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宝宝科学养育专家指导》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 育儿百科 > 聪明宝宝科学养育专家指导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0
ISBN:9787510430480
作者:刘京文
页数:319页

判断喂养充足与否的方法

听宝宝的吞咽声在吃母乳时,宝宝会发出有节律的吸吮声,并伴有听得见的吞咽声音。一般哺乳前,妈妈的乳房硬而大,宝宝平均每吸吮2~3次可以听到咕咚下咽的声音,5~10分钟就差不多抽空,乳房变柔软,此时再换另一个乳房,连续15分钟宝宝就差不多吃饱了。如光抽不咽或抽多口咽一次,说明妈妈的奶不是很多。看宝宝的精神状态总处于饥饿状态的宝宝怎么都不对劲,打不起精神,恹恹欲睡,或者对外界的刺激反应很弱;而吃饱喝足的宝宝,不仅有满足的感觉,而且也很愉快,很爱笑,情绪好。看体重增长体重的增长是衡量宝宝饮食是否充足的可靠依据。足月新生儿头1个月体重应该增加500~1000克,从第5天开始,宝宝的体重至少应该每天增长约28克;6个月以内每个月宝宝要长600克以上,或者每周150克。宝宝体重低于这个标准,可能是喂养不足。

如何看懂宝宝的大小便。。。

除了吃和睡,最能反映宝宝健康状况的就是宝宝的大小便了。妈妈学会读懂宝宝的大小便,就可以在第一时间掌握宝宝的身体状况了。正常的大小便通常,宝宝出生后第1~2日会排出墨绿色、粘稠的胎便。如果出生后24小时仍无胎便排出,就要检查有无先天性消化道畸形,以便及时治疗。哺乳后,宝宝的大便在2~4天内逐渐转变为黄色、糊状的正常大便,每日大便次数3~5次左右都是正常的。刚出生的宝宝第一天的尿量较少,大约只有10毫升。随着哺乳的进行,宝宝的尿量也会增加,每日可达10次以上。需要注意的情况如果宝宝的大便很稀并且有臭味,或者大便中出现粘液、血样,同时伴有呕吐、腹胀、发热、脱水等,可能是宝宝患有肠道感染,爸爸妈妈要立即带宝宝去医院检查,尽早确诊。新生儿大便异常情况一览灰白色大便:大便灰白色,同时宝宝的白眼球和皮肤呈黄色,有可能为胆道梗阻或者是胆汁粘稠,甚至可能是肝炎。黑色大便:大便黑色,可能是胃或肠道上部出血。如果宝宝服用了治疗贫血的铁剂药物,也有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大便带血丝:大便带有鲜红的血丝,可能是大便干燥,或者是肛门周围皮肤皱裂。赤豆汤样大便:大便为赤豆汤样,可能为出血性小肠炎、这种情况多发生于早产儿。淡黄色糊状大便:大便淡黄色、呈糊状、外观油润、内含较多的奶瓣和脂肪小滴、漂在水面上、大便量和排便次数都比较多,可能是脂肪消化不良。黄褐色稀水样大便:大便黄褐色稀水样、带有奶瓣、有刺鼻的臭鸡蛋味,为蛋白质消化不良。绿色粘液状大便:大便次数多、量少、呈绿色或黄绿色、含胆汁、带有透明丝状粘液、宝宝有饥饿的表现,为奶量不足,饥饿所致或因为腹泻。鼻涕状带血便:大便粘液性,鼻涕状带血,多为痢疾。新生儿大便异常最好让医生帮助确诊后及时治疗,尤其是当宝宝大便呈脓血便,有高烧、严重脱水时,一定要带宝宝及时就医。

哺乳期饮食注意事项

哺乳妈妈的食谱应该营养均衡,才能保证母子身体健康;另外,有些饮食细节也可能会影响到宝宝的成长和发育,哺乳妈妈要有所注意。(1)宝宝烦躁哭闹可能与妈妈的食物有关。有时妈妈会发现,当她吃了某种食物后,宝宝就烦躁,这是因为食物中的某些物质排入乳汁。任何食物都可能引起上述现象,但无法明确哪些食物母亲不能吃,只能靠自己多加注意。(2)妈妈进食寒凉食物,宝宝会吐奶。如果宝宝出生时就吐奶,则说明宝宝在母体内受了寒凉,是妈妈在怀孕期间吃了太多寒凉食物造成的。这时若是母乳喂养,妈妈的饮食习惯必须改,停掉所有的寒凉食物。宝宝吐奶频繁时,妈妈要看看自己的舌苔,如果舌苔发白,就连喝两三顿的生姜红糖水,多吃温热属性的鳝鱼、牛肉、虾,很快宝宝吐奶的次数就会越来越少。(3)有些宝宝对乳制品、海鲜、干果、刺激性食物(比如大蒜、洋葱、辣椒,还有西兰花等胀气的蔬菜)比较敏感,母体摄入后,通过母乳使得宝宝产生不良反应,比如出湿疹、胀气、烦躁、咳嗽流涕(好像感冒了)等等症状。妈妈可以仔细观察一下宝宝,看看他是否有过敏现象,同时对照着调整自己的饮食。(4)哺乳妈妈需要特别禁忌入口的东西包括过量的酒精、咖啡因和娱乐性药品(毒品)以及某些治疗严重疾病的强烈药物。根据国际母乳会的研究,一般来说,母亲平均每天饮用咖啡不超过750毫升,就不会对宝宝产生影响。

