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尼采哭泣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1
ISBN:9787111328360
作者:(美)欧文 D.亚隆(Irvin D.Yalom)
页数:388页

章节摘录

“然而,你却一直在她的墓前献花。”“那是对我整个家庭的坟墓!”布雷尔意识到自己在闹别扭,不过尽管如此,他还是决定继续说出他的真心话。他感到对尼采毅力的一阵仰慕,他坚忍不拔地贯彻在他对心理学的探究当中。“昨天我们努力于贝莎每一层可能的意义上,你的清扫烟囱唤起了许多记忆,你母亲的名字怎么可能从未浮上心头呢?”“我怎么可能回答这样的问题?无意识的记忆是在我的意识控制之外。我不知道它们在哪里,它们拥有一种它们自身的生命。我只能说我所经历到的事情,那些真实的事情。而贝莎之作为贝莎,是我生命中最为真实的事情。”“但是,约瑟夫,那正是重点所在。我们昨天所得知的,不就是你跟贝莎的关系是不真实的,是一种与真正的贝莎无关的幻觉,糅合意念与渴望在里面?”“昨天我们得知了你对贝莎的幻想,保护你免于面对未来,还有老化、死亡与被遗忘的恐惧d今天,我了解到你对贝莎的梦想,同样受到来自过去幽灵的玷污。约瑟夫,只有现在这一瞬间是真实的。到头来,我们只在现今这一刻体验到我们自己。贝莎不是真实的,她不过是来自未来与过去的一个幻影。”

前言

当名医遇见超人易之新有个嘲笑心理学的老笑话,也可以套用在精神分析或哲学上面:“所谓心理学,就是用艰深晦涩的说法,来解释生活中简单的道理。”本书作者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师、深谙存在主义哲学的欧文D.亚隆(Irvin D.Yalom)刚好相反,他极力以简单易懂的方式来说明心理治疗与存在哲学的观念与历程,让人了解原来这些观念和历程都是每个人生命的焦点、生活的重心,是值得关切、追寻的“终身大事”。他传达的方式之一就是写心理治疗小说。亚隆继承新弗洛伊德学派(neofreudism)大师哈里·斯塔克·沙利文(Harry Stack Sullivan)的理论,沙利文提出以人际关系为基础的心理治疗理论,亚隆将之发扬光大,成为美国团体心理治疗的当代权威。亚隆的心理治疗背景还融合了存在心理治疗(existential psychotherapy),罗洛·梅(Rollo May)是在美国将存在议题与心理学结合起来的第一人,而存在心理学与人本心理学之间也有密切的关联。亚隆精于人际心理治疗和存在心理治疗,在美国西岸斯坦福大学细心耕耘数十年,早已是美国当代精神医学的大师级人物。他的著作除了关于团体心理治疗和存在心理治疗的数本经典教科书以外,还写了多本心理治疗小说,将他最关心的存在问题和关系议题融入情节动人的小说,其文风向来着重以平易近人的语言阐释佶屈聱牙的专业观念和用语,就如本书,在曲折的情节和行云如水的对话与反思中,自然地深谈许多“存在”和“关系”的问题,确实令人感受到这些主题在真实人生中的分量。本书也一如作者许多其他著作一样,名列小说畅销书榜。至于书中主角尼采、布雷尔,配角弗洛伊德、路·莎乐美、安娜·欧(贝莎·帕朋罕)等人物在真实生活中的历史背景,作者在后记中均有注记,笔者在此不再赘言。关于这本小说,从情节来看,是一篇高潮迭起的心理推理小说。作者假托19世纪末的两位大师:存在主义大师尼采和医学大师布雷尔,透过史料和名著中呈现的真实历史、思维观念和人格特质,将两人联结成医生与病人,开启了一段扣人心弦的“谈话疗法”。故事开始于身陷对病人肉欲幻想而无法自拔的名医布雷尔,在善于撩拨男性的路·莎乐美的引诱下,试图治疗根本不愿接受帮助的哲学大师尼采的“绝望”,并以奇特的诱饵劝服尼采接受治疗,却面临自己的“绝望”,于是历经一场不知谁是病人、谁是医生的心理治疗,在治疗可能随时胎死腹中的情形下,经过几许峰回路转,面临高处不胜寒的疑虑,最后两人以出乎意料的方式,得以超越自己的人生困境。从形式来说,故事在诉说心理治疗(谈话疗法)的源起与形貌,是虚拟的源起加上真实的形貌。在文中,以生动的故事不着痕迹地描述各种心理学派的理念与治疗技巧,包括催眠、行为疗法、完形疗法,等等,当然了,着墨最多的就是书中配角弗洛伊德创始的精神分析,与其后衍生发展的动力心理治疗,以及作者专精的存在心理治疗。从书中的论点来看,作者也是一位不囿于特定心理学派,只要是有效的做法,就雍容接纳的实践者,但仍不脱离人本学者的立场,深深质疑行为学派中“人”的观点。从内容来说,本书探讨的话题涵盖面很广,你可以看到中年危机、女性意识、婚姻问题、操纵与索求、情绪勒索、自我探索、现实问题等话题,以及歇斯底里症、强迫性思想、偏头痛、焦虑等病征的描述。可是,这些话题都不脱离主轴:存在(existencc)的问题,可说是哲学和心理学对存在的探索,亦可说是血肉生活中所需要面对的存在问题,也就是人生的四大终极关怀(ultimateconcerns):死亡、自由(包括意志的选择和因自由而有的责任)、孤独、人生的意义(或无意义)。书中这四个主题不断浮现,或是在各种身体、心理、人际、环境问题的背后现身,或是隐身在梦境、幻想之中,令人于天地间无所逃遁。文中生活优裕却恐惧年华老去、怀疑整个人生的名医布雷尔,如何从控制不住的色欲幻想和婚姻风暴中走出来呢?拥有卓越理性的超人尼采,身陷激烈的情绪与恶性偏头痛,不得自由,他又如何超越而出,继续走先知的道路呢·读者与其把字字珠玑的对话看成真理的陈述,还不如看成缜密的思辨与人性的探索,可以引发人与自我的对话,一探真实而可贵的自己。从过程而言,本书呈现出治疗师与被治疗者在心理治疗进行时,彼此的关系对治疗的影响以及自我探索与助人探索的心路历程。在治疗关系中,到底是受病人影响、仍感自我怀疑的治疗师,还是充满真理权威的导师,能有较深刻的治疗呢·治疗师和病人必须“真诚”以对,治疗才能有真实的进展吗·博览理论、娴熟技巧,却不肯、不敢面对自我内在的治疗师,能不能帮助病人探索自我呢·书中的治疗过程,一如真实的人生,呈现出“关系”与“情感转移”的问题在心理治疗与自我探索时的关键角色。布雷尔与贝莎·帕朋罕到底是男女关系、父女关系,还是母子关系呢·布雷尔与尼采是在什么关系下,才使尼采能勇于面对自己的残缺呢·对“背叛”深恶痛绝,因此不相信人而感到孤独的尼采,又为什么接纳坦然说出自己背叛尼采过程的布雷尔呢·这些耐人寻味的“关系”与“探索”,只有请读者亲自品尝和咀嚼了。假托历史名人所呈现的种种问题以及超越的过程,其实反映的是世间的人性与生活,故事虽然精彩,但不难在生活中似曾相识,主角虽然特别,却不是人性的异数。当名医遇见超人,所发生的事情,和你我这些凡夫俗子相遇所发生的事情,其实是大同小异的。2000年10月于新店(本文作者为联合诊所神经内科医师,心理治疗和心灵成长相关书籍的译者)

媒体关注与评论

亚隆总是很有创意、很绝妙地将一系列问题轻松解决。在不经意间贯穿他的治疗理念:适度的真诚、开诚布公是治疗关系的核心,而治疗关系又是治疗效果的核心。亚隆的小说,总有绝处逢生、峰回路转的一刹,这一刹,很温暖。  ——cici我很高兴读了这本书,它使我着迷。我从书中了解了很多事情,关于谈话治疗,关于生命的感悟,关于尼采的永劫回归,关于人的宿命……我不能一一列举。找到它,打开它,阅读它吧。虽然这是一部小说,是一个编造的故事,但是它精彩,充满有益的谈话而不枯燥。你需要运用你的心智,参与到他们的谈话中去,说不定你也会有意外的收获。  ——conge两个重量级人物各怀目的的谈话,是文中最有意思的部分。其中精彩之处,我难以表述,可见亚隆确实是顶级的心理学家。  ——山坡羊承认我们是受限的,看清和接受那些限制我们的历史,是获得自由的第一步。正如布雷尔医生不能像尼采那样四海为家,尼采也不可能像布雷尔医生那样有稳定的家庭、朋友。结局证明,亚隆的才华、经验以及对存在本质的深刻洞察,当得起这个高难度的挑战。医生和病人,或者不如套用亚隆的语言,作为旅途的伙伴,在这段同行的道路上双双获得了救赎。书中对咨访关系和治疗过程中改变性的力量与关键时刻的描写清晰而有说服力,堪称一本经典的教科书。  ——鲁西西一次心灵苦旅,回首却发觉自我的某个部分已经得到滋养和修补,于是有了苦后甘甜的喜,院。存在主义的心理治疗总是这样,让我震撼。  ——王小平

内容概要

"欧文·亚隆(Irvin Yalom)
当今世界上最著名、著作流传最广、最有影响力的心理治疗大师之一,被评选为美国至今健在的三个最重要的心理治疗学家之一,是美国团体心理治疗的权威、精神医学大师、存在主义治疗三大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许多著作不仅给心理治疗师带来启发,也深得普通读者的喜爱,在世界范围内成功发行。其作品多次荣获欧美小说和非小说类奖项,其中《当尼采哭泣》荣获1992年 Commonwealth Club小说类金牌奖以及其他许多奖项,并被翻译成24种语言,出现在许多最佳畅销书名单上,销量超过200万本。"

书籍目录

导读当名医遇见超人
第一章……1
圣萨尔瓦多的钟声打断了约瑟夫·布雷尔的沉思……
第二章……16
四个星期后,在位于贝克街7号的办公室内,布雷尔坐在他的书桌前面……
第三章……35
从窗边回过身,布雷尔甩甩头,好把路·莎乐美赶出脑海……
第四章……59
两星期之后,布雷尔身着白色医师袍,坐在办公室里,读一封路·莎乐美的来信……
第五章……67
90分钟以来,两位男士交谈着。布雷尔坐在高背皮椅中,飞快地做着笔记……
第六章……80
“请提出你的问题吧,尼采教授,”布雷尔说,悠闲地坐回他的椅子……
第七章……89
隔天凌晨3点钟,布雷尔再度感觉他脚下的地面在液化。在试图找到贝莎……
第八章……108
清晨时光在布雷尔家中是一成不变的。街角的面包师傅在6点钟送来刚出炉的帝王面包卷……
第九章……127
不过,没有一件事获得了解决。尼采闭着眼睛,坐在那儿待了很长时间。然后……
第十章……136
布雷尔在门关上时并没有动,在贝克太太匆匆忙忙跑进来时,依旧动也不动……
第十一章……147
那天晚上,布雷尔躺在床上,依然想着王后起手布局以及麦克斯对美丽女子……
第十二章……166
星期一早上,尼采来到布雷尔的办公室。仔细研读了布雷尔逐项列举的账单……
第十三章……175
那天以后,当他们搭乘马车前往医疗中心的途中,布雷尔提出了保密的问题……
第十四章……187
尼采的确准备充分。隔天早上,等布雷尔一结束检查,尼采就接管了一切……
第十五章……207
在他们第一次聚会之后,布雷尔只在尼采身上花了几分钟的公务时间,他在……
第十六章……223
作为一位医术卓越的开业医生,布雷尔通常以床边的闲谈来开始他的医院探访……
第十七章……236
劳森医疗中心很少谈起穆勒先生,布雷尔医生在13号房的那位病人……
第十八章……249
对路·莎乐美的造访想得越多,布雷尔就越生气。不是生她的气,而是……
第十九章……264
“我们没有做到任何事情,弗里德里希,我变得更糟了……
第二十章……284
隔天早上布雷尔进入尼采房间的时候,依然穿着他皮毛衬里的大衣……
第二十一章……309
放走鸽子,几乎就像告别家庭一样困难。在他打开铁丝网的门……
第二十二章……339
麦克斯是对的,是停下来的时间了。即使如此,星期一早上走进13号房宣布自己……
作者后记……369

