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此需要安慰》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 > 你如此需要安慰

出版社:当代世界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1-1
ISBN:9787801158956
作者:李银河
页数:240页

没有感觉~

性活动(不一定是性关系)很复杂,但自己可以选择。不存在就是一种对人权的剥夺。什么是道德?什么是伦理?都是束缚,只要不犯法~柏拉图式的爱情是同性之爱?精神之爱更长久?不能多想,想深了,自己也怕了。稳定的友谊,真挚的付出,不求回报,但自由,不依赖唯一。可我想抱她,只是抱抱而已。可是,从来没对男人有这种感觉。是与她太纯粹?还是嫌男人脏?暗恋过男人,可时间久了,都是浮云。无论男女,美的,俊的,都会欣赏。算了,还是期待男人的到来,可是没有感觉,怎么办?!

柏拉图之恋

和这本书相识还算有缘。因为起初我并不了解,它原来是一部讲述同性恋的书籍。我身边,也有同性恋朋友。他们很开朗,但谈到爱情。就会回到真实的忧郁一面。仿佛,爱情是心中永远解不开的结。悬在半空,欲罢不能。而且,他们很避讳这个问题。如果想找人聊天,他们是不错的选择。比起一般人,他们更善解人意。这也许是因为,同性恋者,通常在情感方面有过缺失,这使得他们更关注别人的情感乃至心理。对于同性之恋。我不反感也不赞成。就如同书中李银河老师说过的话:“他们只是爱上了一个人,而那个人恰巧是自己的同性。”爱,永远是被肯定的。但是,无论是同性还是异性恋。他们中都存在一种肉体欲望,假借爱的名义来满足生理。而其中同性恋占比例更大。这虽是人类本性,但我很反感。因为在我国还没有同性恋婚姻权。导致很多同性恋都只是互相取乐,滥情。我想,同性恋不被大多数人认同,这才是根本原因。

没有安慰性的对话

要不是看在书的基点是建立在承认差异和多元上,认为人完全有理由按自己的愿望去生活,我是很想给“很差”评价的。分析对话都差强人意。1、性取向的对错问题。这个问题上,作者的立论依据很噎人。作者的立论依据主要有两点。第一,花很大的篇幅列举各个时期各个地域存在同性恋这一现象得出结论“同性恋现象是在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行为模式,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来证明实在显得支撑力不足。如果仅仅因为存在历史悠久就是对的,那蓄奴、专制等现象该如何?如果仅仅因为很多地域出现或者出现过就是对的,那现在非洲还有地方存有割礼等的现象呢?何况作者为了证明同性恋是普遍现象而列举的例子让我很有抵触心理,玛雅的“男奴”、古希腊的“爱者”、古罗马的“鸡奸”、封建时代日本的佛教徒间的肛交传统、英法历史上的“男娼”、澳大利亚的“少年妻子”、我国古代的“狎昵娈童”“男宠”“相公”……那些,算是同性恋么?!第二,认为“无论如何,'爱'是一种非常奇妙的感觉,在我看来,它不论发生在什么样的人之间(无论是同性异性、年老年轻、婚内婚外、两人还是多人),都是美好的,都是一种不可多得因而值得珍视也是值得尊重的人类体验。虽然当事人有时不得不为了其他的价值牺牲爱,就像《廊桥遗梦》里的女主人公为了家庭价值牺牲爱那样,爱本身是没有罪的。如果一桩爱情发生了,它就是发生了,它不仅不应当因为任何原因受责备,而且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它肯定是美的。”按作者的说法,可以得出同性恋是对的这一结论。姑且不论这个“因”和“果”是不是有推导关系,单就作者表述的这种审美我选择保留态度。从性取向“是人的权利”这点深入下去阐述“没有什么对错之分”这一观点不是更有说服力么?2、该怎么办的问题。这个问题上,作者的阐述不像前一类问题一样洋洋洒洒长篇巨论,基本都是一两句话,显得空洞。“你的出路就是听从心灵的安排”,“如果你觉得自己能够从与同性的关系中得到快乐,就不必畏惧社会和家庭的压力,继续与他好下去。”“同性恋者应当更多发出自己的声音,使这声音强大到异性恋霸权的社会不能忽视的程度。”对于已婚且有孩子的同性恋者的建议是,“如果他选择把家庭价值放在个人快乐之上,那就继续维持婚姻关系,做个好丈夫、好父亲,或者好妻子、好母亲;如果他选择把个人快乐放在家庭价值之上,那就与异性配偶离婚,去追求自己真正喜欢的人和快乐。”对于犹豫是否要表达的建议是,“由于害怕被她拒绝就把自己对她的爱埋藏在心里,我认为这样做太胆怯了。你还能比现在的处境更多地失去什么呢?你已经在忍受失去她的痛苦了,为什么不试试你的运气呢?也许她能够接受你的爱呢。虽然有很多人围着她转,虽然她不缺少爱,但是你的爱也许正是她在等待的爱呢。”有这么简单吗?这是一个专家的专业对话吗?窃以为对于一个少数群体而言,但在现实社会中要表达出自己的声音,需要考虑的方面绝对要多得多,尽管同异性恋比显得不公平。如果这样的对话是安慰,这安慰不要也罢。另,书中有些观点的引论还是值得了解的。比如,文化建构论者认为同性恋是一个形容词而非名词。如果说它是名词,那么它是用来指称一个具有特殊性取向的人群;如果说它是形容词,那么它就是用来描述一种行为,人人都可以有此类行为。名词指称一种身分;而形容词只是一种状态、行为。美国女同性恋女权主义者葛尔·罗宾表达过这样一种观点:在性的问题上不应分等级,认为长期关系一定高于短期关系,忠实的一对一的关系一定高于多性伴。人们有权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

