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的黄昏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8
ISBN:9787561747889
作者:(德)尼采
页数:194页

内容概要

弗里德里希·尼釆(1844-1900),19世纪德国哲学家,是现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著有《悲剧的诞生》《论道德的谱系》《查拉斯图特拉如是说》《偶像的黄昏》《瓦格纳事件》《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人性,太人性了》等。他对他那个时代的文化和道德,尤其是基督教、盲从主义、民族主义作了激烈的批判。他以后的德国,几乎所有哲学家、伟大诗人、小说家和心理学家,都曾深深受惠于他。在世界许多国家,他被列为自康德和黑格尔以来最有影响的哲学家。

书籍目录

尼采注疏集出版说明(刘小枫)
KSA版编辑说明
Puetz版编辑说明
前言
格言与箭
苏格拉底问题
哲学中的“理性”
“真实的世界”如何最终成了寓言
作为反自然的道德
四种大谬误
人类的“改善者”
德国人缺少什么
一个不合时宜者的漫游
我感谢古人什么
锤子说话
译后记

编辑推荐

  尼采在《尼采注疏集:偶像的黄昏》中总功针对的不是充斥着世界的许多偶像,而是人被不公正地和并非为了他们自己的幸福牺牲给他的偶像。  其中“格言与箭”针对的是认识论、道德和心理学之基本准则形式中的偶像,针对的是这些基本准则那长久的效用或者甚至宗教上得到认证的庄严,还有让那些偶像成为不可侵犯的原则,亦即被人不假思索地接受的公利。  在“一个不合时宜者的漫游”中,尼采以被各方承认的、代表某些思维立场和价值设定的权威人物的形象,论述了一大批偶像。他常常只是在行进途中用他的锤子触碰他们一下,由此从中引出一个持续短暂的声响,而这个声音对倾听者来说已经足够,来宣布自己的判决。

作者简介

本书系“尼采注疏集”之一种。 尼采在《偶像的黄昏》中总功针对的不是充斥着世界的许多偶像,而是人被不公正地和并非为了他们自己的幸福牺牲给他的偶像。 其中“格言与箭”针对的是认识论、道德和心理学之基本准则形式中的偶像,针对的是这些基本准则那长久的效用或者甚至宗教上得到认证的庄严,还有让那些偶像成为不可侵犯的原则,亦即被人不假思索地接受的公利。 尼采通过叩问与倾听的方式进行审视,批判,必要的话还进行纠正。在书中,尼采自称狄俄尼索斯最后的门徒以及永恒轮回的老师。

图书封面


 偶像的黄昏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分享记录的读书笔记,数字代表页数。24 身处一件晦暝不清和责任异常重大的事情中,要保持自己的开朗心情,这绝非雕虫小技:而且,又有什么比心情开朗更为重要呢?缺乏高昂情绪,任何事情都不会成功。力量的过剩才是力量的证明。——一次重估一切价值,这个问号如此黝黑,如此可怕,把暗影抛到打下这个符号的人身上——这样一项使命的命运,每时每刻迫使他,跑进阳光,抖落身上沉重的,变得太沉重的严肃性。为此,任何手段都属合理,每个“事件”都是幸运。尤其是战争。战争始终是所有那些变得过于内向和过于深沉的英才的大智慧;即使在它的伤害中,也存有功效。有一句格言,我想对博学的好奇心隐去其出处,长久以来就是我的座右铭:胆量凭伤口生长,勇敢借伤口加强。30 面对自己的行为不要怯懦!别事后厌弃自己的行为!——良心折磨是不体面的。31 什么,你在寻求?你想把自己增为十倍、百倍?你在寻求信徒?