如何止宝宝的脐带受到感染~~~~

每天清洗小肚脐刚出生的宝宝肚脐还没长好,应每天清洁。爸爸妈妈可以用棉签蘸上75%的酒精,一只手轻轻提起脐带的结扎线,另一只手用酒精棉签仔细在脐窝和脐带根部轻轻擦拭,使脐带不再与脐窝粘连。随后,再用新的酒精棉签从脐窝中心向外转圈擦拭。清洁后别忘记把提过的结扎线也用酒精消消毒。保持肚脐干爽宝宝肚脐上即将脱落的脐带是一种坏死组织,很容易感染上细菌。所以宝宝的脐带一旦被水或被尿液浸湿,爸爸妈妈要马上用干棉球或干净柔软的纱布擦干,然后用酒精棉签消毒。不要让尿布或衣服摩擦脐带残端爸爸妈妈要避免衣服和尿布对宝宝脐部的刺激。可以将尿布前面的上端往下翻一些,以减少对脐带残端的摩擦。警惕脐带发红在脐带残端脱落的过程中,宝宝的肚脐周围常常会出现轻微的发红,这是脐带残端脱落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不用担心。但是,如果肚脐和周围皮肤变得很红,而且用手摸起来感觉皮肤发热,那很可能是肚脐出现了感染,爸爸妈妈就要及时带宝宝去看医生。

宝宝各种不适的解决方案!

如何预防宝宝红臀爸爸妈妈要经常检查宝宝的尿布是不是已经湿了或弄脏了,并及时更换,每次更换尿布时最好裸露臀部几分钟。平时最好用宝宝专用的洗涤剂来清洗宝宝衣物,而且冲洗要彻底。在清洗尿布时可以加些醋,来减少碱性物质的存留。宝宝嗜睡怎么办宝宝的睡眠时间本来就比较长,并因个体差异表现不一样。另外,感冒伴随发热的宝宝多数有嗜睡情况,一旦退热后精神就能恢复,睡眠也恢复正常,这种情况属于正常现象,此时多睡有利于身体的恢复。宝宝如果出现过于嗜睡的情况,爸爸妈妈首先要检查宝宝有没有发热、没精神、不进食等情况,如果有,就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检查。宝宝为什么容易呕吐宝宝由于胃肠道解剖生理上的特点,本身就容易呕吐。另外,宝宝吃奶过急或过慢,奶瓶喂养时奶头里没有充满奶汁而留有空气,或者在宝宝大声啼哭以后立即喂奶都会引起呕吐。若宝宝呕吐,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妈妈用奶瓶喂奶时要注意奶头孔眼不要过大,防止吸奶过急;喂奶次数不要过多,喂奶量也不要过大。喂奶时要使奶瓶中的奶水充满奶头。另外,如果宝宝呕吐物中有大量凝固的带酸味的奶汁,要尽快带宝宝到医院检查治疗。宝宝脸上有好多小白点宝宝脸上的白点是粟粒疹,它们长在鼻部和面颊上,多为细小的白色或黑色状,像粟粒一样,并突出于皮肤表面。粟粒疹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宝宝的皮脂腺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粟粒疹通常不痛不痒,也不会给宝宝带来其他不适症状,且过不久就会自行消退。爸爸妈妈切不可用手去挤捏宝宝的粟粒疹,以免引发皮肤感染。宝宝哭闹怎么办爸爸妈妈要学会读懂宝宝的语言——哭泣。宝宝饥饿时,哭声很洪亮,嘴不停地寻找,并做着吸吮的动作。当宝宝冷时,哭声会减弱,并且面色苍白、手脚冰凉。如果宝宝哭得满脸通红,可能是被窝太热或宝宝的衣服太厚。有时宝宝睡得好好的,突然大哭起来,好像很委屈,可能是尿了,也可能是宝宝做梦了。如果宝宝不停地哭闹,用什么办法也没效果,而且有时哭声尖而直,伴发热、面色发青、呕吐,这就表明宝宝生病了,要尽快请医生诊治。