你如此需要鼓励

我是把它当成一本偷窥他人隐私的书来看的,看着看着发现大家的隐私都一样。大致分为三种:第一,同性恋爱上异性恋,没法掰弯人家,绝望透顶第二,同性恋爱上伪同性恋,恩爱几年后眼睁睁看着伪同性恋对象跑去跟人家结婚,组建了幸福美满的家庭,自己黯然神伤第三,摸不准自己的性取向,或者对方的性取向,前来摸索取经为什么没有同性恋爱上同性恋,幸福美满的?其实也有,但是人家幸福得像花儿一样又何须李银河来安慰。与其说安慰,不如说鼓励。同性恋者的失恋大多数与感情本身无关,基本上是迫于社会及家庭压力,迫于“人人都要结婚这一整齐划一的行为规范”。年轻点的时候没感觉,到了该结婚的岁数,所有问题都泰山压顶,其结果必然是一方溃败,屈服于各方压力,放弃爱情,从属于家庭。睡着一个男人,想着一个女人(或反之)。因此,同性恋者的失恋更为悲痛、委屈、无助以及绝望,因为那不是自己的错,不是对方的错,是这个社会没给他们应有的法律保障,这种失意是安慰不来的,天涯何处无芳草?但再找一个结果还不是一样?所以李银河鼓励同性恋者为自己争取合法权利,只有在国家与社会认可的情况下,同性恋的生存环境才会好转,如果没有行动,只躲在一边悲天悯人,其结果必然是爱一个跑一个,孤老终生,那也不要埋怨社会埋怨自己不被接受了。书中有这样几种说法(---后为我的说法):古希腊时期,人们看重爱和激情本身,对象并不重要 --- 嗯,我就是爱无性别论者爱的能力不同,有些人总能陷入爱情,而有些人怎么也爱不了 --- 的确爱情有能力之分,而性格和机遇是作为前提存在的。既不需要终身厮守,也不需要曾经拥有,只要爱过就够了 --- 光爱过只是美,拥有过才幸福,如果有件美丽的衣服,买回家给自己穿才快乐。福柯说,同性恋之所以在近现代成为“问题”,就是因为友谊被抛弃了 --- 精辟!谁说同性之间的爱慕就不是友谊?现代划分标准还以性作为基础,发生过性行为就是超越了友谊,然而古代社会同性之间有爱情有友情还有性,那很正常。同性关系中分男角女角属于政治上不正确,因为它是对异性恋关系的模仿 --- 感情本就大同小异,何来模仿一说?不应当为爱和性的关系分出等级,比如长期的关系比较高尚,短期的关系比较低下;爱的关系比较高尚,性的关系比较低下 --- 基本同意,但是忠实的一对一关系不一定高于多性伴,这个就算了。同性恋者应当更多发出自己的声音,使之强大到异性恋霸权的社会不能忽视的程度 --- 完全支持性自由派强调应给幻想保留一个空间 --- 我不是性自由派,但我也同意从一而终并不是爱情的最高境界,只是中国古代婚姻道德的最高境界而已 --- 说得对,爱情的有效期很短,相处到最后维系关系的应该是更多更复杂的因素,比如,习惯,熟悉,依赖等等。罗素说,爱情使我们整个的生命更新,正如大旱之后的甘霖对于植物一样 --- 爱情确实有更新的力量,但是把握不好会让有些人搞不清状况以致活得更糟。社会建构论认为,人的生理性别、社会性别和身体都是社会建构的,人的性取向就更是社会建构的,不是“自然”形成的,不是天生的 --- 我倾向于温和的社会建构论,认为社会性别是后天建构的,但生理性别的从属还在思索中。