编辑推荐

《当尼采哭泣》:欧文•亚隆流传最广的经典之作!当名医遇到哲学超人,演绎出心理咨询的诞生过程;初级心理咨询师推荐必读书目!“孤独只存在于孤独之中,一旦分担,它就蒸发了。”“希望是最大的灾难,因为他延续了人的苦难。”“任何不曾杀死我的东西,让我更强壮。”究竟谁是病人?谁是医生?如诗般的语言,理性缜密的思辩,情节充满悬疑,高潮迭起,结局却出人意表……这是一本经典的心埋推理小说,书中充满悬疑的情节,高潮迭起,结局却出人意表、书中的人物多为真实的历史人物,作者假托19世纪末的两位大师存在主义大师尼采和医学大师布雷尔,将两人联结成医生与病人,开启了一段扣人心弦的“淡话治疗”。精彩对白:“孤独只有在于孤独之中,一旦分担,它就蒸发了”,“希望是最大的灾难.因为它延续了人的苦难”,“任何不曾杀死我的东两,让我更强大”。世界顶级心理学大师欧文•亚隆流传最广的经典之作。荣获包括1992年“The Commonwealth、Club”小说类金牌奖在内的多项奖项,被翻译成24种语言,出现在许多最佳畅销书榜单上,销量超过200万册。并在2007年被拍成同名电影。当名医遇到哲学超人,演绎出心理咨询的诞生过程初级心理咨询师推荐必读书目。

作者简介

欧文·亚隆流传最广的经典之作!
当名医遇到哲学超人,演绎出心理咨询的诞生过程 初级心理咨询师推荐必读书目!
“孤独只存在于孤独之中,一旦分担,它就蒸发了。”
“希望是最大的灾难,因为他延续了人的苦难。”
“任何不曾杀死我的东西,让我更强壮。”
究竟谁是病人?谁是医生?
如诗般的语言,理性缜密的思辩,情节充满悬疑,高潮迭起,结局却出人意表……
主角:
尼采,著名的哲学家及诗人,其著名的“超人哲学”备受争议。
布雷尔,十九世纪末欧洲最负盛名的医生,弗洛伊德的导师。
主要配角: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曾与布雷尔合著《歇斯底里症研究》。
莎乐美,一位才华洋溢的文学女性,也是一名职业的精神分析学家。
贝莎,心理学史上著名的“安娜·欧事件”的原型人物。
这是一本经典的心理推理小说,书中人物多来自真实的历史,作者假托19世纪末的两位大师:尼采和布雷尔,基于史实将两人合理虚构连结成医生与病人,开启一段扣人心弦的“谈话治疗”。
故事开始于身陷对病人肉欲幻想而无法自拔的名医布雷尔,突然被陌生女子莎乐美邀约咖啡馆。大胆美丽的莎乐美到底会提出什么请求?
布雷尔表面上和谐的婚姻生活与正值巅峰的事业能否持续下去?
他能否从令人备受折磨的幻想中解脱?
尼采的生命困境又是什么?他与布雷尔医生怎样连结在一起?
究竟谁是病人?谁是医生?
如诗般的语言,理性缜密的思辩,情节充满悬疑,高潮迭起,结局却出人意表……

图书封面


 当尼采哭泣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1条)

  •     两个坚定灵魂的激烈碰撞,在幽暗的夜空迸发纯粹的火光。我着迷于那些智慧的火光,在两个智者的身后,我为他们的勇气所滋养,被他们的惺惺相惜所感动——安逸既是危险;人选择压力,而压力选择病痛;求真,从来不意味着解除痛楚;成为你的“存在”......在剥丝抽茧的对话式推理中,假象被层层剥除,于是绝望回归其本来面目——当灵魂困顿于永劫回归之内,我们盲目的为恐惧、贪念、本能所驱赶,周而复始,无限次的重复同样的选择,我们真的“存在”过吗?于是,一次又一次,无一例外的,我们感受到命运的捆缚,寄生命的意义于终结,于是,“不曾存在”的空虚与“不复存在”的恐惧累积,幻化为愤怒、怨尤、对他人的攻击,或幻化为强加于人的、不切实际、也永远无法实现的期待。何其凄惶,我们抛掷光阴、耗尽心力,执着于一场永远不可能胜利的战争,而之所以毫无胜算,是因为我们选错了敌人。请找回“命运之爱”——去选择,并且,爱我们所选择的命运。唯此,我们才真正的成为我们的“存在”,生得其所,方能死得其所。
  •     这部小说看的很过瘾,尼采和布雷尔两人在对话中的相互较量,到后来成为朋友,这不是电影所展现出来。里面用了精神分析与存在主义疗法,涉及人的孤独,自由,绝望,恐惧。我们需要找到症状背后的意义。那些不曾杀死我们的都会使我们成长,我们都要成为我们自己,做自己。这样实现了自己的价值那么我们就会死得其所。里面的有关哲学的内,人都是自私的,我们被社会赋予了太多的东西,使我们不能很好的成为我们自己,我们在意别人的肯定,有家庭的责任,但我们同样有权利选择我们自己的生活,这是我们的选择,我们可以选择积极的生活,我们可以有我们自己的目标,我们可以实现自己的自我价值。
  •     这是一部让人既停不下来,又想不断记笔记的小说。一个是旷世奇才的哲学家,一个是名震欧洲的医生布雷尔,在心理学历史上永远无法忽略的大师弗洛伊德只能充当配角,当然精彩的故事中,少不了智慧与美貌都超凡脱俗的卓越女性(原谅一下作者是男的)路莎乐美和安娜欧,这几个人物在作者的妙笔生花下到底会起到怎样的化学反应?"求不得的痛苦和得到之后无聊与空虚‘’,不管表面如何,内心都闪烁着‘’绝望‘’二字,这场谈话治疗一开始就注定是高手过招,激烈而有趣。但竞争不是最有利于治疗的关系。当医生真的成了病人,病人变成了医生,情节有了戏剧性的逆转。在各种治疗方式都无疾而终之后,医生在催眠中体验了一次no zuo no die,醒来后终于醍醐灌顶地发现,自己对另一个女人的强迫观念,无非是中年危机的征兆,"自己长期以来真正的对手是时间,衰老和死亡,而妻子不是对手,也不是救星,而是跋涉,穿过生命的旅伴。" 他在一种奇特的方式中体验了我想要自由,生活在别处,最后心甘情愿地"选择活在当下";而身为病人的尼采逐渐可以放下孤傲,坚硬,怀疑,真实地宣泄自己的情绪,当眼泪流下来,才能面对真实的自我,恐惧不再那么可怕,反而有一种释然。他最终选择孤独,去继续完成使命。最欣赏这种”让对方成长比慰藉更重要",以及"我不会告诉你怎么走,你得找到适合自己的路。”的人本主义理念。每个人都有发现并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这样才能无怨无悔,死得其所.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脑与思维的关系、人类心理和行为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及其在社会环境中的发生、发展规律。众所周知,心理学来源于哲学1879年,冯特于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这意味着心理学从哲学母体中脱离出来,成为一名独立的学科。在那之前,心理学或者被纳入到哲学的精神哲学范畴,或者被纳入生物学的生理学范畴,从未被当做一个全新的独立的科学领域。在短短的几十年之后,弗洛伊德就开创了精神分析疗法,用心理学治疗歇斯底里症等多种病症。
      
      世界著名的心理治疗大师欧文•亚隆所著的《当尼采哭泣》,把哲学大师、医学大师以及心理学大师均纳入麾下,让他们在自己的小说中纵横驰骋,恣意挥洒才华,从而上演了一场精彩的“谈话治疗”,而读者通过酣畅淋漓的阅读,也体验到了心理学从哲学和医学中演化的整个过程。
      
      小说中可谓大牌云集,我们的医生——布雷尔是19世纪欧洲最著名的医生,而我们的病人尼采则是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在现实生活中是布雷尔的学生,而在小说中则变为布雷尔的助手。将尼采引荐给布雷尔的路•莎乐美,在现实生活中也和尼采关系暧昧,他们曾经在图林根一同度过了美好的夏天,但当尼采向她求婚的时候,莎乐美却拒绝了他,此次失恋让尼采陷入到无限的苦痛之中,甚至数度萌起自杀的念头。而至于小说中让布雷尔魂牵梦绕的贝莎,则是精神分析治疗案例中,赫赫有名的安娜•欧事件的原型,她因其父亲的生病和去世,出现肢体痉挛和交替出现兴奋、抑制和失神的状态看,还有个可怕的病症是长达六个星期的事件在干渴得无法忍受时,也不能喝水。布雷尔就是利用交谈法在催眠状态下实施,对安娜进行治疗的。在治疗过程中,布雷尔和弗洛伊德产生过严重的分歧。
      
      真实的历史事件,真实的人物背景,虚构的故事内容,缜密的情节设置,幽默的语言风格,亦真亦幻地带给读者一场心理学历史的盛宴。
      
      建议阅读本小说之前,可以先查阅下相关历史人物的事迹和关系,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小说的内容,也更能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历史也是一部很好的小说。
  •     用两周多享受了《当尼采哭泣》,后半部划线行超过1/3,眉批和笔记量只有2000年读德鲁克《管理实践》可比。跟随尼采和亚隆一层层拨开幻象、拥抱宿命之后,由衷赞叹亚隆的深耕和高产出:临床、教学、研究和大众解说,全部品质杰出、创造力蓬勃,就像看见一块田里同时长出大米、咖啡、吗啡和莲花。
  •     没有特别喜欢,节奏太慢看了半天不知道在写什么。
  •     这本书改变了我的人生。
  •     后面还是不错的,前面有点拖沓。
  •     互相救赎
  •     已经不止数十次给同行或者朋友推荐此书,欧文亚龙运用小说的手法将心理学和人类的困惑置于此书,借由尼采来对人生的四大问题作答,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和阅读!
  •     从虚无中来,又归于虚无,道,可道?
  •     这书不能读得太快,要一边读一边思考,有时甚至要放一放再继续读才好。
  •     老徐的推荐
  •     无论从存在主义哲学、心理学研究还是心理自助的角度来说,都不啻于一场精神盛宴。
  •     构思很棒
  •     阅读这本书缘起尼采,却让我打开了存在主义的大门,真是缘分
  •     看到本书书名时,我不免好奇兼疑惑,“超人哲学”的创立者尼采,那个意志力量远胜常人的尼采,他也会哭泣?他又为何哭泣?作为一个对心理学颇有兴趣的读者,我带着这些疑问开始了阅读。而当我读罢厌倦,心情恐怕可以用“思绪万千”来形容。如果要给这部小说一个简短的评价,我的评价会是“宛若真实”。

