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国三百年1

出版日期:2014-4
ISBN:9787539972602
作者:金纲
页数:360页

内容概要

金纲
原名李金刚,下过乡,读过书,曾为北京大学历史人物研究中心研究员,现为思想史研究独立学者,出版有《论语鼓吹》等著作多种。“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一语,常置座右。
本书为宋史研究中一部开天辟地的大作,突破了以纯研究为本,或以戏说为表的写作格局,将历史陈述与思想探索融为一体,既是一部大历史,也是一部剖析中国社会由衰及盛的思想专著。
本书既忠实于历史,考证渲染相得益彰,又评判缜密,不乏真知灼见,叙事宏大广阔,生动有趣,余味无穷,为解读历史提供了一个新范本,国内外所仅见。

书籍目录

前  言/ 1
壹 乱世
1
应天禅院“香孩儿”出世2 /大玩家奇异战事3
“横冲都”闻名天下4 / 一家三代皆功臣7
李嗣源整肃内廷9 / 因丑闻刘皇后遭诛10
“法乳汤”与“同阿饼”12 / “定难军”暗藏隐患14
平“夏州”无功而返16 / “西夏国”成百年大患17
汴州兵变19 / 李嗣源被迫篡逆22
姚彦温悖逆而变24 / 李存勖遭乱箭射杀25
石敬瑭割让伏恶因27 / 翻云覆雨一藩镇30
契丹国草原燔柴礼32 / 述律平自断玉腕34
耶律图欲尊崇儒学37 / “李赞华”邪痞兽行38
韩延徽与胡汉分治40
贰 “贤君”李嗣源
43
李嗣源被逼造反44 /元行钦闹市斩首47
安重诲恃权暴虐49 /任圜的死敌50
“没字碑”52 /无道邦国的悲剧53
藩镇问题的“前驱”56 /弹劾李从珂57
孔循的花招60 /善终的藩帅61
安重诲的末日62 /进入“李从珂时代”64
叁 李从荣 李从厚 李从珂
67
李嗣源的失衡68 /李从荣错失良机69
亲兵守宫门71 /“朱衣才脱,白刃难逃”72
李从厚的“四人帮”74 /李从珂的悲情表演76
羽林军首领倒戈78 /犒众军,分光国库81
遇皇辇石敬瑭围歼82 /宰辅之论与禽兽行84
洛阳市民痛责兵痞88 /孟汉琼之死90
李从珂放虎归山91 /石敬瑭韬光养晦93
《遗契丹书》94 /李从珂错失良机98
肆 晋阳大战
101
石敬瑭不是软柿子102 /“幽云十六州”104
耶律德光的异梦107 /“围困”晋阳城108
耶律德光初战告捷110 /石敬瑭进位112
龙敏之计114 /赵德钧的投敌条件116
桑维翰的眼泪118 /张敬达遭暗算120
石重贵监国121 /石敬瑭行军洛阳123
苌从简凿骨取箭125 /后唐末帝自焚玄武楼126
伍 三镇造反
129
石敬瑭的命运130 /兵部尚书死不降契丹131
范延光心生“异志”134 /纷繁杂乱的后晋帝国137
石敬瑭的不安139 /杀母的逆子140
安重荣百步穿杨142 /与石敬瑭对着干143
安重荣反意已决145 /石敬瑭的定心丸146
白承福向河东投诚148 /“偃月阵”兵败身亡149
襄阳的反叛味道152 /预留宣敕诏书154
奇人和凝的传奇155 /荆南的存亡157
骁将郭金海158 /喜欢读书的武将160
石敬瑭的“天下意识”161 /金瓯之缺162
陆 十万横磨剑
167
“晋出帝”石重贵即位168 /石敬瑭临终传位169
刘知远已动野心170 /称“孙”不称“臣”172
贪美色柩前成婚174 /景延广“十万横磨剑”175