正确抱、放宝宝的方法~~

宝宝出生以后,面对宝宝娇弱柔软的身体,年轻的爸爸妈妈往往会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如何抱起这个娇小的身体。而宝宝乍然离开柔软舒适的子宫,面对陌生的世界也会表现得惊慌不适,渴望温暖的怀抱。因此对于妈妈来说,宝宝出生以后,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就是学会怎么抱宝宝,让他在自己的怀抱里感觉安全放松。这种贴身抚抱是建立亲子感情的第一步,对于宝宝的健康生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手托法这是抱起和放下宝宝时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就是用一只手托住宝宝的背、脖子、头,另一只手托住宝宝的小屁股和腰部。需要提醒你的是,在抱宝宝之前,你可以先叫叫宝宝的名字或逗宝宝一下,引起宝宝对你的关注,然后再去抱宝宝。腕抱法这种方法常用在爸爸妈妈坐着抱宝宝的时候,具体方法是,将宝宝的头放在一边的手臂弯里,再以肘部护着宝宝的头,并且要注意用腕和手护着宝宝的背和腰部。同时,另一只手的小臂伸过去护住宝宝的腿部,用手托着宝宝的屁股和腰部。抱起仰卧的宝宝首先把一只手轻轻地放在宝宝的下背及臀部的下面,另一只手轻轻放于宝宝的头部下面;然后两只手同时用力,慢慢地抱起,让宝宝的头和身体有所依靠,避免宝宝的头耷拉到一边;抱起后,再把宝宝的头小心转放到肘弯或肩膀上。抱起侧卧的宝宝先把一只手轻轻放在宝宝的头颈下方,另一只手放在宝宝臀下,把宝宝揽进手中,确保头不耷拉下来;轻轻地抬高,让宝宝靠近你的身体;然后将手臂轻轻地滑向宝宝的头下方,让宝宝的头靠在你的肘部。抱起俯卧的宝宝先把一只手轻轻放在宝宝胸部下面,使前臂支住他的下巴,另一只手放在宝宝的臀下,然后慢慢抬高,使宝宝的正部转向你,靠近你的身体;接着轻轻向前移动那只支撑宝宝头部的手,直到宝宝的头舒适地躺在你的肘弯上,另一只手这时可以放在宝宝的臀部及腿部下面。仰卧放下宝宝先用一只手置于宝宝的头颈部下方,然后用另一只手托住宝宝臀部;两手轻轻托着宝宝的身体慢慢地放下,直到其重量完全落到床上为止;然后,把手从宝宝的臀部轻轻抽出,接着用这只手稍稍抬高宝宝头部,使另一手也能够轻轻抽出来。侧着放下宝宝首先让宝宝先躺在你的手臂上,头靠着肘部;然后用另一只手托住宝宝的头部。然后慢慢将宝宝放到床上,轻轻抽出置于宝宝身下的那只手;然后再轻轻拔出放在宝宝头下面的那只手,并轻轻地放下宝宝的头。

母乳对宝宝的益处!

宝宝的食品主要来源于乳类,而母乳则是最佳的天然营养食品。母乳中含各种宝宝所需营养素,而且含量适中、比例适当、质地优良并且易于消化吸收。母乳成分还会随着宝宝月龄的增长而改变,以满足宝宝的需要。同时,母乳还特别含有抗感染的活性白细胞、免疫抗体和其他免疫因子,尤其是初乳含有大量免疫球蛋白,这些免疫物质,可以保护宝宝免受细菌感染的侵害,不易发生肺炎、腹泻等疾病。此外,母乳的温度适宜、清洁卫生、无菌、新鲜,可随时供给宝宝食用,并且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既经济又方便。母乳喂养还有助于母婴间的感情交流。通过哺乳,宝宝能听到他熟悉的妈妈的心跳声,感受到妈妈肌肤的温度,还能闻到妈妈身上的奶香味,这对于稳定宝宝情绪和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育有很大作用。