    说它“宛若真实”,首先因为作者在创作剧情时所极力营造的那份真实感。作者在书中假托十九世纪末两位人物:哲学大师尼采和著名医学家布雷尔,演绎出一段“心理治疗”的故事,为我们展示了精神分析疗法从无到有逐步成型的过程。小说采取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书中主要人物如布雷尔、尼采、弗洛伊德、莎乐美等,均为实际存在的历史人物。书中涉及的“安娜·欧病例”,也是心理学发展史上的著名事件。作者以自己对心理学发展及相关史实的了解,辅以文学的想象力,让布雷尔和尼采两人赋予医生和病人的关系,展开虽属虚构,但不失合理,甚至极富存在感的剧情。书中不时插入的当事人物的书信、笔记,以及源自其真实著作的思想片段,都进一步加强了这种真实感。而且,这种真实感并没有削弱作品本身的戏剧性。生活优裕功成名就,却受到对病人肉欲幻想的侵袭难以自拔的布雷尔,以及深受偏头疼困扰但不愿接受治疗的尼采,围绕一场前所未有的治疗,所展开的扣人心弦的剧情起伏,以及每每看似已经山重水复后的峰回路转,本身就足以让人吊足胃口。加之作者不失悬念感的叙述,即使作为一本心理推理小说,本作也是完全能够符合读者期待的。

    “宛若真实”的另一个理由是本书栩栩如生的人物塑造。由于主要人物借来自真实历史,在对其进行塑造时就对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身作为心理治疗大师的欧文·亚隆,对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以及在这一领域有着重要贡献的弗洛伊德导师布雷尔自然有着相当的了解,他笔下遭遇中年危机的布雷尔医生也给人以极为深刻的印象。而亚隆无疑更是了解尼采的,其在书中塑造的尼采,是如此神采不凡,让人感到这确确实实是那个历史上的尼采,那个有着无比冷彻理性与强大个人意志的超人,那个始终孤独一人走在探索真理道路的先知,那个如雄鹰般翱翔天际的强者。他的坚强、狂放、骄傲、不拘礼法,以及……心灵深处的一丝脆弱,都在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历史上并没有记载尼采与布雷尔曾有过会面,然而,想象当时的两人,以及站在布雷尔背后的另一位思想巨人弗洛伊德确曾有过邂逅,并碰出伟大思想的火花,这本身就是一个多么令人神往,禁不住浮想联翩的想法啊!而且,亚隆确实没有让人失望。书中布雷尔与尼采,从开始的互相设防,小心翼翼,到治疗开始后的彼此设局博弈,企图掌控全局,再到逐渐被对方折服,敞开心扉,最后成为惺惺相惜的朋友,并通过一段共同的心灵旅程得到各自的救赎。期间精彩之处,难以言表,只能由读者自己去细细品味。

    更为可贵的是,本书显然已经超越了一部单纯“小说”的范畴。书中人物所遭遇的种种困境,其实也是我们自己的人生中已经或将要面对的困惑。外表风光无限,内心却痛恨被强加的生活,并陷入生命意义与责任困惑中的布雷尔;放弃世俗地位束缚,嘲笑一切虚假的信仰,宣称“上帝已死”,却因为孤独和自负而背负痛苦与折磨的尼采,他们的境遇是独特的,但是其中的问题却是所有人共通的。自由、孤独、责任、死亡的恐惧、生命的意义,对人性终极关怀的发问与思索在书中无处不在。而且,不论是布雷尔还是尼采,都是勇于面对自我,审视内心的人,具有超越常人的洞察力和心智,从而才能在剖析自我之后完成对自我的超越。“当尼采哭泣”,是的,即使是自诩超人的尼采,也有自己的脆弱与残缺,当他终于领悟到这点并用泪水倾吐出来时,那种震撼是否会让读者也感同身受呢?阅读本书中两人互相治疗,探索人性的过程,其实何尝不是我们自己敞开心扉,审视真实自我的过程呢?在书中,尼采说也许到了2000年人们才有能力接受他的思想,那么如今的我们是否已经拥有了这份能力?现在距离尼采等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一个多世纪,但是对人生意义的困惑仍然无处不在。人们杀死了那个宗教信仰的上帝,但却迎来了名为“资本”的上帝。而且后者对人性的奴役比起前者有过之而无不及。人们的生活被金钱扭曲,看不清生命的意义,渴望自由却又因为害怕孤独而逃避自由,渴望关爱却又在尔虞我诈的利益关系中害怕受伤而陷入自我封闭……现代人的焦虑,迷茫,痛苦,彷徨,正是尼采的哲学所揭露和批判的,也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所要寻找和阐释的。这也是本书所能给读者带来的启迪之处:通过阅读使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补完与治疗,并面对真实的自我。当然,这也一样需要审视自我,直面真理的勇气与心智,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还是权当普通的小说读吧。

    因此,本书堪称一本优秀的心理小说,无论是不是心理学爱好者,都可一读,想必一定会有所收获。虽然书中有个别错字,但整体翻译通顺流畅,不会让人有阅读外国文学时因为语言而产生的滞涩之感。说不定,读了本书会激起你对心理分析乃至尼采哲学的进一步兴趣呢~至少对我来说,就已经有重温一遍《梦的解析》或一读《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冲动了~
  •     震撼
  •     的确,一切关乎自己的选择。【2017/3/12】完成书摘整理,上来改分,共鸣的后劲真的不要太足。。。
  •     读后感觉作者太厉害了,不愧为精神分析大师,把书中的两大名人分析很透彻,同时两大名人的互动也让我了解到心理治疗的魅力所在,虽然两大名人在历史上没有什么关系,但是通过作者的描写就像真实发生的事情,可见作者在哲学和心理学两大领域造诣很深,以后有时间会再次拜读。
  •     向内探索的一次旅程,妙不可言。由此引发了一个思考,能够找到一个旗鼓相当的对话者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     这本书让我读得纠结,恨不得一口气将其读完,却只能保持每小时20页的速度。不是书难读,而是我怕错过任何一段文字的闪光点。从来没有如此的阅读体验,从没有一本书让我想尽快读完却又不肯放过每一段文字。没错,是每一段文字,都牢牢的吸引着我,让我的思想随作者的节奏跳跃,陶醉于那伟大的心灵思辨而难以自拔。这是一部心理推理小说,更准确的说,是一部心灵治疗小说,作者假托19世纪末哲学大师尼采和医学家布雷尔,并基于部分史实将两人化妆成医生与病人,从而引发一段扣人心弦的“谈话治疗”。而这两位最负盛名的哲人和医师在存在主义大师欧文·亚隆的笔下相遇,又会碰撞出怎样的思想火花呢?

    布雷尔,享誉盛名的医师,他有着美丽的妻子,幸福的家庭,尊崇的社会地位,蒸蒸日上的事业,在外人看来,他的一切都那么令人艳羡。可是,他却陷入了对病人贝莎的爱恋而无法自拔。尼采,一个声称早于他所在时代的哲学大师,一个拥有**理性的超人,却因受激烈的情绪与恶性偏头痛的折磨而痛苦万分。他们感到了绝望。然而,在路·莎乐美的设计与安排下,他们相遇了。布雷尔试图通过各种医学、心理学的办法打通尼采的障碍,却总是无法触碰到尼采的内心。面对拒绝一切同情、怜悯或是恭维的尼采,布雷尔只能以自己的“绝望”为名,请求尼采给予哲学上的启发和开导。于是,他们有了相处的机会,并开始了一轮具有“非常高度”的谈话。两位哲人在诚实与防卫之间开始博弈,他们谈到自由,谈到操纵,谈到人性,谈到生命。随着谈话的一步步深入,布雷尔从一名一心想窥探病人内心的医生,不由的变成了迫切需要对方救治其绝望的病人,而尼采瞬间也从一名需要救治的病人转变为启迪人生智慧的哲学医师。他们开始在医生与病人的角色中不断变换,并试图用自己的力量来拯救对方,却每每无法实现。直到他们发觉“现象”背后的“意义”才是根本,才是本该面对的对象之时,顿觉前方一片光明,似乎一切将豁然开朗。于是,在“意义”的追寻与探讨过程中,他们发觉了病痛的本源----自身。在激烈的讨论和布雷尔的自我救赎后,尼采最终放开了他的坚强与孤傲,流下了领悟与洗涤的眼泪。

    在他们相互探究与启发的过程中,我也经历了一场思想的洗礼。名医与超人的问题并非他们独有,而在现实生活中俯拾皆是。面对人性,面对生命,面对世间的一切纷繁,人们都很容易迷失自我。镜子里的我们并非完整的我们,因为我们总习惯于给自己穿上伪装的外衣,强迫自己去适应去接受我们内心并不赞同的事物,并且总是给自己的各种行为找到合理而正当的藉口。我们给自己加载了太多我们本不必承受的担子而不愿卸下,名啊,利啊,在追逐它们的过程中,我们告诉自己是快乐的,是必须的。但每当夜深人静后,在与心灵的对话中,却再掩饰不住那虚假背后的空虚与落寞。我们让自己活得很累,无论是名人还是普通人,我们美其名曰为了生活、为了理想而打拼,有时却并不知道“生活”和“理想”究竟是什么!这样的人生是多么可悲啊!诚然,偶尔我们也会厌倦,也会逃避,可也许只有那会,我们才真正做回了自己,就像病床上无意识喊出“帮助我”的尼采,只有那会,才是他卸下坚强面具后的本原。偶尔我们也会思考,也会反省,让真实的自我出来与自己对话,可又有多少人能够遵从真我的指示呢?人生的道路怎么走,需要我们不断做出选择,而我们是否曾认真审视过自己,是否在面临选择的时候曾避重就轻?是否在面对的困难的时候选择逃避?是否在诱惑面前利欲熏心而把持不住?做回真我很难,可如果不做回真我,我们生命的意义又何在?

