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与中国革命的起源》书评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1-06-01
ISBN:SH11190-069
作者:史扶邻
页数:343页

强势的“革命”与尴尬的“共和”

節前媒體一片歡慶聲浪,“祖國六十大慶”之說頗為流行,把中國立國的時間一下子縮短了幾千年,數典忘祖,貽笑大方,宜乎識者非之也。據實言之,2009只能說是PRC成立六十周年,亦即CCP建政六十周年。但若說是“共和國成立六十年”,似亦有誤。蓋因1911年推翻帝制后,建立的“中華民國”就是一個名義上的共和政體。RPC無非是在Republic of China前加了People一詞而已,并未改變其Republic的實質涵義。因此,若就共和名義而論,今年也可以說是“共和九十八年”。為免此說與臺灣那邊的“民國九十八年”之說混淆,需要說明的是:“民國九十八年”一說是以“國號”為據的,而“共和九十八年”一說則是從政體上立論的,兩者并不相同。若就事實層面而論,“民國”法統本來就有兩個:一個是1911年成立的民國政府,一個是1925年成立的國民政府,前者於1927年中止,后者於1949年在大陸終結。真正意義上的“民國”在中國大陸其實只有三十八年的壽命。雖然臺灣方面目前還在使用中華民國這個名義,但事實上,那只是一個偏居一隅的流亡政府而已,與民國法統已無多大干系。就連“國府遷臺六十年”一說,也因1996年的所謂“總統直選”及其后的政黨輪替而顯得名實不副。所謂“民國九十八年”,只是一個聊以自慰的飾詞而已,作為“國慶”,其實是相當尷尬的。不過,要說今年是“共和九十八年”,所以值得慶祝,也未免有些昧於事實,因為共和作為政體在中國大陸始終只是一個紙面上的理念,無論是北洋政府還是國民政府,都未能切實地實行過共和理念。相比之下,倒是臺島直選之后實行的一套制度,倒可以說是與“共和”的涵義較為符合的。但島內直選又意味著與大陸法統的斷裂及分離趨勢的加劇,更加不能作為慶祝的理由。因此,從共和的立場出發,只能說“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在這個意義上,國民黨的“總理遺囑”還是有效的。但從歷史的演進過程來看,“國父”式的“革命”卻正是“共和”制異化為“黨國”制的一大根源,幾次“革命”建立起來的都只是“革命政權”,而不是全民共同分享公權力的共和政體。無論“第一共和”、“第二共和”還是“第三共和”,都不是真的共和。因此,要走向真正共和的公民社會,就必須首先確立“共和高於革命”的價值理念,徹底破除革命拜物教,告別那種以小部分“革命分子”攫取政權為目的的“革命”,否則,無論怎么做,都不可能走出近百年來“革命吞噬共和”的歷史循環。


 孙中山与中国革命的起源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