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4 臣道卷

出版日期:2015-11
ISBN:9787506084279
作者:[日]吉川英治
页数:267页

内容概要

【作者简介】
[日]吉川英治
日本“国民作家”,大众文学泰斗。 生于日本神奈川县,幼年因家道中落失学,做过印刷工、修船工、画匠、记者等,仍嗜读不倦。三十四岁时在报刊上连载《鸣门秘谱》,一举成名。后来又创作了《宫本武藏》《三国》《新平家物语》等多部脍炙人口的巨著,有“百万人的文学”之美誉。日本大众文学领域重要奖项——吉川英治文学奖,就是纪念他而设立。
【译者简介】
葛奇蹊,国际关系学院外语学院日语系讲师,先后就读于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日语系,获文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日本思想史、日本文化研究,曾在各类学术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另有《成吉思汗》(东方出版社)、《罗马人的故事8》(中信出版社)、《西乡隆盛》(东方出版社)、《日本思想史入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合译)等多部译著。

书籍目录

第1章  烦恼攻防战——有妻有女的吕布没了计策  /
第2章 破酒坛——吕布禁酒反生兵变 /
第3章 白门楼——曹操擒杀吕布 /
第4章 许田围猎——曹操试探臣心 /
第5章 衣带诏——汉献帝密授董承衣带诏 /
第6章 油情灯心——国舅董承密谋反曹 /
第7章 鸡鸣——董承暗结刘备 /
第8章 菜园子——刘备许昌种菜 /
第9章 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刘备双龙会 /
第10章 险地脱身——刘备逃出曹操掌控 /
第11章 伪帝的末路——袁术之死 /
第12章 雾风——关公赚城斩车胄 /
第13章 一书十万兵——刘备请得保命符 /
第14章 丞相旗——曹操应对袁绍刘备 /
第15章 拈阄——关羽擒王忠探虚实 /
第16章 不战不和——张飞智擒刘岱 /
第17章 奇舌书生——三国狂人祢衡 /
第18章 击鼓——祢衡祼身击鼓骂曹操 /
第19章 鹦鹉洲——祢衡作死 /
第20章 太医吉平——吉平医治董承心病 /
第21章 美男子——家奴告密事情败露 /
第22章 是火?是人?——曹操大开杀戒除异己 /
第23章 小儿病患者——袁绍因小儿生病失战机 /
第24章 刘备投冀州——皇叔败走投袁绍 /
第25章 英雄相惜——张辽说关羽降曹 /
第26章 大步臣道——关羽随曹操入许都 /
第27章 破衣锦心——曹操百般讨好关羽 /
第28章 白马之野——袁绍兴兵伐曹 /
第29章 只手报恩——关羽斩颜良 /
第30章 渡黄河——文丑刘备请缨战曹 /
第31章 灯花占——关将军威武成焦点 /
第32章 风声——关羽得知刘备下落 /
第33章 避客牌——曹操再施计留关羽 /
译后记 浅析“臣道” /

作者简介

臣道卷是日本三国文化奠基之作吉川《三国》的第四卷,主要讲述了:白门楼吕布殒命、衣带诏反曹、刘备曹操煮酒论英雄、伪帝袁术末路、张飞智擒刘岱、狂人祢衡作死、刘备败走投袁绍、关羽斩颜良诛文丑等脍炙人口的故事。本卷日式看点有:看形形色色三国人物的臣道!吕布是怎样的一个父亲?刘备许昌种菜,唱的是哪出戏?比起刘备,日本人更喜欢曹操的为人?“张飞智擒刘岱”是日本作者想多了?三国狂人祢衡,不算智者,情商为零?作死!是什么点着了曹操怒火,大开杀戒?当年的白芙蓉就是日后刘备的糜夫人?曹操百般讨好,也难收买关将军的心……