    在两位大师的心灵启发下,相信某些真视自我的你也许会越发去探究自己的内心,发现自己的存在,继而尽一切可能去“成为你的存在”。这是本书能够传达给我们的,相信也是欧文·亚隆写作本书的意义所在。只要你读它,它就吸引着你去发现自己,除非你拒绝它的引诱,将它抛弃。而抛弃了这本书,也就意味着放弃了成为你自己。所以,不得不感叹这位心理学大师的超强驾驭能力,让这本《当尼采哭泣》揪住了我的心。不过,我乐于如此选择……
  •     有点难,但比一般的心理学书好读。探讨的很多问题我都做过思考,但不深入。书里帮我理了一理。
  •     很佩服本书作者的功力,能够把自身的理念与历史的人物巧妙结合,写出这样一本发人深省的书。个人对尼采的哲学很不了解,但是读这本书可以感受到,作者透过尼采表露出了很多存在主义的观点,我觉得这可能更多的是作者的个人观点,而不是历史上尼采所持的观点。作者写作最精彩的部分在于他能够将人与人的心理冲突写得如此真实、智慧,书中也有许多值得深思的句子,充满着哲理。总的来说,作为一个优秀的心理治疗师的本书作者,其哲学的智慧也是深厚的。
  •     开心、不开心都是自找的!!
  •     在厌食与多食之间,清醒与病热之间阅读这本书自然是坠吼的。作者功底非常深,埋梗埋得非常好。可惜我不及尼采天才的万分之一,也自然不会有布雷尔来相互拯救。也许我应该认真去接受治疗,或者找一个新的医生,好希望能有一个布雷尔那样父亲般的角色。
  •     2017/02
  •     看了“当尼采哭泣”的电影!被里面的谈话治疗方式吸引~人的心里世界真是太复杂了!
  •     一开始觉得过于学院气,大约看到第70页的时候,温文尔雅的疯子尼采登场,才感觉书有了厚重的感觉。
    书里最惊心动魄的是,心理医生布雷尔因为过着“指派的生活”,在尼采“成为你的存在”的鼓动下,告别了一切:地位、家庭……,独自到异乡去度过余生。当他迈出这一步时,发现其实无所归依的自由,并无意义。而他要回头,已经不可能了。原本大概是一个悲剧,突然布雷尔醒来,发现这不过是一场催眠。
    最后,他说:接受你的宿命,热爱你的宿命!
    看完后,对于人生,有种醍醐灌顶、大彻大悟的感觉。
  •     智力较量,欲罢不能。作为一个读书已经破了2500本且类型大多集中在历史,哲学,宗教,心理学上的阅读狂来说,普通书籍已经无法满足我了……然而这本实在太帅了!这个视角非常棒,弗洛伊德和布洛伊尔刚好处于心理学萌芽变革的时期,完成了生理医学到心理医学的转变,构成了一种透视,而尼采作为坚持“超人”学说的哲学家,精神障碍是他完成思想升华一个非常重要的点,所谓抑郁狂躁多才俊,并且他的强势铸就了非常难破的防御壁垒,对心理学家来说是个极其艰难的挑战,他们之间的这种智力对决,太帅了!
  •     虽然一直对心理学很感兴趣,看每次到图书馆看到有关心理学的书都读不下去,实在太深了。在偶然间看到《尼采的哭泣》,就上网下载了电影,看完后意犹未尽,又买了书。尼采的哲学形象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中,他的睿智,他的独特,他的魅力,深深折服着人我。
  •     时光倒流130年
    裳裳五月 2011-3-29

    英国历史学家卡尔说,历史是现在和过去之间无终止的对话。

    终于将手中这本《当尼采哭泣》读完,合上书,恍如时光倒流了130年——我坐在威尼斯的索伦多咖啡馆前,看到的是约瑟夫•布雷尔和路•莎乐美第一次会面的绝妙情景。
    这是一本格外特别的书,它将我的阅读速度降至最低,不算很厚的一部书,竟足足花了整整一个星期加以阅读。在这整周中,我时常不知不觉的走神,在走路时、开车时、吃饭时、休息时……书中的情节,在每个思想的罅隙里迸发出火花,我微笑,我沉醉在思想的深潭里,无法自拔。
    早已分不清历史的真相。欧文•亚隆的妙笔,将几个十九世纪末的大师,透过真实的历史记载和思想作品,重新组合而形成一个高潮迭起的心理推理故事。尼采、布雷尔、弗洛伊德、莎乐美、安娜•欧……一个个真实的人物,在小说中重生。两位十九世纪末杰出的大师:著名的哲学家尼采和当时最富盛名的医生布雷尔,在风情万种的莎美乐的牵引下,成为病人与医生。而又在这个奇特的治疗过程中,病人与医生的角色不断的对换,经过一个曲折而彼此怀疑、彼此防备的过程后,两人最终都在心理治疗中,得到了自己的想要的答案。
    作者善于捕捉这些人物各自的特点,将他们独特的个性、言谈举止、思想渊源都描摹得栩栩如生,而又将从各种历史文献中找到的,有迹可循的信件、日记、作品,巧妙的融入其间,读来仿佛史记般的真切而扣动人心。在阅读中,忍不住的会被作者所控制,以至开始怀疑起来——莫非原本就是真实的历史?
    也许,历史本身就是一种模糊的概念,真实与虚构,立场与方向,在史学家的记载中,缺乏绝对的标准感。大方向是正确的,在细节上却无法一一明细,更遑论很多隐秘的、不愿公开的事件,在数十年、数百年,甚至数千年后,是毫无存在的痕迹的。一如我们手中所能把握到的资料,对于尼采和布雷尔的了解,更多的只能从他们所遗留下来的著作中去体会,而对于大师们本人的性格特点,是否有过交集的故事,都无法明确的把握。这就给予了本书的作者,一个发挥的空间——将两个同时代中在各自领域焕发光芒的人物,以一种巧妙的方式交接在一起。
    尼采,多年来在中国并没有一个正确的地位。拜他那位沙文主义的妹妹伊丽莎白所赐,尼采的文章被她断章取义到了极端的地步,以至一提及尼采,所能想到的仅仅是“法西斯”的思想渊源。实际上,这与他本人所追求的理想、孤独、自由、大胆而大相违背,作为一位杰出的哲学家、诗人,即便他本身存在着自大狂妄的特点,却无法掩盖他本身具备的光芒,而作者,在故事中重新赋予了他这样独特的个性。
    对于布雷尔我所认知的极少,也许对于这一方面自己从未涉及。但从书中所探究到的布雷尔,是一位极为优秀的医生——他所掌握的医术在那个时代绝对是顶级的,而对于心理治疗,他也处于领先的地步,考虑到他的学生,弗洛伊德将在他的历史舞台上将心理学推向另一个高潮,便绝对可以肯定他的才华了。
    这样的两个人物,在作者的笔触中,却慢慢的展露出他们作为凡人的一面。原来,如超人一般强悍的理智的尼采,却始终为头痛症而痛苦;而成熟、伟大的导师布雷尔,竟因为肉欲而挣脱不出,婚姻陷入岌岌可危的状态!这不能不让人感叹作者用心之巧妙,能以流畅而简洁的文笔,将各种心理治疗的方法,融合在这样的两个人之中,并在彼此的探索、追寻人生存在的价值、死亡、孤独、自由中,带给读者一番循序渐进的启示和引导,让每个人都能从中寻找到自己想要的问题答案——即便是再伟大的人物,也有孤独苦恼的时候,也会害怕生老病死的来临,也会受到疾病的伤害和折磨,也会被自身的欲望所控制……那么作为凡人的我们,又何尝不会有这些疑惑呢?并且,我们又该如何去克服这些痛苦的感受,得到灵魂的救赎呢?
    如此一部绝妙的心理推理小说,把现在和过去无终止的对话交接为一体,现实和故事不再明确,却又如此到位。忍不住会想,如果,历史中尼采和布雷尔真的有过这样的交流,是不是,尼采的头痛症会被消除呢?是不是,就不会有他精神分裂的那一刻?是不是,就不会那么轻易的发疯了呢?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作家需要大量精神的亢奋,以换得他的灵感的飞跃,却又往往无法驾驭如此激烈的情绪,而容易精神分裂。这是作为“超人”本身所无法超越的悲哀。心里为作为“人”的尼采而叹息,遗憾;另一方面,又为尼采作为“超人”所具有的才华而惊叹。
    于是,忍不住还是会想,若是时光能倒流130年,让我回到那个时代,亲眼看一下,该有多好!
  •     太棒了 这本书 这本心理小说 真的是太棒了 故事虽然是假的 但人物是真实的 性格也是真实的 非常好 读后有很大益处 而且我很喜欢尼采
  •     小说以历史中真实存在的人物为主人公,以某些确实曾发生过的事情为脉络,穿插了一些历史中尚未明了的迷糊公案、填充了一些虚构的情节,让历史上从未见过面的两位大师打了一场心理打仗,不仅仅是与对方,也与自己。小说的调子基本可以用一个字来表达-“静”,因为小说的场景多以室内为主,故事情节的发展基本上是通过两个人的对话来完成的,但是,一个“静”字却又难以表达小说中人物内心情绪的波澜迭起,这也正是小说的亮点所在,两位主人公,哲学家尼采与医学界的大师布雷尔的对话犹如武林高手的对决,一招一式都是精彩,你来我往煞是扣人心弦,无论懂不懂心理学,我想应该都能看得出门道。

    对于尼采这个人,我曾经有过很大的误解,或许是偏听偏信,我很长一段时间都认为他是个自大的沙文主义者,极端地蔑视女性,反基督教。以至于后来从本能上就拒绝看他的书,认为他的文字中除了自我吹嘘就是狂妄的批判。现在想来,这样的想法实在是有些武断。
    布雷尔,奥地利著名医生,曾经给一个女病人安娜•欧治疗歇斯底里症。后来,在医学史上,它成为了划时代的著名病例。她是布雷尔首创的“涤清法”的第一位受益者,这种让患者自己用言语表达幻觉的方法,布雷尔称之为“谈话治疗法”或“烟雾扫除法”。 在小说中,欧文.亚隆通过故事的演进,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这种疗法,我把这样的叙述看作是欧文.亚隆在向创始人布雷尔致敬。

    可是,在历史中本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人,欧文.亚隆为什么要以小说的形式安排他们的会面?我想,也许,这两个人是亚隆为了更好向广大内行外行们论述存在主义疗法而选定的典型吧。狂人尼采与名医布雷尔,他们分别代表了两个特殊的群体,一个是满腹才华却不被当时的人理解与接受的“失败者”,一个家庭、事业都完美得令人羡慕的成功者。
    在小说中,亚隆选取了尼采辞去巴塞尔大学的教职,开始漫游生涯的那个时间段来做小说的背景,那时候正是尼采为了理想而选择孤独的时候,而那个时候恰恰也是尼采的身体状况最为不佳的时候,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尼采在这之前,身体状况还算可以,为什么后来每况日下?亚隆大胆地推测在尼采狂妄、自大与偏执的外表下,极有可能掩盖着无助与软弱。在我读过的有关于亚隆的一次访谈中,他曾说了这么一句话:“人类似乎是一个需要意义来生存的动物,我们是困扰的,如果发现生活是毫无意义的,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打击。”通过对尼采的心理的解剖,亚隆很明确地告诉我们一点,即:人类最根本的需求,是被认同的需求,即使天才如尼采也不能例外。无人理解,不被人需求,是摧毁尼采的一大利器。在这里,尼采已不是哲学家尼采,他成了一个代表,是患了心理疾病的人群的一个代表。
    在治疗尼采的过程中,事情的发展似乎滑出了预先铺下的轨道,布雷尔医生由起初的伪病人成了真病人,亚隆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安排?难道仅仅是增强故事的可读性? 当然不是。在尼采与布雷尔的病人与医生的角色在悄然地轮番转换中,人性中的光明与阴暗、人的坚强与脆弱在文字中一一显现。