——去寻求零吧!35 人们以为女人深沉——为什么?因为人们从未对女人寻根究底。女人甚至未曾肤浅过。(《龚古尔兄弟日记》:我们问他,他是否曾经理解过一个女人?——女人完全是玄妙莫测的,不是因为她如此深刻,而是因为她空洞。)36 人很少仅只一次轻率行动。在第一次轻率行动中他总是做得过分。正因为如此,他通常还会第二次轻率行动——可现在他做得太少…37 “除了坐着,人们既无法思考也无法写作。(福楼拜)”——由此我逮住了你,虚无主义者!久坐恰恰是违背圣灵的罪孽。只有走路得来的思想才有价值。39 这曾是我的阶梯,我拾级而上,——为此我必须越过它们。可它们以为,我要在它们身上坐下休息……40 我保留权利,这有什么关系!我有太多的权利。——今天谁笑得最好也就笑到最后。我的幸福公式:一个是,一个不,一条直线,一个目标…52 以为对颓废宣战,就能摆脱它,这是哲学家和道德学家那一方的自我欺骗。摆脱,这是他们力不能及之事:他们作为手段,作为救药所选择的东西,其自身仅仅又是颓废的一种表达——他们改变颓废的表达方式,他们没有祛除颓废自身。苏格拉底是个误解;那整个劝善的道德,基督教的也一样,是个误解…最刺目的目光,绝对的理性,明亮、清醒、小心、自觉、拒绝本能、抵抗本能的生活,其自身只是一种疾病,另一种疾病——完全不是通向“德行”,“健康”和幸福的回归之路……必须战胜本能,这是颓废的公式:只要生命在上升,幸福等于本能。106 一个人得学习看,一个人得学习思考,一个人得学习说话和写字:全部三者的目标是一种高贵的文化。——学习看——就是让眼睛习惯于平静,耐心,和让事物接触自己;学习不急于判断,从各个角度观察和理解单个事例。第一项走向精神性的先期培训是:对一种刺激不立刻做出反映,而是把握那种延缓和隔离的本能。学习看,就我的理解,几乎是非哲学的表达方式称之为坚强意志的东西:其本质的东西恰恰不是“意愿”,而是能够推迟决定。一切非精神性,一切卑劣性,都基于无法抵抗一种刺激的无能——人们必得作出反应,人们顺从每种冲动。在许多情况下,这样一种必得,已是病态、没落、疲惫的征兆,——几乎被非哲学的粗话称之为“罪恶”的一切,只是那种生理的无能,无法做到不反应。——学会看的一种应用:一个人作为学习者完全会变得迟缓,多疑,勉强。他会带着怀有敌意的平静,暂且让每种陌生和新奇的事物靠近自己,——可他会对此缩手不顾。敞开一切大门,对每种琐碎小事的恭顺的卑躬屈膝,随时准备就绪的纵身跳跃,对于他事和他物的全身心的沉湎,简而言之,那著名的现代“客观性”,是糟糕的鉴赏力,是典型的不高贵。——107 学习思考:在我们的学校里人们对此已不再懂得。即使在大学中,甚至在真正的哲学学者中间,作为理论,作为实践,作为手艺的逻辑也开始灭绝。…………想学会思考,就得像想学会跳舞一样,把它当作一种舞蹈……117 圣伯夫致波德莱尔的信:“您说得对,我的诗和您的是有关联的。实际上,我也品尝那同样苦涩的果实,满是灰烬”126 建筑物应该表现骄傲,体现对中立的胜利和权力的意志;建筑艺术是表现为形式的一种权力之能言善辩的种类,它时而诲人不倦,甚至阿谀奉承,时而断然号令。最高的权力感和安全感在伟大的风格中得以表达。强权不再需要证明;它不屑与讨好;它沉稳作答;它不感到周围有证人;它生存着,不意识到存在着反对它的异议;它宿命地沉湎于自身,是法则中的一个法则:这个法则作为伟大的风格谈论自身。132 最富有精神的人,前提为,他们是最勇敢的人,也绝对是经历了最痛苦之悲剧的人:不过,他们之所以尊敬生命,正是因为生命以最大的敌意同他们对抗。133 人相信世界本身充满着美,——他忘记自己是美的原因。唯有他把美赠与世界,唉!