“括民谷”四海遭殃177 /人祸猛于天灾179
逢乱世道义灭裂181 /杨光远被逼造反182
为帝业“北结强虏”184 /耶律德光兵败北归186
后晋取胜三考188 /皇甫遇置死后生190
五代“风月案”鉴戒193 /符彦伦大摆空城计194
草原“铁鹞”进军晋营195 /名将符彦卿横击契丹198
柒 帝羓
201
桑维翰遭疑被免202 /后晋帝骄奢致内乱204
杜重威心怀“异志”205 /晋军首失战机208
桑维翰的可怕预言209 /王清部以死报国211
宋彦筠诈财取货212 /杜重威赭袍加身213
契丹主的两件赭袍214 /景延广罪无可赦216
翰林学士文采超然217 /张彦泽贪婪无情219
惹众怒张彦泽遭分食221 /耶律德光入主中原223
“打草谷”遭遇“盗贼”224 /契丹兵血腥屠城226
妇人“白项鸦”称雄227 /强夺衣王晏斩蕃使228
赵延寿救十万晋兵230 /耶律德光归心已定231
染热疾一命归天233
捌 赭黄袍与金银山
235
“炊饼”王妃的远见236 /不贪财货的枢机大官238
两个无罪之人的死239 /张砺恨怒而死240
“僭妄”之徒麻答242 /颇有胆气的两个军官243
权力真空下的“民选”244 /白再荣的“贪昧”247
契丹国内乱248 /赵在礼“移镇”敛财250
拴马槽自绞舍命251 /地方官实为“土匪”253
反人类的张崇254 /杜重威凌迟处死256
杨光远“拉杀”而亡257 /赵德钧悔恨而终259
赵延寿不知所终261 /富可敌国一场空262
范延光“投水而死”264
玖 从刘知远到郭威
267
深藏不露的刘知远268 /“羁縻”契丹269
耶律德光赐书刘知远270 /怀大志“远猷庙算”272
“天福十二年”273 /智者变昏人275
天性邪恶“嗜血”成性276 /吐谷浑部落群龙无首278
后汉帝国的“擎天柱”279 /李守贞的命定克星280
太师冯道老谋深算282 /围河中“以逸待劳”283
整军纪威震士卒285 /符夫人的美丽与冷艳287
“贼臣”赵思绾禽兽行289 /“带头大哥”力平三镇290
拾 后汉之亡
293
隐帝初期“国家粗安”294 /乱世中的“圣贤”296
张宪死不拥新主297 /后汉隐帝时代298
苏逢吉的第一劣行300 /苏逢吉的第二劣行301
代价沉痛的“使酒”303 /“禳祈之术”304
史弘肇欲斩苏逢吉306 /隐帝谋划诛杀杨?307
杀大臣宫廷惊变309 /王殷泄隐帝密诏310
郭威进军汴梁313 /侯益战功卓著314
京师汴梁在劫难逃316 /慕容彦超色厉内荏317
“马失前蹄”南军失利319 /四方投诚隐帝溃逃320
京师破众兵劫掠321 /“朝隐”高人冯道323
大宋文臣逐次登场326 /受拥戴郭威“践祚”328
北汉倾心结好契丹330

作者简介

举目四顾,豺狼遍地,有王法管不住的藩镇,有分庭抗礼的藩镇,有垂垂欲动的藩镇,更有契丹铁骑的肆意掠劫,当时朝廷虽在,天下已亡。
公元927年至公元951年,大宋前三十年,是中国历史的暗黑年代。了解这三十年,就明白何为野蛮与残暴,就明白大宋王朝为何被称为文明盛世。
大宋立国前三十年是豺狼纵横、铁骑肆虐的兵场,是藩镇割据、分庭抗礼,阴谋与残暴罪行的发生地,是文明沦丧、道义尽失,让世人噩梦不断的炼狱。
大宋立国前三十年的历史,就是一部篡逆成灾的动乱史,一部被鲜血与悲情遮蔽的中国人的苦难史。了解这三十年历史,看清五代乱世的因果,就明白大宋帝国的由来,明白赵匡胤建构并推演大宋文明的良苦用心,明白中国为何演变至今日样貌。