    与真实的历史不同,尼采与布雷尔的相互帮助有着一个完满的结局,布雷尔释然,尼采哭了。
    布雷尔与尼采都越过了自己心灵上的那道坎。如果历史上的尼采真的遇上了布雷尔,真的与布雷尔相互治愈了心理上的疾病,并且尼采真的哭泣了,那么,作为读者的我们,是不是该笑了呢?尼采终于脱下那一层硬壳,心中的阴霾随着泪水奔流而出。身心终于得到了解放。虽然这样的解放有可能会谋杀他将来的传世之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但这有什么不好呢?
  •     医生和尼采的一场游戏。 游戏的开始并无意义,但游戏之中的哲学光芒却闪闪发光,他对于情欲的思索,对爱的定义,对人生价值的探索都很独特,百世轮回,责任,许许多多的问题还是困扰着我,他可能不能明确的回答你,可是,给予方向已经是难得。 最后,很抱歉,虽然我看这本书大概有一个月以上,却并无太大的总结,可是,陶冶情操不正是过程吗。文人,不喧哗。
  •     死亡所至,我不在彼。我之所在,死亡不至。何忧之有?
  •     靠对话推动情节,密度太大了,放现在,以尼采的智商和口才可以成立邪教了。
  •     是欧文亚隆的著作,非常好
  •     或许十年之后再看这本书,会获得更大的共鸣!小说结尾,布累尔的催眠术让自己知道对于自己什么是最重要的,瞬间高潮。对于对心理学和哲学有兴趣的我而言,值得翻看第二遍。
  •     在二十几岁的年纪看的懵懂反倒让我稍感慰藉。因为我也开始害怕凡事都明明白白。亚隆用真实的尼采和弗洛伊德开始了一段虚构的故事。当尼采接受医生的治疗时。医生也被尼采治疗着。在故事的最后。或许我们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治愈。。
  •     最初是看了同名电影,小小地震撼,但稍感不满足,电影限制了两位大师详尽深刻的对话内容,很多地方只有点醒,却并不明白。于是,从学校图书馆借了这本书,看过之后,为书中所讨论的“永劫回归”思想所折服。终于决定要拥有一本作为珍藏,买来后推荐给班里的同学,大家争相传阅,看过的同学要么想给朋友买一本,要么想让我再推荐一本好书,果然备受推崇!喜欢尼采,喜欢弗洛伊德,我们要做未来的布雷尔医生!
  •     欧文亚隆的心理教学小说,人物是真实存在的,但其中的交谈,咨询,思想的碰撞,却更加动人。不仅咨询师要读,普通人读来也非常有趣。
  •     伟大的作家及时巨大的智慧是全人类的财富,是一本深邃的好书,值得反复细细品味
  •     虽是小说,但亦可作为心理学读物来看,了解精神分析心理治疗是如何产生的,剖析自己总是痛苦的,需要我们莫大的勇气来支撑。
  •     随着我们看到了真实,魔法的魅力自然褪去了光环。但真实的世界里,自有真实的情感,虽不那么高潮迭起,却是魔力和幻想不能及的美好、温暖、踏实。亚隆的文笔是好的,不见夸张,唯觉平易,情节却让人感觉到荡气回肠,本书很好读、很受益。
  •     少年时偶尔读过叔本华、尼采的介绍和箴语等,对这些哲学大师心生崇敬。在他们那些简洁有力的句子里也体会出其中蕴含着的无穷力量。只是那时也并不能理解叔本华为什么持如此深切的悲观论,不明白为什么“人生就是痛苦和无聊之间的钟摆”,也不太理解尼采为什么称是太阳,宣称“上帝已死”,他和叔本华一样,对人生抱持悲观论调“人生没有目的,只有过程,所谓的终极目的是虚无的”。于是,这个提倡“超人”和“强力意志”,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内心非常强大的人,可当他所采用的“精神胜利法”时,依然挽救不了自己骨子里的“悲观主义”。这真是一个矛盾。精神分析到底因何而来?精神分析为什么被诸多哲学大师终生追随?在《当尼采哭泣》这本书里,我看到了尼采这类狂人背后的心理玄机。

    《当尼采哭泣》是心理理疗大师欧文亚隆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假借了尼采,莎乐美,布雷尔,弗洛伊德等历史真实人物,开创一种“谈话治疗”的新模式,将心理学、哲学、医学、生理学相结合,通俗易懂地阐述了精神分析的发展及治疗方式。假借真实人物,虚似医患关系,穿插病情案例剖析,这种方式新颖之外,也巧妙让我们读者更容易理解所述主题。

    尼采,首先是名诗人,向往激情,超常和神秘主义,并不满足科学世界的清晰和冷静,因为出身良好,于是对古文字、文字、古典主义艺术感兴趣。直到他读到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从此成为叔本华意志论的继承者。天才需要对手,在本书中作者亚隆别开生面从世人眼中的病患者尼采入手,让我们既看到尼采天才不拘的一面,也看到他张狂的攻击性和那些出格的自我吹嘘,或许这样的尼采也是历史中真正的尼采。

    作者亚隆给天才尼采配上了弗洛伊德导师布雷尔。布雷尔表面上和谐的婚姻生活与正值巅峰的事业却因为自己不可抑止的肉欲幻想而面临危机。布雷尔和尼采之间的女性是莎乐美,那个跳着七重舞,颠倒众生的传世女子。这三个人如同三点一线的平面,都遭遇着自己的生命困扰,而这三人又是这世间大众的无数化身。布雷尔和尼采二人的精彩PK,并最终相互理解,也正是亚隆循序渐进地进行心理理疗的过程。

    人类所共通的生命困境,几百年来依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先秦诸子百家所提出的对人生生命的扣问命题,时至今日依然被苦苦追问着。尼采等哲学大师也是如此,一边坚强一边脆弱,源于真实自我的深刻反思,源于生命本身的不懈斗争,终于在生活的土壤中诞生影响世人的奇葩。

    可结合同名电影一起观看。
  •     欧文亚隆的书读过好几本了,这一本也很经典,并且看完之后还看了《当尼采哭泣》的电影
  •     不太明白为毛要用这么性感的封面,实在不明白。心理治疗两主人公的对话非常的精妙,非有临床经验不能干出这事来!
  •     当尼采遭遇困惑,心理学打开了他的心门,然而真实的尼采和亚隆,他们的内心之外的真实该是什么,赞赏亚隆!
  •     通过这本书,了解尼采,了解男人的心理,了解在这个社会认得内心,引导我们思索,我们活着是为什么,我们内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可读性亦很强,有点像茨威格的风格,语言好不拖泥带水!
  •     没看过欧文亚隆的书,随便从网上买的,看网评很好,就买了,结果一看就喜欢上了,大师级!通过书中主人公的艰难的斗智及峰回路转的结局,让我看到了欧文亚隆的智慧以及丰富的人生阅历,更切实的体会到了心理学治疗的有效方法,于是,痴迷上了这个75岁的老人家的作品,直视骄阳穿越生死,日益亲近真情实感,我在狂卷亚隆的书,每本书都让我醍醐灌顶!
  •     2017年第一本,好的开头,继续。
  •     真的难看死了
  •     这本书可以解答对尼采的误解,里面的权力意志,超人,存在主义,自由精神都有提及,不理解尼采的哲学对尼采的行为也是不能理解,尼采就是精神分析学的奠定者之一,有些人还肤浅的分析尼采真是无知者自大。人性的,太人性的,快乐的科学两本入手。
  •     多年以前,当我初步勾勒白鸦系列时,曾有一篇《莎乐美的情人》,初稿完成后却一直没有修改。当时我还不知道有本书叫《当尼采哭泣》,只是在一刹那儿,几百年的心智突然靠近了。在心理学和哲学面前,比起释放自己的眼泪,时间变得毫无意义。
  •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地宫。抑或可知,抑或不可知。

    地宫,说白了就是地窖。古代陵寝或者塔基的下面往往建有地宫,地宫里藏有具有特定或特殊意义的器物,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境况的变迁,很多已经难以找寻了。尼采关于意识中存在一个不可知的区域的观点,我觉得可以用地宫来形容和比喻,不可知的地方,却是真实存在的,而且里面埋藏的东西具有特定或者特殊的意义。而且,所谓的对话或者精神治疗正是对于藏物的特定或者特殊意义的解析。

    把尼采、弗洛伊德安置于一个背景之下,可以说是不可思议的奇妙。弗洛伊德主义本来就被认为是对尼采哲学思想的回应,欧文*亚隆把他们安置于相同的背景,并假使对相同的事物及现象发表相似的解读,让读者、作者还有人物一同思辨。这个神奇的思辨过程,在我来说,仿佛是目击了他们思想理论的诞生。不仅如此,枯燥桀骜的思想理论也在无形中变得亲近易懂。这正是本书的迷人之处。

    正像作者在后记里交代的,书的内容并非完全杜撰,它援引自很多真实人物和事件,还有许多的可能。具体的事件不说,我相信尼采、布雷尔、弗洛伊德的思想理论都是真实的,欧文*亚隆只是演绎了一下他们的诞生形式,当然,这是一种极具创意与魅力的演绎。至于可能,就时间生平上来说,尼采和布雷尔有交集也是可信的。我甚至很期望,尼采与弗洛伊德也有一场邂逅。还有,尼采的妹妹伊丽莎白也很神秘,尼采死后她干了什么暂且不论,她对尼采的巨大影响力是凭何而来,让我充满了好奇,或许在尼采的成长中还有更多我们不知道的事情。

    正是缘由这样的疑虑,对于故事的结局我并不满足。在接近尾声的时候,我曾有一度的失落感。反客为主地,布雷尔的问题得到完满的解决(尽管有点世俗)。然而,尼采的问题却越来越不给力了。说实话,这本书并不好读,但是一旦读进去了,就渴望知道更多。就拿那该死的偏头痛来说吧,它来的时候汹涌澎湃,去的时候甚至是了无声息,夸张一点说,一壶浓咖啡就把它干掉了。不管是尼采本人的隐藏还是欧文*亚隆的忽略,这都让我不甘,也不信服。我知道,这已经是一本很棒的书了,只是欧文*亚隆打开了我的欲望,而我的欲望却张开了大口,O(∩_∩)O哈哈~
  •     两个星期不到,十天,读完这本书,英文。从未有过的事。自己都感到惊叹。是因为什么呢?情节?人物?人性?还是兼而有之?应该更多的,是对内心的探求。看看别人,看着这样的人,也同样的,有着喜怒悲惧,有着焦虑、失望,有着不断的疑问和渴求。

    是的。听到姐姐推荐之后,先在网上看了一点中文,看到,布雷尔和弗洛伊德的在家中的第一次谈话之后,网络,就不再提供了。在**看到英文版,犹豫之下,还是定下。六十几元,在书而言,是最贵的一次了吧。这样的一册,还是小说。周一中午拿到,下午开始。于是手不释卷。难以放下。晚上,也是往往因为它,12点多才睡。边看边查阅单词。先还看看单词的具体释义,相关近义词。但越到后来,越迫不及待。上周四看完。想要写下点什么,却没有。回头想想,似乎脑袋空空,除了这个故事。但是,事实,我知道,绝非如此。今天,写,无论什么,是个痕迹,是种记忆。也,是种加深,和确定。

    最打动我的,是什么呢?

