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

出版日期:2014-9
ISBN:9787108050498
作者:陈世骧 著,张晖 编
页数:412页

内容概要

陈世骧(1912—1971),字子龙,号石湘。河北滦县人。1935年北京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毕业,留校任讲师。抗日战争爆发后离开北平,在长沙湖南大学任教,1941年赴美,在哈佛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从事教研工作,1945年起受聘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曾任该校东方语文学系系主任。著名中国文学和比较文学专家,他有关“抒情传统”的论述和对于《诗经》、《楚辞》、《文赋》、杜诗等经典文本的探讨,对美国、台湾、香港、新加坡等地的中国文学研究,产生了至今不衰的深远影响。
张晖(1977—2013) 上海崇明人,南京大学文学学士、硕士,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哲学博士、台湾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博士后,生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著有《龙榆生先生年谱》(2001)、《清词的传承与开拓》(合著,2008)、《中国“诗史”传统》(2012)、《无声无光集》(2013)、《朝歌集》(2014)、《易代之悲:钱澄之及其诗》(2014)、《张晖晚清民国词学研究》(2014)等。

书籍目录

代序:“抒情传统”以前——陈世骧早期文学论初探 / 陈国球
辑一 抒情传统与早期诗学
论中国抒情传统
寻绎中国文学批评的起源
中国文学的文化要义
中国诗歌及其民间本源
中国“诗”字之原始观念试论
原兴:兼论中国文学特质
辑二 《楚辞》与《文赋》
论时:屈赋发微
《楚辞•九歌》的结构分析
以光明抵抗黑暗:《文赋》英译叙文
关于《文赋》疑年的四封讨论信 / 陈世骧、逯钦立
姿与Gesture——中西文艺批评研究点滴
辑三 理解中国诗的诸角度
中国诗学与禅学
时间和律度在中国诗中之示意作用
中国诗之分析与鉴赏示例
——1958年6月7日在台大文学院第三次讲演辞
附:《八阵图》圜论提要
中国诗歌中的自然
中文意象之重塑
辑四 人物透视
顾恺之传
对着镜子观看,历历可见
——阿瑟•魏理之中国传记术
附录:
六松山庄访陈世骧教授问中国文学 / 商禽
柏克莱:怀念陈世骧先生 / 杨牧
桃李成蹊南山皓:悼陈世骧教授 / 史诚之
断竹•续竹•飞土•逐穴 / 谢朝枢
——陈世骧教授谈诗经、海外、楚辞、台港文学
编后记 / 张晖

作者简介

中国的文学传统从整体而言是一个抒情传统,有别于西方的史诗和戏剧传统。陈世骧率先提出的“抒情传统”论,成为中国文学最重要的研究范式之一。本书是陈世骧相关论著的翻译、结集,首次完整地呈现了抒情传统论的全貌,将为中国文学和艺术研究提供新的方向和动力。


 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李猛《自然社会》里正文括号里注的外语也有不少问题。陈世骧这书,更是有很多直观的外语错误,此外,不少译名能否统一下。如基尔凯郭尔等。页34,德语诗歌当是“Dichtung”而非“dichtung”页83,德语的putching,不知所云,应该当是Dichtung页105,又是这个单词,书中做Dictung页167,James Legge,一般翻译为“理雅各”,书中做“李雅各”页176,代言人,书中做personu,当是persona页179,德语Weltschmerz,译为“世界性”,错了,或可以翻译为“忧世”页181,对Kierkegarrd译名的处理。页182,其在世界的存在当是 in-der-Welt-sein,“Welt”不能作“welt”页227,kunstprosa当作“Kunstprosa”另有一处,卢梭的名字也拼错了,少了个s,具体在哪一页没记下。当是Rousseau。估计法语等其他语言也有不少问题…………

精彩短评 (总计18条)

  •     从文字学角度解读“诗”的文章非常精妙,只是文章编排稍有重复,若有适当删减就好了。中华文明中的“诗”脱胎于音乐和舞蹈,来源于民间社会生活,这是几千年的中华文学甚至是文化之传统。
  •     为什么看得我那麼感動......
  •     许久前有看万有文库的《陈世骧文存》,这一本对《文存》有了很大的增补。其实两个版本前言可以互参互见,对于中西方文学文化的研究,每个人会有不同的启发。
  •     维时何为。
  •     不朽!
  •     现今陈国球先生和王德威先生在抒情传统方面着力颇多,皆源自陈世骧先生的开创性研究。
  •     一度认为史书之外无可看之书。这里对中国古典文学的本质探析,使我心中将文学与史学并峙。中国古典文学的特质都在“诗言志”,“诗缘情而绮”这两句里。
  •     除却在古代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领域的功效,这本书让我们看见了从夏氏兄弟到王德威批评、研究范式的一个参照性,甚至是源头性的存在。
  •     最好看的还是一二章,也是抒情传统的开山论述。但后面两章也许真如作者所言,在国外搞研究不可能采取传统的“微言大义”法,只能从观念、角度等方法论上着眼。然而一旦这样做就如大多数“比较文学”一样,难免有削足适履的痕迹。不过头两章确实高论。。。
  •     其中《原興:兼論中國文學特質》為楊牧所譯。陳世驤給出的讀詩例子是《八陣圖》,很精彩,因為從來沒有覺得這首詩有多出彩,而覺得是詠史詩物是人非而已。陳世驤和宗白華一樣,沒有系統著作只有文集,而文章也不做驚人語,然需要有充分的閱讀積累,尤其是古典積累才能夠理解他們的意義。
  •     抒情傳統,詩,原興,時。對於詩歌之分析尤能細微處見真知。
  •     辑一 值得一读
  •     很喜歡這種學術味兒濃厚又駁雜的評論文章,讀來大有啟發,行文邏輯性強而且舉例也是生動有趣。提到翻譯問題時候的嚴謹與謙卑大有前人風範。誇完了以後我要提一下我最認同的一個觀點,前面那些大家的文批不見得多全面而有的也說不上多讀到,就像陸機難免有言簡意不賅的時候,可是那些文批滿滿的都是古人的情懷。現代的文批缺少的大概是這一分人道主義精神吧。
  •     我写《蔡智恒小说诗性思维与中国抒情传统之关系》一文时曾经参考过陈先生此文,然后其观点并未给我以太大启发,可能时间久远,很多观点已为教学潜移默化之故?
  •     跟理想中差距有点大,能以比较的眼光观照中西文学,尤其是古代文学,是近代社会剧烈变动,中国猝不及防遇见世界,特殊时代背景的产物,所以我很怀疑这种方法论在今天再用起来能有多了不起的成果。抒情传统这个词太大,要谈细不容易。
  •     耳目一新
  •     阐幽发微,极有洞见。如说有缺憾,那可能是:陈世骧先生注重中西文学之间的比较,但遗漏文史之间的对比。在我看来,中国之所以形成这种与西方有异的文学传统,与中国史学的早熟与发达关系极大,故叙事诗不发达。此可参见张晖《中国诗史传统》
  •     身為Berkeley東亞系中國古典詩學研究的開山祖師之一的華裔學者,世驤老師所提出的「抒情傳統」能將中國詩學置於中西比較視野之下,其功底、文思、才情都令人景仰,詩文本分析與翻譯妙筆也令人讚嘆。可惜,著者(及譯者)都英年早逝。#2015緩緩讀#022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