作者博览万卷,披阅十载,以正史为胚,野史为料,依年代顺序,透过士兵、谋士、将军、平民的视角,详尽呈现大宋立国前三十年的时代切片,连缀这些切片,你也许能看到一段不一样的历史。


 大宋帝国三百年1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如果说有什么区别,我以为以下几点也许值得略说一说。这部书,如果定性,应该是:“以史证经”的大随笔。《论语鼓吹》直接说“经学”的价值;《鲁迅读过的书》拐个弯说民国卿士的国学修养,那篇序言《鲁迅是现代士大夫》就想证明鲁迅并非如坊间和高校讲述得那么“反传统”。本书也不例外。用历史故实来证明儒学经学的正当性价值,是一个尝试。说起来,这也是孔夫子的传统——孔子为何要作《春秋》?要弄一部历史著作?那就是“题记”中说的那段话:孔子有言:“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空谈大义,不如春秋褒贬。如果愿意考见圣贤气象和道义担当,历史叙事比思想讨论也许更切实详尽、也更彰明昭著。所以,本书,应该是一部思想史专著,并不是历史演义故事。当然,我认为它讲述的“历史故实”比“历史故事”更好看,更紧张,尤其是思想的紧张。这部书有几个方向的思想资源介入,如传统经学、传统史论、现代历史哲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其中,传统经学是本书“立身之本”,全书在讲述历史“时代”与“人物”的关联性紧张,这种紧张主要体现在:帝国军政,可以是道义的吗?如果是道义的,那么多“阴谋论”如何解释?这样,大宋帝国的一切“好看”与“不好看”,就此展开了。这样的展开过程中,一个个“故实”按照我的结构安排开始出现。那是一个个丰富有趣,充满意义的“历史团块”。读下去,会发现,不仅内在地含有借助这些思想资源挖掘出来的“意义”,而且,还很好看,很好玩。“时代”是主角,“赵匡胤”只是“时代”中的一个历史人物。他的意义在于:从五代到大宋,这个文明转型的历史时代,经由无数个偶然机遇,他自我成就为一代圣君,为中国文化赢来了光荣。
  •     说起大宋王朝史,自然能联想起宋朝的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那些精美的瓷器让现代人也望眼欲穿,如何能拥有一件是许多人的梦想!要想了解真实的宋史,博物馆里藏着群多的文物能让你去回味,让你去回想那时的风风雨雨。说起赵匡胤,自然就会想起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当上了皇帝最终平定了天下。由于勤奋努力,开创了长达三百年的宋朝历史,百姓也终于从战乱中平息下来,修生养息。然而之前的五代十国给百姓却带来了难以痛苦的灾难。陈桥兵变真的很关键哦!对五代十国的历史了解并不是很多,只是感觉当时社会混乱,而且那么多的国名让学子痛苦不堪,幸亏不是考试的范围,而让学子暗自庆幸。而现在,能够有机会跟随作者一起,穿越时空,回到那个纷争地时代,去了解五代,去了解十国。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的国名不在是陌生的字眼。对十国的演变,只了解到北汉,唯一一个在北方建都的国家,与后周差不多同一时间建立,且对后周有着深深地怨恨。至于十国内的其他国家则因在书中涉及很少,需要在后续的图书中,再次跟随作者去周游列国。