母乳不足的原因

很多新妈妈都对自己的母乳是否充足心存疑惑,这也使混合喂养的持续显得危机重重。事实上真正母乳不足的发生率非常低。导致宝宝吃不到足够母乳的原因有很多,如心理、身体等方面的因素,都会影响你某个阶段的乳汁分泌情况。面对“母乳不足”,只要查清根源,一一解决,新妈妈一定能将母乳喂养进行到底。(1)母亲心理因素。信心不足,心情紧张,焦虑,疲劳,都不能使你的身体维持在最好状态。(2)母婴健康因素。母亲产后用过抑制乳汁分泌的药物如利尿药和避孕药等,母亲吸烟或饮酒,可直接影响乳汁的质与量。(3)母乳喂养方法不当。这些情况包括:宝宝出生后没有尽早喂母乳;开奶前用奶瓶和橡皮奶头喂宝宝;喂其他液体或食物;喂奶次数少,新生儿期每天吸吮少于8 次;夜间没有哺乳;宝宝含接乳房的姿势不正确等。要知道母乳是越吸吮越多的,吸吮不当是母乳分泌不足最重要的原因。(4)宝宝自身因素。宝宝生病或有口腔畸形,吸吮次数减少,使乳汁分泌相应减少。(5)暂时性供给不足。宝宝出生的第2 周、6 周和3 个月左右,是他体重增长相对较快的时期,此时宝宝对乳汁的需要量增多,但乳汁分泌在几天后才能相应增加,造成暂时的供不应求。

养一个聪明的宝宝可真是不容易啊!

养孩子不容易,能够养出一个聪明的宝宝更是不容易啊!当了妈了就是一个 操心的命啊,以前总羡慕那些有孩子的妈妈,因为他们找到了自己的乐趣,人生的另一种阶段也开始了。那是我所向往的幸福,可是现在当了母亲,虽然感觉非常幸福,但是宝宝的一举一动无不牵动着我的心,还从来没有一个人可以让我这么担心过,这个小生命是那么的让人爱让人愁啊。作为新手妈妈,对于好多问题都不是非常懂,以前对于怎么照顾宝宝都是听妈妈说的,现在主要是通过自己看书,上一些母婴论坛去交流,感觉还不错。最近朋友买了一些书送给我,反正没事的时候,就拿过来看看,感觉还蛮不错的,尤其是一些小方法。挺实用的吧!

什么是宝宝的敏感期?

宝宝刚出生时喜欢看黑白相接的地方?他为什么爱吃手?为什么对微小的东西感兴趣?他为什么喜欢模仿大人说话?为什么会因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甚至大发脾气?……这一切的背后,都是因为自然有赋予正在发育成长的生命以特有的力量——敏感期。敏感期是宝宝学习的关键期或教育的关键期。当某一个特定的敏感期到来时,宝宝的内心会有一股无法遏止的动力,驱使他对所感兴趣的特定事物产生学习的力量与热情,直到满足内在需求,这股动力才会消失。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宝宝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内容详实,科学!

书中最吸引的我的一点是宝宝小门诊,因为宝宝刚出生,对于新手妈妈来说,最害怕的就是宝宝生病了,而这本书就详细的介绍了新生儿宝宝可能会得的疾病,然后详细的告诉你该怎样面对这种情况,以及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照顾宝宝。一本书也许对于我们不会全都有用,但是只要有一点满足就觉得是值得了,这本书是当当打特价是买的,本来想要买西尔斯的,但是看到这本书的封面还有质量,和一部分的内容,就买了这本书,读完后,总体来说还是非常不错的,怎么说,我还是学到了一些东西的。

鉴别溢奶和吐奶!

宝宝发生呕吐,总是让爸爸妈妈困惑不安,不知该如何对待。实际上,宝宝呕吐有溢奶和吐奶两种情况,在护理前应学会辨别,以便护理时区别对待。宝宝在喂饱后无压力、无喷射性地从口边吐出少许乳汁,无面色改变,吐后不啼哭,称溢奶,是新生儿正常现象。这多数是因为新生儿的胃呈水平位,贲门较松驰,而发生胃食道返流。宝宝吸奶前哭闹较剧烈,吸奶时吸入空气过多,也可因嗳气而溢奶。人工喂养不当,如橡皮奶头开孔过大,授奶过速,喂养过多、太烫、太冷都可引起溢奶。溢奶在宝宝出生头3个月发生最频繁,直到7个月至1岁才停止。吐奶则是指给新生儿喂奶后发生的一种较强烈的呕吐,有时呈喷射性,可见黄绿色胆汁,甚至吐出咖啡色液体。虽然呕吐有时也可发生于喂养不当或暂时性功能失调,但也有一些疾病引起的呕吐,这样的宝宝在呕吐的同时还可能伴有恶心、出汗、面色苍白、胸腹肌的强力收缩以及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去医院治疗。


 聪明宝宝科学养育专家指导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