 三国4 臣道卷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三国4臣道卷》的故事情节始于曹操下邳战吕布,终至关云长封金挂印,相当于《三国演义》的第十九回至第二十六回。本卷的主题是“臣道”,即“为臣之道”。何为“臣道”?“臣”讲的是身份、角色,“道”讲的是方法、手段。首先,“臣”是相对于“君”而言的,在三国时期谓指天子脚下的朝廷官吏(国臣),他们食君俸禄,为国出力,尽为臣的本分,如本卷中的董承、吉平等人。同时,三国时期多元的政权结构又赋予了“臣”另外一层含义,即“主从关系”中的“从”(家臣),如陈宫于吕布、荀彧于曹操、关羽于刘备。在群雄割据的这一历史时期,毋宁说“主从关系”更为普遍,因此“家臣”的形象在三国题材的作品中比比皆是。在本卷中,二者却以相对平衡的方式呈现,所占篇幅不相上下。先有国舅董承在功臣阁拜受献帝血诏,试图联合各路朝臣诸侯剿灭曹操;后有太医吉平借看病之机下毒,事情败露后宁死不屈的“国臣”形象。到了后半部,则以关羽为中心,展现了面对金银美女、高官厚禄的诱惑而不忘为臣之本、心系旧主的“家臣”形象。值得注意的是,“臣”这一身份在《三国》中不是单一的、固定不变的,体现在一些人物身份的双重性和动态变化上。前者主要体现于诸侯,譬如刘备、曹操等人。刘备为汉室宗亲,当朝皇叔,官拜左将军,立志匡扶社稷,胸怀天下,从这一意义上说,他是“国臣”;同时他又割据一方,先领徐州,后转战荆州,进而入川称帝,麾下名臣猛将无数,从这一意义上说,他又是“主公”“君王”。曹操理同刘备,身居丞相之位,挟天子以令诸侯,虽为“奸臣”,确为“国臣”;然而自兴兵伐董卓起,至平定中原、统一北方为止,一直扮演着“主公”的角色。这一双重性的特点无疑为三国时期的“臣道”赋予了更复杂的意义。“动态变化”则指根据人物做出的不同行为,其所扮演的身份角色会发生短暂的变化。比如关羽本为刘备的“家臣”,许田围猎时,见曹操挡在天子面前僭受群臣拜贺,遂心生杀意,在这一刹那,可以说他的角色暂时变为了“国臣”;身陷曹营时,他提出“降汉不降曹”的条件,以及曹操表奏天子封他为“寿亭侯”,关羽却拒之不受,在官爵前加一个“汉”字,方才领受,这些也是他对自己“国臣”身份的主张和认同。至于“道”,则指的是践行为臣本分的方法、手段。根据人物的不同身份、性格、经历、理想,他们对“为臣之道”都有着不同的理解,践行“为臣之道”的行为表现各有不同。于曹操而言,“我为汉相,汉即我也”。汉室衰微、朝廷疲敝,自己取而代之,是他的“为臣之道”,有利于社稷稳定和百姓安康。程昱劝他“断行王霸之业”,曹操一言拒之,只是因为“为时尚早、机运未熟”,心中却早已埋下了改朝换代的伏笔。于刘备而言,改变汉室衰败的现状,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实现自己心中描绘的盛世愿景,是他的“为臣之道”,不过其中掺杂着“摆脱草民的贫贱身份,重现刘家飞黄腾达”的私心。于关羽而言,忠于主公,同生共死,生则不离左右,死则从于地下,钱财、美色、官爵、礼遇丝毫难动其心,是他的“为臣之道”。于陈宫而言,错事吕布,也只好将错就错,以全名节,是他的“为臣之道”。另外,《三国》中的“道”的内涵是极其复杂的,各个人物践行“为臣之道”的初衷难以一个“忠”字而穷尽。国舅董承、皇丈伏完是皇亲国戚,他们的“道”无疑包含出于“亲”的成分;关羽、张飞与刘备桃园结拜,以兄事之,誓同生死,他们的道当然包含出于“义”的成分;陈宫评吕布“有勇无谋”,明知其难成大事,却依然不离不弃,可谓是出于“怜”。在本卷中,吉川英治以“臣道”为主线,将三国时期形形色色的“为臣者”呈现给了我们。什么是正确的“为臣之道”?是精忠报国,还是自立门户?是从一而终,还是弃暗投明?作者没有明确说明,答案在每一位读者的心中,正如一千个人眼中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何评判三国时期“为臣者”的处事准则,留给读者更多的是思考。(摘自《译后记》)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刘本山-,-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