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性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06
ISBN:9787563339648
作者:[法] 托尼·阿纳特勒拉
页数:319页

内容概要

托尼.阿纳特勒拉是当代法国颇有名气的社会心理学家,其他作品还有《永不结束的青少年期》《性关系的状况,年轻人和艾滋病》等。

书籍目录

前言 从反抗的性到被遗忘的性
第1章 被消灭的身体
第2章 被占有的性
第3章 性关系的发展与现在的问题
第4章 论性与爱情
第5章 艾滋病时代的爱情
结论
译后记

作者简介

这是一部以“性”为切入点,探讨人与性、与社会之关系的社会心理学著作。作者指出,虽然表面上现代人十分在意自己的身体,但在实际行动中却处处“否定”自己的身体。现代人将性与感情分离,滥用避孕和流产方法,这些行为导致了各种严重的心理问题。作为临床医生和心理学家,作者在讨论各种社会问题的时候,不仅有理,而且有据,常常能结合临床病历深入浅出地剖析人的心理,给出解决方案。同时,作者还对“艾滋病时代的爱情”进行了深刻分析,揭示了在西方社会里新近出现的社会心理变化。本书在法国出版后曾引起不小的社会反响。


 被遗忘的性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有了欲望就去满足,变成了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对“性”失去了敬畏,以为是个性的张扬,其实只是幻想的崩塌。把性变成普通的事,过分看重性,更换性伴侣,似乎是寻找快乐,但结果个体只能感到更加孤独,并且会在寻找自我中迷失自身。因为内心生活依赖良好的沟通和幻想行为,而非身体即时的满足。被展示的性由此走到了它所期望的反面:引起心理的饱和感和拒绝感。如果欲望一旦产生就应该去满足,那性解放就会误入歧途。年轻一代成了无能的一代,失去野心的一代。那些不发生爱情的性,只是一场自慰,有活道具的自慰。它不能成为个体的性前途,因为每次自慰之后会更加孤独。自慰意味着个体与他人关系的失败,以及在想象中的自我封闭。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如今“死”的念头比“生”的念头更多地盘旋在性关系的上空。色情的性和柏拉图的爱各自存在于狭小的想象空间,并未相遇。现代的爱情是一种悖论:当我们如此希望比前人在性上更自由、在爱上更成功时,分手和离婚却不停增加着。现代人习惯了多运用感性,少运用理性。与理性心理的发展相反,感觉心理是不会理会含义的重要性的。对感觉心理来说,“觉得,感受到,感到放心”是超越一切的。于是,冲动不被加工,它屈从一时的偶然事件。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孩子跟着妈妈到商店里,想让妈妈给他买一个玩具。妈妈拒绝了,孩子就坐地耍赖。孩子应该经历一件事情使他明白,他不能从父母那里得到一切,他也不是父母的一切。从这次必要的失落里,它会懂得“缺乏”这一概念,这个概念是心理生活固有的一部分。他将不再以为与父母的关系就是全部,心理上就会有空间接受别的东西。类似的情况是:夫妻或恋人以为相互怀有爱情,就是全部。但其实,两个人是孤立的,之间并无关系。在这里,幼年的感情生活和依赖延续了下来。在儿童不能区分自己和父母时,他对父母的感情流露就是这个样子的:以他人为媒介来爱自己。某些另类的人,或者说反社会习俗的人,其实是非常依赖他们的父母的。他们不成熟没有安全感。只是他们试图掩饰这一点而已。当人们不再为生存烦恼的时候,关注重心就从现实世界转移到了个人本身。在不久以前,好好工作,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为这些感到自豪,人就会觉得生活是美好的。但是今天,人们越来越多考虑的是自己感到舒服。现代人变得苛求,总是要求身边充满着感情与爱。这种对爱的要求根本不可能得到满足。于是人们感到沮丧。大量的冲突也因此产生。我们这个过于关注感情的社会,使人变得更加脆弱,更加优柔寡断。男人开始像女人一样容易哭泣,职员看到不好的成绩就在公开场合展示崩溃。对关系不稳定性的不安让人内心一片漆黑。人们常常混淆爱情和好感。爱情首先并非一种感情,它是面对确定的客体,主体感情生活许多组成部分长时间互相融合的结果。而好感则是某一情况下,对于某一个人,人们最初的一种感受。这一感受可能很强烈,让人感到很幸福,但那并不必然是爱情。非理性。只能解释为我们无力拥有生活。
  •     见此书p50-62《音乐遗忘了身体》从1950年代至今的音乐发展历程也反映了对身体认识的变迁。身体逐渐与语言(理性的象征)分离开来,与“同他人的关系”分离开来。……许多形式的音乐都与毒物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的所谓“翱翔”其实就是想脱离身体,否认身体。平克弗洛伊德乐队和滚石乐队等都宣扬毒品是音乐创作的源泉,这是错误的,究其根源,也是有“脱离身体”的欲望。音乐模式里的不利于清晰认识身体映像的倾向比原来更强了。新生的摇滚乐是从爵士乐演化而来的,而爵士乐是从黑人灵歌发展而来的。灵歌原来是来到新大陆的黑人用来表达他们心理状态的一种音乐,他们用它来表达基督信仰,表达从奴役中解放出来的愿望,表达他们一生中所经历的几件大事的宗教含义。