的稚气)。在学校附近的一家新疆餐厅里,我出乎意料地得到了他的肯定和赞扬,在若干小瓶二锅头的助阵下,我还激动地读到了他细致的批阅和珍贵的意见,以致我至今还保留着那份涂满红色字迹的打印稿。2009年冬天,在敬先生的举荐下,我幸运地得到了一个写作的机会:为香港当代艺术基金会主办的《艺术时代》杂志“诗与思”栏目撰稿。特别感谢赵野先生的激赏,他作为杂志的编委之一,很快促成了我与刊物方面的愉快合作,并且对我的写作做出了充满见地的指导。仰仗敬、赵二位先生的错爱和支持,历时一年有半的时间,我围绕“汉语之美”这一主题,连续为该栏目撰写了8篇诗歌评论文章,每篇一万余字。令人惋惜的是,该杂志于2011年夏天开始改弦易辙,我的那个栏目被取消了,尚有几位列于计划中的诗人,还没有机会仔细谈论。但愿未来的某一天,我可以让这个未完成的计划得到完善。如今,这组文章中的7篇被收入本书,并占据了它的大部分篇幅,奠定了全书的风格和基调。构思和写作这组文章的过程着实艰辛,但却是培养我广泛阅读和精密思考的难得机遇。这项工作一直延续到我读博士期间,与其他同届的学友相比,那时的我在所谓的科研学术上已经小有成果了。此外,这组文章也为我带来一笔丰厚的稿费,在这个诗歌和学问贬值的年代里,它在一定程度上养活了我,让我再也不用向家里要钱吃饭了。本书中的大部分文章,都得以在中国大陆的一些文学或学术刊物上发表和转载。在此,我要向以下人士表示由衷的感谢,他们是潘洗尘、李怡、刘洁岷、张洁宇、王士强、潇潇、赵宗福、阎安、高杨、泉子、冯晏和韦建玮。承蒙以上各位学界、诗界和编辑界的前辈和朋友的呵护和厚意,我才在治学的道路上树立了坚定的信心,获得了不竭的力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值此拙著出版之际,我深深感谢蔡登山先生的垂青,感谢刘璞先生为本书的编辑付出的心血,感谢何笠小姐义不容辞地承担了校对工作。正是依靠他们的努力,才让本书能够先行在台湾出版,藉此获得一次向台湾诗界和学术界学习和请教的良机,我也虚心接受各位方家的热忱指正。在此我特别向本书中谈论的诗人们致敬!无论是活着的还是死去的,他们都为中国诗歌献出了自己最好的年华,为我们伟大的母语赢得了至高无上的荣耀。他们才是最可爱的人。我在写作的孤独中理解了他们的孤独,在写作的骄傲中理解了他们的骄傲。我期待这些让我满怀景仰的诗人们,能够不计成败地将写作进行下去,期待他们写出更加优秀的作品。谨以此书纪念我在中央民族大学度过的十载光阴。这想必是我一生中最幸福、最值得回味的十年。感谢在这十年里与我有缘相遇的朋友,不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不论是陌生的熟人还是熟悉的陌生人,这本小书都是我呈献给他们的一份微薄的礼物。感谢大礼堂前的“布拉格广场”,那是我十年里常去的地方,只有少数人知道我给它取的这个名字。在长椅上坐下来,我可以与朋友谈天说地,也可以一个人静思独处,可以在夏日的傍晚饮下清凉的啤酒,也可以用整个下午读完一本好玩的书……那里带给了我难得的惬意和安宁。我甚至不止一次在这里过夜,如同《天堂电影院》里那个偶尔露面、胡言乱语的疯子,当废弃的影院即将迎来被炸毁的那个沧桑的瞬间,人们无限惆怅的麇集在广场上,他突然兴奋地冲出人群,大声宣布:这个广场是我的!同样,我承认自己就是一个“布拉格广场”的疯子,愿意做它的守夜人,在这里十年如一日地取悦一个影子。我希望,每一个从事写作的人,都能拥有一个“布拉格广场”;但愿,我能与他们一道,守住眼前这个诗歌的黑夜。2012年10月26日,北京法华寺。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师兄的是诗评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