五代的多位皇帝,如后梁朱温、后唐李存勖、后晋石敬瑭、后汉刘知远以及后周郭威等等,在作者笔下按时间的顺序先后出场,读者也在书中慢慢了解到这些国家的演变。自然还有辅佐国王的群臣和小人,只是他们的王国最多延续二世,存世时间有的只有短短的三年,就被皇帝的贪欲而断送江山。当时的社会混乱,手中握有兵权的将领,只要有野心想当皇帝,谁都可以来个黄袍加身,来个某某兵变,像赵匡胤一样的陈桥兵变在当时随时都会发生。而五代的皇帝一旦即位没几年就同先前的皇帝一样,为祸百姓!国家内的各种役种不断,贪官的存在,就连后周皇帝郭威也纵容手下掠夺都城,让百姓痛苦不堪。直至赵匡胤的以文治国,社会才得以稳定。作者将五代的历史展现在读者眼里,纵多的史料让读者大开眼界,当然其自身对每一事变的点评也成为书中的亮点。值得阅读的好书。
  •     关于宋朝的历史,仅限于初高中学的那点知识,宋朝的皇帝那么多,说实话我就记住宋太祖赵匡胤和宋高宗赵构,只不过对这两人的感情截然不同,褒贬自是不同。金纲的《大宋帝国三百年》,既不同于正史也不同于故事,而是两者的结合,在他诙谐有趣的笔锋下,让我们对老赵是怎么建立的宋王朝历史有了深入的认识。已经发生的历史,除非是将其影像保存下来,否则根本不可能完全地重现,更不用说人物的心理活动,而看金纲的《大宋帝国三百年》给人的感觉就是金纲就是这些所有事件的亲历者,且所有的历史人物都曾经将自己的心理活动告诉过他,瞧,这是多么神奇的事情!这绝不是只要钻进故纸堆、只要熟悉历史就能做到的!这本《大宋帝国三百年1》其实是对赵匡胤建立大宋王朝的铺垫,我从没想过为描述一个王朝的建立,会用如此大的篇幅来描述它之前的历史背景,而这一点也给予了我们做学术的态度,那就是如果想对某个知识点进行研究,就必须要对它的历史背景进行深入的研究,才能对该知识点作出深入的研究。在描述每个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时,金纲总是能找到现在的人耳熟能详的词语来形容他们,且恰到好处,如“李从珂放虎归山”“李从珂的悲情表演”“李从珂错失良机”从这几个词语我们就能看出李从珂是多么没脑子的一个人,在政治场混,自己不长点脑子指望大臣是无稽之谈!瞧,这就是我从金纲给出的词语中所解读的信息!看似拉呱的形式,却是严肃万分,从“隐帝他舅舅,李太后的兄弟李业”中我们看到的是真实的历史,只不过是因为采取了口语化的语言让我们觉得更加接近历史而不是隔着十万八千里。如果金纲去《百家讲坛》讲述这本书,或者是以评书的形式将其进行外化,我想必定是火爆天的!譬如昨日种种已成历史,譬如上一秒已成历史,我们无法将其原封不动地进行再现,但是有了金纲这样的人,所以我们能对大宋帝国之前的历史有如此详细而真实的了解!隔着时空,似乎我们也嗅到了香孩儿出生时散发出的那股异香!辉煌的大宋帝国,其前的历史是如此的不堪,如果没有香孩儿老赵,也许今日我们将不会处在各自所处的境地!所以,感谢香孩儿老赵,感谢金纲将那段历史为我们重现!

精彩短评 (总计48条)

  •     整本都在写五代,赵兄暂未出场。
  •     有史实而无史识,自负地把历史事件和政治斗争做了浅薄的臆解,行文啰里吧嗦,叙事东一榔头西一棒,仿佛大妈唠闲嗑,可读性趣味性远逊于当年明月。在纷繁的五代作者还是囿于事而没有理出线,而且几乎完全没有进入当时的时空语境和生产生活方式去阐释解读,仍在简单地道德批判,不是当下的历史叙事风格。
  •     虽然本身作者主观看法较强,资料并非全部来自正史,但却不失是一本详细了解宋史的优秀著作!