它是抱怨之歌,是要求之歌,用简单而紧密的节奏反映出人的喜怒哀乐。……最后,出现了摇滚乐。1960年代的青少年用它来表达自己的反叛意识。愈加支离破碎的节奏,反映了他们所感到的身体的“破碎”。青少年的暴力音乐反映出他们想去一个更理想的地方的愿望,同时也反映出他们的身体错位。不仅音乐潮流能反映出社会心理的变化,歌星现象也可以。…………有一位摇滚歌手,因为他表演时善于显示其最强健最性感的体魄,所以非常有名,并被他的歌迷当做“雄性”的象征,人们可以从中得到强烈的性满足。那么,由一个肌肉突起、全身是汗、嗓音深沉性感的家伙塑造而成的“雄性”形象,反映的到底是身体的充分发展还是反身体的胜利?的确,如果我们潜意识里假设身体是敌人,这就是我们从身体里“解放”出来的一次胜利……歌迷们都明白与明星有真正的色情关系是不可能的,明星的作用仅仅在于强调力量和活力,歌迷们想凭借这些“逃离”自己的身体。……尽管明星作为一种社会映像,是许多人参照的标准,但明星(比如那个摇滚明星)实际上只是普通人。在爱情生活里,他是平庸的伙伴——即使他不停地更换女朋友,也不能改变这一点,他用粗鲁的进攻性动作弥补其在性上的不足,这是让人遗憾和失望的。总而言之,不管什么样的社会领导人物,他的存在反映了社会群体的某种不安,而这不安是他所代表的映像能延续下去的原因。……摇滚乐除了具有新节奏的吸引力,还反映出一种焦虑情绪:失去身体的焦虑(这一焦虑还带来了吸毒、青少年自杀以及失败的性关系)。尽管身体处于危机之中,如今它却更多地被陈列和被强调。肉体的分裂导致了意识形态的分裂,今天的人面对重大的思潮——无论是哲学的还是宗教的——都感到难以接受。这是因为现代人的内心也不再有“连续性”,心理是分裂的,是暂时的。这也就是为什么邪教、密宗和巫术之类又沉渣泛起——如同历史上每次出现“意义”危机时一样。事实上,只有完全不了解身体意义的人才会被这些幻觉所迷惑。摇滚乐是同当代年轻人一起出现的。它对这个把年轻人的身体奉为榜样的潮流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们以为这种音乐强调了、表达了、解放了身体,但事实恰恰相反,它开启了年轻人身体的时代,即“想象的身体”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衣服和各种徽章成了真正的皮肤,最终抹杀了性别,典型的例子就是男女统一的牛仔裤的流行。……摇滚歌手既不爱自己的身体,也不爱他自己,他们常说,除了摇滚反对一切,这种心理状态其实是原始的施虐狂心理。事实上,摇滚乐连“自恋情结”都不能促进,它所能促进的只是自我色情。当然,并非喜欢摇滚人格就注定有问题:人的心理是有抵抗力的。……摇滚对身体的否定更进一步就是朋克了。朋克族的人格有更明显的精神病症状(爆炸性的),他们从头到脚都处于谵妄状态,完全不对身体作限制。他们的性心理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其中同性恋心理占据着优势,否认男女差别。朋克族未分化的人格都具有攻击性质,而且他们中的女子比男子更希望显示出自己的男性化特征。他们的头发根根直立,整个身体如同刺猬,要使别人碰不得他们,可以说,这种对身体的否定已臻极致。摇滚乐和大多数“心理断裂”现象是同时出现的,并且与它们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先是把性和爱分裂开来,接着又把性和生殖分裂开来,于是心理被“解理”的个体习惯了“把这些分裂开来”的生活。…………对身体的否定正逐渐发展着,我们每个人都置身其中,这一发展预示着“非性化”的方向,并带来了许多新的特点。仔细研究现代音乐各个流派的发展,对认识这一点是有帮助的。摇滚乐开始过时,取而代之的是发源于岛屿上的音乐。摇滚乐否定身体,而这些“岛上音乐”象征的是随着波浪起伏的原始的身体。牛仔裤满街跑的时代过去之后,全裸开始大行其道。牛仔裤是把什么都展示出来,全裸则是什么也不展示。事实上,失去了象征意义和情感的身体变得空虚了,身体的性的含义和历史含义不复存在。在摇滚乐之后的各种音乐先是吸取了非洲音乐的节奏,现在又大量采纳“岛上音乐”的元素。这都反映了现代西方人幻想着另一个身体和过另一种生活方式。于是,不同人种的人在“认识自身”这一问题上互相影响。……这种互相影响的认知过程自然对时尚也是有影响力的:今天,白人都喜欢把皮肤晒成古铜色,把头发烫卷,而黑人则将皮肤漂白并把头发拉直。比如迈克尔·杰克逊,他作了很多次整容手术,就是为了改变他的外形,甚至可以说,他十分典型地反映了当代社会和身体映像的冲突。……与摇滚乐密不可分的毒品也是对身体的否定和轻视的一种表现。至于对异国情调、香水、色彩、远方的景物的兴趣,都会使身体的自我色情倾向更加严重。现在,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倾向,即试图为自我色情找一个根源或是传统。于是,有人便在思想潮流、音乐流派,甚至餐饮文化里找这种所谓的传统。要知道,这种做法丝毫不意味着身体被更好地接受了——尤其在今天儿童与母亲关系过分亲密,心理上没有明显的父亲映像时更是如此,而缺少一个象征着强而有力的父亲的映像,其结果便是儿童无法成为他自己。人们不禁要问,为了重新让心理和身体协调起来,妥协的办法是不是接受一个“好野人”的身体映像——我们的祖先曾拥有过的那种乌托邦似的身体映像吗?(原文后接下一节《“好野人”的裸体》)