    布雷尔对贝萨的迷恋,最初是最让我困惑的。尼采对那个美丽的莎乐美的复杂情感,也是我开始无法理解的。但是,随着所读,随着布雷尔与尼采的交谈逐步深入,随着布雷尔的一步步的深入展现和剖析,我越来越沉迷其中,渴望打开。在墓地的那一节,是布雷尔的转变的关键,也是本书中,最为打动我的地方。死亡,往往能让我们明白、看清,我们平常看不清的东西。生命中的看似不可承受,在面对死亡时,已是苍白。尤其,当布雷尔提到,在他早年的时候,墓地的静谧,能让他安心,让他宁静,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知何时,他开始不愿独自踏入墓地的时候,我后来,才慢慢领会。当然,还有后来的,尼采的最深的恐惧——独自面对死亡,无人知晓。迷恋,复杂的情感,不是源于他人,而是出自自己。孤独,终老,我们终其一生,苦苦寻找的,执着于心的,不就是这样的一种陪伴,或者起码,存在吗?爱,这样的爱,才足以抵御所有可怕的、未知的恐惧。而这样的爱,应该,首先是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内在,主动的,去爱,与选择。而不是迷迷糊糊的,被动的生活。不是把自己的爱凌驾于他人之上,要求,或者,索取。

    布雷尔的不懈努力,从而寻找到自己,助人,也助己。虽然历史未必如此。但人生,何尝不是这样?有付出,才有收获。肯付出,才有收获。

    再次想到熵,想到人生的原罪——懒惰。的确。

    我们不是圣人,不是智者,凡俗小米一粒。但是,每一片树叶,也是一个世界。那么,就努力的,让这片树叶,更加灿烂,生机盎然,给他人,给周围的世界,带来更多的绿意和生机吧。


    春天已至,迎春花开的日子,还会远吗?
  •     尼采和布雷尔医生互相治愈的讨论让我想起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迷恋萨宾娜的那个教授,到死才明白他真正所爱以及对萨宾娜的幻觉,所以这本书还是目的在于告诉人们活在当下热爱拥有的一切的价值吧,此外扪心问诊里老有病人质疑Paul用问题回答问题,这本书明确说用问题回答问题是因为你自己有了答案,而你怕你的答案是正确的,感觉辩证思维很不错啊,吵架都显得无比有文采,文化人撕逼要多读哲学
  •     读到最后会心疼,也不知道是自己还是书里的两个人
  •     两个男人关于人生、情感、存在的互相救赎,虚构的故事但极为真实。严谨的推理、丝丝入扣的情节,好书推荐!
  •     感觉对未来的生活有了不一样的想法
  •     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是有限并且脆弱的。我们只能相互陪伴一段路,分开了还是会有各自的生活。我们生来就是孤独,没有什么好掩饰和隐藏的,即使伟大的人也是这样。太喜欢这本书。
  •     几乎没有哪个专业的大师能够写出一部获得小说金牌奖的作品,而且,据说这本书被好莱坞拍成了同名电影,估计会很好看。
    当然我刚收到,不过,只要欧文·亚隆摆在哪里,就是品质的保证!
  •     改编自心理治疗畅销作家欧文·亚隆的同名小说。故事背景为19世纪末的维也纳,时年四十岁的布雷尔有一天接到一封短笺,高不可攀的名女人莎乐美突然邀约咖啡馆,她是为她的亲密朋友尼采求诊,她请求他运用实验性的“谈话治疗”来诊治尼采的自杀倾向。问题是,年轻气盛、自恃甚高的年轻哲学家尼采说什么也不愿意接受心理治疗,于是医生只好假装自己需要尼采的帮助,协助他解决其生命意义的难题。一整个月的时间,他们每天在咖啡馆、墓园、诊疗室进行谈话,心灵相互冲击。首先由布雷尔叙述他表面上和谐的婚姻生活与正值巅峰的事业,内在却潜藏着对女病人贝莎的性幻想,尼采如诗般的语言、理性的思辩逼使布雷尔诚实地面对自己的人生,也只有当他能看清自己欲望的根源时,才能真正帮助尼采释放他孤傲的灵魂,流下真实的眼泪……
  •     即使是最伟大的哲学家,也难以做到所谓的遗世而独立。每个人都奢求被倾听,每个人也都有自己囚禁自己的囚笼。我们都是凡人啊
  •     曾经找这本书找了很久。
    终于买到新版,很开心。我的新书,《女心理咨询师手记》很快就要面世,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我是亚隆的粉丝。
  •     绝对是两位大师的对话,尼采和布雷尔,几经思想上的交锋,峰回路转,到底谁才是病人,引人深思?加上结尾处布雷尔的那断插叙催眠,让人怦然心动,是心理学,是哲学,是医学,夹杂着宗教色彩,更有贝莎的爱情,莎乐美的不羁!真的好看!
  •     最喜欢:当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以全副的深度、以所有的绝望,将我的寂寞吐露出来——就在那分毫不差的瞬间,寂寞逐渐逝去了!我跟你说我从未被感动的那一刹那,就是我首次容许自己被感动的同一时刻。可见分享,让人变得幸福!终于看完了,老实说,看到布雷尔抛弃一切(不知道为催眠),一度感到压抑与不知所措,终于峰回路转,回到健康的现实,心中禁不住莞尔,当孤独被分享时,孤独就消失了。我将与谁分享我这肤浅的孤独!唉
  •     文/黙一

    观止此书后,千万般感慨,像蝴蝶般扑面而来。有太多太多的话想去说,但就如书中作者所说“太多权威、太多显赫的意见与推论,会压迫一个人综合想象的能力,以相同的考虑来看,读剧本,应该在看戏之前,更应该在阅读剧评之前。”(本书P65)
    书的名字便是个充满悬疑的命题。尼采是超人主义的倡导者和坚定执行者。其理论的核心代表超越,超越自身的一切,包括胆怯与懦弱。这自然包含了哭泣,而整部书的最大核心命题为尼采的哭泣,这就足以让我们想要去挖掘。那么尼采究竟是为了什么事情而哭泣呢?现在就翻开书,迎接那扑面而来的蝴蝶。思维的盛宴以及惊喜会连绵不绝地进入眼睛。如果你是喜欢心理学、尼采、弗洛伊德甚至只是喜欢情节跌宕起伏的精彩小说的话,一定不要错过这本书,这个五彩斑斓的万花筒,会让任何兴趣所在的人都能够找到那些自己的喜好。

    这本小说更加侧重于意识流的写法。当你认为这是一段真实历史时,或许它只是个故事。而当你仅仅意味这时段故事时,又会发现它是一本学问考究而又浅显易懂的心理学案例,在直白的语言里不乏深度。一切都是那样地合理。因为作者就是最富盛名的心理学家。心理学家与作家的结合,这一点正是本书区别于其他著作的亮点,也正是本书最有价值的地方。如上所说,一部以哲学家名字命名的心理学小说,本书的终点着重在于对书中人物性格的深度剖析以及研究,而对心理和行为的画像,文字往往比电影更加富有张力。如果还没有看过此书的同名定影,那么强烈建议先看此图书版本。情节远比电影更加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这里除了名字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亦或者除了名字是假的,其余的全是真的。架空与合理逻辑的想象,其故事性也是逻辑般得合理。让你完全忘记这原本却是个故事。本书中的几个相关人物,在此介绍一下,可让书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年代更加清晰。
    关于场景与情境的衬托描写,也是本书作者本人的描写特点之一。类似于中国古典文学的草灰蛇线的写法。以一个景物或者心理标识作为切入点,进行若隐若现的侧面描写,衬托主体核心。阴沉的天气可以使人感到凄凉,暖和的天气可以使人感觉到舒畅,景物的变化,是阅读者进入感官带入不可或缺的媒介。作者作为心理学家,对于心理的描写可以说是轻车熟路。由对阅读者心理的把握,利用发散思维所带来的效果,其意义是深远的。
    记得尼采曾经说过一句话,常常谈论自己的人,往往只是为了隐藏自己。自我究竟是谁?究竟什么样子?形象终究如何?是镜子里的那个自己吗?这个形象与我们是相反的。那只是我们一厢情愿而自我催眠后的自己。我们所喜欢的自己,是镜子中被自己所适应和妥协的自己,而非真正那个连自己都无法接受的自己。完整的自己是我所看到的这样吗?这些恐怕是我们穷极一生都无法真正了解的,任何人。无论是能够透彻剖析他人的心理医生或者玩弄人性与股掌的政治家。也许这就我们这一生最难以理解的困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但有多少人能做到明,我不得而知。生命如行云流水,在我们思考的同时悄悄流逝。留给我们感悟的时间又有多少呢?曾经与人探讨,生活的意义重点在于所作努力的过程还是结果?不曾有过答案。若是过程,为何我们自己等待别人审判和评价的只是事情结果的成功或失败?若是结果更为重要呢?那么我们最终的目标是死亡,为什么我们还要活着呢?或者说,为什么我们赤裸而来,又要赤裸而走,为何这中间的过程却需要穿衣服呢?或许我们所享受的是从赤裸发展为穿衣服从而走向死亡的必然过程,过程是绫罗绸缎而必然走向安详死亡的那条道路。也许这就是我对人生的一个粗浅地比喻吧。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几近于道。水,只是几近于道,但水不是道。如同前者比喻。亦如同我们心中的自己,对自己的比喻。
    正如本书中的尼采,作为一个超人理论的倡导者。每每谈论自己,总是以超越自我而自居。用强硬的理论来否认自我属于人性上的脆弱,这未尝不是一种对自我的刻意隐藏。哭泣属于人类的共情点的脆弱本性,无论理论是否超越乎人类本身,无论其理论是否真正超越了人本身的界限,但有一点不可否认,无论理论提出者的理论是否突破了自身原有思维的界限,他终究无法超越自己的肉身。理论可以超越一切情感,但人的感受与感官,所有的冷热痛痒,总是会明快地传给我们的身体以及大脑。无论我们的思维是否超越了界限或者有多么了解事物的本质。我们的感受一样会影响我们的行为和我们的思维。将我们拉回原有的界限,包括尼采也是如此。或许他才是最为痛苦的那个人。人最大的痛苦是在于知道自己的感同身受,却无法改变自我想改变的。这样会在一种面对不完美与无法改变的恐惧与焦虑中,将自己推向毁灭。而思维的跨度超越,可能正是尼采执着于自己痛苦的一个原因吧?或许,他的哭泣代表了人类思维无限性以及身体局限性上的一种冲突。我总会发现回到原点的重要性。诠释者永远是不重视的,当然,这不是说他们的不重视是故意的。而是说,他们无法他出他们所处的历史架构。同样,他们也摆脱不了个人经历的框架。首先,人必须要承认这种限制。接着,一个人一定要学会由远处观看自己。

    合书而坐,对于本书的回味意犹未尽。题为哭泣,但确实一个发人深省、阳光向上的书。而这种发奋,更多的是来自于沉痛的哭泣之后。就如同暴雨过后的阳光,会更加明媚一样。看过此书以后,至少我更加挖掘了内心深处的那份坚定。立世为人,别拿自己太当人,别拿别人太不当人。不要小看自然,不要崇拜自己。敢于超越自己的局限去思考别人,才能够超越自己,了解自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真正的学有所成,不是自我膨胀,安于小成。而是知不足,警言慎行,求大成。更不可轻视别人,以自己所学为恃,沉浸于那微不足道的优越感内。这看一个人的心中格局多大,进而心胸或者眼界。只有知道自己还足够渺小,才能够警言慎行。也许有些人是因为受到过挫折,之后畏缩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愤世嫉俗,文艺自己。但挫折谁都遇到过,我周围的很多良师益友,在挫折之后,选择的是站起来。自我封闭或者害怕,只会让我们失去的更多。只有有勇气挺起来,才有重生的机会。不然纠结永远被烙印,坠入阿鼻无间,将煎熬带入自己无休止的挣扎,不得究竟涅槃。超越自己才是真正的超越,而这条路是痛苦而无止境的。只有寂寞时耐得住、失意时挺得住、得意时沉得住才可突破原有界限,继续将这条路走下去。要时刻提醒自己,永远不要背叛自己所选择和追求的这条路!命立身安,永远不要背叛自己的信仰!