只是一种人性,太人性美…归根到底,人在事物中映照自己,他把一切反射其图像的东西都看作是美的:“美”的判断是他的种类的虚荣心…134 没有什么是美的,只有人是美的:全部的美学都建立在这样的一种简单的事实上,它是美学的第一真理。让我们立刻添上它的第二真理:没有什么比蜕化的人更丑,——审美判断的领域由此被限定。——从生理上核算,一切的丑使人虚弱和悲哀。它令人想起颓败,危险,软弱无力;人在此时的确会丧失力量。丑的作用能以测力计测出。只要人在哪里的确受到压抑,他就能嗅出某种“丑陋”就在近前。他的权力感,他的权力意志,他的骄傲——与丑同降,与美同升……在这样或那样的情况中,我们得出一个结论:美丑之前提以其无比的丰富性积聚在本能中。…………此刻一种憎恨之情会油然而生,人憎恨谁?不过这毫无疑问:憎恨他的类型的衰落。在此,他出于族类最深的一种本能憎恨;在这个憎恨中,既有惊恐,谨慎,也有深刻,——这是世上最深的憎恨。由于它的缘故,艺术是深刻的……141 将就别人,敞开心扉,这是宽宏大量,不过这只是宽宏大量。人们认出那些具有高贵的待客能力的心灵,可在这些心灵上有许多遮掩的窗户和关紧的护窗板:它们让自己最好的房间空着。为什么?——因为它们等待那些人们不“将就”的客人。143 出自一次博士考试。——“一切高等教育的任务是什么?”——把人弄成机器。——“其方法是什么?”——他得学习让自己感到无聊。“怎么做到这点?”——通过责任的概念。“谁是他这方面的典范?”——那个语文学家:他教人死记硬背。“谁是完美之人?”——国家官员。——“哪一种哲学为国家官员给出最高级的公式?”——康德的:国家官员作为自在之物被任命为法官,审判作为现象的国家官员。174 这里视野开阔。——倘若一位哲学家沉默,这可能是心灵的高潮;倘若他反驳自己,这可能是爱;说谎也许是认知者的一种礼貌。人们不无优雅地说:伟大的心灵,不值得去散播他们所感受到的内在震颤:不过必须补充,面对最失身份之事不感到害怕,同样可以是心灵的伟大。一个爱着的女人,奉献着她的荣誉;一个“爱”着的认知者,或许奉献着他的人性;一个爱着的上帝,变成了犹太人……美不是偶然。——即使一个种族或家庭的美,它们所有举止中的优美和善意,是通过努力获得的:和天才一样,美是世代积累的工作的最终结果。人必须为美好的鉴赏力付出巨大代价;人必须为此做许多事,放弃许多事;对于社会,地点,衣着,性满足,人必须有个挑选的原则;比起利益,习惯,意见,懒散,人必须更喜欢美。最高的准绳:人必须对于自己也不能“放任自由”。——美好的事物是非同寻常地昂贵的:而这样的法则一直有效,即拥有它的人,是另外一个人,不是努力获得它的人。189 纵欲狂欢的心理作为一种漫溢的生命和力量感,甚至痛苦在此之中也作为兴奋剂起效,这赋予我理解悲剧性情感的钥匙,而这样的情感既遭到亚里士多德,在特殊情况中也遭到我们悲观主义者的误解。悲剧远不能替叔本华意义中的希腊人的悲观主义证明什么,它相反可以被视为对悲观主义的决定性拒绝和反证。对于生命的首肯即使再其最陌生和严酷的问题中存在;生命意志在其最高级类型的牺牲中为自己的不可枯竭而欣喜万分——我称这为狄尔倪索斯的,我猜这是通往悲剧诗人之心理学的桥梁。不是为了摆脱恐惧和同情,不是为了借助激烈的发泄,让自己从一种危险的情绪中得到净化——亚里士多德就是这么理解——相反是为了,超越恐惧和同情,成为生成之永恒的喜悦自身,——这种喜悦还包含着对于毁灭的喜悦…由此我再次触及我的出发点——《悲剧的诞生》曾是我对一切价值的首次重估:由此我重新站回到培育出我的意愿和我的能力的土地上——我,这个哲学家狄尔倪索斯的最后信徒,——我,这个永恒轮回的老师……为何如此软弱?哦,我的兄弟,我如是问你们:难道你们不是——我的兄弟?为何如此软弱,如此退让和顺从?你们的心中为何有这么多的否定和拒绝?你们的目光中只有那么少的命运?倘若你们不愿成为命运和武器:你们将来如何能同我一起——取胜?倘若你们的硬度不足以闪光、割断和剪切:你们将来如何能同我一起——创造?所有创造者都是坚硬的。你们必须以为那是极乐,若把你们的手压在千年之上,犹如压在蜡上,——以为那是极乐,若在千年的意志上书写,犹如在青铜上,——比青铜更高贵。十分坚硬,这才是最高贵者。
