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探幽

出版日期:2014-8
ISBN:9789882017967
作者:谢先举
页数:278页

内容概要

谢先举,男,山东滕县人。1957年出生于陕西兴平。1992年硕士毕业于兰州大学地理系。1994年博士结业于西南农业大学。1995年起从事水污染防治和管理工作。先后出版有《读懂化书》、《西游记里论长生》著作,发表有旱地免耕、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水污染防治等专业论文。另有游泳、气功等杂文。详情可询百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瑜伽三昧
第一节 瑜伽是控制心的变化的完美方法
一、静心和虔诚是瑜伽的两个前提条件
二、瑜伽的目的是抑制心的变化
三、心的本来面目
第二节 心的五种变化
一、自我意识是痛苦的根源
二、心的五种变化
三、正知
四、不正知
五、想象
六、睡眠
七、记忆
第三节 对多变心念的约束
一、不执着外物
二、坚持不懈的努力
三、修行时间长短的确定
四、放弃对物质的执着
五、无欲的高级阶段
第四节 专注的两种类型
一、有想三昧
二、无想三昧
第五节 为达到瑜伽目标的努力与投入
一、轮回和瑜伽中的无身之神
二、三昧的五个基石
三、强化修行愿望
四、强化克制欲望的意识
第六节 念诵和冥想奥姆(OM)
一、三昧与敬神的关系
二、关于神的描述
三、知识之源
四、初始启蒙者
五、唵是一个名字
六、唵字的意义所在
七、念诵唵字可以破除障碍
第七节 精神涣散是瑜伽冥想的最大障碍
一、进入三昧的九个障碍
二、九个障碍产生的四个现象
三、用专注克服精神涣散
第八节 瑜伽冥想与平静内心
一、四种人的识别
二、调节呼吸实现静心
三、专注感知实现静心
四、冥想内心的光明促进专注
五、冥想离欲实现静心
六、专注于睡眠实现静心
七、冥想对象的选择
第九节 与冥想对象的同一
一、专注的力量
二、纯粹的心
三、有迹可寻的等至
四、无迹可寻的等至
五、有伺等至和无伺等至
六、精微之物
七、有种三昧
第十节 瑜伽的最高境界:小我与梵相连
一、无伺等至是进入冥想最后阶段的大门
二、无伺等至下的真理
三、真理的认识范围
四、以瑜伽行力阻碍其他行力
五、无种三昧
第二章 获得瑜伽力量的方法
第一节 瑜伽三部曲:苦行、诵经、敬神
第二节 修行的五大障碍
一、修行是为了祛除烦恼
二、五种烦恼概说
三、烦恼及其衍生和变化
四、无明表现出来的四个错误认识
第三节 四大障碍详解
一、我见
二、迷恋
三、嗔怒
四、现贪
第四节 浅表意识层次烦恼的祛除
一、随意而为
二、瑜伽冥想
第五节 业的连接与打破
一、烦恼的传递和业的连接
二、业和新生
三、瑜伽的善恶观点
四、一切情绪变化的本质是痛苦
五、未来的痛苦
六、痛苦产生的原因
七、所观的三德和目的
八、自然的四个基本特性
九、保持观察的纯洁性
十、观察对象带来的益处
十一、被观察对象的真实和虚幻
十二、观察者与被观察事物共同构成了物质世界
十三、无明认同虚假
十四、心灵自由的获得
十五、用真正的智慧祛除无明
十六、辨别智的七个阶段
十七、瑜伽八支与辨别智
第六节 瑜伽八支修行方法
一、瑜伽八支的基本涵义
二、禁制的意义
三、禁制是永恒的
四、劝制概说
五、培养相反的思想
六、罪恶思想的含义
第七节 持戒自律奉行
一、不杀生
二、诚实
三、不偷盗
四、净行
五、不贪
六、瑜伽不净观
七、不净观带来纯粹意识
八、满足和快乐
九、苦行和神通
十、通过学习与神交流
十一、通过敬神进入瑜伽三昧
第八节 瑜伽冥想中的坐姿
一、瑜伽的打坐
二、七支坐法
三、打坐中二元性骚扰的免除
第九节 瑜伽的呼吸控制
一、瑜伽的调息
二、呼吸的三个要素和调息的三个技术
三、调息的第四阶段
四、调息祛除无明
五、调息促进专注
第十节 制感或感觉回撤
一、制感
二、制感的作用
第三章 瑜伽神通
第一节 获得瑜伽神通的途径:总制冥想
一、执持是总制冥想的初级阶段
二、静虑是总制冥想的第二阶段
三、等持是总制冥想的最高阶段
第二节 总制的作用
一、总制的涵义
二、总制开阔了认识的境界
三、总制指导前五支中的修行
四、瑜伽八支的内外之分