    黙一镜鉴!
  •     尼采,弗洛伊德,都是大师中的大师,他们两个人的故事,着实值得一读!
  •     从来没有想过一个心理医生,一个世界心理学泰斗能写出这么好的书、这么好的剧本、这么好的旅程。。

    佛洛依德师父和尼采一番斗智斗勇,急转弯后的极度高潮,让你大呼过瘾。

    说实话,前半段我看的昏昏欲睡,直到尼采答应布雷尔互助互为医生的时候,我估计精彩的来了。但是没有想到是那么的精彩。

    布雷尔以为。。。。。。。。。。剧透了呵呵。还是不说了。


    可以作为当当网最佳图书之一。
    极力推荐。
  •     好看但是没看太懂。。。
  •     绝对值得购买的经典好书!欧文亚隆的经典小说,不用多说了
  •     看来必须得挤出一些时间把《当尼采在哭泣》这部小说看完了,不然这个假期我的脑袋就要秀逗了。它也不算什么晦涩难懂的心理小说,看过前两个章节,后面故事的发展和各个角色的作用都已被推测出来,但里面关于控制、关系、移情,以及存在主义关于“存在”和“意义”的探索为我们带来了无限的阅读乐趣。控制欲欧文·亚龙作为当代最为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同时又是一位优秀的作家,在这部小说中将精神分析的治疗方式和存在主义的理论观点贯穿其中,同时大量涉及关于控制和自由的话题。尼采的控制尼采的妹妹对尼采的控制,不允许哥哥被其他女人牵动。尼采对自己思想的控制,尼采自己的思想里充满自由,对他人也要求足够信任和自由,但自己却总是自我控制着自己的控制权,经受不起来自莎乐美的“引诱”莎乐美的控制莎乐美的无形控制,以退为进,总给人“欲迎还拒的错觉”,这里有来自莎乐美、雷、尼采三人之间的一个女人对两个男人的把控,他们的合照中,两个男人与跟他们在一起的那匹马一样都受制于她那柔中带刚的皮鞭下;也有莎乐美对布雷尔的布局和性方面的吸引,她仿佛觉察到布雷尔对自己的迷恋,并毫不吝惜地利用它,这只不过带来双赢的效果,又何须逃避和掩饰。在于布雷尔的谈话中,莎乐美大多数时间保持一种高调强势的姿态,用极富攻击和挑逗的语言刺激布雷尔被束缚的神经,这种有些SM的倾向反而让布雷尔体会到能够控制自己本能欲望的兴奋。当对话深入,莎乐美就展现出女人温柔无助的一面,吸引着布雷尔的所有注意力,让布雷尔再次产生强烈的控制话题和保护莎乐美身体的冲动。那么到底是女人在引诱男人,还是男人渴望女人的引诱而愿意给女人引诱自己的机会?我又联想到现代社会上的某种现象,是男人在调戏女人,还是女人总是摆出一副性感来吸引男人的注意呢?没有两者之间互动和配合,一切进一步的发展都是不可能的。布雷尔对咨询进程的控制精神分析史上“安娜·欧”这么经典的案例无需多谈。治疗师对病人的移情,对于治疗师本身,成功治疗一位所谓患者总会给治疗师带来属于自身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化作一种自恋情绪。布雷尔的控制还表现在把控莎乐美和尼采的冲突和感情,与尼采在哲学方面的博弈,这些在后面对治疗的过程做评论中会详谈。布雷尔对妻子的逆向控制。布雷尔与马尔蒂德的婚姻,如果如飞蛾般献身于艺术和科学,你势必会牺牲与爱人的链接,化身为最高的艺术形态和科学实践,其肉体和精神便都不是自己了,只为成全艺术与科学,人与人之间的普通情感是无法维系这种人与理想追求的情绪的。布雷尔无法给被开除的护士以补偿,也是受制于妻子的表现。对外面的女子蠢蠢欲动,只要行动上不付诸,那便可以承受,这种同样的淫欲之于妻子则是道德耻辱感,反而让他更加有意远离妻子的身体,那么他的来自性的幻想也被妻子所控制。比如电影中饰演情侣的演员,我相信他们真的在演出时是用真情实感在谈恋爱,因为不投入真正的感情,拍出来的感觉就会虚假,作为演员不过是比生活中的其他人更加能够快速的认清现实与戏剧的区别,从而安全回归真实自我。人与人每一次虔心的交流也仿佛一次恋爱,在这种精神层面上的交流能体会到更为丰富的情感,但这一点在夫妻之间竟然全然感受不到,反而更加迷恋安娜和莎乐美。名医遭遇哲学巨人先简单介绍下在小说中弗洛伊德的作用,布雷尔的往年交,甚至可以算是一个案例督导师。年轻的弗洛伊德还充当催眠师和释梦师的角色。书中对释梦有大量的描写,同样最后一段布雷尔的催眠戏份也很精彩。布雷尔对尼采的治疗是一场由躯体神经系统的诊断治疗逐渐转移成为一次典型的精神分析心理治疗。真理的追求者必须经历一趟个人的心理分析,这种心理上的手术可以称之为“精神上的解刨”。又通过尼采传递的关于存在主义的一些观念。质疑权威和世俗,忠实于自己的勇敢与自由“为有勇气体验黑暗的情绪而骄傲”“当今没有人为了致命的真理而死——有太多解毒的方法”“死亡的最终报酬——不必再死一次”若没有足够的心理承受力和思想准备,这些确确实实的真理又怎么能一下被世俗凡人所理解并接受,尼采的几乎每一句话都是充满“邪恶语言的负能量”,那正是基于他敢于迎面抗击这些不被其他人所敢或者说所能触碰的思想领域。但尼采敢于在自己意识意外的思想层面思考这些问题,却无法在现实中意识到自己对于控制欲的极度紧张,他的攻击的能量无法通过一切自然活动或艺术形态的方式得以释放,这些思想的火花积蓄在他的脑子内,最多只能通过文字刻印在书本上,却无法传递到他人的心中,尤其是他在意的属于他个体关系即身边亲密的人之中,他无法控制的是他的思想如何成为别人的需要,其实别人根本不敢去考虑他所考虑的问题内涵及延伸,所以他一直找不到一个可“信赖”的朋友,他总感觉一次次被背叛,这种恶性循环让他更加痛苦。作为心理工作者,个人痛苦是一种福气——面对世间存在苦难的一个训练场,任何不曾杀死我的东西让我更强壮。可是存在主义曾告诉我们,我们最需要的不是创造力和承受力,而是感受幸福的能力。尼采沉溺在哲学思辨的世界里,不停扰乱自己的思绪,总是依靠不停的赘述和突然的创作来打断咨询本身,唯有如此尼采才能掌控话语权,才能让布雷尔不会靠近自己靠近自己的心灵禁区。在尼采看来,一个哲学家宁愿承受更多的压力去探寻真理,逃避压力的是那些喜欢宁静害怕冒险的普通人的做法。把自己泄露给他人是信任别人,同时不也是背叛自己吗?多么高明的自我保护,连自己都不信任又如何信任别人?其实,你只有信任自己,你才能信任别人,敢于背叛过去的自己才能充分认识当下的自己。尼采,发病帮助赶走压力,使压力躯体化而被承受得起,并通过躯体将之排出,用肉体之痛缓解精神之痛,比如失意后酗酒。布雷尔,极端的孤独不会消除压力,反而是压力的来源。当布雷尔坚持要求尼采留在维也纳治疗,并把尼采在维也纳温泉治疗可能会让尼采的偏头痛发作与哲学家思考时必须能够承受这种“疼痛的福气”做类比时,我们深深感受到布雷尔的智慧运用,虽然他用尼采的思想完全控制了尼采的行动,这样的控制有些玩弄病人的意味,却为之后的治疗创造了有利环境。之后尼采还在寻求一切理由来掩饰最深层次的反感——他不愿回忆起与莎乐美和雷一起在维也纳过冬的那段时光。“人可以去检查人类”,在布雷尔的步步为营下,尼采的一切搪塞理由都被驳回,而且全部是布雷尔引用的来自尼采自己的哲学书中的语言。但布雷尔忽略了一点,尼采正感觉自己被布雷尔完全控制而愤怒,布雷尔自己却还没意识并承认自己控制病人时的自恋状态。在哲学家眼里,任何世俗自私的动机都是需要揭发的。作为一个不成熟的心理咨询师,布雷尔此时还无法在这刚开始的阶段分辨出自己的移情,那些与父亲、与莎乐美之间的囫囵关系。看着自己熟睡的妻儿,布雷尔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他要成为一个“病人”,来供尼采研究,以满足尼采的控制欲,又承认是满足自己被哲学思想家所观察的需要,并且以这种方式去更加熟悉尼采的思维模式。有趣的是,在假装被治疗的过程中,布雷尔经历了意想不到的自我成长,对生活有了新的领悟。而在成为布雷尔的的哲学顾问的过程中,尼采也从只属于自己一个人的思考中找到了与他人沟通的途径而不再承受孤独带来的巨大压力。他把尼采的三角问题隐射在自己与安娜、安娜与新的医生三人之间的关
  •      给别人赋予意义 是我们的权利
  •     我们每一个人都由许多部分所组成,每一部分都在叫嚣地表达着。我们无法针对每一部分乖张的冲动负责,我们只能为最终的妥协负责。
  •     很多经典的东西就在身旁却被忽视,是什么,迷了本应明亮的眼?扰了本应指南的心?”
    @Yao-ZJY:当尼采哭泣---第一遍看完,这是一本十分好的书。高潮出现在约瑟夫自我催眠的那一段,尾声在尼采哭泣中结束。在约瑟夫出走的那段我甚至怀疑这样下去如何收场,难道人生的意义就是走进孤独去忍受孤独,还好,作者给了一个峰回路转的结尾。为什么我觉得好是书中讨论的问题涉及到我目前在思考的方方面面--