  •     尼采,谋杀上帝的罪人,他缓缓地将匕首扎进禁忌之地,然后微笑的看着自己的杰作。轰隆一声,上帝的巨大身躯倒塌,恐慌与不安迷茫笼罩了灰头土脸的人群,尖叫,咒骂一时间响彻大地。这个癫狂的疯子啊,他否定一切价值,将群众的咒骂是当作鲜花,把大众的仇恨看成甘露,依然醉心于自己的罪孽。喧嚣过后,一切又归于宁静,那个疯子站在高台上痴痴望着人群。“他在做什么?是在等什么吗?”下面的人交头接耳,小声嘀咕着。很快大家陷入无休止的讨论,争论这个疯子的目的是什么.许久之后,一个单词莫名地出现在每个人的脑海:超人。对我来说,阐释尼采的观点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我已经分不出哪些是尼采的原意,哪些是我自己的臆想。第一段的描述很大程度勾画了我对尼采的印象,一个破坏者。尼采否定了理性,否定了上帝,为此他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否定大众所信奉的观念是件极其危险的事,这就意味着将被愚民打压,曲解。人们总是试图过安逸的生活,这是人的本能,为此,人们甚至可以放弃自由,在无意义的规则下生活。尼采却对他们说:懦夫,站起来,选择自己的生活。选择自己的生活需要莫大的勇气,心中的价值观不断被颠覆,被否定,人的痛苦可想而知。正如加缪在《西西弗的神话》描述的西西弗一样,选择自己生活的人也是推着巨石上山,路上满是误解的荆棘,两侧则皆是深渊,一不小心就掉进虚无。既然这么痛苦,那为何又要执着的选择生活?“因为除了意志,我们一无所有。”我猜尼采应该会这样回答。尼采从叔本华那边学到了意志,又进一步阐释了意志的内涵。长久以来,哲学家们一直寻找一个确信的,稳定的存在,无论是基督教的上帝,佛教的“阿赖耶识”,道家的“道”,笛卡尔的“我思”都曾经被当作无法被质疑的先天存在。这个一切基础的本源到了叔本华那里就成了意志,一切外界表象的根源都是意志。尼采接受这种观点,并进一步提出强力意志是自身存在的证明。这样一来,或许我们便可以更好的理解,为什么尼采执着的选择否定,对抗这个世界的法则.因为,对他而言,前进是唯一的道路,如果他对这个世界的法则妥协,那么他便不再是自己,跟世界上庸人没任何区别,他本身便不复存在。
  •     想来大多数我们同辈人知晓尼采都源于周伯伯的那句话:尼采自诩为太阳,但最后还是疯了。一个让周伯伯如此看重的疯子,毕竟应该大有来头,起码当时我是如是想的。国内鲜见他的东西,直到解禁又来源于另一个姓周的人--周国平(老尼泉下有知,必将感谢周家的十八辈儿祖宗,呵呵)。周先生重新对尼采的审视在当时无异于翻案,但以此促进整个中国学术界的新的目光,周先生居功至伟。  尼采的一沙文主义者胞妹篡改了权力意志一书,并成为纳粹第三帝国以及元首的主流意识,因此,一段时间里为国内国诟病,而对于西方而言在上帝已死的呼号下,如是另类必然也得打入另册,就如同在我们看达芬奇密码是一种眼光,而基督徒就是另外的眼光了,对于此片在西方引起的禁潮亦很好的理解。意识的角度坑害人许多,毋庸赘言。尼采是受害者,mass的曲调的宏大震撼,却一如既往的也受到了伤害,林元帅也一样,可叹古今中外,概莫其外。  尼采在生命的余日当众紧抱并亲吻骏马,一次被视为心神顿失,加之以前精神病史,无疑疯是很好的论断。