五、总制也是外在部分
第三节 总制中对潜意识变化的觉察
一、抑制与心的刹那相结合
二、专注的心流
三、心的三昧变化
四、新印象与旧印象的合一
第四节 三昧对感官、本性和心态的影响
一、瑜伽神通的产生
二、展现本性的三态
三、进入三昧的心态
第五节 瑜伽神通力量之一:直观
一、直观过去与未来:前世今生
二、直观声音:听懂所有的声音的意义
三、直观前生:宿命通
四、直观他人的心:他心通
五、他心通的核心
第六节 瑜伽神通之二:身体与外部环境的融合
一 、隐身
二、其他感官的隐藏
三、预知身体死亡时间
四、友好力量
五、拥有大象的力量
第七节 瑜伽神通之三:跨越空间认识事物
一、跨越空间的神通概说
二、以太阳为冥想对象掌握宏观宇宙
三、以月亮为冥想对象掌握星系
四 、以北极星为冥想对象掌握运动本质
第八节 瑜伽神通之四:身体感官的神通
一、以肚脐为冥想对象掌握自己身体
二 、以喉咙为冥想对象掌握饥渴感觉
三、以中脉为冥想对象掌握身体的安稳
四、以顶轮以中脉为冥想对象获得超觉视力
五、以直觉为冥想对象获得占卜能力
六、以心脏为冥想对象掌握自己的心
七、以自身为冥想对象认识神我
八、以自身为冥想对象获得超觉五识
九、对瑜伽神通有害性的认识
第九节 瑜伽神通之五:身心的双重解放
一、灵魂转移摆脱原来身体的束缚:夺舍
二、漂浮神通
三、身体发光神通
四、谛听天地间一切声音
五、飞行神通
六、失去身体的灵魂状态:无身
七、掌控物质身体使全部感官具有神通
八、身体尽善尽美变化无穷
九、粗身完美
第十节 瑜伽神通之六:灵魂完全自由
一、控制自己的感觉
二、获得身心合一的能力
三、具有支配一切的能力
四、灵魂获得自由与独存
五、瑜伽伪目标的甄别
第十一节 超越神通的明辨智慧
一、最高智慧来自对刹那及其续相的冥想
二、辨别智的精微认识
三、明辨是来自本源意识的直觉
四、身心获得同等的纯净
第四章 瑜伽的终极:灵魂解脱
第一节 获得瑜伽神通的方法
一、瑜伽神通的五个来源
二、本源意识与生命形态
三、行为是为了展现本性
第二节 意识的显现和掌握
一、自我意识产生思维
二、回归本性是思维转变
三、无为是思维转变的最后结果
第三节 行为和业
一、行为和业的颜色
二、行为和业的展现:福恩悲三境和现世报
第四节 潜意识印象
一、业是一根连续不断的链条
二、无始无终的生存欲望
三、消除业力的条件
四、业力链条的三个组成部分:过去、现在、将来
第五节 三德和感知
一、三德组成事物的本性
二、三德具有的同一性
三、心的状态决定对事物的认识
四、事物的存在与否不依赖单个人的心的感知
第六节 心的照亮
一、心的变化的参照
二、用心的本来面目为镜子照亮自己
三、欲望之心的双重身份
四、神我的唯一性
第七节 明辨和解脱
一、体验神我是明辨和解脱的基础
二、神我和外物对心的双重影响
三、记忆和印象的混合作用
四、神我与自我的分离
五、辨别促进修行
六、明辨修行被中断的危险及其免除
七、培养无欲是增强明辨的方法
第八节 绝对的独存
一、最高阶段的三昧
二、完美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三、认识能力无限扩展
四、三德的回归
五、认识连续与刹那间断的转换
六、灵魂的绝对独存
附录
附录一:濒死体验
附录二:古印度神话中的诸神
附录三:人的静息心率与寿命有关
附录四:瑜珈中的三脉七轮
附录五:印度史诗

作者简介

作者对学习瑜伽涉及的几乎所有重要方面,都做了积极的讨论。特别是对于瑜伽冥想和瑜伽力量的产生、瑜伽力量带来的三个层次的成果:身体完美、超自然力量、灵魂自由,给出比较详细的解说。对于瑜伽神通究竟有无,作者依据瑜伽冥想原理,并借助其他修行典籍和现代科学理论,做出开创性解说,可作为确认瑜伽超自然力量存在与否的参考。作者的解说在文风上保持严谨,不参杂个人观点,引用的旁证皆出于权威专著,尽可能的与原文精神相符。考虑到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对《瑜伽经》逐条逐句展开的解说中,增加了的逻辑性修饰, 196句经文由此得以攒成一个完整体系,更便于读者学习和掌握。


 瑜伽探幽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