我的部分看法

第一次读社会学方面的书。这是本描写同性恋题材的书,好像是以之前网络咨询的方式开始,后集结成册的。在此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首先,同性恋是应该的到我们大家尊重的,毕竟也是一种情感表现,是一种选择,是一种正常的形态。就如我们对美的追求一样自然。什么“社会道德准则”,都是小部分人规定的,为维护部分人的利益而设的,时间久了大家就觉得那是真理,是再自然不过的了。但是有没有人觉得奇怪,这到底是为什么?很赞同那一句人应该追求快乐,是的,同性恋只是和大部分人遵循的规则有点不同。我们是没有理由阻止别人追求快乐的,更没有资格决定别人的选择的对错,横加指责是无意义并且荒谬可笑的。其次,作者对同性恋的支持和鼓励,是很好的。让我发现原来这么多人为这件事困扰。中国现在的社会状况是大家都知道的,人们的普遍观念也那样的存在着。短时间要大部分人接受这个“异于寻常”的事情是不现实的,因此,也就让同性恋在这个社会里感受到了压力。压力之下,部分人选择了跟社会妥协,与异性结合,部分人选择自我堕落,导致同性恋性的混乱局面,还有小部分人选择勇敢的追随自己的心,与社会舆论抗衡。最后一种人是勇者,很让人佩服,而改变需要更多的勇者。因此,作者写这本书,很好的帮助了一批人,鼓励他们去寻找自己的幸福。也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同性恋,正视她,甚至是慢慢接受和认可。但是,光是鼓励他们个体,总让人觉得苍白无力。他们想要去追求自己的幸福,想爱与被爱,可现实社会给他们的各种压力,这不是单单凭一句追求自己的幸福去吧,就能消失的。现阶段更应该做的是改变社会对这种行为的看法,改变这种行为需要面对的大环境,而不是单单鼓励个人,毕竟环境多变并且充满残酷的挑战,贸然前进反而更容易遍体鳞伤。个人的勇气固然重要,但是群体的力量更应该强调,更应该作为前进的基石。作者以写书的方式为社会观念的改变做出了努力,很值得赞赏,让大家关注到这件事上来。现在社会上的各种文章、组织都为改变环境做出努力,但真正要达到目的,还需要更多的人,更多的力量,更多更大的勇气!


 你如此需要安慰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