精彩短评 (总计36条)

  •      东走为灵,西顾为肉。
  •     一位天主教牧师写的 可见其立意
  •     成为一个正常的人,太他妈的不容易了...
  •     现在的人表面张扬个性 释放性的魅力 时尚娱乐越来越世俗化 但确实这个时代事实上是个性保守的时代 这个世界就是可以在这样的两分状态中不亦乐乎 但不得不承认我们无法消除这种剥离感产生的内心张力和由此带来的无聊生活
  •     表述的某部分观点虽然与我目前想法相悖,但是是很有道理的。
  •     学术类大众科普读物,这样的说法有点别扭,其实里面的很多只是完全不能冠上科普的头衔,毕竟若非学术领域的人很难理解其逻辑。不过这依旧是本好书。
  •     翻译略罗嗦
  •     可佩服 先锋的思想 引领啊
  •     观点过时了,起码目前看来十分保守。
  •     已入
  •     所有的性心理学、社会学家都是跟弗洛伊德一个德行……所有的行为都纠结于性。大部分观点都认同,其中关于摇滚乐和性泛滥的论述非常深入浅出。
  •     只看了第一章,分析得真的很深刻。
  •     自己水平有限…看不懂
  •     本书作为所谓社会心理学研究,实在是不靠谱……
  •     闷....
  •     被矫枉过正的性
  •     小时候买的书,现在看来数据什么的有点老旧。在书里我找到了小时候的读后感:对于性中国的女人往往理解有点偏差,不懂得保护自己的身体,保护自己的权利。现在,再读,我想借用下面书评的一句话:我是女人就用我的性去爱男人;我是男人就用我的爱占据女人的性。
  •     有时候真想拍案叫绝。
  •     感觉非常不错,里面的很多观点都深受启发,以后可以经常回味一下
  •     如此翻译不如不翻。
  •     朋友和情人的区别
  •     还没看完,但有启发。虽不能说满盘接受,但认为作者还是描述分析了大部分的状况,见解也是具有经典意义的。翻译大多可以,但某些具体概念与名词上可能要辨析。
  •     性的过度曝光导致了它的被遗忘的结局。
  •     728购于万圣书园
  •     可备一家之说。虽然有的部分我并不赞成,认为过于清教徒了,但确实令人反思。为思考性开放提供了另一个视角。
  •     严肃的讨论了现时代的性
  •     与我三观不符
  •     看见了就顺手马克 大一时候的读物
  •     爱与性,是人性枝头的两朵花,从来没有谁能将之分开,也从来谁能将其真正的统一,为此上帝创造了男人与女人,并分别将其赐予,让爱与性在人性的交汇中融合怒放。但,天知道,这世界上有多少无性的爱,又有多少无爱的性。
  •     虽然有点观点难以接受,不过还是值得一看
  •     原来我以前就想读过这本书,缘,真是妙不可言
  •     70页的垃圾,后面不敢说,因为不想看了............那个时候怎么这么有自信
  •     十年前的文章,对于性的启蒙较沉闷,读到最后恨不得两页两页翻。书中批评了《深蓝》,这倒挺新鲜。
  •     本书对于西方性解放运动中爱性分离的价值观提出了严厉的批判,呼吁重新回到爱与性统一的古典时代。用里尔克的话来说,就是“一个人对他人的爱,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这可能是最艰难的考验。这是证明我们自己的最高方式,是最崇高的事业,其他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为此而作的准备。”
  •     个人感受。见星级。
  •     如果有一男一女在房间里,我们在门外,该怎么想,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