记得当时买那本尼采的生存哲学,表姐就在一边谑笑,搞哲学不是疯了就是自杀了。的确,那两种归宿适用于很多哲学家,其实当人看透死知识生的另一种存在方式时,生无何欢死无何惧的。太理性太睿智太聪慧,以至于对这个芜杂的世界已经没有定点能力去忍受,太清晰而又无力改变,于是上述的结果便成了变相的逃避和遁形。  对于世界,我依然留恋,因此趁我还好,我且略试一下这种忍受与清醒简单的翻译工作。  哲学著作读起来最基本的反应是每个字都认识,每句话还好都懂,可当连接起来又便得很遥远模糊,云里雾里。柏拉图对话集,黑格尔讲演录,卢梭民主哲学,这些忍受的基础增强了我忍受的机能。翻了生存哲学两年多之后,我差不多只读懂了三四句话,我的确是懂了并且兴奋异常。...(爱)是愚蠢的,像雨一样没有偏见,不仅使不公正的人浑身湿透,在某些情况下也会使公正的人淋湿。这是我自认为读懂的第一句话,我理解爱应该是一种好感,一种爱屋及乌的私心。我说懂了首先我说服自己了,至于或者有官方的标准的理解,我是如是的。而至于其他名言譬如:鄙薄自己的人,却因此而作为鄙薄者,尊重自己;当心!他一沉思,就立即准备好了一个谎言; 最强与最坏的人迄今一直超越在人类的最前面:他们总是使睡着的人们再度振作起来 (井然有序的社会常使人类的激情昏昏欲睡),或许因为听多了,就像自己的名字一样只是生疏而没有好坏之分,像公理似的总是对的。  其实,看很轻松,懂很费力,这里平衡的唯一代价只是拥有闲暇的时间罢了。  尼采的功绩很多像卡夫卡一样,在肉体消亡的时间刻度里必须都以燃烧自己的骨殖来照亮他人行进的方向。卡夫卡本意是将“拙作”焚了,却换回了以个文学流派的诞生,尼采高声疾呼尊重自我自我超越却被人视为疯子痴痴的呐喊。尼采在扉页他说,他的作品是高岗的空气,人必须加以适应培养才不会有受寒的危险,也许这样的高岗攀爬太过于艰难,这样的空气就更趋于稀薄。而正是这样的空气滋养了后来众多的艺术家以及哲学家,甚至于是维系了他们灵感的生命。  尼采一直钟爱痛苦与孤独,像要求别人适应那样的空气类似,他要求自己适应苦难和孤独。(深深的痛苦可以使人高贵,便以此把人与人区分开来)。   在我看来尼采是在竭力要求自己,因为他对高贵与超越是那样的痴迷。  尼采写足了人字,以天地之广为据,我常想文艺艺术以及社会学科总是徒劳的,因为相对于其他学科,它并没很明显的功利,物质层面的东西甚于平淡。但我也总在想一句话,创造思想的人难道就不是劳动者了?并且成果也并非泛泛。思想创造的繁复是物质无可比拟的。今天你所做的事情而后进行的价值判断忽然遭到了颠覆,那结果就远远迥异于一种材料不成那么就换另种一好了,那样的轻松。  在一个基督文明的环境,尼采大呼:上帝死了。在我们如今看来,这是一场全盘的思想革命,彻底的革命。其难度不亚于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两次民主主义革命中思想的部分。颠覆一切的理念道德彻底不带一丝保留,尼采逝后,无有比肩。这是引起如同地震般的抖动,而他紧紧的目的只是呼出一个人的概念,一个超人而并非万千普众的奴隶。  尼采一直是孤独的,他的祖辈都是牧师,他先学神学,他给上帝守灵。他不算惊世骇俗也起码离经叛道。心灵挣扎,愈发激发他对这种痛苦的斗志。而正是这种争斗使得他又不得面对曲高和寡:更加的孤独。他赞美孤独,称颂苦难,其实只是他卖力挥洒汗水的号子,古语说耐得了寂寞万事可为,可如果是有人在创造孤独呢?  基于此,尼采不忘训诫人们带上皮鞭去见女人,在好多篇章里以及整体,尼采一直是歧视女人的。我想男人孤独的减少很多得益于女人,归功于女人。在这样平等的年代,歧视异性双方都是依借对方驱逐孤独。孤独是有益,但并非百益而无一害。  