  •     作者字里行间都透露着思想的自负,整本书都是浓浓的酸腐味
  •     虽然乱,可总算搞清楚些五代的基本脉络,目的也就达到了。
  •     挺失望的,本来以为作者能把纷乱复杂的五代历史给写顺,没想到简直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本来这段历史就够乱了,这样写还让不让人往下看了。。。结合前言只能说作者的初衷和野心是好的,但无奈写作水平真是有限。。。
  •     用整第一册讲【前赵匡胤时代】,五代十国时期。马马虎虎了,文笔不错,但是叙述风格感觉哪里会有点问题。
  •     感觉大宋还称不上帝国吧
  •     这种了解历史的方式,轻松了许多。虽然是经人转述,但是历史本就无“唯一”正确性,我们只是在不同的角度复盘历史。五代十国历史,相当于大宋王朝的建立的历史背景。主要讲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的更迭及的乱世。感受:乱世杀戮成性,无法也无“天”。一切全凭权力说话,烧杀抢掠,这正是乱世的官军常态。藩镇做大,造反是常态,可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用作者的话说,权反在下在五代更替中已经成了习惯,也包括后来赵匡胤的登基,也是这个模式的成功例子。
  •     读序言的时候以为作者要把纷乱的五代十国写清楚,我好激动,觉得自己终于有机会把那段杂乱的历史读清楚了,看了一半发现,妈的,作者写的比我知道的还乱。
  •     五代十国实在是太乱了,君在臣下啊,说被赶下帝位就被赶下来了
  •     这本五代史占据了很大部分,这本身就是一段复杂的很难说清的历史,所以整本书多少有些零碎
  •     历史是面镜子,照出世间百态。通过这面镜子去探寻影像的前世今生,而这个前世今生都是有原因可循。
  •     初读对于作者“故实”之类近乎偏执的造作遣词还有些抵触,深入其间才明白作者是要架构一套自己的历史品评“制度”的,第一次对于五代十国这段纷乱有了进一步认识,受益匪浅。
  •     作者是宋朝脑残粉,粉到粉饰,主动被圈粉,进化脑残粉。好在历史理论过硬,基本对每次自己的推论都能自圆其说,嗯,基本吧。另外,利用传统经典辅助解构历史也是今天我等传统历史观者欠缺及觉新颖之处。不算神作,但十分辛苦,算一家之言。
  •     这个作者的书看来以后我是绝对不会再买了,他的书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狂悖!总是一副指点山河,居高临下的味道,对历史毫无敬畏和尊重。全书充满了作者的主观臆断和个人意见评说,而我对作者的个人意见不感兴趣。我想看的是历史,而历史则各有评说,作者的看法则不免有失偏颇。另外可以明显感觉到,作者有些观点极为极端,令人发指。尤其是文字和观点结合后,让我总是对作者有种“你算什么东西”“你有什么资格这么说”的怒吼。真还不如当年明月那种谦逊的文风。
  •     五代梁唐晋汉周,唐平楚汉南在头,前后蜀国两个吴,闽国北汉十国休。“香孩儿”赵匡胤生于927年,后唐天成二年。朱温建立后梁,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颠覆后梁,建立后唐,死于“兴教门之变”。“横冲都”李嗣源,作战勇猛,又纯厚仁慈,石敬瑭是李嗣源的女婿。李嗣源死后,养子后唐闵帝李从厚即位,潞王李从珂造反;石敬瑭联合契丹灭后唐,建立后晋,天福七年942年,石敬瑭死后晋出帝石重贵即位;耶律德光三次南下,于946年灭后晋,入主中原,947年耶律德光北归,刘知远进入汴梁,改国号汉,史称后汉;951年,郭威即皇帝位,国号周,史称后周,刘崇建立北汉,为后汉的延伸。
  •     如今故事书也公然号称研究历史了。
  •     难得一见的好书
  •     惨不忍睹的五代,原来如此。