    @花逢荼蘼:人为何会如此矛盾呢?很真切地知道,自己在乎的其实就只有自己,自己享受的只是感觉罢了,只是幻觉罢了,与幻想中的人物并无关系,试着用当尼采哭泣来开导自己,尽快,摆脱,看清,解放!
  •     欧文亚隆的书一直很喜欢 这本书必看!
  •     承认你的弱点,热爱你的命运
  •     《当尼采哭泣》,终于看完了,不得不说是一本很对我胃口的小说。思考了很多,可是结局却出乎意料,或者说有点失望。虽然医生的绝望被治疗了,但它不具体,没办法拯救每个人,真是可惜……不过治疗过程非常精彩,每个阶段的探讨都引人入胜,我想我会反复再看的!至于绝望的治疗,可能还需要更多的尝试!
  •     你执念的不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强大力量,而是你赋予其人物的的意义。 每一个提供陪伴的人,都值得你用心珍惜。 命运不是以逃避,而是抵抗面对。选择你的命运,热爱你的命运。 你现在的生活是你过去的选择。 生活愉快的关键,是先去选择必要的东西,然后去热爱所选择的东西。
  •     有趣的一本书!读到快结束时舍不得!印象深的是作者把读者给催眠了(不是反讽,就是心理学上的催眠),功力了得!爽!酣畅!书中内容可以看到很多自己身上的影子,欧文亚隆可以列为我的书中知己了
  •     好本精彩的心理推理小说!看完整本书,这是冲出我心的第一句话!我的思绪仍然停留在书中,久久不能释怀,连夜写出书评,在文字中释放我的激情感受才会换来一丝慰藉!
    感叹于作者的奇思妙想:居然把从未谋面的同时代大师尼采和布雷尔,哲学大师和享有盛名的医生,设计在一个心理咨询中;感触于作者的广博知识:不仅是西方心理学历史很清楚,而且对于那个时代的历史也了然于胸;感慨于作者的咨询师深厚功底:谈话治疗法的基础是共情与信任,与很有成就的人共情可以说不那么简单,尤其是进展到人性深层次的问题探讨和治疗上,更需要坚实有效的技术。
    对于刚刚涉足心理咨询行业的我来说,这本书比教科书的可读性要高。让我深陷故事中又能剥离故事层面而进入到心理层面,让我可以看到咨询师和来访者是一个共同体的魅力和他们所创造出的巨大心理力量。在享受这个漫长而又艰难的咨询过程中,还有许多很富有哲理的语句让我的心灵受到启迪与鼓舞。
    只有把自己淹没在巨量文献中才能如此了解2个世纪之前的历史;只有经历常年的实战心理咨询才能提炼出如此切实有效的咨询技术;也只有内心不断成长的心理咨询师才可以有如此之深的人性感悟。
    所以,优秀的心理咨询师是一种人生的修炼,我知道我的路还很长很长,为了梦想而前行!
  •     欧文亚龙的心理咨询理论有很深的存在主义哲学的味道,本书是最突出的一本。
  •     第一章,就觉得作者把医师布鲁尔与莎乐美的初次会面写的非常的有趣,手法很细腻,把布鲁尔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写的很生动。有一些哲学和心理学的东东,看不太明白,有一点吃力,这本书还是写的很有深度的。不过有点点小小的心得,有时候爱上一个人,或许只是我们幻想出来的意像吧,是不真实不存在的,这是否与佛教思想一致呢?或是心理学上把它称为投射。
  •     这是一部耐人寻味的小说,更是探讨心理和哲学的大师级对话,被巧妙地串连在故事情节之中,虽然从表面上看是医生与病人之间的诊断与治疗,是朋友和同仁间的探讨与分析,然而其真正关注的焦点却直指心灵深处的奥秘,剖析人间普存的疑惑。高潮迭起、层层推进、不断推理、揭示悬疑;精彩、紧张、透彻、耐读,还值得深思与回味!

    在这本书里所有提到的人物都是真实的,所有的情节基本是虚构的,所有的谈话是根据名人的思想和著作而提炼的,就是说作者以生动的故事来阐释深奥的理论,这样的方法会更加易于读者理解和接受,也能引发兴趣和思考。除了尼采和布雷尔,书中还有一位名人弗洛伊德,小说同样也借他和布雷尔的谈话,以精神分析法、梦的解析和催眠术等著名的方法来解读事例。阅读全书仿佛在聆听大师们妙论,也是对自我灵魂的一种拷问?原来我们也曾有过这样相似的想法或朦胧的意识,只是大师们理清了这些思路,开启了一扇通向心灵深处的小门,让大家感受到其中的魅力和精深!

    有趣的问题是作为医生,布雷尔在帮助尼采诊断病情、也和弗洛伊德探讨问题,采取最佳的治疗方案;然而病人的话语和思维又恰恰击中了医生的人生困或和要害,在外人看来,已经拥有了人生事业、家庭、财富和声誉等一切美好的名医自然是幸福美满的,出人意料的是布雷尔非但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却反而感到了自己在世俗生活中的身心疲惫,倒过来向往着病人尼采的那种自由意志和焕发出的精神力量……到最后医生与病人以及治疗与被治疗之间变成了一种双向的转换、理解和沟通。

    人真是不可思议的动物,会隐藏自己的想法,会伪装自己的行为,会心猿意马的胡思,也会被不同的外来事件诱惑和干扰。像尼采、布雷尔等人尽管思想上有胡思乱想的症状,但行为上绝对都是高尚的,都是用良知、道德和良心克制了自己无边的欲望,规范着自己的行为。如果说心理和哲理的对话是一场比试和较量,那么我想这其中关键不是看谁赢了,而是让读者体会到其中的道理,哪怕是错误的东西,有时也会有强大的说服力和震撼感!

    结尾处,尼采动情地哭了。那不是因为悲伤和痛苦,而是释放了一种压抑后的感动,是找到了心灵共振和理解的感动,更是热爱生命的真正感动!
  •     当作教科书来读 不断在一处一处细节中感叹于一百多年前的布雷尔对于心理治疗精髓的发掘与应用
  •     顶级医学大师布雷尔,杰出哲学家尼采,两人思想的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站在高处俯视自己,看清现象背后的秘密。困扰和幻象的后面住着最深沉的忧虑。心理咨询不仅是找到产生症状的地方,还要读懂症状的意义。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贝莎。与两位名人的苦恼同行,也从他们的言谈中获得对自己生活的启发。
  •     13年读的,居然没有标记……
  •     书好看,但是想给翻译减两颗星
  •     希望因为我是“心理学”的圈外人,所以看这部被夸上天的小说才会感觉极度无聊,这样才能避免自己浪费了这30块钱。留头留尾这还是个好故事,中间的对话和逻辑真是又冗长又杂乱,对照了下英文版也是如此,真想帮作者paraphrase下。
  •     如诗般的语言,理性缜密的思辩,情节充满悬疑,高潮迭起,结局却出人意表……
  •     我在德国读的中文版本,不够过瘾,又去大学图书馆借了德文版,并且登记了申请购买英文原版。还书时,德国小鲜肉图书馆员,兴奋地告诉我,他也读了这本书
  •     心绪随着情节起伏,犹如旁观一次治疗全程,非常有趣的体验。心理治疗方式及很多理论贯穿在故事情节中,巧妙的编排设计,特别是最后一部分收尾内容,绝对虎头虎尾。两位主角的工作日志更是点睛之笔。当意向被事实在在感受到时,体验便是真实存在,虚幻亦可是现实......
  •     欧文亚龙简直是个天才
  •     《当尼采哭泣》的故事开始于身陷对病人肉欲幻想而无法自拔的名医布雷尔,突然被陌生女子莎乐美邀约咖啡馆。大胆美丽的莎乐美到底会提出什么请求?
    布雷尔表面上和谐的婚姻生活与正值巅峰的事业能否持续下去?他能否从令人备受折磨的幻想中解脱?
    尼采的生命困境又是什么?他与布雷尔医生怎样连结在一起?
    究竟谁是病人?谁是医生?
    《当尼采哭泣》,如诗般的语言,理性缜密的思辩,情节充满悬疑,高潮迭起,结局却出人意表……
  •     终于,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只要回到家,坐下,之后第一个动作就是拿起书本打开。家里随处都堆放着书,而我经常是同时看两到三本书,我读书的速度不算快,一个阶段只看一本书,会觉得有些厌倦,需要换换口味。还有一些书,是自始至终放在手边的,想看的时候随时拿来翻几页,这类书里头,纳兰的词一定是首选。在什么大部头都不想看的时候,或者两次阅读的间歇,读一读纳兰的词会是一种惬意的消遣,让自己的整个身心浸润在纳兰词的纤尘不染里,在字里行间追逐着容若的爱与哀愁,在三百多年前的时空里漫游,身边的世界顷刻变得遥远暗淡,并且,与我无关。

    前阵子,一起在读的几本书跨度很大,国别、类型都不一样。《当尼采哭泣》是心理学著作,作者是当前美国心理治疗领域的大师级人物、国际公认的心理治疗大师欧文·亚隆,《李国文说唐》不用多说,题目很直白,由一篇篇短文结集而成,还有略萨的小说《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欧文·亚隆带来的是一个对我而言全新的未知的但是又很感兴趣的领域,像吃夹生米饭一样把书啃完,虽然有些心理学术语不甚明了,有些章节段落思维的跳跃性还没有完全适应过来,但至少,是一种新的认识,我接下来的读书目录里面新添了他的另外三本著作,这便是一种探究了。《李国文说唐》读来只有一个感慨,大师就是大师,文字功底和作品的厚度是当下那些网络写手所不能企及的。时下正风靡着的通俗历史小说,最大的功能就是说故事,读来很轻松,让人豁然开朗,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写(读),读了好多这样的作品,觉得有意思,真还了解了不少历史故事。读了《李国文说唐》方知历史的厚重在哪里,李国文说的是故事,而总在不动声色中渗透进了深层次的思考,读的人颇受震动而丝毫没有说教的意味在里头,行文中的遣词用句让人一望便是大师手笔。个人认为,唯一美中不足的在于全书中最后几篇略显草草。上上个周末,突然想找本小说看看,一气读完了略萨的《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对先生叹道:“原来略萨的小说那么好读”,一直以为诺奖作家的文字一定高深莫测,原来是误解了。略萨的其他作品由此也上了我的书单。

    这一周在看的两本书碰巧又是一中一外,帕慕克的《纯真博物馆》和南门太守的《浪花淘尽英雄》,前一部是先生大力推荐,后一部里说的故事都是从王粲的《汉末英雄记》里淘来的,跟之前看到过的或者有些许不同。

    当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无所事事便成为了尘封的记忆
  •     这本书我看了两个月,看的很慢,一方面是前面的情节展开的挺慢的,另一方面是这翻译实在是让人提不起劲儿。但是书中布雷尔和尼采思想碰撞的过程,还是很让人着迷的。那些问题,都是我们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跟随着布雷尔的治疗过程,去思索自己的生活,是一种学习和解放。上一部给我这种感觉的小说是《女心理师》。
  •     欧文亚隆的心理小说每一本都很精彩,都是很有阅读快感的好书。 阅读伴随睡眠,总是惬意的事情。
  •     一直很喜欢心理小说,每当你身临其境,你的心久久就不能平静。当几个大家齐聚一起,扮演医生和病人的角色,每个人心中的魔鬼被揭开,最后分不清谁是病人谁是医生……
  •     2015年,公司人事主管送我了这本书。这本书给予我莫大的安慰。
  •     信息量很大,叹为观止,脑袋有点疼。
  •     意外被最后一章打动到了
  •     《当尼采哭泣》是一部非常耐人寻味的小说,读过之后对我的精神世界产生了极大的震动。一部好的小说不仅得有好的故事,更要有好的主题,甚至是严肃的哲学话题,引导人们的人生之路。《当尼采哭泣》做到了!书中借尼采之口有很多金玉良言,比如“活着的时候就去追求人生!如果人在实现了他的生命之后死去,死亡就丧失了它的可怕!”,再比如“向导必须清理学生面前的小径,但是他不必选择道路。”而贯穿全书的中心就是“成为你的存在!”。这是多么令人振奋啊!我们总是抱怨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其实命运总是那样,根本不给你选择的机会,但是如果我们主动去热爱自己的命运,那么我们其实就是选择了自己的命运!总之,这部书激起了我对哲学,尤其是尼采的哲学的强烈兴趣,希望该评论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