整个假期我也忍受了不少的孤独,但自问未尝到享受的境界,过分的孤独导致与俗世更深的隔阂,尼采疯掉貌似跟失恋也有关。他四十多才疯,这个世界他已清晰,欧洲他已遍历。想想自己才二十几,浮沉尚未有,何以如烟啊?还是得赶紧讨讨芳心,赶赶孤独,最起码疯也得到六七十,否则别人会说讨不到媳妇急疯的,那就糗大了。  ps:有些哲学作品因译者故,故作深奥,晦涩诘屈,虽孰为不齿,然可叹奈何。但盼一日,增才纳智,细品原著,以偿夙愿。   8.17夜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作为少有的觉得读完没有难度的作品,结果是,没有思考。不过,有些观点还是值得记录的。
  •     相比于尼采的《人性的太人性》这本书就好看懂一点了。对于偶像建立与崇拜,持与尼采一样的观点,尽管会被宗教抨击。。
  •     读的真慢啊,依然挠头。
  •     我个人觉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其实算是尼采不太重要的文本,他的主要意图还是在《偶像的黄昏》和《快乐的科学》中体现的比较好,即如何从本质主义中解放形而上学的问题~
  •     老周,你在哪里?一本就算是有半本注解也看不懂三分之一的书
  •     哲学
  •     如同诗歌一般优美
  •     以前的尼采相關書都白讀了
  •     待二读
  •     康德,你是尼采眼里概念的畸形。
  •     我知道我喜欢尼采不是因为他尖锐刻薄又真诚,甚至不是因为他对生命的肯定,只是因为读的时候会觉得“原来我不是一个人了呀”。怀着某些想法的时候,虽然明白是自己的选择,但还是会觉得沉重。想要背负的太多,但能做的太少。
  •     本以为是高深莫测的东西,结果发现是一个老愤青对各种前人的吐槽。
  •     实在是太中二了我的娘……
  •     就自己能读懂的部分而言,有趣的思想不少。尼采对古希腊及基督教的道德遗产的鄙夷以及“重估一切(道德)价值”的野心让我读来生畏,但内心却隐约渴望成为他所说的“超人”
  •     看见软弱得意的废柴就气不打一处来,骂踹撕砸一起上。不过港真,处男论起女人来可真有一大堆真理。
  •     长短句运用已臻化境,“在符号数量与范围的最小值之内达到表现力的最大值”;“将每一个字符作为音节、位置、概念,同时向它的前后左右、上下内外发力”。
  •     尼采的书,不解释,读起来 有些吃力但强烈推荐,哲学的书不都该这样吗
  •     脑袋要爆炸了,尼采的文字我还是不要轻易碰比较好
  •     诸神的黄昏?欲问顶峰更为何,俯瞰苍穹不是高。小朋友你就借我抄下不会介意的吧哈哈~~~
  •     将他极具攻击性的傲慢当做“毒舌”“八卦”等闲视之是危险的,这会产生一种他的肩膀可以倚靠的错觉。
  •     这属于尼采的比较好读的书了~
  •     尼采的书是值得你再读一遍的。
  •     周译版本很晦涩。
  •     尼采说了懒惰是原罪
  •     我放弃!连苏格拉底的哲学我都只知道皮毛,我看尼采在那里慷慨激昂地批判有意思嘛!!!翻过一遍先暂压箱底了只能QAQ
  •     轻松的脚步是神性的第一属性。
  •     因为你说你最爱尼采,所以原谅我狭隘地为他少打一星。
  •     强者的苦行啊! 你被较糟糕地理解,但受到较好地倾听。。你的权威由此而来。。 后面的好难读
  •     给四星主要是因为翻译水准不高,本来就难懂,经您这么一翻,嘿!还真是更难懂了!
  •     一个人只有充满矛盾才能多产。sorry, i failed.