  •     五代十国还是挺乱的 看完了也记不清 但是人物倒是记清楚了 发展也慢 赵匡胤至今都没出来
  •     不错,全书,充满正能量。有道邦国,政权的合法性来自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     其实是写五代史 到郭威称帝
  •     感觉一整本书都在铺垫
  •     失望,没什么有深度的见解。即使是作为普及用,也写得乱七八糟,一件事情见于多处,而且也不有趣,然而作者大概对自己的遣词造句十分有自信,还特地注明说“注意哦,本书的用词十分讲究的”,哈??!以及作者极为推崇儒学,用语十分极端。总之十分失望,还好没有买全套,庆幸。
  •     这考据的也太细了
  •     这个叙述方式。。。
  •     很好的谈资,太多的主观评论,可以作佛教因果报应的案例教材
  •     作者不仅是在讲述史实,还在讲述自己的看法。很多想法不错,但是作者对于历史人物的喜爱之情太过于明显了,克制一下可能比较好。
  •     作者很多评价总是以儒家的观点看待,觉得很局限也不太客观.真是忍着看下去的。谁让咱不太了解五代史呢。看一遍就好 不够反复细读的规格啊 有点遗憾
  •     刚看了个前言,两个词形容作者:墨迹,自恋。
  •     通俗易懂,但是太多主观倾向
  •     感觉作者对于人物都没有一个合适的评价,有些人云亦云,然后集大家之言于自己,综合得论,结果就是互相矛盾,总之就是乱。好好写史吧,别动不动就指点江山,满口的仁义道德,还觉得自己不得了的很。
  •     略显杂乱,史识一般。
  •     第一本写的基本都是五代史,人物众多,加上文章行文较为严肃,读起来颇费点力气。
  •     适合像我这种没怎么读过历史的人作为入门书籍来看。里面的引用除了原句,还会给出解释,非常浅显易懂,对于古文读不下去,又很想了解历史的人,非常适合。不过这种书也包含太多作者的观点,历史这种东西,原本就是众说纷纭,各执己见,还是不要拘泥于一家之言。准备开始读第二本了,希望我能完整读完整段宋史,也希望自己能从中有所得。
  •     豆瓣已购
  •     以五代十国入题固然是好,但是作者对于五代史写的未免太过于深入和事无巨细,而且写的有点毫无章法,第二本已经看了一小部分,还在写五代史,我靠,后面宋朝历史写的不好的话我就给1星
  •     五代十国的好书很少,虽然太主观,但看得出作者的教化之心~~
  •     在某人的博客里发现先生出了这么一套书,赶紧找来读。本书以“公德—仁道”理念为准绳,推演有宋一代的故实,将历史陈述与思想探索融为一体,考证渲染相得益彰,我觉得其目的还在于探究现代儒学的可能性(尽管据说先生是虔诚的基督徒)。在阅读本书过程中,我不时回想起以前在天涯随先生学习论语的情形,那真是一段美好的时光。这套书有8卷17本,已出的有2集卷5本,虽然只读了一本,但真期望其他的早点出齐。
  •     看得很疲,无趣,中段弃
  •     从来没想到宋史居然可以这么读。从五代史开始讲起,正如老金所说那样了解大宋前30年,就明白何为野蛮与残暴。前人所留下的种种也正是大宋以来所要解决的问题,由此可见,大宋帝国的文明盛世之艰难。看到亚马逊提示第二卷即将出版,真希望能再快点。
  •     看的电子书合集,没想到一共看了5本,花了很久。
  •     太啰嗦 赵匡胤出生祥瑞几行字就能交待清楚的事居然还写了好几段 
  •     好看。
  •     不错,与《如果这是宋史》相比较,铺垫更长,整个一本书都是在讲五代十国时期的几位枭雄,风格上有些跳跃性,随着作者思路来,刚开始读要习惯一下。
  •     作者是个地道的老儒,我要去读鲁迅杂文安抚下
  •     前面行文有点乱,总体尚好。五代十国是一个纲常伦理崩坏、人伦道义紊乱的时代,香孩儿之前不是没有人杰,只是赵匡胤更出色一点,方能重铸秩序,还人间一个太平治世。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