  •     这个好像真完整读过。没保留笔记没印象等于没读。拍死。
  •     道德就是驯化与培育。
  •     这部书我自觉看的时候囫囵吞枣,明明字都认识,连在一起却要多读几遍才能抓住一个大概。哲学难读,尼采其实已经算相对好读的了,这个版本的注释虽然看上去与正文的长度相差无几但也起到一定的帮助理解作用。知道这本书是通过很有名的那句话“那无法杀死我的,让我更加坚强。”,对书名产生过疑惑,在读完之后终于理解为何如此起名。尼采也许是一个想法比较矛盾也偏激的人,但有句话我是认同的。“世界既非善,也非恶,而是原初的‘生命’。”摘抄下来的句子不少,在以后翻阅的时候应该也会带来与今日不同的感触。
  •     5/31男用他的上帝的一根肋骨创造女。上帝并不存在,只是男虚构的理想。男生命力衰,需精神和宗教补偿。女也是上帝,颓废15自由意志:为宣布人有罪,须事先迫使他接受自由。尼:对人的存在或行为的一切,人不负任何责任。生命的厄运让目的多余,目的在自然中也多余。单体是整体一部分,究责必涉整体/宇宙16健康的生命意志让生存者自得其所,不受桎梏24一次重估一切价值:颠覆一切价值30若一人拥有他生命的为何,就几能容忍所有如何——人并不追求幸福,只有英国人(边沁)这么做35我对所有建立体系者充满疑虑
  •     对准过去的偶像:基督教和柏拉图-康德形而上学,对被颠倒的生命本身的解放
  •     感觉还不错,可是没有认真看撒。。。
  •     苏格拉底、道德、宗教依旧难逃尼采痛批之口。
  •     不合时宜者,被糟糕阅读的警句大师,狄俄尼索斯最后的信徒。尼采过于“坚强”,而伤害了我这样的[理应被毁灭的]弱者。
  •     这个傲娇的老头
  •     尼采这个狂妄的人…强调权力意志,厌恶一切病态 软弱的事物。批判道德(对本能的让步),批判违背天性的理性…自然的偶性、上帝不存在、利他主义的病态
  •     没有哲学史背景看得有点累
  •     掉举的时候不应该看尼采
  •     注疏比原文长了好多,也更有可读之处。尼采的文字不拘一格,文法不成规律,这注疏来得真贴心。
  •     重读,也算是细读了一遍,尤其“一个不合时宜者的漫游”。不是读的此版。
  •     狂放的力量与意志,格言式的写作,简短,精辟,直中关键。铁锤乱舞,偶像纷纷碎为瓦砾,抛却苍白的概念世界,舍弃颓废的道德框架,召唤与渴求强力的意志的绽开,对生命的肯定……
  •     What doesn't destroy U makes U stronger.歌词里传唱度颇高的字句竟是这里来的。喜欢hammer那一篇。 ———————————————— 至高无上的偶像也可以拿来审视和评判。 ———————————————— 赶时间的话可以只看“格言与剑”
  •     尼采推倒了理性崇拜的迷信!在苏格拉底的事例中,对于认识之局限的洞见导向智慧,而在尼采那里,对于认识之限定的意志是通往智慧的正确道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是没落的征兆,是希腊的解体的工具,是伪希腊的,是反希腊的( <<悲剧的诞生》
  •     尼采是不是很讨厌卢梭
  •     用锤子进行敲打指的是inversion axiologique,打破固化的观点,发现偏见和指出“真理”之反面的合适的逻辑,比如首先要否定叔本华,无法对一种刺激做出反应的无能本身即是意志的薄弱,是退化的另一种形式。尼采从生理学的角度研究“偶像”,除了讨论过去与当代的历史现象,比如认为哲学家具有缺乏历史意识等等的特异体系,现代是生理上的自我矛盾。更重要的是尼采强调了伟人是一个终点,“卡提利那”—每个恺撒的前存在形式。道德和宗教都是建立在对于现象的想象和误解之上,针对“德意志帝国”。尼采视歌德为最伟大的德国人,认为其代表了自然的整体和宿命,而相反基督教是一种反自然的道德,一是弱化生命敌视生命危害生命,二是道德作为一种保存手段在保护弱者的时候生命力强的强者的价值。锤子,我们也能听见彼岸的声音吧。
  •     重估一切价值的前言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